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088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docx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业务考核学习培训材料汇编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基础教育理论: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2.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

“仁”与“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

孟子:

“性善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性恶论”;学习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行动”

《学记》的教育思想:

(中国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相长”“尊师重教”“启发诱导”

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起源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4.学校文化: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核心为:

校园精神文化)

5.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6.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学中的环境指“社会环境”。

7.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8.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

9.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0.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大任务:

培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2.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

1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14.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

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实践知识。

15.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1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17.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9.课程类型:

从课程内容固有属性划分: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从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划分: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从对学生学习要求划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从课程表现形式划分: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0.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改革。

21.新课程改革为何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个“最低标准”,是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2.课程标准的功能: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3.新课程倡导的教材观: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24.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5.什么是校本课程:

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

2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28.关于课程结构:

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的课程结构。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30.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31.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

32.教学方法:

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3.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34.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35.教师备课要求:

一是做好三方面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二是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或学期)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上课。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发挥学生主体性(最根本要求)

36.基础教育的特征:

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37.什么是义务教育:

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基本特征:

国家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

38.最基本的教学结构: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知识、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9.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①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便于检测;②教学效果好;③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④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⑤教学过程的设计好;⑥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⑦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40.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总要求: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1.德育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等;班主任工作。

42.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推理可分为: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43.教学目标: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44.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①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②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③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45.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学籍、档案管理。

46.建构主义:

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47.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

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智能被划分为8种: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4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

(爱与责任是其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49.教案的基本内容:

课题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50.课堂对话:

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语文实践。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第一学段5万字,第二学段40万字,第三学段100万字)

7.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9.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1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2.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3.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14.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16.识字的评价,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7.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18.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19.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0.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1.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22.写作的评价,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2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于永正教育思想:

1.五重教学法: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2.“三本”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

3.备课观点:

观点一: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观点二:

隐性备课最重要;观点三:

要思考教法;观点四:

教案一定要写;观点五:

讨论与自读尤为重要。

4.经典语录:

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让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最好的朗读就是示范。

做练习长大的不成器,看书长大的才成才。

小学老师,水平重要,功夫更重要!

教语文的出路——让孩子平时多读书,多写作文。

◆学讲计划:

1.“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2.“学讲方式”是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3.从教学过程看,“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

4.“学讲方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

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

5.教学行为——“五学”与“五步”:

学生行为的“五学”:

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教师行为的“五步”:

指导预习,“让一步”;解决问题,“慢一步”;展示拓展,“退一步”;研讨过程,“停一步”;总结反思,“缓一步”。

6.小组划分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7.“学讲行动”的追求:

提升教学管理新常态,打造课堂教学升级版。

(李运生)

◆与教材相关的文学常识:

1.毛主席喜欢唐代诗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飘逸),李贺(奇艳瑰丽),李商隐(沉思缜密)。

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2.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3.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

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4.《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5.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小说代表作是《狂人日记》。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6.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7.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8.

(1)世界著名名音乐家——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父”   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大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2)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

  

对称的古都-北京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狮城-新加坡  

圣城-耶路撒冷   水都-威尼斯   花都(浪漫之都)-巴黎 

9.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三国演义》元·罗贯中,作品人物有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西游记》明·吴承恩,作品人物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红楼梦》清·曹雪芹,作品人物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10.

(1)《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魏、蜀、吴。

(2)公元280年,三国又合而为一。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 、过五关 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5)《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 ,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 关羽   。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7)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

锦囊妙计 、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9)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0)《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11)“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俄国学者称赞《三国演义》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1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刘备。

     

(13)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或的战役分别是_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

新官上任三把火。

         

(14)“煮豆燃萁”出之曹植写的古诗《七步诗》。

指的是曹丕和曹植骨肉相残。

(15)三马同槽指哪三马?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16)说三国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云长刮骨疗毒——谈笑风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1.

(1)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主要作品有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等,属浪漫主义派。

(3)杜甫字子美,人称“诗圣”,主要作品有兵车行、春夜喜雨等,他的作品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4)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桃花源记。

(5)韩愈,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

(6)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主要作品为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

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7)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

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8)王之涣,字季陵。

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

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

属边塞诗派。

(9)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10)王昌龄,字少伯,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11)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

(1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诗圣"。

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岑参,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

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14)孟郊,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

主要作品《贫女词》、《游子吟》等,“郊寒岛瘦”,长于五言。

(15)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

(16)刘禹锡,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

(17)白居易,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18)柳宗元,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

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9)李贺,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

被称为李鬼才。

(20)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等。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21)李商隐,字义山,主要作品为乐游原》、(无题》等,《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22)范仲淹,字希文,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23)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宋代最伟大的文人。

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开创了豪放词派。

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2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人称"小李白"。

主要作品为《示儿》《钗头凤》等。

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2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

人称“词中之龙”。

主要作品为《清平乐》等。

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27)文天祥,字宋瑞,,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28)马致远,字千里,元曲“四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29)吴敬梓,字文木,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30)袁枚,字子才,随园主人。

主要作品为《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

论诗主张抒写性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

(31)“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32)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其中“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尚书》《礼》《易》《春秋》。

13.司马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