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016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docx

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受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冲击,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的自卫措施。

美国采取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2.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

“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

在困难中……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

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

”他们的“愿望”在当时主要是指(  )

A.恢复民主制度B.取缔垄断组织

C.恢复发展经济D.打倒法西斯政权

3.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5.1933年,美国开始修建当时最大的公共工程——田纳西水利工程,当时美国政府拿出大量资金开展这一建设的最主要的动机在于(  )

A.通过发展能源工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以此来增加就业,从而刺激消费以缓解危机

C.美国政府想借此达到发展国营经济的目的

D.为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做物资方面的准备

6.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

“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7.W·福斯特在《美国共产党史》中说: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行动……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在罗斯福新政中,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B.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C.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

8.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

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  )

A.损害资本家的利益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9.“‘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

”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

A.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B.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D.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10.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

“限制生产规模,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

”一时间,“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

A.应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B.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11.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

“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

”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

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

12.1935年初,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第二次新政,要以“社会正义为目标按照美国传统和宪法精神实行变革”。

为此,政府(  )

A.加强对银行的监管B.实施对工业的指导

C.开始兴办公共工程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13.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

14.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

A.增加就业B.调整企业关系C.缓和与列强矛盾D.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竞争力

15.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  )

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

16.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33年

1936年

1938年

人数

603,000

867,000

920,000

A.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B.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

C.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D.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

17.“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生产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

”这反映了罗斯福(  )

A.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B.颁布《农业调整法》

C.实施《社会保险法》D.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伍

18.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

A.国家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19.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

“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

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这部法律是(  )

A.《社会保险法》  B.《联邦紧急救济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20.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

“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

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

”这表明新政(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政府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已经认识到如果像前几届共和党政府那样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而不对其过分剥削压迫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让工人群众经济政治环境继续恶化,而不提高工人群众的购买力,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

但是,要实现以上目标,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

因此,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摘编自韩冰《有关罗斯福新政时期劳工立法的研究综述》

材料二 1935年5月6日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

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

按照这一标准,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众多项目,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

在整个新政期间,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

——摘编自高世揖、张军扩《罗斯福新政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

但罗氏“舍本而求末”,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

——摘编自郑林庄《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相关“项目标准”的原因及项目安排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三的观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

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

……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

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

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

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题干体现出各国普遍限制进口,刺激出口,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是美国的对内政策。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罗斯福首次总统就职演说是在1933年3月,当时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民众的愿望是希望他能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众生活。

【答案】C

3.【解析】罗斯福这段话强调政府具有保障民生的责任,D项正确。

A、B、C三项所述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不符。

【答案】D

4.【解析】罗斯福新政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民对银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为恢复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答案】C

5.【解析】田纳西水利工程是美国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打击,实行以工代赈的一项重大工程,它通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来进行社会救济,以缓解经济危机。

【答案】B

6.【解析】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因此说新政的成功也得益于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答案】D

7.【解析】 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改革,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避免了材料中“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的出现,故选D项。

【答案】 D

8.【解析】 材料表明了罗斯福对“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改革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故选D项。

【答案】 D

9.【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是二战之后,A项说法错误。

“新政”改变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国家政权模式,因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发展模式。

【答案】 C

10.【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可以降低失业率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愿意接受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徽章,他们把徽章悬挂在营业地点和印在产品上作为合格的标志”“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得出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是主要目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规定了工人的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得出保障工人权利,但不能得出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能得出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故D项错误。

【答案】B

11.【解析】经济危机期间,政府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可以为失业者增加就业机会,使失业者“不挨饿”,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解析】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实施对工业的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开始兴办公共工程是罗斯福新政第一阶段的内容,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制能够实现社会正义,是罗斯福新政第二阶段的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D

13.【解析】材料中“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说明罗斯福想要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所以D项符合材料含义,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答案】D

14.【解析】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竞争力,故答案选D。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15.【解析】政府的举动,从应付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解决供需平衡也就是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D

16.【解析】1933年到1938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解决失业问题在当时采取的政策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故B项错误;现代文官管理制度在1933年之前已经建立起来,故C项错误;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与雇员人数增加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17.【解析】B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部长”“减产”“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可知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政策:

减耕减产、政府补贴,B项正确。

【答案】

18.【解析】 材料讲述了罗斯福理论上让普通大众生活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没有体现国家立法,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强调了罗斯福理论上是为了让普通大众生活舒适而安全,但是并不能说明这就是经济发展核心,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罗斯福新政带动了各个阶层的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拉动了大众消费,活跃了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讲到了罗斯福是改善普通大众的生活,并没有体现压制了特权阶层,故D项错误。

【答案】C

19.【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故C项正确。

【答案】C

20.【解析】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工人阶级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成分,不能说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据材料分析可知,新政使人们从惊恐中走出来,恢复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可得出新政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1) 第一小问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能力,据材料一“完全让垄断资本自行其是”、“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政府才能做到”和“为了恢复经济,罗斯福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可知,罗斯福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小问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一“资本主义的继续运行是不可能的”和“为了恢复经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政策转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第一小问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二“项目标准是要有使用价值、属于劳动密集类型”和“政府通过这些工程为包括非熟练工人、毕业的高中生与大学生、失业的艺术家等各种人员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可知,政府尽可能多的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据材料二“成立了工程振兴署,实施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以提供更多的以工代赈机会”、“为工人提供的工资高于救济标准但低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可知,政府避免失业者依赖政府救济,保证私人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与概括能力,据材料二“政府确定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植树造林、农村电气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区改造以及文化艺术活动等众多项目,并成立专门的以工代赈机构”和“创造了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约900万个,美国也由此修筑了上千座机场、上万个运动场、800多家校舍和医院等等”可知,政府将克服危机的短期需要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相结合。

(3)本问考查学生历史评价能力。

评价观点,首先要通过解读与概括材料,提取观点是什么,据材料三“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可知,作者的观点认为美国提高关税是造成美国出现问题的病根,其次就是评价的问题,评价首先要给出观点,然后再论证,要注意客观评价,材料三中作者观点看到了美国提高关税最终会给美国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材料中“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的这一认识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病根从根源上说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评价的角度一般是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材料三中作者只看到了新政消极的一面,而未看到积极的一面,故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答案】

(1) 转变:

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转向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原因:

尽可能多的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避免失业者依赖政府救济,保证私人企业的劳动力供应。

特点:

将克服危机的短期需要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相结合。

(3)简评:

材料三看到了美国提高关税最终会为美国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材料中“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的这一认识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讲美国的病根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另外,未能就美国采取的新政措施的积极性予以肯定。

22.【解析】第

(1)问,应结合材料一判断1929—1933年经济危机,并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

(2)问,应围绕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作答。

【答案】

(1)“历史悲剧”: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

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特点:

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