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486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docx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2009——2012年)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订本规划。

一、特色专业建设现状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2008年学院出台了《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五年规划(2008~2012年)》,制定了“自2008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2012年建立6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

2008年底,通过立项评审,学院确立了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即园艺技术、畜牧兽医、油气开采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2008年末,在省第三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评审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被遴选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09年7月,在4个重点专业建设基础上,经过学院评审,确定园艺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3个专业为我院特色建设专业。

学校现设专业一览表

序号

系别

专业

名称

专业

代码

大类

二类

学制

本专业初次举办时间

1

机电工程系

数控技术

580103

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制造类

3

2008

2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580108

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制造类

3

2007

3

汽车运用技术

520104

交通运输大类

公路运输类

3

2005

4

机电一体化技术

580201

制造大类

自动化类

3

2005

5

石油工程系

油气开采技术

540402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石油与天然气类

3

2005

6

钻井技术

540401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石油与天然气类

3

2006

7

师教育系

学前教育

660214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3

2005

8

初等教育

660213

文化教育大类

教育类

3

2005

9

主持与播音

670307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广播影视类

2

2008

10

经济管理系

酒店管理

640106

旅游大类

旅游管理类

3

2006

11

商务管理

620503

财经大类

工商管理类

3

2008

12

物流管理

620505

财经大类

工商管理类

3

2008

13

市场营销

620401

财经大类

市场营销类

3

2007

14

农业经济管理

510501

农林牧渔大类

农林管理类

3

2006

15

生物工程系

园艺技术

510105

农林牧渔大类

农业技术类

3

2005

16

园林技术

510202

农林牧渔大类

林业技术类

3

2007

17

畜牧兽医

510301

农林牧渔大类

畜牧兽医类

3

2006

18

饲料与动物营养

510303

农林牧渔大类

畜牧兽医类

3

2008

19

建筑工程技术

560301

土建大类

土建施工类

3

2008

20

信息工程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

590101

电子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3

2005

21

广告设计与制作

670112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艺术设计类

3

2007

22

应用电子技术

590202

电子信息大类

电子信息类

3

2006

二、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立足经济发展需要,发挥“粮、油、水、草”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1、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2、社会需求原则

市三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三个优势产业(电力、建材、制药)、两个配套产业(石油配套业、汽车配套业)、以及物流和旅游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潜能巨大。

因此,根据经济特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4、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逐渐形成以农学、石油、师教育为基础,以农林牧渔类、石油和天然气类为重点,以园艺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为特色,以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土建施工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为辅助的应用性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四、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四年的时间,加强4个重点专业建设,突出园艺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3个特色专业。

到2012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结合省第三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建成3~4个院级特色专业;建成2~3个省级特色专业或示专业;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或示专业。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

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5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

每个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

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0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3~5门,争取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

——每个建设中的特色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5个以上;加大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800万元,在2010年建成12000平方米的校实验实训中心1个。

到2012年建成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性实训基地。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每个建设中的特色专业必须有1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至2012年完成26部校本教材编写任务,争取主编5部国家规划教材。

通过四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

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与其相关的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特色专业建设容

结合我院专业建设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经过学院评审,确定园艺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畜牧兽医4个专业为我院重点建设专业。

(一)园艺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现状

在校生98人,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具备创业能力和水平。

专兼职教师28人,其中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12人,研究生学历5人,高级职称4人。

兼职教师6人,均是来自行业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生产实践经验丰富。

近年来,主持、参与各级课题3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编写出版教材1部,院级精品课1门。

专业特色为工学交替。

2、建设目标

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2010年建成学院特色专业,2011年建成省级示专业。

3、建设容

①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园艺行业和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容,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路线。

重组基于工作过程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5门,其中至少有1门课程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至少有2门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园艺实训基地,新建2个校实验室,积极拓展与生产和就业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将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到12个。

计划与4家企业或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参与组建产学、科研合作联合体,并以其为平台,共同为企业的生产、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在区域具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服务团队。

③教学资源建设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计划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8部,配备8个配套教学课件,创建2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④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聘请或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青年骨干教师,聘请26名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级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双师”教师达到教师总人数的80%以上,教授、副教授、高级园艺师比例达30%以上,讲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带动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提高。

4、社会服务与专业辐射

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结合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工程,对本地区农业发展给予技术支持,同时,在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可共建、共享。

