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476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语序不当残缺赘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语序不当残缺赘余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语序不当、残缺、赘余

1、下列各组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1.A.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完善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照章执行。

B.看着他们出拳、踢腿的动作,谁能相信他们竟是年逾古稀,甚至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C.我看见在门边站着的穿花连衣裙的姑娘捂着嘴悄悄地笑。

D.这届人代会对如何有效地行使人大代表监督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答案】C

【解析】A“完善”与“建立”换位B“年逾古稀”与“年过花甲”换位D“广泛的”放在“交换”之前)

2、下列各组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现象,一个个事物,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B.要是一篇作品里的观点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C.我们通过赏析这篇散文,看到了老舍先生在他整个创作中,一贯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

D.对于自己的路,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寻找着,我们在思考着。

【答案】C

【解析】A“现象”与“事物”换位B“文字”放到“即使”之后D应以“寻找”“判断”“探索”“思考”的顺序,组织句子。

3、下列各组中,没有“成分赘余”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

B.看来,提高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

C.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我国古代的饮食器具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D.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将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反对。

【答案】A

【解析】B去掉“使”C“效应”后加“的做法”D去掉“围绕”。

4、下列各组中,没有“成分赘余”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好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和对班级工作的意见。

B.我发现这套书中不仅有世界名著、社会科学知识,还有一些青少年思想修养读物。

C.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

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概念和原理,不可能培养严密思维的能力。

D.教研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上起着很重要的和第一等的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其作用。

【答案】B

【解析】A“鸭子”后加“饲养量”C“农民”后的“的”去掉D“甚至”后加“有”。

5、修改下面句子中“语序不当”的语病

1)、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各种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2)、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的木板床上。

3)、香瓜子、南瓜子、松子、小核桃等炒货,是家家户户很受欢迎的小食品。

4)、荧光管系防护管,如发现破损,应立即修理调整,因为管外壁有电,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5)、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英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6)、毛泽东同志历来坚持要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答案】1)、“把动物”调至“用绳子”后。

2)、将“都”调至“一个一个”后

3)、“很受”调至“家家户户”前

4)、“因为管外壁有电”调至“如发现破损”前

5)、“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调至“英勇的革命烈士”前。

6)、“观点”、“立场”两词位置互换

7)、“为什么”调至“现象”后

6、修改下面句子中“成分残缺”的语病。

1)、关于质量问题,事关千家万户。

2)、通过到工厂、农村、部队的调查,使同学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变化。

3)、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4)、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5)、许多科学工作者努力赶超,加快科研工作进度。

6)、当他迈着踉跄的脚步,经过原来老程的办公室时,却闻到了扑鼻的酒香,刺耳的狂笑。

7)、当上级决定把这次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了一种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8)、《丝路花雨》用生动的艺术形象阐明了“历史是明镜,强盛不闭关”。

9)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答案及解析】

1)、删去“关于”

2)、删去“使”

3)、在“棉籽饼喂猪”后加“的技术”

4)、在“角色”后面加上“属于”

5)、“努力赶超”后加“世界先进水平”

6)、在“刺耳的狂笑”前加“听到”

7)、在“真是难以形容”前加上“这种感觉”

8)、在“强盛不闭关”后加“的道理”

9)、删去“经过”

【题组二】(名模·改编)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xx•广东实验中学期中)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xx•广西柳铁一中)心理学家分析“偷菜”现象时说,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方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

C.(xx•安徽168中学)日前,美菱集团60名在岗毕业大学生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由集团总部组织的富有挑战性的人文体验活动。

D.(xx•安徽168中学)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答案】D

【解析】A句的毛病主要是“语序不当”,“详细”的修饰对象应该是动词“介绍”,而不是名词“技巧”,这句话可说成“详细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语音技巧”;B.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到“现实”前.C.多重定语语序不当。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xx•江苏盐城中学)火车票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春运倒票现象,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旅客买票难的问题,还必须加大铁路运力,加快铁路的建设。

B.(xx•广州普高综测一)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

C.(xx•广州普高综测一)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海心沙岛降重举行,各大报纸届时都将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详细报道。

D.(xx•江苏盐城中学)伊朗外长穆塔基表示,伊不但要与俄罗斯和法国谈核燃料合作,还要与中国就此进行磋商。

如果中方同意,双方就能建立这一合作。

【答案】A

【解析】B.改为:

