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850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docx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1一般规定

1.1.1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1.1.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且应设置小区污水处理设施。

1.1.3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绿化、道路浇洒、洗车、冲厕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回用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水质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1.1.4小区附近有再生水管道时,应利用其再生水;宜优先采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对回用雨水预处理;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健康和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条文说明】

1.1.1~1.1.4提出节水及水资源利用原则性要求,强调应进行总体的水系统规划及关于景观水体及再生水利用等相关要求。

1.1.2条中“应设置小区污水处理设施”,是指小区污水经化粪池或生化池处理后,外排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标准。

当住宅小区下游暂无市政污水处理设施,或市政污水管网暂无法接至污水处理厂时,小区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排放的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18-1996标准。

1.1.4非传统水源利用,主要有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作为供应城镇杂用水的回用水和雨水。

雨水利用从节能节水角度上更能体现其优越性,特别是经过海绵城市低影响设施预处理的雨水,水质相对较好,易达到对小区景观水体补水和绿化、道路浇洒、洗车、冲厕等水质要求,宜优先选择。

1.2控制项

1.2.1合理规划利用水资源。

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条文说明】

在进行生态小区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水资源利用方案宜包含下列内容:

1当地政府规定的节水要求、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包括平均年总降雨量、降雨毫米对应的各年总降雨量的百分率)、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情况等。

2项目概况。

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居住户数或项目容纳人口,下垫面情况、径流系数、根据实际条件确定的汇水面积;建筑类型,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商场、会展馆,包括是否有用水量大的建筑,如高尔夫场地,大型水景面积、体积;有无再生水、雨水可利用条件,市政给水情况。

3确定传统水源与非传统水源节水用水定额、编制用水量计算(水量计算表)及水量平衡表。

4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

传统水源的节水方式,采用的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的相关说明。

5统筹考虑项目内水资源的各种情况,确定非传统水源的综合利用方案。

对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利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非传统水源利用诸项进行水量平衡和需水量计算;雨水利用应按降雨周期内的需水量,有效地考虑收集池容量,确定雨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利用方法、规模、雨水处理工艺流程。

按场地可收集到的各场次(一天)降雨量及弃流量,计算确定拟定汇水面积内能收集到的全年雨水总量和利用量;与总用水量之比,可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回用水按需水项目计量取得利用率。

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雨水预处理,除非受控部分进行初期雨水弃流外,可减少初期雨水弃流量,增大雨水收集量。

6景观水体补水严禁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可采用非传统水源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许可的湖库地表水;采用雨水利用时,水景规模应根据设计可收集利用的雨水量来平衡确定。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和运行评价。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水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概况(总用地面积、居住人数、绿地面积和绿地率、下垫面情况、综合径流系数和水资源情况)、传统水源和非传统水源的各用水定额、水量平衡分析及计算等),给排水施工图,雨水处理工艺设计图(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当无再生水供应时)水量平衡计算及容积计算,初期雨水弃流做法与弃流量、工艺流程等),绿化灌溉、景观水体给排水设计图(设计阶段),给水排水竣工图,绿化灌溉、景观水体竣工图,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竣工图,雨水收集池、埋地管道等所有隐蔽工程的现场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非传统水源用水水质检测报告,设备、管材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竣工阶段),雨水回用系统(或回用水回用系统)运行记录与计量记录,非传统水源水质检查报告,绿化节水浇灌的运行记录与计量记录,室外给水漏损记录(运行阶段)。

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水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概况(总用地面积、居住人数、绿地面积和绿地率、下垫面情况、综合径流系数和水资源情况)、传统水源和非传统水源的各用水定额、水量平衡分析及计算等),给排水施工图,雨水处理工艺设计图(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当无再生水供应时)水量平衡计算及容积计算,初期雨水弃流做法与弃流量、工艺流程等),绿化灌溉、景观水体给排水设计图;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相关竣工图、隐蔽工程的现场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水质检测报告、设备、管材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运行记录与计量记录等,并现场核查给排水管道、设施设备、阀门等运行情况。

判定要点:

水资源利用方案编制应包含条文说明中的6项内容,重点核查水资源的分析利用和非传统水源的利用,要求用水定额准确,汇水面积、雨水收集池、清水池容量及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分析确定,雨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确定。

