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30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docx

农民用工荒的探索与思考

“用工荒”背后的思考

垌冢镇财经所倪剑龙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

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

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

(2月21日武汉晚报)

  有资料显示,全国农民工有2.3亿人。

我国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许多农民亟待离开土地,向城市转移,寻找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经济就业弹性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不到100万人就业。

也就是说,按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每年最多可新增就业1000万人。

而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

一方面大量的农民工没事干,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这是为什么呢?

以汉川为例,三五0九缺女普工180名,湖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缺男普工300名,女普工800名,汉川市分水镇银华药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缺普工80名,模具工10名车间管理员6名(摘自各企业招工简章)。

一、出现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1、企业用工“产业结构荒”。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朝阳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同时由于技术含量高,农民工又无法胜任,造成大量农民工就业难。

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以汉川为例,从企业结构上看汉川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4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仅29家,现有企业主要以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性企业为主,如纺织企业云集的马口镇,5年前只有纺织厂9家、纺锭不到8万。

近几年这里每百日投产一个精纺企业,到去年已有纺织企业50多家,规模突破70万锭,用工规模迅速增长到3万人,全镇缺工最多时达5000人。

2、企业用工“年龄结构荒”。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我们称之为“第一代农民工”;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外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我们习惯称之为“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民工类别

年龄

文化程度

家庭结构

性格特征

打工目的

期望值

关键词

第一代农民工

50-30岁

以小学、初中为主

兄弟姐妹居多、其父辈祖辈在家庭成员中比重小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思想保守

挣钱糊口

较低

生存

第二代农民工

18-30岁

以高中、中专等为主

多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一般不超过2人,其父辈祖辈在家庭成员中比重大

不能吃苦、开销大且随意、思想开放

求发展前途

较高

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2010年初,第一代农民工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随着第二代农民工的崛起而成为新的劳动力资源市场主体。

在这一市场变化过程中,一方面,第二代农民工大多接受了中等学校教育因此他们的期望值都比较高,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环境、发展潜力等都比第一代农民工要求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代农民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给第二代农民工造成一定心理阴影,对外出打工期望值会更高。

他们更愿意到能提供“有其利”、“有其教”、“有其保”、“有其居”及“有其尊”的地方打工,这也就必然造成“高强度、高负荷、低工资、差环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荒。

3、企业用工“政策性调整荒”。

自2002年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客观上增加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民工外出的诱惑力,部分民工甚至开始返乡务农。

而必须指出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都是属于从事“高强度、高负荷、低工资、差环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第一代农民工。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补贴和政府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策实施,二代农民工都或多或少掌握一定技能,其期望收益值也相应增加,由此出就必然引发“待遇性用工荒”、“环境性用工荒”。

4、企业用工“市场竞争荒”。

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沿海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受政策眷顾,一枝独秀。

大量农民工迫于生计疯狂涌入,客观上造成供大于求。

因此在这次极为不平等较量中企业占得先机,在长期低工资下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企业资本原始积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埋下隐患。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内陆经济也开始并驾齐驱,甚至有超越之势,再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农民工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倾斜,农民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这次选择是市场博弈的结果,也是农民工用“双脚”维权的开始。

二、应对“用工荒”的主要途径。

(一)、企业应对“用工荒”的主要途径。

1、加快企业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减小用工需求。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过去单纯依靠以低工资为代价或者以变相增加工人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为代价提高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举步维艰,一方面在市场上企业因无核心技术没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用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状况受到一定影响。

如何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对企业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行整合升级,加快企业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步伐是企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2、改善用工环境,创建良好企业文化。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大概分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温饱和生理需求)

2.安全需要;(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没有病患等后顾之忧)

3.社交需要;(友谊与家庭、爱与被爱的感情都能得到满足)

4.自尊需要;(自我尊重与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自己想做的成功人士)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当“有其利”不再是农民工的第一要务时,企业如何做到让职工“有其保,有其教,有其尊”是经济发展新时期企业面对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应当看到,过去在相当一批企业中,劳资关系是严重不平等的。

这种不平等的程度有时甚至突破了现代文明的底线。

这还不仅仅是表现在工资低和福利缺失上,在有的企业,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实行野蛮管理的事情屡见不鲜。

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应该要提倡留人制度。

第一个要提高工资福利,特别是社保、医保、职工再教育等相关福利;第二个要文化留人,要创建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要“有厂为荣,有厂为业,有厂为家”;第三个改善工作环境,包括住宿环境、洗澡设施、宽带安装、有线安装等方面都有比较温馨的感觉,才能留得住人。

要建立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落实国家有关职工休息休假的规定,使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

