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984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docx

礼仪礼貌培训教材

 

礼仪、礼貌和礼节培训教材

 

2011年8月修订

 

目录

 

一、培训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内容

1.礼仪、礼貌和礼节的概念和区别

2.接待礼仪

3.电话礼仪

4.会议礼仪

5.礼貌用语

6.人际交往的距离

7.服务人员着装及仪容仪表的基本要求

 

一、培训目的

礼仪礼貌是物业管理及服务行业人员所必备的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

本培训将通过相关的理论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的现代礼仪修养,塑造本项目良好的服务和产品形象,使其在日常接待中能较好地展示本项目的形象和服务人员的气质与风度,有助于提高本项目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持续保持较好的出租/出售率。

二、培训对象:

物业管理服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

1.礼仪、礼貌和礼节的概念和区别:

1.1概念:

a.礼仪:

是国家政府机构或人民团体在正式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种行为、语言等的规范。

但也可泛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礼节礼貌。

b.礼貌:

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品质和行为。

c.礼节:

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则和形式。

1.2区别:

a.礼貌侧重于个人的道德品质,礼节侧重于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侧重于文化内涵。

b.礼仪侧重于人们在礼遇规格、礼宾次序等方面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多用于较大规模或较为隆重的场合,是一种完整行为。

礼貌礼节多指交往过程中个别的行为,主要用于一般日常生活与交往中。

1.3联系:

a.礼仪、礼节、礼貌是礼的三种形式。

b.礼节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程式化了的礼节礼貌。

1.4礼仪具有发展性

a.严格地说,礼仪不仅具有发展性,而且还具有继承性,它是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变化发展的。

礼仪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延续性”,现代礼仪延续和继承了传统的礼仪。

但这种继承是在批判传统礼仪的糟粕,继承和发扬其精华的基础上的继承;同时,礼仪又在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的特点,得到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1.5礼仪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a.请自己搜寻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并重点掌握以下要点:

1、礼仪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是人们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2、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风气的体现。

3、礼仪同时也注重表达的形式。

现借用古人的几句话,请你思考并希望有所启发。

“诚于中而行于外”;张栽:

“充内形外之谓美”;孔子:

“见人不可无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2.接待礼仪

礼节是人际交往时表示尊重对方的一种方式,为做好接待工作,接待人员应遵守以下礼仪:

2.1见面:

a.热情迎接。

客人来访时,应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有礼貌地说声“请进”。

一般情况下不用主动和来访者握手,除非来者非常重要或年事很高,但如果来者主动把手伸过来,也不要使对方的手悬空,要顺其自然。

b.对于预约的来客,要热情将其引入准备好的会客场所。

按预定的议程搞好接待;对没有预约的来客,根据来客的身份和来意,请客人稍等,同时联系其他同志协助接待,切忌让客人坐“冷板凳”。

接待人员暂时离开客人时,应将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整理好,以免泄密或丢失。

c.如果需要请领导或其他同志与客人交谈,应将客人请到适当的交谈场所,为其倒茶水后再离去。

离去时要向客人致意。

2.2引导:

a.在走廊时,应走在客人左前方一米处的位置。

转弯或上楼时要有礼貌说声“请这边走”,到达时也让客人先出;若电梯无人服务,应自己先进去,再让客人进,到达时则让客人先出。

b.如果距离较远,走时间较长,不要闷头各走各的路,要相机讲一些比较得体的话。

c.当引导到相关场所或接待室门前时,要注意,如门往外开,应请客人先进;如往里开,要自己先进去,按住门,然后再请客人进来。

2.3引见介绍:

a.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并要简要地说明被介绍人的所在单位,职务及姓氏。

b.引见介绍顺序,一般应先把身份比较低、年纪较轻的介绍给身份较高、年纪较高的;把男同志先介绍给女同志。

如果是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应按职务高低依次介绍。

职务相同时,则应先介绍年纪较大的。

2.4座位的布置:

a.招待人员要引导客人就坐,通常请宾客坐上位系指离入口处较远的位子,一般长沙发留给客人,以单人沙发为下座。

b.对于双边会谈,通常宾主分坐长型桌子的两边,若长桌与入口处垂直,则不对门的一侧为上座,归客方坐;背对门的一侧是下座,由主方坐。

若长桌与入口处平行,则以进门时右侧为上座,归客方坐;进门时左侧为下座,归主方坐。

有时小范围会谈不必过于拘谨,以“以右为尊”为准则,主左客右即可。

若双边会谈时,双方主谈人员要坐在各侧的正中间,右侧第一座位坐副手,其他人则以职务高低为顺序分坐在主谈人两侧即可。

2.5礼貌送客:

a.如客人提出告辞时,主人要等客人起身后再站起来相送,切忌没等客人起身,主人先于客人起立相送,这是很不礼貌的。

若客人提出告辞,主人仍端坐在办公桌前,嘴里说“再见”,而手中还忙着自己的事,更是不礼貌的行为。

b.“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客最基本的礼仪。

通常当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应马上站起来,与客人握手告别,同时,用“希望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送别。

