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386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0-2025)

  

引言

  肩负引领区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创新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特殊使命,依托学校品牌资源在“十三五”中期高起点开局,学校在高质量办学的道路上形成先声夺人之势。

“十四五”将是建设“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的关键和奠基时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十四五”时期优质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学校品牌优势,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

  学校始建于1952年,1984年更名。

小学党总支下设退休和在职教师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人。

学校设施齐全,音、体、美、科学、微机、机器人实验室等特种训练室齐全。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121人。

其中,省教学能手2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教学能手15人;市优秀教师4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

现有40个教学班,1659名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21项,省级和市级先进集体等称号100余项。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高标准配置、学校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高质量运行等方面。

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尤为突出,它是学校未来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力量。

  

(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先进

  学校老城区中心位置,占地190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5平方米。

硬件设施完善。

连廊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在保持空间相对独立的同时拓展了立体互动的边界,开阔了户外视野,是有益身心和促进开放的教育空间。

目前,先进的功能性教育空间包括:

充满童趣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体育馆,足球场和3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为学生体育锻炼和身心发展提供超一流的外部条件;设施先进的多功能教室,富有创意的科学教室,技术领先的计算机教室,功能齐全的阶梯教室以及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教室等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二)学校文化传承

  学校坚持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着力点,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积极实施“依法治教、管理强校、科研兴校、名师立校”的治校方略,坚持“让学生有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策略,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大力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切实做到把“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实现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

随着文化环境系统、文化实践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将不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学校治理体系得到改进

  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学校优质高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党政联席、分工协作的治理体系,以保障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决策质量。

管理上,确立了校长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机制,强化管理就是服务师生、保护师生创新活力的“低重心”管理理念,以满足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时代需要。

  建校以来,学校在学校“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基础上,赋予了自身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为了建设一所“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学校管理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初现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省教学能手老师被任命为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从此启动了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截止2019年底,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人,省教学能手2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教学能手15人;市优秀教师4人;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是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

  (五)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以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培养为目标的智慧课堂,积极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精准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拓展了教育质量的边界。

  二、时代机遇

  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由数量均衡向优质均衡的根本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以及学校名校品牌优势产生的正外部效应,为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一)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新时代,加速的变化和加剧的不确定性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被称之为“新常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个体需要具备应对变化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国家或区域需要通过创新和创造性劳动集聚持续的竞争优势。

因此,无论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标都精准指向了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换言之,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是未来教育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承担为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奠基的重任。

  

(二)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外部动力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

基础教育发展已经由注重量的增长转入质的提升阶段,优质均衡的目标正在把基础教育引向全新的方向和更高水平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的加快实施,区基础教育发展从数量均衡向质量均衡转变已是必然的政策选择。

服务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大局,既是新时代赋予本区各类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推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础。

我校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战略布局中深度发掘学校文化精神、加速推动品牌建设步伐,既是现实要求,也是战略选择。

如何融入持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如何获得更为充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以及如何产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既有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驱动,更有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外部动力。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极大增强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改变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资源供给等教育生态,教育有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班级授课制难以突破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

因此,在以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以及服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能让教育变得更强、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四)学校名校品牌优势正在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效应

  学校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我校传承创新、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其品牌资源在我校的大规模投放以及其文化精神扎根我校,正在释放巨大的文化力量,尤其是学校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文化内核历经百年仍然熠熠生辉。

领导班子宏大的教育追求以及深厚的学术与实践积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软实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与方向。

学校以及区教育体育局给予的双重支持为实验学校建设品牌学校提供了学术和政策保障。

领导班子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为深入持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实践基础。

因此,源于学校的学校文化不仅激励师生创新创造,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三、主要挑战

  学校高起点办学定位以及获得相关办学资源的同时,也面临任何新设学校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这主要表现为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实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质量教学与教研、富有教育力量的学校文化等学校软实力建设领域。

  

(一)高水平师资队伍需要高位引领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很多已经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脚步,理念需要更新。

如何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加速实现师资队伍结构性水平提升,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适应教学教研方向和内容改变的难度很大

  在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不仅要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更要重视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最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研不仅要研究学科知识,更要研究学科本质;不仅研究本学科教学,而且研究跨学科学习;不仅研究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本身;不仅研究教育规律,而且研究不能回避的信息技术环境。