3、加强校企联姻,抢占资源先机。

俗话说“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我国每年中职学校毕业生近百万人,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员工,另一方面大量学生等待就业。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企业免费的培训中心;企业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是学校产成品终结点。

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工荒的必由之路。

培养技工,单靠职业技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完全靠企业来培养技工,缺少系统理论指导,速度慢、效果差。

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学校的教师做企业的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通过校企联合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量就会降低,劳动力的需求量就会减少,民工荒就会得到缓解。

(二)、政府应对“用工荒”的主要途径。

1、创造良好的打工环境。

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片面强调了投资环境。

其实,投资环境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来说的,说白了,是站在老板立场上的。

但是,企业发展不仅仅要靠老板,靠资金,还要靠员工。

因此,一个地区要发展经济,还要创造良好的打工环境。

打工环境不好,就会使人才流失。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定是一个既能够创造保障农民工利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硬环境,主要包括:

最低工资制度有没有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得到执行;企业拖欠工资的时候,政府和司法部门有没有及时介入,维护市场公正;社会治安环境有没有影响员工的安家立业。

企业用工环境是否危害农民工身心健康。

同时也一定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工未来发展需求的软环境,主要包括农民工的社保、医疗、教育、卫生、消费、生活等方面需求。

农民工有钱了没地消费,有时间了不能再学习,有子女了,不能就地读书,有病了不能享受医保,到老了不能领取养老金,既不符合农民工的意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比如汉川荷沙线、新北公路沿线有不少纺织厂,但其附近既没有大型超市、商业街,也没有幼儿园、学校、图书馆等。

同时由于大多数纱厂都是女工,如未婚女工,如果在附近工厂长期接触不到男工,找男朋友会影响或者已婚夫妇不能同城就业,家庭关系会有影响。

适时营造一个好的打工环境是对当今政府的一个全新的挑战。

2、建立农民工务工和企业用工两者合一的免费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解决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举办各种招聘会,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时间短,参加对象有限,而建立免费网络平台能有效解决时效性问题,是一个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民工、政府与农民工之间双赢的有效举措。

企业用工问题解决了,税收也就增加了,经济也就随之发展了。

农民工就业了,民生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民工增加了,消费需求也就增加了,也就必然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3、加大企业产业和技术结构改造升级的政策扶持。

“民工荒”问题对企业是挑战,但对政府来说是机遇。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力度。

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税收返还、技改奖励、信贷扶持、技术帮扶等全方位多途径的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和技术升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

4、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和产业工人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中国选择并一直维持了城乡二元结构式的社会体制和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农业被安排承担起了原始积累的重任,农民被限制在农村里、土地上,终于渐渐形成了“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这个今天谁也无法回避的严重社会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三农”问题又衍生出“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地”这一“新三农”问题。

由于在目前的政策设置下,农民工即使离开土地、农村,身份上依然被规定为“农民”。

这样以来,城市既可以借着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政策的有限开放获得他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又可以不必为他们提供任何社会支持和制度性责任而为这种得益付出任何代价。

同时,城市还可以视自身的需要或不需要随时吸收和以各种歧视性手段排斥他们,城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他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

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民工没有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农民工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系统,医疗、社会养老、失业保险等与他们无缘。

即使有的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写明承担有关保障义务,但多数不兑现,保障不到位,也没有法律监督保障。

第二,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公共产品。

农民工尽管为城市公共产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服务,如子女不能进入城市的中小学,不能参加父母打工城市的高考,无法得到购房贷款、购车贷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

农民工的城市化就是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变成市民的过程。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转移进城。

这为推动农民工城市化创造了条件。

 

5、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部门联动、柔情留人。

“以环境引人,以机制用人,以柔情留人”,以真诚待人,以诚实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当代政府所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要根据不同职能,区别不同农民工,创造性开展人才服务工作。

①、做农民工的知心人。

政府部门要多让农民工参政议政,倾听农民工的心声;②、做农民工的牵线人。

妇联和团委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企业联姻,人才联姻活动,多做红娘,通过让农民工与地方青年联姻,以亲情留人才;③、做农民工的贴心人。

人才服务中心要及时建立外地务工人员人才信息库,及时提供建立档案、保管档案等相关服务;人事局、会计局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职称考试考核和职称评审工作,教育部门要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农民工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④、做农民工的守护人。

劳动部门要做好农民工维权、保险等工作;司法部门要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创造良好治安环境;⑤、做好农民工的担保人。

如房管部门要做好农民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探讨和试点工作;卫生主管部门要在农民工暂时因政策限制无法办理城镇医保时考虑对农民工视同当地农民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探讨和试点工作(农民工在务工地住院回当地最多只能报30%,若享受当地农民合作医疗同等待遇最高可报90%);;民政部门可根据农民工在本地工作年限,探索性开展低保、五保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