参加了……精神文明计划的活动。

少了宾语。

C.将“在显著位置”去掉D.成分残缺:

“谈”后缺宾语的中心语“事宜”或“问题”,“建立”后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关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xx•山东威海一模)主办方表示要将“xx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世博会中历届活动最丰富、科技水平最高、文化特色最鲜明的一次盛会。

B.(xx•山东威海一模)在演讲中奥巴马表示,中国使得亿万人民脱贫,这种成就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中国在全球问题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C.(xx•山东威海一模)12月9日,有记者问到中方派船只进入钓鱼岛海域巡航问题时,发言人表示,中国船只是在中方拥有主权的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这是中方固有的权力,不存在任何问题。

D.(xx•山西实验中学月考)《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将汉字部首归类,这是文学学领域一项伟大的创举,其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人也多望尘莫及。

【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为“历届世博会中”。

B.“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语意重复。

D.重复累赘,“后无来者”与“后人也多望尘莫及”重复。

4、(xx•广州华南师大附中一模)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打击违法网站的决心决不动摇,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宣布,一批群众举报违法网站遭查。

B.在电影的结尾,冯导情理之外却是意料之中的来了一句:

2l世纪什么最可贵——和谐!

从而显示出他坚定不移的走主流路线,也标榜出其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

C.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

D.把现实中破败凋敝的骑楼搬到世博会上去做广东馆的主要造型创意,就是由于先进的广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臣服的原因。

【答案】C

【解析】A,句子歧义,到底谁“遭查”,是举报群众,还是网站;B,成分残缺,显示出他坚定不移走主流路线(的决心);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题组三】(高考·组编)

1、(10年山东卷+10年湖北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止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

2、(10年浙江卷+10年辽宁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答案】:

A。

【解析】:

B、宾语残缺:

“解决……根本”后加“问题”;C、宾语残缺:

“出现了……的新型欺诈”后加“手法”。

D、成分残缺,在“学风建设”后加“等议题”。

3、(xx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超越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和平、友谊与团结,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风云变幻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呐喊的诗界前辈也已经走远,在新的世纪,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拨开喧嚣的迷雾,高扬起前辈诗人使命意识的旗帜?

D.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答案】D。

【解析】介词残缺,在“祖先”前面加“对”。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连贯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__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

C.①⑥④③②⑤D.①⑥②⑤④③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中横线前后的语句,由横线前的语句,可确定③紧承其后,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确定④在其前,由上述两点即可确定答案。

【答案】 A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上,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至今成为梅派的必修课程,也成为梅派京剧里美丽动人的形姿。

①创新了旦角的表现力

②也被梅兰芳演变出了五十三种之多

③梅兰芳摸索出了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

④就算是最简单的旦角手姿

⑤随着改良创新在众多剧目中的实践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③①D.②①⑤④③

【解析】 按照先概述后具体的逻辑顺序排列。

⑤③①概括说明梅兰芳在旦角上的创新,④②具体说明他在旦角手姿上的创新。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著名学者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

①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②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③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④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⑤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⑥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④①⑤⑥③②B.⑤④⑥③①②

C.⑥⑤④③②①D.①④⑥⑤②③

【答案】A

【解析】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来排列。

六句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

由“思维方法”到“行为习俗”,由“情感抒发”到“审美趣味”,由“价值取向”到“终极关怀”。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①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

②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

③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④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

⑤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A、⑤②④①③B、②④⑤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⑤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文段是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

选句中有“令人几乎不信”与“终于使我们认识”的变化过程,根据文段最后一句“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可知是由“不信”到“认识”,故可排除C;②中的“颇像”与④中的“那边”“又似乎”是相对应的,与⑤构成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转折;①中“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与结尾句语意连贯,且是对③的解释。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

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⑦④②①③⑥⑤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②①⑤③⑥④⑦D.①⑤③⑥②④⑦

【答案】C。

【解析】答题时注意句间关键词语的关系,注意不同句子间内容上的交叉、包含或并列关系。

①、③和⑤之间有着“视界”交叉点;④和⑦有着交叉的“创新空间”,且显然是④⑦的顺序;⑥显然介于①③⑤和④⑦之间;剩下的②放开头最恰当。

那么①③⑤之间的顺序由大到小应该是①⑤③。

【题组二】名校模拟

1、(xx•广东广雅中学质检)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①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解决某种问题,这才是它的目的。