2.6乘车行路:

a.乘车:

∙上车要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要主动为领导或来客打开车门,待领导或来宾坐稳后再关门。

车到目的地,自己要先下,为领导或客人打开车门。

在乘车的座位上要注意,习惯的做法是“右为上,左为下,后为上,前为下。

b.行路:

∙陪同客人走路,一般应请客人位于自己的右侧,以示尊重;如自己承担主陪任务,应并排走在客人的旁边,不能落在后边;如果自己属于陪访随同人员,应走在客人和主陪人员的后面。

随同外出,一般应走在客户的两侧偏后一点或后面。

3.电话礼仪

当电话成为信息交流的媒介时,应当正确使用并爱护电话机。

电话机一般置在方便的场所,以避免迟接或漏接电话等失礼行为。

平时应爱护电话机,轻取轻放,以免影响通话效果。

现代电话的使用还包括移动电话与BP机的使用,这两种通讯工具随身携带上。

在公众场合,切忌打扰他人,会见、会谈、上课等场合应关机。

在使用移动电话时,应找个不影响他人的地方,如必须使用,应向周围人群道歉。

移动电话、BP机不合礼仪规范地使用,易给人一种轻浮、摆阔、缺乏公德的印象。

3.1打电话的礼仪:

a.在打电话时,如果尊重对方,礼貌热情,会给对方良好的印象。

通话应选择恰当的时间,无紧急情况,一般,白天应在8点以后(假日在9点以后),夜间则在21点以前,以免打扰他人休息。

有午睡的季节,不应在中午打电话。

一般通话时间以3~5分钟为宜,尽量提高通话效率,减少占用时间。

b.使用电话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话以前,应对谈话内容与目的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避免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的通话;电话机旁应备有记事簿,以免需要记录时忙乱而耽搁对方的时间。

c.向外打电话时,应记准电话号码,以免打错。

如果拨错号码,应礼貌地向对方道歉,不可随手挂机。

拨通后,首先应说“你好!

”然后迅速通报自己的单位,必要时还应报上自己的姓名;再告诉接电话的人你要找的是谁:

“请麻烦您找一下××先生听电话,谢谢。

”如对方答应找人后,应手持听筒静候,不要在此时离开或做其它的事。

对方告诉你要找的人不在时,切不可当即挂断,而应当说“谢谢,打扰了!

”或请对方帮助传达:

“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麻烦您转告他……”等。

若对方答应你的请求,应表示感谢;如果要找的人接电话,应先致以简短的礼貌的问候,而后进入正式谈话。

3.2接电话的礼仪

a.接电话时,电话铃一响,无其它特别要紧的事情,都应主动接电话。

一般电话铃响三下必须接电话。

拿起话筒后,应立即说“你好!

”然后通报自己的单位名称,根据情况还可报上姓名,如“这里是×××学院办公室”。

电话铃响三下以后才接电话,应首先向对方致歉:

“您好,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然后自我通报。

当对方说明要找的人后,应说“请稍等”,然后忙找到受话人。

如果受话人虽在,但距离较远或有事无法分身,可礼貌地向对方解释并提出建议,以免浪费对方时间,如“王先生刚走,估计5分钟内能回来,您过一会再来电话吧?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可以礼貌地解释并提出建议,如“王先生不在(不在的原因),我能帮您什么忙吗?

b.在接电话中,应避免打断对方的讲话。

为了表示自己在专心聆听,应视情况用“嗯”、“是的”、“对”、“知道了”等作答。

没有听清听懂的话,应致歉后再请求对方重复。

对重要的内容应记录,并请求对方重复确保无误。

在电话交谈结束时,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

“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

“当确认对方已经讲完之后,应尽快结束通话。

一般来说,打出电话的人会主动结束电话,打出电话的人可以说些客气话如“李小姐,谢谢您的电话”、“请转达我对你们办公室全体同志的问候”等,最后再道一声“再见”。

挂电话时,打出电话的人应等对方挂断后再挂,切忌没有致结束语就挂机或是挂机动作突然、用力过大,使对方产生误解。

c.闻其声如见人。

因此,不论打电话还是接电话,话筒都不要拿得过远或者过近,一般将话筒一端放在离嘴唇大约1厘米处对方即可听清,不可以大嚷大叫;应吐字清晰、语调柔和、音量适中;通话中应尽量使用敬语。

d.通话从拿起听筒到放听筒,整个过程都有礼仪规范,不可疏漏任何一个环节。

在通话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通话的第一句话应当是“您好”,而不是用失礼的“喂”来称呼对方;二是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接电话人不要主动打听对方姓名、与受话的关系、通话目的等,否则是刺探他人隐私、极不文明的行为。

