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370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草莓》2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草莓》2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草莓》2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

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三、教学设想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

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四、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别。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二)、通过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

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

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

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

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

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

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

学生活动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

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

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

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三)、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

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

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

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

读出最后一句话:

“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

(四)、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1、提问:

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

“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

作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

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

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

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

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

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

(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

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五)本课小结

本课通过对一颗晚熟的草莓的联想,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岁月的留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三、板书设计

    草莓

六月:

青春期:

九月:

成年期:

请画出本文的结构图表。

四、课后练习全解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逝者如斯,因为尽管流年似水,“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

虽然时间飞逝,“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从而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2、课文一、三两段同是描写九月的景物,第一段意在表现“夏意正浓”,第三段却意在表现“秋的气息”。

从文章的思路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3、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迪。

既要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又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争取说出有个性特点的启迪。

五、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

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

《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

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

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

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

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注释

[反常]跟常理相反,跟常情不同。

[疏落]稀疏零落。

[起眼]课文中是显眼、引人注目的意思。

[欢歌笑语]欢乐地歌唱,快活地笑。

形容十分高兴、非常欢喜的场面。

[妖艳]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趣味、兴趣。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硕大]指非常大,超出一般。

[稀世]世上少有。

[消逝]消失。

[察觉]发觉,看出来。

[色调]课文中指色彩、景象。

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

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幻觉]课文中指虚幻的、不真实的感觉。

原指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而出现的不正常的知觉。

幻觉有多种,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隐瞒]课文中指否认、不承认。

原指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妙龄]课文中指青春年少的时期。

原指女子的青春时期。

[突变]突然的或急剧的变化。

[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

也用来比喻色彩绚丽。

[禀赋]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课文中指重新改造。

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剥夺]课文中指强行夺去。

通常还用以指依照法律取消。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同义词辨析

(1)硕大高大巨大

三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很大的意思。

主要区别:

“硕大”:

比较强调形体上非常大,超出一般规模和水平,没有局限于高度、规模、数量等。

“高大”:

的基本含义是又高又大。

“巨大”:

则指规模、数量等很大。

本课例句:

“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2)思绪思路

两个词都是名词,都有思想的线索的意思。

主要区别:

“思绪”除了具有“思路”的基本含义以外,还有一层意思,即指情绪、心情。

如:

思绪不宁。

本课例句:

“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四)练习设计

A:

生字与简答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枝柯   韶华   禀赋    饕香   惴惴不安

2、作者为什么一开始认为一切都没有变?

答案与提示:

因为当时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

3、作者在文章中说: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又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

剥夺的是时光和青春的快乐,增添的是成熟的思想、经验以及信仰和理性等等。

4、散文分为——散文和——散文。

本文属于——散文。

答案与提示:

抒情(叙事)叙事(抒情)抒情

B:

个性练习设计

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代替划线的词语。

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 )

  A、氧气  B、气息  C、味道  D、气味    答案与提示:

B。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答案与提示:

D。

 A、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那时,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

 C、它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

 D、季节更替,生命变换,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3、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在林问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馨香。

                    答案与提示:

D。

4、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

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

(限两个字)。

答案与提示:

“变幻”或“朝霞变幻”。

5、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   )

A、葱茏(cōng) 璀璨(cu?

)  槲树(hú )  生意盎然(àng )

B、蔚蓝(wèi ) 弥漫(mí)  禀赋(b?

n )  惴惴不安(zhuì)

C、荒诞(huān) 晶莹(yíng) 馨香(xīn )  沁人心脾(qìn )

D、枝柯(kē ) 挺拔(bá ) 湛蓝(zhàn )  兴味酣然(hāng)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宛然 没精打彩  渴睡  野草荒藤

B、惦记 英雄倍出  婀娜  绿草成荫

C、羞涩 一泓清泉  朗照  急于求成

D、落寞 夏始春余  清淅  心神恍惚

7、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成语:

A、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

   (     )

B、豪华美丽,有气派。

    (     )

C、形容遇事镇定,毫不慌张。

 (     )

D、没有任何反应。

      (     )

8、意思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练“法轮功”的错误。

B、党和政府的教育,使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练“法轮功”的错误。

C、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练“法轮功”的错误。

D、党和政府的教育,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练“法轮功”的错误。

9、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     )

D、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

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与语言不一样。

(     )

C:

延伸拓展:

石缝间的生命

(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

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一线石缝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草莓》5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

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设想:

本课是之前选取入进入初中的一篇教材,作为自读课文难度也不大,学生读后基本上能体会文章的主旨,懂得青春的宝贵。

所以重点在于通过品味文章的语句,找出草莓引发联想的语句,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写作手法,并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懂得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

3、了解作家作品和相关背景

自读预习要达到对以下知识点的掌握: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

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

《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

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

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

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

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注释

[疏落]稀疏零落。

[妖艳]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趣味、兴趣。

[察觉]发觉,看出来。

[色调]课文中指色彩、景象。

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

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禀赋]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课文中指重新改造。

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若明若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本文属于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听完《青春舞曲》虽然欢快,但是唱出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再来感受一下席幕蓉的关于青春太仓促的诗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起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是一首能引发共鸣的席幕蓉的《青春》与本文的情感有所贴进,也能引发学生对青春的思考。

为课文的理解作好铺垫。

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文章标题为“草莓”,文章中写了不同时节的草莓,分别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含义?

写到了夏(六月)和秋(九)两季的草莓。

六月的草莓代表着青春的妙龄,而秋季的草莓代表着生命的成熟。

这是一种类比的手法,有利展开文章的主旨升华。

从标题展开去,由浅入深,体会到文章借草莓这一物象来表达深意的意图。

深入课文

体会:

既然是用不同时节的草莓来类比人生的不同生命状态,为什么前面三节都在写夏季和秋季的景色,是不是与主旨相悖,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六月:

夏的芬芳

九月:

过一天,两天夏就会消失

景物的比较只是要突出,变化只是人们在不知不觉的。

作用:

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借此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体物作者由景及物的写作手法,并从中体会这种写作手法对中心的表达作用。

品味语言,体会联想的作用

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通过品味作者引发联想的语句,懂得作者寄予的思索,来探求文章的主旨。

作者体会到了的对生命的思考,感悟到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的感情抒发是不是消极的呢?

但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而是感到了岁月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改变了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表现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是什么?

从现实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岁月的剥夺与增添

秋尽时,季节的斗转剥夺了枫树的苍翠,却增添了满眼的枫叶如丹。

时光的列车,凋谢了居里夫人那美丽的容貌,却增添了那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方面是对文章句子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学以致用,能够结合自已的体会而谈。

联想训练

(一)

联想有关珍惜时间的经典语句

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展开联想,能够丰富对课文进一步地解读。

更能让学五明白青春易逝,应好好珍惜的道理。

联想训练

(二)

回忆有关托物言志的作品培养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感悟哲理。

《白杨礼赞》

〈墙角的花〉

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哲理

拓展对生活的感悟:

如钻石的璀璨是经历千锤万打有何生活启迪?

昙花一现怒放的生命,烟化瞬间的烂漫。

比较阅读

与《心田上的百合化》

比较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都是托物言志的方法

都用了类比手法

只不过一个是直接抒发情感,一个是通过拟人语气寓言式揭露作者的感受。

增加阅读的广度,更加获得对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感悟。

作业

写作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以《生命的四季》写一篇随笔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物体,写出它的特征和引发你对人生的感悟

巩固联想训练的写作

比较阅读:

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

心田上的百合花 

                     作者: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

“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

“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