1.2.2合理设置给排水系统。

1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安全。

2合理设置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采用循环供水系统,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及《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的规定;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池水补水应设置计量装置。

【条文说明】

1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188、《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等。

2给水水压稳定、可靠,各给水系统应保证以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向所有用户不间断地供应符合要求的用水。

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压力,加压系统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给水系统分区合理,每区供水压力不大于0.45MPa;合理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

3根据用水要求的不同,给水水质应达到国家、重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良好的非传统水源处理工艺和严格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

室外给水管不得因管道沉降、变形破裂引起的的地下水浸入产生水质污染,各类不同水质要求的给水管线应有明显的管道标识。

有直饮水供应时,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水,并设置水量、水压、水质、设备故障等安全报警装置。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设置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与市政供水采用同一的绿化浇洒、景观补水的给水系统,应在市政管接入点设置倒流防止器。

5有良好的小区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必须达到100%。

6为避免室内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引起的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漏水、渗水或结露。

1选择热水供应系统时,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时,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量较大、用水点比较集中时,应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并应设置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

设置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应确保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或设置混水器、恒温阀、压差控制装置等。

8应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土壤入渗、排放或利用,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减少雨水受污染的几率以及尽可能的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9水加热器及热水箱应设在建筑物房间内,设备、热水系统供水及回水管道采用保温隔热技术措施,并优先选用保温效果好的节能环保材料。

10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市政供水量,节约水资源,并保障水质安全,不应采用壁挂式水处理设施作为小区公共游泳池的消毒、循环、补水设施。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和运行评价。

无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的项目,本条第2款不参评。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游泳池与水上乐园施工图及循环水处理系统设计图(设计阶段),给排水竣工图、游泳池与水上乐园竣工图及循环水处理系统竣工图、产品说明书、水质检测报告、运行数据报告等(竣工阶段、运行)。

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系统图等;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相关竣工图、产品说明、水质检测报告、运行数据报告等,并现场核实系统运行情况。

判定要点:

给排水系统核查条文说明的落实情况,游泳池、水上乐园循环供水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初次充水、重新换水和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149,且池水水质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

2充水管和补水管的管道上应分别设置独立的水量计量仪表。

3设置循环净化水系统,且必须设有安全性能高的出水消毒工艺及设备。

4池水水质宜采用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水温、浊度、余氯和pH值还应具备人工监测手段。

1.2.3采用节水器具与设备。

所有用水器具与设备应满足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10的要求。

【条文说明】

本着“节流为先”的原则,用水器具和设备应优先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和2003年第12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

2015年5月,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6-2015,相关洁具节水要求要符合该标准要求。

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

所有用水器具与设备应满足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10的要求。

对土建与装修一体化的项目,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对节水器具的选用做出要求;对于非集中购置或安装卫生器具的项目,申报方应提供确保业主采用节水器具与设备的措施、方案或约定。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和运行评价。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施工图、产品说明书等(设计阶段);竣工图、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检测报告等(竣工阶段、运行阶段)。

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施工图、产品说明书等;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竣工图、产品说明书、产品节水性能检测报告等,并现场核实。

判定要点:

用水器具与设备优先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第5号公告和2003年第12号公告《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

所有用水器具与设备应满足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8810的要求。

(S)1.2.4合理设置雨水回用系统。

设置雨水回用系统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车库清洗、景观水补水等小区用水。

雨水利用应符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的规定。

【条文说明】

重庆地区为相对缺水城市,但雨水资源丰富,生态小区应体现“四节一环保”原则,除建筑用水自身节水外,雨水回用也是节水的重要措施,且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蓄存、释放”功能。

采用雨水回用系统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景观用水,包括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植物需水量维持等都具有较好的实在经济效益和对大海绵城市设计实施的社会效益。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应按第1.2.1条水资源利用方案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合理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应至少包括可利用水量的汇水面积、小区雨水储蓄池、净化系统和完善的雨水提升利用管网系统,用于小区绿地浇灌、道路浇洒(冲洗)或景观水体补水,并提倡用于车库清洗、小区自助式洗车等多项雨水利用。

