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19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教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自然奇观这一组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许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

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教学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7、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模块二:

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

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三:

实际能力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

2、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4、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5、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1、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教学课时安排:

1观潮3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2课时

3鸟的天堂3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1观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2、老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

钱塘江它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3、板书课题。

1、请看过海水涨潮的同学说说海潮的样子。

 

2、认真听老师的介绍。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2、你是怎么理解“天下奇观”的?

3、课题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4、自由初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字词,挑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与大家分享,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5、出示本课生字。

特别指出“鼎”“屹”

6、出示词语:

人声鼎沸、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恢复、大堤、笼罩、屹立、

7、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想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眼中描述的钱塘江的最大特点:

天下奇观(一生板书)

2、奇特景象,而且是很难得一见的。

3、课题中的“观”是看与欣赏的意思。

而“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点,现象的意思。

4、自由读课文,同桌小声进行讨论。

 

5、认读生字。

6、认读、理解词语。

7、开火车读课文。

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这样一个顺序来写的。

并且给课文分好段。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生字:

潮、称、沸、旧、恢

2、范写:

潮、沸、恢

3、巡视指导。

1、回忆左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2、观察练写。

3、完成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出示词语。

3、提出本节课所学的任务: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任务。

二、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2、同桌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从第二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观潮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观潮的人多?

人们心情的急切?

3、如果你也是观潮人,你夹杂在人群中,你的心情会如何?

请带着这样一种心情来读读课文。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3、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潮在远处的时候,抓住了什么来写?

 

(3)潮在近处的时候,作者又是抓住了什么来写?

 

(4)指导背诵。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2、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2、同桌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1)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2)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清早就有这么多人来观潮,说明这江潮是难得一见的。

3、自由读文,个别展示读文。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学习要求。

 

3、汇报交流。

(1)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2、“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3、朗读,体会当时情景。

三、小结

1、学完了课文,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潮吗?

2、你还对钱塘潮有何了解,课后请同学们查找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1、壮观、天下奇观、声势浩大

2、了解学习任务。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词语。

2、这节课我们来当当小导游,向来宾介绍钱塘潮。

1、认读词语。

2、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二、拓展

1、积累词语

(1)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人声鼎沸)

(2)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风平浪静)

(3)形容声音很响。

(山崩地裂)

(4)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

(水天相接)

(5)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

(横贯)

(6)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7)形容水势很大。

(浩浩荡荡)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1、积累词语。

 

2、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生字。

2、重点指导:

蒙:

中间一横不能丢了。

薄:

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写宽些,盖住下面。

昂:

下面的笔画要特别注意。

贯:

横两头出头。

3、巡视指导。

1、认读要写生字。

2、观察,练写。

 

3、完成书写。

 

教学板书:

 从远处   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 水天相接

  10、观潮 (潮来时) 再近些   白浪翻滚

             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

作业:

1、课后我会写221完成。

2、背诵课文。

3、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4、课外阅读第一课。

5、预习第二课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

(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2、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3、(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课题。

1、说说自己对西藏的了解。

 

2、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观察图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屋脊、珠穆朗玛峰、咫尺为邻、堪称、平均、马蹄形、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脉、皑皑白雪、呈现、凌空展开、花卉、人迹罕至、美誉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自由读课文,读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3、奇

三、再读课文

1、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2、汇报交流

1、了解提纲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展示:

(1)最深最长

(2)自然博物馆

(3)最后一块秘境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词语。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江是天下奇观?

1、认读词语。

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

1、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

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3、汇报、交流

(1)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2)第二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

长、深、窄。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3)指导朗读。

(4)为什么说它是自然博物馆?

1、学生自由说。

 

2、分组学习。

 

3、展示交流。

(1)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要读出气势。

(4)从文中找出自然方面有特色的地方来加以说明。

三、拓展

1、介绍有关于雅鲁藏布江的其他资料。

2、做做小导游,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3、评价。

1、大家交流课外所得。

2、写导游词,充当小导游。

3、展示。

教学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作业:

1、预习下一课。

2、完成课外阅读第二课。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什么是天堂?

2、鸟的天堂里,想想都会有什么呢?

它又是指什么?

3、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1、说说自己对天堂的理解。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2、想象一下鸟的天堂的样子。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

2、出示生字。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

“颤”“应接不暇”中“应”“一簇”中“簇”“隙”

3、出示词语

白茫茫、规律、乐曲、榕树、茂盛、缝隙、照耀、颤动、静寂、应接不暇、抛在、留恋、陆续、逼近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5、再读课文,思考或同桌讨论: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

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

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

6、了解、交流。

1、自由读文。

2、认读生字。

 

3、认读词语。

 

4、开火车读全文,评价。

5、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6、汇报、展示。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

第1段<第1至4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2段<第5至9自然段>:

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

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

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灿、烂、律、耀、规、株、缝、梢、隙

2、重点指导:

律:

右边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耀:

“光”最后一笔变形。

上面的“羽”要写得紧凑。

缝:

走之儿是最后写的,三部分要贴紧。

隙:

右边是由“小”“日”“小”组合而成。

3、巡视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提醒、练写。

 

3、完成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生字。

2、出示词语。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段

1、提名读第一段。

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

 

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展示。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

 

(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4、指名读第9自然段。

思考:

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学习第一段

1、四个同学分段读文。

2、(“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

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

通过自读你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大榕树

(2)一个是大,一个是美。

(3)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

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

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

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

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

“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4)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

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

4、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

作者没有见到鸟。

当时心情很失望。

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三、小结

1、指导背诵7、8自然段。

2、小结: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

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

这样的描写叫什么?

(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作者感到遗憾的是: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1、尝试背诵7、8自然段。

2、认真听。

第三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听写已写生字。

2、出示词语。

3、明确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内容。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3、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

 

2、学习第三段。

(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交流。

A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B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C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

 

D“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

E小结:

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3、学习第四段。

A指名读第四段。

B“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

 

C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D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E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4、再读课文,小结全文。

A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B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C小结:

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

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

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

1、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

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

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

文中写到:

“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

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

2、学习第三段。

(1)还着问题读课文。

(2)展示。

A“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B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C“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

“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

D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