适应教学教研的深层次变化,是个困难很大的事情,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三)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依赖于师生的体验与认同

  学校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以及实践识别系统,都可以设计。

但是这些东西如何深入人心,如何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而释放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则需要师生在不断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参与中通过价值判断产生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则。

这是一个认知、共鸣、认同、自觉的发展过程;形成辨识度高的特色学校文化、贴上文化标签,外部灌输最终不敌来自组织成员内心的驱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因此,学校发展初期,即使是传承优秀文化,学校文化的实践与创新也应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发生。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规律、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十四五”时期优质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学校品牌优势。

  二、基本原则

  学校发展规划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以生为本原则;坚持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设计原则;坚持汇聚集体智慧、全员参与原则;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原则。

  

(一)遵循规律,学生中心

  在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深入推动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二)立足实际,科学设计

  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发展优势和不足,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汇聚智慧,全员参与

  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借鉴集团成员学校的成功经验,充分借助教育领域专家的专业智慧,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四)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在学校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培育具备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特别支持和学校的一体化指导下,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加速建设专业风格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效推动个性化教育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到2025年,学校教育品牌优势基本形成。

 一、办学规模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做好片区的招生工作,同时以集团化办学为目标,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

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

  实验学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特色育人的办学道路,特色表现为赋予“明礼雅行”新的时代内涵,以C(创新思维)-STEM项目和学科智慧课堂为实践途径,实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坚定地采取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方向的特色育人策略,落实“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办学宗旨。

  “现代化”体现的是以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观念和内容现代化,以开放、理解、合作等全球化理念为标志的环境现代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为标志的技术现代化,以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为标志的管理现代化,以包含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为标志的质量保障现代化。

  “高水平”不仅指管理体系、教师队伍、学科发展、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学生成就、国际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的高水平和高质量,更指直达目标的独特道路和特色发展以及个性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高水平既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十四五”期间,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奠基阶段。

到2025年,学校品牌影响力迅速增强,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基础教育名校基本建成。

 三、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行动能力的创新人才

  在继承学校“明礼雅行”教育思想和“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培养目标回答了培养什么样创新人才的问题,即培养顺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元素、具备时代特征的创新人才,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和行动能力。

  

(一)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

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无论经济如何“全球化”、教育如何“国际化”,都是基于国家和民族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家认同是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归属;国家认同不仅是简单的爱国爱家,而且是伦理和道德判断的结果,包含正直、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

  

(二)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

身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主流实践。

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知识系统和优秀文化既不符合发展需要,更不符合人类共同伦理和价值观。

因此,学会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并实现无障碍沟通、具备国际视野是中国学生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必备的关键能力。

  (三)思考精神

  思考精神: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意识和精神,是思维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途径;思考精神是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多角度思考、综合性思考、远距离思考以及思考的思考等思考品质的总和,其中包含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意志力。

思考精神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既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实践能力;学生应学会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会独立或合作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以创新为目标的行动能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包含行动意愿、行动计划、行动策略、行动意志、行动效率以及行动反思在内的行动要素链,是与思考精神同等重要的关键能力。

  “十四五”期间,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到2025年,在全区综合评价中,学生合格率99%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四、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

专业风格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师资队伍

  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专业风格是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独特、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思想表达、行动方式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内在特性。

  专业能力和专业风格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专业风格是专业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很高境界的产物,包含了专业技艺精湛、专业道德自觉、专业审美独到等高水平专业表现。

那些在日常专业实践中表现出的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零碎的技巧和方法,是专业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还不能说是专业风格,专业风格是个性化的专业自觉。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和引导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个性化发展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老师能够教出个性得到有效发展的学生。

在普遍倡导旨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性化教育的新时代,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师队伍结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保障。

专业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级表现。

 五、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教育要引导学生以学习生活中通过思考和行动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及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快乐感,我们称之为积极的快乐,绝非是因没有目标、没有意义、逃避困难的为快乐而快乐的消极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目标导向的快乐。

