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627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doc

基于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与高职院校教学适应机制研究

------以中山临港装备制造业企业需求为例

(曹丽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7)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企业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我市“临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更需要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文章选取了中山市装备制造业部分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认识和看法为内容,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高职院校在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提出了建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中山“临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

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更需要大批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以及具有良好沟通与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一方面是企业感觉招人难,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

究其原因,许多企业都认为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塑造和培养。

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形势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必须把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定位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

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

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二、珠三角装备制造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得到了大大加强,人们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识:

只要有技术就行,有技术就能拿高薪。

因此,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养的误解。

导致学生在校期间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较少关注人文社会素质的养成,对未来的职业缺少合理的规划,对自身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深刻的理解。

事实上,职业技能仅是职业素养一个方面,对企业来讲,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调查研究,接受调研的企业一致坚持“有德有才必定重用,有德无才可以录用,无德有才一般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用人原则。

企业更看重大学生们的德行,更在乎他们的综合素质。

他们希望大学生们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爱心,会关心他人;有集体荣誉感;工作中能够团结协作,能够与人共处;诚实守信,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讲文明,懂礼貌,有修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热爱自己的工作,乐业、勤业、敬业,要甘于奉献。

他们要求大学生们能摆正心态,能为自己准确定位,确认自己是生产一线的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要求大学生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一线师傅的指导下,尽快弥补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陷,缩短在生产线上顶岗工作的时间,降低工厂的培训成本,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大学生应该成为发扬、铸就企业文化的生力军;应该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大学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要能吃苦耐劳;能与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能融入班组、车间、工厂的环境中,与其他同事一道,协同工作。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集体座谈,笔者发现,高职生职业素质普遍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职业意识淡漠。

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学习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思想和观念。

调查显示:

高职生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信念、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80%以上的同学几乎没有思考过,大部分同学基本的想法是:

走一步、看一步,干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有“钱”途就行,至于其他的想了也是空想,还不如不想。

学生们多数流露出不满足做一份基础的工作,他们似乎都有远大的志向,都不愿甘于寂寞,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50%左右同学,基本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空想、幻想的状态。

  2、缺乏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从业者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类型、性质、岗位以及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渴望和追求。

调查显示:

高职生中,50%的同学最关心的是工资收入,仅有10%的同学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

职业理想必须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但目前同学们的心理普遍处于一种无奈的状态,对未来,他们不是不想关心,而是觉得自己没有这种能力去关心,由于不自信,他们认定自己的未来是掌握在别人手中的,自己只有被动地接受选择。

想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差了,学历不如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如技校毕业生,又不知现在该怎么办,因此,他们现在不敢奢谈未来。

  3、职业道德认识肤浅。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中必须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调查显示:

高职生中,对所学专业未来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几乎不了解,即使有的同学知道一点点,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很少有同学去思考,作为一个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们也面临诚信的挑战,许多同学误以为诚实、守信就是“笨、傻”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对别人没有职业道德他们可以痛恨、愤怒,但对自己而言,职业道德就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4、职业能力较弱。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所具备的各种能力。

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

调查显示:

高职生中,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缺乏、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专业拓展面窄,学习能力弱、外语能力低、计算机能力不足、信息意识弱、不善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的同学比比皆是,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大。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职责

1、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1作为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

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推进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通过设立专项补贴或奖励资金等,倡导和鼓励企业等用人单位接收实习生,为校企之间牵线搭桥,帮助学校和企业等用人单位实现双赢。

1.2作为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社会氛围

社会舆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舆论应该把关注的重点从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变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来,进一步加强对既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品质的典型人物的挖掘和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高职毕业生才是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的氛围,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职责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1.1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

第一学年,培养学生的职业认识。

首先,在新生入校后即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专业介绍和教育,让每位同学都能明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给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其次,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着手为自己今后三年的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制定一个适合的计划。

再次,要给学生以忧患意识,帮助学生更切实的了解这个社会。

最后,教育学生不要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做好眼前自己该做的事,为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指导形式可以多样化,如:

开设系列的职业指导讲座。

对新生开设大学生涯规划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报告,以及开展关于择业知识、求职技巧、心理辅导等内容的讲座。

或邀请成功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杰出校友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

内容可包括成才观、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心理素质、创业指导和介绍人生体验,提供职业咨询服务等,这有助于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第二学年,我们要指导学生做好择业准备。

首先,做好装备制造业学生的“择业指导”教育。

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将来自己就是一名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实际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

其次,我们应强调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

再次,我们要广泛与企业沟通,摸清什么样的学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然后从“装备制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并进行就业指导。

1.2通过”两课”教育,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

通过“两课”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两课”教学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因此,“两课”教学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把“两课”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整个学业的指导中,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道德。

1.3以专业教学过程为平台,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

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如在《现代工程制图与测绘》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分组竞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在学业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学生的兢业精神,学生在课前5分钟衣服整洁进教室,上课前起立与老师相互问候,下课礼仪等,通过这些管理,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和行为文明的习惯。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按照企业文化的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感悟、理解、思考。

例如,学校、教室、实习基地、楼道的墙壁上可以布置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寄语、优秀毕业生图片、灯箱等,突出先进的企业理念、管理规范、行业质量标准、专业的特点等内容的宣传。

实训室要最大化地模仿现实车间、张贴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工作制度。

突破原有的诸如建立校园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和汇报演出等传统模式,积极开展团队素质训练、模拟职业面试、技术创新竞赛、创业竞赛等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新活动,营造学技术、练技术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接近并达到企业职业素养要求。

3、充分发挥课程实训的社会作用,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1课内实训

职业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实训,这是因为:

第一,实训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动力,实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职业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新的认识对象、认识工具、认识方式;第二,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职业素养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积累,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较为系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现有资源上好实训课。

校内实训可以构建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

3.2课外实训

第五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统一安排与分散实习等方式,采用企业师傅评价与校内指导老师打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教育学生做好吃得起苦、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思想准备,克服浮躁傲气心态和不良行为习惯。

促使学生懂得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同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和睦相处,切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具有合作精神的职业素养。

(二)企业在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的职责

1.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

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说明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作为企业来说应主动参与挂钩职业院校的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是提供企业的用人信息及标准,企业有什么样的岗位,这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二是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的制定。

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到企业深入调查,在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后形成草案,再交给他们征求意见,或把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请到学校来和教师们共同制定计划,力争计划做得更务实、可行。

3.3组织专业技能比赛

除了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突出实践,另一个也很有效的环节就是组织专业技能比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装备制造行业技能比赛,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提前体验工作氛围,丰富岗位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系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机械专业技能大赛,通过该项活动,不仅营造了技能训练与科技创新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其在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某种程度上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另外,对高职学生来讲,个人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

总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学校、社会、学生等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政府是主导者,社会是重要协助者,学校是主要实施者,学生是被实施者。

从根本意义上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因此,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各个层面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地职业素养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刘远,赵晓兵。

职业素养中的人文精神[J].商场现代化.2008.(15).

3]兰先芳.职业素养教育:

实现高职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从日本人的职业精神看我国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4]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5]王云霞,蒋春雷.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4(03).

[6]郑静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

[作者简介]:

曹丽萍,性别:

女,籍贯:

重庆人,单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侧电话:

13923356881,邮编:

5284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