4.会议礼仪

会议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由主办或主持单位召集组织的、由不同层次和不同数量的人们参加的一种事务性活动。

会议的目的多种多样:

表扬批评、布置任务、解决问题、交流经验、调查情况、纠正错误等。

但是,无论什么目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会议的组织、参加、进行就必须讲究礼仪,以便与会者的思想感情能很好地进行沟通。

因此,会议礼仪是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4.1会议组织礼仪

a.会议组织工作内容繁杂,组织者必须考虑会议的准备,进行、结束以及会后的每个工作细节,不能因为工作的疏漏而耽搁或影响会议的进行。

因此,组织者做好准备工作尤其重要。

b.组织者首先应明确开会的目的,根据会议的目的确定会议参加者的范围,发布会议通知,印发会议证件,选定并布置会场;布置会场时,应落实灯光、音响、墙面装饰、花草摆放等问题。

c.进行会议前的准备。

查看茶水、与会者资料、座位卡是否备好并放置妥当,落实开会期间的会场签到、引坐、倒水、安全保卫等问题。

d.开会期间,组织者配合主持人做好会场各项工作,并做好会议记录,需要录音或摄像的应提前准备。

e.会议结束后,将会议内容要点整理成文,送交有关人士审阅后,付印分发

4.2会议主持礼仪

a.会议主持人或会议主席是负责主持召集会议的领导人,负责按会议议程当场全权组织和推进会议,所以要符合礼仪、符合身份地主持会议。

b.主持人的服装、修饰、走路姿势、落座、发言等、都应符合身份,做到自然大方。

主持人应穿工作服装,男士一般为西装、中山装、衬衫、长裤与皮鞋,女士以连衣裙、套裙、套装为主;要求颜色、式样搭配得体,让人感觉稳重、沉着,不奢侈;男士梳发剃须,女士化工作淡妆,工作场合不宜戴首饰(戒指除外)。

会议主持人走向主持位置时,应表现出沉稳、自信的风度,步伐均匀有力、稳健庄严,并视会议性质决定步伐的缓急、步幅的大小,如紧急会议、重要会议可加快步伐;而纪念、悼念类会议,则应步幅略小,节奏放慢。

应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因为时间的缘故,而是主持人营造会场气氛的一种方式。

c.重要会议开始前,主持人步入主持位置过程中不要与熟人打招呼;一般工作会议,可向熟人打招呼或点头致意。

会议主持人一般应在会议开始前5分钟左右抵达会场,如果因故来迟,落座后首先向等候者致歉并说明原因,然后立即开始会议。

d.会议主持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他的仪态将直接影响与会者对会议的看法。

因此,主持人在整个会议中的坐姿、站姿和谈吐,必须表现得令人信服。

从坐姿来看,应保持上身端正,腰要挺直;面部表情要从容冷静,目视前方,余光兼顾全场;双腿自然下垂,不要翘腿或抖动;双手在会议桌上对称平摆呈“八”字型;坐立时不可倾斜上身或趴在桌上,也不要频繁乱动,如喝水、搓手、搔头等。

站立时,双腿应并拢,挺胸直背,身体不可晃动;若是持稿主持,以右手或双手持稿,与胸等高,在读讲稿的同时,目光应间隔性地扫视与会者。

主持人讲话不同,一般不要手势,即使有,动作也不可过大。

主持人讲话应口齿清晰,内容明确,能够把握会议进程的缓急,敏捷思维,善于引导并能够及时穿插,使会议不空场、冷场。

4.3主席台成员礼仪

a.会议主席台成员一般为来宾或发言人,其言谈举止必须体现对与会者的尊重,遵照组织者与主持人的安排。

一般应提前到达,由组织者安排在休息室;即将开会时,应井然有序地进入主席台按座位卡就座;主持人介绍后,与会者鼓掌欢迎时,应站立鼓掌还礼;在主席台上面对众多与会者,如果交头接耳、心不在焉、旁若无人,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主席台成员应认真听取他人发言,举止端正。