②像这样出于某种既定目的,,有一定计划的阅读,就是专题阅读。

③专题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专门问题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

④这种阅读和一般的精读、略读、速读不同,它的目的通常不一定是去原原本本地了解读物的整个内容。

⑤吕叔湘先生由于对报刊上太多的错别字十分不满,希望编辑校对人员的水平提高一些。

避免错别字。

⑥比如,高二有一篇课文《错字小议》。

⑦他就围绕这个问题读一些报刊,搜集材料,,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写成此文。

A.③⑥⑤⑦②④①B.⑥⑤③⑦④①②

C.⑤③⑦⑥④①②D.④③⑥⑤⑦②①

【答案】A

【解析】⑦“他”只能指吕叔湘,“此文”指《错字小议》,因此,应该接在⑤后。

⑤⑦显然是说明《错字小议》写作情况的,应该在⑥后。

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

④句首是“这种”,文中又用“它”,该句放在开头,代词所指不明。

据此可以排除D项。

2、先剔除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溥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答:

(只填序号)

【答案】⑥③⑤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

通读六句话,文段围绕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展开论证,尚未涉及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问题,所以④句应剔除。

其余各句按照句间逻辑关系排列。

3、(xx•石家庄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

,。

,。

,,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①而人生的美丽与否

②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③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

④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⑤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⑥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

A.③④⑥②①⑤B.①④③⑤⑥②

C.⑥②①④③⑤D.③④①⑤⑥②

【答案】C

【解析】根据语句结构内容的联系及关联词的搭配作选。

4、(xx•广州华南师大附中一模)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③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⑤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⑥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A.③④①⑤⑥②B.⑥②④⑤①③

C.⑥②⑤③④①D.③④⑤①⑥②

【答案】A

【解析】第③句是该段的中心句;第④句“随之”所指代的内容是“网络阅读,因此,应该紧接其后;第①句“然而”可以把第⑤句与其前后联系起来;第②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⑥句的后面。

5、(xx•长沙一中二模)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硬体的建设不能说明全部。

更可说的是,自明治维新以后,经常去美术馆,已然成了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⑴所以,当与这些大师的巨作相对,他们通常会有不能自已的痴迷,会真的感到这鲜明的物象,能从画面中游离出来,向人分说自然界的尘轻花重,还有人世间的怨艾与落寞。

⑵日本人本来生性敏感,对美的审悟尤能深入。

你感叹秋天木叶摇落,在他们,更留意的是叶与枝脱离的过程,乃或其坠地前将触未触的那一瞬间。

⑶相比于美术馆的这些画,真实的世界实在太单调贫乏了,而真正的生活,应该是层次丰富多变的,更不乏辉煌的高光与亮色,就像这些大师的巨作。

⑷他们的感觉,能与自己这种纤敏细腻相对应,类似拉奥孔那样有意味的瞬间片刻,只有在艺术中才找得到。

A.⑶⑵⑴⑷B.⑵⑶⑷⑴C.⑷⑵⑴⑶D.⑵⑷⑴⑶

【答案】D

【解析】第⑵句“日本人本来生性敏感”与第⑷句“他们的感觉”属于同一类,(4)紧承

(2);第⑴句中“所认,当与这些大师的巨作相对”紧承,第(4)句句末“只有在艺术中才找得到”故第

(1)句紧承第(4)句;第⑶句“相比于美术馆这些画,真实的世界实在太多单调贫乏了”,表明它紧承

(1),且与第

(1)句的阐述构成比照关系。

【题组三】(高考·组编)

1、(xx年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xx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B.⑤①③④⑥②C.③⑤④⑥②①D.⑤④①⑥②③

【答案】C

【解析】排序题要注意各小句组成的句群,根据句群排除筛选比较容易。

本题6个小句讲了两个方面意思,③句说目前大好形势,①②④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⑤句是两方面意思的过渡。

根据开头已知句,我们可以判定③句排在开头,因此四个选项只能从A和C中选,根据⑤是过渡句,再观察出④⑥②①按总-分-总顺序做句群内部排列,很容易得出C项答案。

2、(xx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

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B.①③⑤④②C.④②③①⑤D.①③④②⑤

【答案】A。

【解析】本题素材来自高中第六册《数学与文化》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解题思路:

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选项。

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

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3、(xx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①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③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

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②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