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17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docx

规划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

行走于儿童与数学之间

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

开发与使用策略研究

行走于儿童与数学之间

——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开发与使用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学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美)奥苏伯尔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学习素材,是教与学的媒介,是教师组织教学,达成预设目标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习素材是由教师根据教和学的需要设计。

然而,从学的层面看,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儿童,“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应该让儿童根据自己成长的需要和个体认知方式,去参与学习素材的生成和设计?

行走于儿童与数学之间,在简单与复杂、单一与多元之间(如下图),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更好的契合,应该对于学习素材的开发、选择与使用,有一种怎样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扣问呢?

学习素材开发与使用的维度分析

基于儿童视角,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最典型的材料了吗?

基于儿童视角,教师的学习材料能引发孩子的惊奇吗?

基于儿童视角,这些数学材料之间的组合合理吗?

基于儿童视角,数学材料的呈现方式能更合理吗?

基于儿童视角,数学材料出示的时机合理吗?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课堂去分析、思考吧——

1.“需要”与“要求”的意愿倒置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会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其中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是成长性需要,如下图:

其中,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有强烈的动机,满足后就会减弱;而成长性需要满足后作用不但不减弱,反而增加。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所提供的学习素材中所期待的“教学素材”,是否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一致呢?

下面是笔者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对六年级学生(40人)进行的一次教学素材的调查。

【教学调查】关于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学生兴趣程度的调查

序号

名称

问题及数据反馈

1

光盘

(1)你对这些学习材料:

A很熟悉28人70%

B熟悉12人30%

C一般/

D不熟悉/

(2)你对这些学习材料:

A很喜欢5人12.5%

B喜欢7人17.5%

C一般23人57.5%

D不喜欢5人12.5%

(3)如让你选择,请按你喜欢的程度排序(由高到低):

自己画的圆、光盘、一元硬币、胶带圈、蛋糕盒、圆片

2

圆片

3

一元硬币

4

胶带圈

5

蛋糕盒

6

自己画的圆

【调查分析】学习素材,儿童只是迫不得已地“被愿意”

从上面的学习素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中依照教学要求选择的学习素材,尽管老师们一直在竭尽全力地贴近孩子的生活,缩短其间的距离感,但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并没有相关的需求!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基于儿童的视角,在充满“童趣”的土壤里找到了学生学习需求的 “根”,让学习素材激起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需求,让人人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激发起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

2.“自主”与“他主”的方式倒置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也是天生的创造者。

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不仅应该使用好学习素材,更可以参与积极地创造素材,数学学习的经验。

然而,在我们的课堂调查中,大量的学习素材都是以教师“他主”呈现的,下面是笔者对近三年省级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对“学习素材”的呈现方式的调查分析。

【教学调查】关于教学中的学习素材呈现主体的调查

年份

教学数

(节)

学习素材的呈现主体

数据分析

(自主:

他主:

学习素材“他主”呈现

学习素材“自主”呈现

2010年

18

18节(100%)

0节(0%)

2011年

16

14节(87.5%)

2节(12.5%)

2012年

20

15节(75%)

5节(25%)

【调查分析】学习素材,儿童只是无可奈何地“伪使用”

教师总是喜欢为儿童提供各种学习素材,却忽略了儿童天生的表演欲望和角色意识。

在众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有时为了节约时间、有时为了掌控课堂、有时为了不让学生打断自己的思绪……往往一味地“他主”呈现学习素材,学生们没有机会表达对数学素材的建构,失去了真正的思维体验。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给足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素材的时空,让那一粒“种子”,在学生“自主”的情感参与和智能构建中,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3.“个性”与“划一”的标准倒置

根据学习素材的来源与学习素材出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素材的设计简单归为以下几种类型,如下图。

每个儿童都是生命体,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水平不同,智能的类型就不一样;每个儿童的生活背景、学习方式不同,就会导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决策略。

所以素材使用中的每个儿童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这种个性素质当然期待个性化的数学学习素材。

走进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素材的个性化设置、个性化实施现状如何呢?

下面是笔者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对于“职初教师”和“特级教师”两个教学个体,对他们教学中“学习素材”的内容设计及学生差异的兼顾进行了调查分析。

【教学调查】关于教学中的学习素材设计层次及标准的调查

教学行为

内容分类

(差异层次)

职初教师

特级教师

数据分析

(职初教师:

特级教师:

教师)

素材

内容

的设计

预设

素材

生活素材

2份(14.3%)

2份(16.7%)

文本素材

5份(35.7%)

1份(8.3%)

媒体素材

7份(50%)

0份(0%)

操作素材

0份(0%)

4份(33.3%)

生成素材

0份(0%)

5份(41.7%)

学生

差异

的兼顾

基础差异

兼顾

兼顾

层次差异

兼顾

个性差异

兼顾

【调查分析】学习素材,教师只是一厢情愿的“单向度”

由于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基础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学习素材的设计也要有一定的层次分级,才能便于不同的学生从中生成有差异的数学思考。

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体来说,还是对于群体来说,都需要有价值的、个性化的学习素材,教师必须要为每个儿童寻找适合他的学习材料。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素材认可选择、如何诱发学生在素材使用组合中产生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个体经验,让他们通过个体经验建构为别人提供可学习使用的素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灵性、更加开放?