发言时,应礼貌地环视与会者,言语中应尊重组织者、主持人、与会者;如在发言中响起掌声,应稍微作停顿。

如果发言人是从与会者中走上主席台,上台应迅速并遵守规定的发言时间,以免影响会议进程。

4.4一般与会者礼仪

a.一般与会者参加会议应准时或提前进入会场,不应拖拖拉拉。

在会议开始以后,进入会场是失礼的,应轻轻寻找座位坐下,不可喧哗。

进入会场后,与会者遇到熟识者可点头微笑致意,不必四处握手打招呼。

会议进行中,尽量不要随意讲话或走动或做其它动作,提前退场应向有关人员说明情况。

听取他人报告,应鼓掌表示欢迎,专心听讲并作好会议记录。

与会者常见的两种失礼行为,即对发言人的反应冷漠,如打毛衣、吃东西、聊天、打瞌睡等,或是对发言人的反应强烈,如起哄、喝倒彩、吹口哨等。

这两种不文明行为是应坚决摒弃的。

5.礼貌用语

5.1基本礼貌用语:

a.常见的基本礼貌用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b.问候语:

早上好、你早、晚上好、晚安。

c.致谢语:

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

d.慰问语:

辛苦了、受累了、麻烦您了。

e.赞赏语:

太好了、真棒、美极了。

f.谢罪语:

对不起、实在抱歉、劳驾、真过意不去、请原谅。

g.同情语:

太忙了、不得了啊、这可怎么办。

h.挂念语:

身体还好吗、怎么样、还好吧。

i.祝福语:

托您的福、你真福气。

j.理解语:

只能如此、深有同感、所见略同。

k.迎送语:

欢迎、欢迎光临、欢迎再次光临、再见。

l.问候语:

您好、早安、午安、晚安、多日不见您好吗?

m.祝贺语:

祝你节日愉快、祝您生意兴隆、祝你演出成功。

n.征询语:

你有什么事情?

需要我帮你做什么?

你还有别的事情吗?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做……吗?

请你慢点讲。

o.应答语:

没关系、不必客气、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多指正、非常感谢、谢谢你的好意。

p.道歉语:

实在对不起、请原谅、打扰您了、失礼了、完全是我们的过错、对不起、谢谢您的提醒、我们立即采取措施使您满意。

q.婉言推托语:

很遗憾不能帮你的忙、承你的好意,但我还有许多工作呢

r.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中对语言文明的要求更高了。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用这种互相以礼相待的态度待人接物。

s.不论是何种场合,问候时表情应该自然和蔼亲切,脸上应带着温和的微笑。

不论是何人以何种方式向自己问候,只要对方出自友好和善意,均应该做出回答,不能毫无表示,没有表情。

t.每当得到别人的馈赠、帮助、服务或任何小小的恩惠,都应当向人家说声“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领了情。

如果是从别人那接受一件珍贵的礼物或者别人给你帮了大忙,还需要加重语气。

u.有时尽管是很小的事情,也应当向别人道谢。

比如,别人向你敬酒,或者给你让个座位,甚至想给你帮忙而未帮上;你向别人问路,但人家不知道,你都要向他道谢。

有时候,虽然你觉得心安理得,你最好还是说声“谢谢”。

v.凡是受到别人道贺和慰问,也是要表示感谢的。

当受到别人的恭维或者称赞时,中国人习惯说“过奖了”或者“不敢当”之类的客气话,而外国人往往说“谢谢”。

当然,最好说“谢谢”。

w.在感谢别人时,最好说明原因。

说的时候还应该热情的目光注视着对方。

x.“对不起”和“请原谅”也是社交中经常要讲的话,它们既是表示自己的歉意,也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不要羞于启齿。

不论在谁面前,无论在上级、下级同事、同学还是陌生人面前,该道歉时应及时道歉,被道歉者也不要忘了说一声“没关系”。

另外,“对不起”有时还含有遗憾的意思。

y.“很好”、“很不错”、“太好了”等这类话语很多,均表示一种赞美的意思。

当说这类话时,既要热情,又要坦诚、切莫言不由衷。

口不对心的溢美之词,非但不能令人愉快,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zz.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

在社交场合中经常致谢和道歉,只会博得尊重和好感。

当然,没有必要致谢的时候,也不必总挂在嘴边,要恰到好处,掌握分寸,否则也会给人一种巴结人的形象。

5.2敬语:

a.敬语,亦称“敬辞”。

它与“谦辞”相对,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用语。

除了礼貌上必需之外,多使用敬语,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b.敬语通常较多地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常见的敬语用“请”、“您”、“阁下”、“贵方”、“尊夫人”等。