(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现状

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60人,专任教师11人,高级职称2人,讲师9人。

为了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每年派1~2人外出进修或攻读研究生学历,并有计划地派教师到生产单位实习,提高教师的企业经历。

学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专业特色为校企共建、工学结合。

2、建设目标

完善“依托企业,双方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与油田人才需求相适应,融教学、科研及油田服务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2011年建成院级特色专业,2012年建成省级示专业,成为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3、建设容

①课程体系建设

以培养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描述、行动领域,最后确定学习领域,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

按照BAG课程开发的步骤与方法,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油水井操作与管理》、《井下作业》、《油气藏动态分析》等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并将3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2个校实训基地即采油实训基地、采油仪表仿真模拟实训室和2个校外实训基地即MI能源公司、油田总公司的功能,新建采油实际操作基地和油层改造实训室,完善抽油模型、测试仪表、油田开发、地层分析、仿真模拟实训室。

并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完善教学条件建设,确立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校企合作编制工作任务驱动的技术单元操作规程和实训教材。

③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建设《油水井操作与管理》、《气井操作与管理》、《油水井作业与油层保护》、《油层开发应用物理》、《油水井机械与电器维护》、《井站运行》教材,完成《油水井操作与管理》和《井下作业》的课件制作,并完成网络资源建设。

④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青年骨干教师3人,专任教师增至15人,“双师素质”比例高于85%,聘请油田总公司油气开采行业专家、技术能手10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

1。

4、社会服务与专业辐射

与钻井技术专业有较大的共性,在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可共建、共享,并起到引领的作用。

加强专业横向联合,为油田发展建设服务,为油田乃至国外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开采提供人才支持。

(三)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现状

在校生143名学生,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

9名专兼职教师,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资格者7人,“双师素质”教师4人,兼职教师6人都来自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

专业特色是设施配备先进、校企结合紧密、工学深度融合。

2、建设目标

以试点专业建设为契机,2010年建成院级示性专业,2011年建成省示专业,并围绕本专业建立相应专业群。

3、建设容

①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发展方向,拟增设焊接修理与营销专业、钢结构产品设计与制造专业、铆钳工专业。

到2012年,全日制专业数由现在的1个增加到4个左右,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600人左右。

2009年末金属熔焊技术与技能课和钳工工艺与技能课成为院级精品课。

到2011年,力争有1~2门省级精品课。

到2012年,重点建设好国家级精品课1门。

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分两批完成,总投资300万元。

在现有3个实训室的基础上再建设6个校实训实验基地和5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到2012年,力争建设2个省级示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③教学资源建设

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教材,在现有两部自编讲义基础上,开发6部校本教材。

推进精品课建设,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④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人,专任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占40%,兼职教师12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5%。

4、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拟增建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3个,建立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为核心的专业群。

做好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工作。

与本地大型企业建立往来,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共建、共享。

在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起到引领和示作用。

(四)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规划

1、专业现状

在校学生105人,就业面广且前景看好。

专任教师10人,有2年以上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和3年以上的教学工作经历5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9人。

兼职教师5人,均来自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

近年来,主持、参与各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21篇,参编科技著作2部。

获省级优秀论文2项、市级优秀论文2项。

1人获市级优秀教师,1人获院级优秀教师。

院级精品课1门。

专业特色为工学融合。

2、建设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2011年建成院级特色专业;2012年建设成为省级示专业。

3、建设容

①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畜牧兽医发展方向,与相关企业和行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基本规和质量要求。

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1门、国家级1门。

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2010年建成“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动物医院”,2011年高标准建成“市动物疾病防控中心”,2012年建成“职业技术学院牧业公司”。

加强与校外基地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到2011年建立覆盖东北地区的20家大中型实习基地。

③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开发适应现代畜牧兽医要求的校本教材5部。

④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人,培养学术带头人1人,专任教师增加到13人,聘请兼职教师11人。

硕士学位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

4、社会服务与专业辐射

本专业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有着很大的共性,因此可在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共建、共享,起到引领作用。

同时可带动市及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

院长、教学副院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

2、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添置、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

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3、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

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4、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七、特色专业建设推进计划表

专业名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园艺技术

 

 

 

 

 

 

 

油气开采技术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畜牧兽医

 

 

 

 

 

 

 

 

 

注:

①▲表示获得建设资格;●表示通过验收评审。

②省级、国家级统指同级别的特色专业、示专业和精品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