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280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mL,装置气密性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4.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5.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6.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7.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

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11.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2.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

A.AB.BC.CD.D

13.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

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4.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

C.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5.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16.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17.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8.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19.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20.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_____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有气泡冒出

B水不断流入①中

C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填下面的序号)。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只有气泡出现

B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C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D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_____,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收集气体

B得到更多的CO2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

A隔绝氧气

B降温

C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_____。

A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只有碳、硫元素

C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

16

22.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如果用E装置来收集O2,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_____处(选填“a”或“b”);有研究显示:

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_____集气法。

(4)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_____试剂可制H2。

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如果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则锌粒放在C装置的_____处。

23.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图示,图乙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甲的实验结论说明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位置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4.

(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①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研究______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①通过下表进行现象分析: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是否燃烧

甲①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甲②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乙①(例)

乙②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②通过以上分析,推出燃烧需要氧气的依据是______。

25.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1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2制取二氧化碳

Ⅰ.燃烧匙中放置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装置中盛放80℃的热水(浸没白磷)。

Ⅱ.打开K,从导管口鼓入空气至白磷露出水面,关闭K。

Ⅰ.燃烧匙中盛有大理石,装置中盛放一定量的稀盐酸(浸没大理石)。

Ⅱ.打开K,收集二氧化碳。

Ⅲ.……

(1)实验1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能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6.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甲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填“平衡”或“不平衡”)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乙组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丙组

④,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3Fe+2O2

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27.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1)在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并注满水。

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_。

(3)用注射器把3号瓶中水抽出,发现3号瓶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

(1)对比1、2号两瓶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____。

(2)对比_____________两瓶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反思评价)该小组同学对图1装置又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2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28.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1)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1785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酒精喷灯提供高温),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模拟实验装置如图,并用“可燃空气”如图吹肥皂泡。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___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

(2)下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能。

(3)我国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氢气。

水分子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并重组,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此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序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

(4)下图是模拟水厂将嘉陵江的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馏水的流程:

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②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和色素,操作②的净水方法是_____。

取液体D于烧杯中,加少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经过操作③,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使得瓶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正确;

B、由于红磷燃烧放热,故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正确;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正确;

D、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空气中氧气体积=100mL×1/5=20mL,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有20mL进入锥形瓶中,而不是全部,应还剩下5mL,错误。

故选D。

2.A

解析:

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3.B

解析:

B

【解析】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

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

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

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C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6.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

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答案:

D。

考点:

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

甲→丙+丁,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

3.4g=2:

1,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11.B

解析:

B

【解析】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B。

点睛:

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因为b加入了二氧化锰,但a没加,所以在速率−−时间关系图上,b的斜率应该比a大,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氯酸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分解,所以初始阶段没有氧气生成,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电解水实验用直流电做电源,实验时常常会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在验证负极生成气体时,在点燃前要验纯。

【详解】

A、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B、电解水时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氢气,能燃烧,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不正确;

C、该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故选项不正确;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不正确。

14.B

解析:

B

【解析】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③④核内质子数不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B、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题干②图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为+1,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1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概念;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

47,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