从上面一系列的教学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得出:

教师对于学习素材的选择与使用,向着“成人化”、“书本化”、“单一化”的指标的渐次靠近、刻意达成,容易忽略了课堂之下儿童思维主动性的福祉和惠泽所需,学生在学习素材的使用中出现了被愿意、伪使用、单向度的倾向,由此学生的思维也出现了伪发展、硬发展、单一性发展的趋势。

由此,课题组提出,基于儿童视角,关注各个学段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征,关注数学知识特点与儿童认知特点的协调。

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捕捉“现象”,设计“情境”,勾勒“画面”,将触角延伸至的“儿童世界”创生素材,使之符合儿童的“数学现实”。

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成素材经验,参与学习素材的创意开发,从而实现儿童对学习素材的自主建构、对学习素材的自主解释。

构筑起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两级主体,相互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生本学习素材的构建平台。

如下图: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素材开发”、“儿童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课题组对这些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试图把握、了解已有研究的特点。

1.国外:

国外的教育学者十分重视把“儿童视角”作为审视教育问题、开展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德国教育专家提出:

赋予儿童对教育的话语权,聆听儿童心声,使儿童作为主体得以“现身”。

旅美教育家黄力在《我心目中的学校:

儿童视角的研究》系统阐述了“儿童视角”的含义,并通过对591份以“我心目中的学校”为主题的儿童作文与绘画作品的分析,结合田野调查的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儿童的“学校意象”及其对学校空间、师生关系、课程教学的期望,并据此对现行的“结果指向、学习主导的学校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儿童在表达中成长”,“教育是对儿童成长的整体关怀”,“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等系统观点。

2.国内:

近年来,各个省市对数学学习素材的研究非常活跃。

对学习素材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研究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应该如何“备”》中提出了要“真正地‘备学生’”的观点。

这些研究对我校教师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开发与使用策略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然而将研究定位于基于儿童视角,以生本素材开发与使用为研究内容还缺乏系统开发,操作方法还缺乏科学的设计。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看来,基于儿童视角的数学素材的开发大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层面,泛泛而谈的较多,很难有深入数学学科的质性分析与具体的操作措施、操作素材。

“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数学学习素材的开发与使用”是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课题,只要把研究深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一定能真正取得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理论假设:

基于儿童视角,通过改善教师素材开发与使用的惯性习惯,努力实现儿童需要与教学要求、儿童经验与数学内质的有效链接,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最佳的发展。

2.研究创新:

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让儿童成为儿童”主课题出发,研究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与使用的研究,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观念,改变和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探索有效的开发策略;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是文学创作中的专业叙语,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心理原型,区别于“成人视角”而言。

本课题特指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学习素材、以儿童的心理去揣磨学习素材、以儿童的语言去解读学习素材、以儿童的经验是处理学习素材,使数学学习素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

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视角。

2.学习素材:

学习素材是教与学的媒介。

主要包括主题情境图、数学问题、数学习题等等教与学中使用的操作材料。

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

3.生本学习素材:

教师在数学学习素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建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以儿童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性为突破口,把儿童的视角纳入数学学习素材的建设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性开发的学习素材。

区别于一般的学习素材,生本学习素材应该是下面几种特性的组合,如下图。

(1)基础性:

体现逻辑关系。

学习材料的选择要依籍教学重点与难点、凸显数学本质、体现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围绕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教学目标定位,

(2)经验性:

激活已有经验。

学习素材的选择与使用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与“学生原有生活体验”出发。

教学中组织与呈现的素材应该是学生熟悉的,可以理解的。

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

(3)支持性:

悦纳差异发展。

学习素材的丰富与开放、开发方式的开放与选择,使用手段的多维与开放,都要致力于促进学生潜能释放及个性成长。

(4)生长性:

发展数学思维。

学习材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材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得深入浅出,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教师层面:

基于儿童视角,能对数学素材进行儿童化开发与使用。

丰富和发展研读数学素材的理论,并探求出具体、可操作的数学素材开发与使用策略。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数学获得为本的课程理念出发,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生本学习素材”体系;把数学素材抽象出来的间接经验,变为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直接经验、个体经验,并能融类旁通。

达到素材高效研读和开发,提高教学效益。

2.学生层面:

基于儿童视角,提高学生领会和创生数学素材的水平。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让数学素材真正地被儿童理解、接受,引导学生对学习素材理性有效地假设,实践验证,达到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团队层面:

基于儿童视角,营造理论丰厚与实践到位的研究团队。

以教研组教师切实的教学实践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素材开发与使用的专业化水平。

以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为推动,不断积累、进而总结提炼出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与使用的操作策略。

4.辐射层面:

构建丰富的素材资源库与创新详实的课堂实践案例。

开发与使用的评价标准为抓手,努力构建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体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研究与实践中,逐步找到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的契合点,探索、整理出一个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生本素材资源库,并形成多个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案例,对其他教师使用现行教材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力图改变学生在学习素材的使用中的伪使用、被愿意、单向度的倾向,基于儿童视角,开发生本学习素材,并研究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途径与使用的策略方法。

1.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现状调查及归因分析

学习素材的选择与使用的现状调查表

环节

目标

学习素材的选择

学习素材的呈现及使用

儿童使用情况及问题

归因分析

2.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途径的研究

(1)以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素材的基本类型为主线,制定相关研究内容:

Ø基于儿童视角的“教材素材”的开发

Ø基于儿童视角的“学具素材”的开发

Ø基于儿童视角的“现实素材”的开发

Ø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成素材”的开发

(2)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学习领域为主线,制定相关的研究区域:

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安排的内容及地位,细致实践从儿童视角开发素材,如何使用素材。

3.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使用策略的研究

在实践中收集小学数学教学素材使用与开发中,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理解差异的个案实例,提出素材开发与使用的指导性建议,提供可行性案例实录。

(1)一“材”如何多用——层层推“进”

(2)一“材”如何多变——层层有“意”

(3)一“材”如何多效——层层有“义”

4.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教学观察的研究

本课题将借助学校的录播教室系统,借助视频分析技术,基于课题研究背景下,对学生数学学习素材的学习、使用、开发行为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

(1)学生使用学习素材中的情绪:

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学习效果。

(2)学生开发学习素材中的参与:

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参与时间、参与广度、思维水平等。

(3)学生使用学习素材中的交往:

观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素材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

(四)预计本课题所取得的突破。

1.课题研究状态:

组建一支集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相结合、高校院士教授与一线教师相结合的研发队伍;提出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与使用的校本研发策略——教学行为操练课和同课同构异风采教研模式。

2.教师成果状态:

我们的研究活动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改进,唤醒教师课堂理念诊断与改进的主体参与意识。

3.学生成果状态:

勤于探究,勤于动手,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交流合作的能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我们将以“儿童视角”为基点,对教师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与使用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实现生本课堂。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2013.2——2014.3),将分以下步骤展开:

(一)课题筹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3月)

查阅文献资料、先期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数学学习素材开发与使用的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并结合课堂观察进行教学调查,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定位。

建立课题实验的构想,设计并完善课题方案,申报立项。

(二)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切割子课题,落实课题研究人员,组建研究组织和网络;撰写子课题执行方案;按执行方案启动操作程序;整理子课题启动阶段研究成果。

(三)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本课题的实施阶段以子课题的各自操作为主,实施分类别的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学习素材的开发与使用的教学实践。

1.教师培训:

学习素材与儿童视角理论培训、素材开发培训、素材使用培训等

2.教学实践:

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素材开发与使用的研究课实践、优课竞赛等

3.观点沙龙:

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素材开发与使用的观点交流、主题辩课等

4.案例分析:

基于儿童视角的生本素材开发与使用的主题评课活动、教学反思等

(四)课题调整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2月)

继续开展各个子课题的研究,针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中期小结与反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实施方向。

(五)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总课题和各子课题整理课题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论文、优秀课例等专集,课题结题以及后续研究的研究方案和计划等。

课题实施的研究流程框架图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自觉创新的研修意识。

学校在近一年来一直致力于“让儿童成为儿童”的研讨,已研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策略,教师的生本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有获奖,承担专题校本教研开放活动,得到了市、区专家和各位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素质精良的研究队伍。

课题组成员爱岗敬业,工作热情高,并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课题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有特级教师2名、市教坛新秀、区教坛新秀、校级教学能手多人,能独立开展案例研究、公开教学、论文撰写等行动性研究任务。

课题组负责人近年来,完成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3个,区级课题5个,30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细致丰厚的前期工作。

本课题撰写的前期,课题组针对“儿童数学语言”、“数学学习素材的开发”等相关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研讨等多项工作,查阅了相关文献和教育杂志,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五、成果形式

成果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1.开题报告

2013.4

袁晓萍

2.叙事汇编

2013.11

洪慧华、杨劲芳

3.研究录像

2013.12

杨劲芳、朱建华

4.案例反思

2014.1

严欢明、章莉

5.课题论文

2014.3

徐春菊

最终成果

案例集、论文集

课题报告

2014.4

袁晓萍

 

六、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晓东著,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谢佛(Schaffer,H.R.)著,王莉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4.陈君德著,以儿童视角研读数学素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