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049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xx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xx不与易也

1xx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何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xx。

曰:

“是xxxx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xx溺。

xx溺曰:

“子为谁?

曰:

“为xx由。

1/50

 

曰:

“是xxxx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鸟兽不可以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尔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

“xx夫子乎?

”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xx,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xx。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

“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2/50

 

子路曰:

“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以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可以,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

“xx?

”子路曰:

“自xx。

”曰:

“是知其不可以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xx,不让xx

1叔xx叔毁xx。

xx:

“无认为也!

仲尼不可以毁也。

别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

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常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xxxx》)2xx谓xx:

“xx也,xx岂贤于子乎?

xx:

“君子一言认为知,一言认为不知。

言不可以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以及也,犹天之不可以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xxxx》)3xx喟然叹曰:

3/50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可以。

既竭吾才,若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不厌其烦,则堪称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可以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

“当xx,不让xx。

(《论语·xx》)6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xx牛刀!

子游对曰:

“xx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序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论语·雍也》)9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10(《论语·xx也》)

11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4/50

 

“以吾一曰长乎xx,xx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xx,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xx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xx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xx,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5/50

 

三子者出,xx后。

xx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

“亡之,命矣夫!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xx也》)12xx死。

子曰:

“噫!

天丧予!

天丧予!

《论语·先进》)13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

“子恸矣!

”曰:

“有恸乎?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6/50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论语·xx》)3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xx》)4xx:

“君子之过也,如曰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5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xxxx》)6xx曰:

“人能xx道,非道xx人。

(《论语·xx》)7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可以。

”(《论语·子路》)9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10xx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7/50

 

xx:

“必不得已而去,xx三者xx?

”曰:

“去兵。

xx:

“必不得已而去,xx两者xx?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1子曰:

“岁寒,而后知xx以后彫也。

(《论语·xx》)12子在xx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

(《论语·xx》)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xx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xx矣。

xx(《论语·xx》)2xx问仁。

子曰:

xxi

xxii“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xxiii

xxiv曰:

8/50

 

“xx虽不敏,请事xx矣。

(《论语·xx》)3xx问仁。

子曰:

“爱人。

问知。

子曰:

“知人。

未达。

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退,见子夏,曰: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

“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xx》)4xx问曰:

“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

“其‘xx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xx》)5xx:

“若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堪称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堪称仁之方也已。

(《论语·xx也》)6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xx矣!

9/50

 

(《论语·述而》)7xx曰:

“士不可以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尔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xx》)8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xx》)9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够久处约,不可以够优点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以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xx对曰:

“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而后言,人不厌其言;乐而后笑,人不厌其笑;义而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

“其然?

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3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此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4子曰:

10/5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冒昧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xx》)5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能够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须然?

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一生之言,亦能够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6xx曰:

“君子xx: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xx》)7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xx》)8子路曰:

“君子xx?

”子曰:

“君子义认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9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可以徙,不善不可以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10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六、有教无类

 

11/50

子曰:

“有教无类。

(《论语·xx》)2子曰:

“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够语上也。

(《论语·xx也》)3子路问:

“xxxx?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xx之?

有问:

“xxxx?

”子曰:

“xx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xxxx,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xx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4子张问曰: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气;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子曰:

“xx矣。

”曰:

“仁矣乎?

”曰:

“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

12/50

‘犹吾医生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

‘犹吾医生崔子也。

’违之。

何如?

”子曰:

“清矣。

”曰:

“仁

矣乎?

”子曰:

“未知。

xxxx?

(《论语·xx》)5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6子曰:

“吾尝终曰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xx》)7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8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xx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9xx: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xx:

“《诗》xx: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③!

13/50

 

(《论语·学而》)10xx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认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过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七、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

1xx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xx》)2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3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勤学也。

(《论语·xx》)4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

吾语女:

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勤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勤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勤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勤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勤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5子曰:

14/50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xx》)

6xx曰:

“贤贤易色;事父亲母亲,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一诺千金: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7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堪称勤学也已。

(《论语·学而》)8哀公问:

“弟子孰为勤学?

”xx对曰:

“有颜回者勤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寿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勤学者也。

(《论语·xx也》)9子曰:

“xx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10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11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15/50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曰,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两者。

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一、xx好战,请以战喻

1xx曰:

“寡人之于国也,悉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专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尔后止,或五十步尔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以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以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以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以胜食,材木不可以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16/50

 

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尔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荣华也。

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尔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荣华也。

而何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他;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生也。

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因此求荣华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

矣!

(《xx·离娄下》)3xx之曰: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而后已,何如?

”孟子

曰: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曰:

 

17/50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4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

‘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若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xx·xxxx》)

二、xx何须曰利

1xx见xx。

xx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xx何须曰利?

亦有xx而已矣。

xx曰:

‘何以利吾国?

’医生曰:

‘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尔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须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2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

 

18/50

“先生将何之?

”曰:

“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

“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

曰:

“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

“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以。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全军之师,是全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但是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全军之师,是全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须曰利?

(《xx·告子下》)3xx曰: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xx之间也。

(《xx·悉心上》)

三、民为贵

1xx:

19/5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医生。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但是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xx·悉心下》)2xx问曰:

“xx,武王伐纣,有诸?

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弑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xx·xx下》)3xx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xx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xx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日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以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生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生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

‘其何能淑?

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4万章曰:

 

20/50

 

“xx以天下与舜,有诸?

”xx:

“否。

天子不可以以天下与人。

”“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

“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

“否。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

“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可以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可以使天子与之诸侯;医生能荐人于诸侯,不可以使诸侯与之医生。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

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

“敢问:

‘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怎样?

曰: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

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可以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歌颂者不歌颂尧之子而讴

21/50

 

歌舜,故曰天也。

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泰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xx·万章上》)5xx曰: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xx·悉心上》)

四、xxxx,忧民之忧

1xx暴见xx: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xx:

“xx之好乐甚,则xx其庶几乎!

”他曰,见于xx曰:

“xxxx以好乐,有诸?

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曰:

22/50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xx: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老婆失散。

’今王野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野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老婆失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气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野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气而

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野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梁惠王下》)2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麇鹿,曰:

“贤者亦乐此乎?

”xx对曰:

“贤者尔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

23/50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

灵囿,鹿攸伏;唐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喜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

‘时曰害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梁惠王上》)3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

“xxxx问于xx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能够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

‘善哉问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不过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否则。

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

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

‘畜君何尤?

’畜君者,好君也。

(《xx·xx下》)

24/50

 

五、人和

1xx:

“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