雨水储蓄池容积至少满足主要的绿地浇灌、道路浇洒(冲洗)等主要项在降雨间隔天数(一般为3-1天)总用水量的15%;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常规下宜高于4%,不应低于3.0%。

雨水回用系统应符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和《民用建筑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DBJ50/T-260-2011的要求。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和运行评价。

对于用地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居住小区,本条可不参评。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水资源利用方案,雨水回用系统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施工图、产品说明书,用水平衡计算报告等(设计评价),竣工图、设计说明书、产品说明书、产品水质检测报告等(竣工阶段),运行记录(运行阶段)。

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水资源利用方案,雨水回用系统设计文件,包括设包括雨水收集、排水管网、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储蓄、雨水净化处理工艺、雨水利用输送管道、回用设施等;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竣工图、产品说明书、水质检测报告、系统施工隐蔽资料的影像资料等,并进行现场核查。

判定要点:

雨水资源化利用用于景观补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的规定,绿化浇灌、室内车库冲洗用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要求。

雨水资源化利用应根据水资源利用方案实施,设置雨水收集池,经处理至少在绿化浇洒、道路冲洗上采用非传统水源。

提倡车库雨水回用冲洗,景观补水须采用雨水回用补水。

雨水储蓄池容积至少满足主要的绿地浇灌、道路浇洒(冲洗)等主要项在降雨间隔天数(一般为3-1天)总用水量的15%;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常规下宜高于4%,不应低于3.0%。

1.3评分项

1.3.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

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节水用水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

2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

3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下限值的要求。

【条文说明】

计算平均日用水量时,应实事求是地确定用水的使用人数、用水面积等,使用人数在项目使用初期可能不会达到设计人数,如住宅的入住率在头几年不会很快达到100%,因此对与用水人数相关的用水,如饮用、盥洗、冲厕、餐饮等,应根据用水人数来计算平均日用水量;对使用人数相对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办公等,可按实际人数计算;对浴室、商场、餐厅等流动人口较大、且数量无法明确的场所,可按设计人数计算。

对与用水人数无关的用水,如绿化灌溉、地面冲洗、水景补水等,则根据实际水表计量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实际运行一年的水表计量数据和使用人数、用水面积等计算平均日用水量,与节水用水定额进行比较来判定。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运行评价。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使用时间段的用水量计量情况报告、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计算书,应包含水表设置示意图、各类用水的统计、使用人数/用水面积等内容(运行评价)。

评价方法:

运行评价查阅实测用水量计量情况报告和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计算书,包含:

水表设置示意图、各类用水的统计、使用人数/用水面积等,按达标项得分。

评分规则:

评价总分值为10分,评价规则如下:

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节水用水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4分;

2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1分;

3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

判定要点:

计算平均日用水量时,应实事求是地确定用水的使用人数、用水定额等,使用人数在项目使用初期可能不会达到设计人数,亦即对住宅建筑而言,在项目入住前几年,入住率不会很快达到100%,因此对与用水人数相关的用水,如饮用、盥洗、冲厕、餐饮等,应根据用水人数来计算平均日用水量。

对与用水人数无关的用水,如绿化灌溉、地面冲洗、水景补水等,则根据实际水表计量情况进行计算考核。

根据实际运行一年的水表计量数据和使用人数、用水定额等计算平均日用水量,与节水用水定额进行比较来判定。

1.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

2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抵御沉降较好的管材和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3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

【条文说明】

管网漏失水量主要包括:

管材质量及承压能力不佳、安装质量不达标,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阀门、管件故障漏水,室内卫生器具漏水,加压泵房旁排气阀设置不对,水池、水箱溢流漏水,车库顶板上绿化带下管道沉降带来漏水等。

为避免漏损,应采取以下措施:

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必须符合现行产品行业标准的要求。

对新型管材和管件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企业标准必须经由有关行政和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鉴定并备案。

2选用性能高的阀门、零泄漏阀门等。

3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

4室外管道宜选择抵御沉降较好的管材,不应因变形产生管道开裂导致大量渗漏,做好基础防沉降和地基承载力处理,做好覆土施工,控制管道埋深,加强管道工程施工监督,把好施工质量关。

5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

6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

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

具体要求为下级水表的设置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所有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