敬语尤其多用在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与别人谈话或给别人写信,在敬称对方的亲属时,常常使用“令”、“尊”、“贤”三个字。

c.在日常生活中,敬语也有一种习惯用法,如请教、包涵、打扰等。

这些敬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

此外,常见的敬语还有:

∙重教――尊称长者给予教诲。

∙重问――尊称长者或上级的问题。

∙重念――尊称长者或上级的挂念。

∙拜望――意为探望。

∙拜服――意为佩服。

∙拜辞――意为告辞。

∙呈――恭敬地送上去。

用于晚辈对长辈或下级或地上级。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赐教――给予指教。

∙奉告――意为告诉。

∙奉还――意为归还。

∙奉陪――意为陪伴。

∙贵庚――询问对方年龄。

∙贵姓――询问对方姓名。

∙惠存――请保存。

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

∙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多用于商家对顾客。

∙华翰――尊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尊称别人的生辰。

∙恭候――恭敬地等候。

∙请便――请对方自便。

∙钧鉴――敬请长辈或首长看信。

用于书信开头的称呼之后。

∙高就――指离开原职就会较高职位。

∙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纪。

∙大作――尊称别人的文章。

∙府上――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光临――宾客来到。

∙光顾――商家多用于以欢迎顾客。

∙璧还――用于归还原主或辞谢赠品。

∙千金――称别人的女儿。

∙驾临――指对方到来。

∙宽衣――请别人脱下衣服。

∙仰承――意为遵从对方的意图。

d.需要说明的是,敬语中的“请”与请求语中的“请”在词义上略有区别,请求语中的“请”字是侧重于有求于人,而敬语中的“请”字则侧重于对别人的尊重和敬意,但两者本质仍是相通的。

另外,在使用敬语时还需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e.要心有所诚,才能口有所言。

这样,如果你有尊重别人的良好修养,必须先在思想上尊重别人。

这样,你才能在语言上表现出对别人的敬意。

所以,在使用敬语时,还要注意神态专注和语气的真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还必须与之相呼应的内涵才行。

f.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敬语。

这也就是说,当你使用敬语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选用。

g.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仍在于时时都存有敬人之心。

只有这样,才会处处注意使用敬语。

5.3谦语

a.谦语,亦称“谦辞”。

它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的一种词语。

b.使用谦语和使用敬语一样,两者体现了说话人本身的文明修养。

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对人使用敬语时,对己则使用谦语。

c.谦语的用途,较之敬语要稍少一些,它较多地出现在书面语中。

d.谦语是最常用的一种用法,也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亲属。

e.但要注意,如果已经冠以了“家”、“舍”、“小”等字,其中已包含有“我的”意思在内,所以不能再加。

f.常见的谦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敞――旧时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寒门――贫寒的家庭。

∙刍议――指自己的议论。

∙错爱――表示感谢对方的爱护。

∙斗胆――形容大胆。

∙痴长――用于年纪较大的人,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不才――自我谦称。

∙笨鸟先飞――指能力差的人,做事恐怕要落后,比别人先行动。

∙拙――多谦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老朽――老年人的自我谦称。

∙才疏学浅――意为学而不广,学而不深。

∙过奖――对方过分地表扬或夸奖。

∙不敢当――表示承当不了。

g.另外,自谦和敬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谦语的使用不多,但其精神却是无处不在的。

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也会对你报以尊重。

5.4客套话

a.婉辞,是指对不便直言的事用委婉含蓄的词语来表达。

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晨,尤其是在社交场合,更要多运用婉辞,它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b.客套话表示客气的话,熟练地使用客套话是有礼貌的表现。

常用的客套话,主要有以下几种:

∙慢走――用于送客人的时的客套话。

∙留步――是客人告辞对主人说的话。

∙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别人询问。

∙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少礼――称自己礼貌不周或请别人不拘小节。

∙少陪――因事不能相陪。

∙失敬――向对方表示歉意,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拨冗――多用于请求别人推开繁务,抽出时间做某事。

∙久违――好久不见了。

常用分别重逢或书信中。

∙久仰――仰慕已久。

用于初次见面时。

 

6.人际交往的距离:

在与本国人交谈时,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现象:

一个陌生人或一般关系的异性朋友离你很近与你交谈,你会感到很不舒服,於是你会有意或无意地往後移步与对方保持一定的交谈距离。

而当你与熟悉的或亲密的朋友行走或交谈时,就会缩短交谈距离。

根据不同物件的熟悉程度不时地调节适当的会话距离在同一国家人中是因人而异的。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或跨国经营合作中,你是否意识到与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人应保持一定的交际距离,使双方感到舒适。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6.1亲密距离。

a.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b.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

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

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6.2个人距离。

a.这是人际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