在学校培养目标统领下,学生的快乐是个人兴趣得到满足、个性潜能得到关照、独立思考得到培养、合作学习得到支持、行动效率得到提高而产生的快乐。

学生的快乐绝不是为快乐而快乐,它是因符合个性的不断成长而产生的快乐。

学生在成长中获得快乐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积极快乐与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纪律、秩序和规则并不矛盾,当我们评判这些纪律、秩序和规则的合理性时,唯一的依据就是促进还是压抑孩子的个性,是保护还是损害孩子创新创造的环境。

  “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学习道路上找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到2025年,99%以上在校生身心健康,并且掌握了个性化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第四部分重点任务

 一、学校治理效能

  完善学校治理机制,改进学校管理制度,培育以“明礼雅行”为特色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治理效能,为学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完善学校治理机制

  建立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共同治理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以治理思维提升学校治理效能。

在党组织政治核心统领下,构建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

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党政联席会议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审议功能。

设立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对课程开发、学科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效落实校长负责制。

建立校长把握方向和资源以及建设和维护创新环境、管理重心下移以及管理平台开放透明的管理体系,优化校长决策机制、提升校长领导力,落实年级组以激活师生创新活力为目标的管理事权,并建立引导方向的评价机制。

改变原来以处、室命名的行政体制,代之以各类服务中心,例如“教学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客户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变革。

  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智库作用。

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9人组成,成员包括国内教育领域著名学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精英,对学校办学方向、战略规划、课程建设、评价改革等重大决策提供占位高、可操作性强、可持续的咨询建议。

  发挥教师委员会管理自身专业事务的作用。

教师委员会成员15人,由全体教师选举产生,代表教师对学校发展和学校重大决策行使建议权,同时基于学校办学目标管理教师的专业事务,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教研活动、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关系调整等等,让教师在自治中找到尊严、自身价值和归属感。

  

(二)改进学校管理制度

  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适应现代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和管理层年度述职报告等为主体的学校发展报告制度。

设计和规范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

完善教师聘任办法,健全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职称聘任制度。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诊断、导师配备、培训研修、资源倾斜等外部支持。

全面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三)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

  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职能向服务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方向转变;打通纵向和横向信息壁垒、保障工作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一线教师自主创新的信息成本。

管理的重心放在基层——老师和学生,相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有效的激励性政策推动师生自主发展、创造性劳动;用民主的决策模式保护师生创新活动,创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师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环境;建立校长室与年级组的直接信息通道,缩短校长与师生的层级距离,拓宽沟通的渠道,提高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年级组重在教学质量管理、班级工作指导、年级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高中层管理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要求中层管理机构高质量做好计划、总结、调研、参谋、保障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和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执行力。

  (四)培育学习型组织

  建设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学习型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研究型教师,充分释放学校师生的创造潜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培育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将学习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日常自觉行为、溶入到学校的血液中;教师主动研究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用自觉、主动的学习代替被动地、制度性的学习,用系统式的学习代替零星式的学习,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发展教师实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同时,增强学校竞争优势。

  “十四五”培育10个以上学习型组织或小组,示范和引导学习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整体学习凝聚力和创造力。

  (五)构筑文化软实力

  文化治理是学校治理的最高境界。

学校文化在传承“明礼雅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已经完成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符合教育规律、引导学校发展方向的文化理念系统。

实现学校文化软硬环境的内在统一,形成学校成员共同的信念、价值观、身份认同、行为倾向和规则体系,构筑旨在保护创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环境,让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释放出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教育境界。

  二、落实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观,进一步健全德育体系,把德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

深入开展“童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合唱节、“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做新时代好队员、“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九一八主题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做成达少年”春季开学典礼、开展“颂歌献给党与国,师心以爱育少年”教师歌唱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认真组织好“六一”“七一”和“十一”等节庆期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教室板报,结合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十四五”期间培育20个以上主题教育品牌活动,鼓励创造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流程,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的内涵,多维度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二)拓展德育课程资源

  遵循“明礼雅行”的德育品牌,建构了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的四修课程为载体的“以红养正”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德育品牌。

  深化学科育德工作,构建融德育课程与主题活动为一体的德育体系。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全科德育理念,明确每一门学科的德育要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

启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学科教师分层分类开发培育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区域德育教材,结合德育校本课程,拓展和丰富德育教育课程资源。

  “十四五”期间,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覆盖所有学科;同时制作德育精品课程电子资源,确保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的实时共享。

  (三)培育德育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