施工图室外给水管应埋置在车库顶绿化地及软基处上,采用的管材在抵御沉降有较好的性能。

1运行评价,物业管理方应按水平衡测试要求进行运行管理,申报方应提供用水量计量和漏损检测情况的报告,也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水平衡测试,报告包括分级水表设置示意图、用水计量实测记录、管道漏损率计算和原因分析,并提供采取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报告。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及运行评价。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给排水施工图(包含设计说明,管材、管件、阀门、设备等选型,室外抵御沉降好性能的管材选用,分级计量示意图)(设计阶段),给排水竣工图(含分级水表设置示意图、总表及分项水表的安装图)、设计说明、采用的室内外管材、管件、阀门等产品检测报告等(竣工阶段),用水量计量记录和漏损检测及整改情况报告(运行阶段)。

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有关防止管网漏损措施的施工图纸(含分级水表设置示意图、设计说明、管材管件设备等选型);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竣工图(含分级水表设置示意图、总表及分项水表的安装图)、采用的室内外管材、管件、阀门等产品检测报告、用水量计量记录和漏损检测及整改情况报告等,并现场核实设计内容的落实情况,查阅用水量计量和漏损检测及整改情况。

评分规则:

评价总分值为1分,各项得分可叠加,评价规则如下:

1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得2分;

2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抵御沉降较好的管材和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2分;

3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3分。

判定要点:

1选用的管材、管件、阀门、设施等是否为业内性能高,质量好的产品。

进场使用产品能否达到经评价后的设计要求。

2室外的管道基础有无防沉降的措施,采用的管材对抵御沉降是否有较好的性能,给水管材有无抗变形拉裂的管件设置。

3设置的各级分项计量有无疏漏,是否合理;能否反映给水管道漏损计量。

4竣工和运行阶段是否提供提供用水量计量和漏损检测情况的报告。

若有,应提供采取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报告。

1.3.3市政水压充分利用,给水分区合理,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1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30MPa但大于0.20MPa;

2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条文说明】

用水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用水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

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水压。

此处所指用水点供水压力均为供水动压。

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大于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

给水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浪费的水量。

因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于“隐形”水量浪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给水系统设计时应采取措施控制超压出流现象,应合理进行压力分区,并适当地采取减压措施,避免超压出流造成的浪费。

为保障最不利用水点的用水器具满足设计供水压力的要求,支管减压阀设计阀后压力宜满足0.2MPa要求,以满足最不利点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水压,一般要求为0.05-0.1MPa,热水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为0.10-0.15MPa。

设计中对市政水压直供水部分,应统一按服务水压描述。

卫生器具用水点供水压力核算方法参照渝建〔2014〕221号文执行。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及运行评价。

【达标判断】

支撑材料:

给排水施工图纸(含给水系统图的减压阀设置部位及阀后压力要求)、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含各层用水点用水压力计算表)、产品说明(设计阶段),竣工图、设计说明书、产品说明(竣工阶段、运行阶段)。

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查阅给排水施工图纸与给水系统图减压阀设置部位及阀后压力、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含各层用水点用水压力计算表)、产品说明,当选用恒定出流的用水器具时,该部分管线的工作压力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可。

竣工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查阅竣工图、设计说明书、产品说明,并现场核实。

评分规则:

评价总分值为6分,评价规则如下:

1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30MPa但大于0.20MPa,得3分;

2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

力,得6分。

判定要点:

设置减压阀时,该部分管线的工作压力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可,但不宜过小,以避免最不利用水点压力不满足用水器具的要求,应注意减压阀后压力与用水点压力是否一致。

当未设支管减压时,复核各用水点压力是否超过0.2MPa压力或者出现最不利用水点不能满足用水器具最低水压的要求;当建筑因功能需要,选用特殊水压要求的用水器具时,如大流量淋浴喷头,可根据产品要求采用相匹配的工作压力,但应选用用水效率高的产品,并在说明中做相应描述。

1.3.4按用途和管理单元或付费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1对厨房、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2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条文说明】

对不同使用用途和付费或管理单位分别设水表统计用水量,并据此施行计量收费,以实现“用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同时还可统计各种用途的用水量和分析渗漏水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各管理单元通常是分别付费,或即使是不分别付费,也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不同部门进行节水绩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适用范围】

本条适用于设计、竣工和运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