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443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docx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

 

关于中考语文考试

1、课外名著阅读部分一共要求考察六本书,《水浒》《简爱》《童

年》《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外《海底两万里》据说要加进来,每年从其中两本书里,出6分题,近几年《水浒传》年年考一次。

大家去翻翻一模和中考语文题的这部分题型和难易度,6分是怎么分配分值的;

2、注意今年一模和中考,语文题的新题型“表格题”的解答训练;

3、建议大家去买两本书,我自己是在二七广场北面的文海书市买

的,两本都是沈阳出版社出版的,16K大小,

一本书封面是“白底-绿色窄边框”,《初中语文阅读-名著阅读与积累训练》,封面上,书名下面,还有一个图案,欧式建筑的圆顶。

这本书是刚才那七本课外阅读书的梗概汇总,还有一些练习题。

 

还是一本也是沈阳出版社的,跟刚才那本书应该是一套,也是白底,蓝色窄边框,书名《初中语文阅读 - 文言文扩展训练》,封面上,书名下面的图案是一块草黄色的浮雕。

内含114篇文言文短文,主要是书后面汇总了初中大纲要求的全部实词、虚词,还有解释、出处举例。

4、文言文,其实和英语一样,就是扩大阅读量,翻译时一定要字

对字翻译,尽量不要降低标准去意译,糊弄自己,翻译时还要注意补充句子成分,比如一般文言文经常缺主语,或者缺谓语,要告诉孩子,翻译时一定要补足。

还有文言文会考察加标点符号,大约2分,这些需要朗读,开声读,把文言文特有的音韵美,节奏美,读出来,形成语感,断句就容易,加标点符号就易如反掌。

初中的现代文阅读 

现在的孩子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就是因为课外阅读量非常

小,写作文脑子里空空如也,只能虚构;同时阅读理解需要的语文语法的基础知识也不扎实,训练量也不够,所以根本读不透文章,阅读理解分数波动也很大,全凭老师临场赏分。

反过来导致即使作文有了素材也写不出彩。

如果阅读理解的训练足够,反过来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在作文的结构构思上,有意识地使用修辞、结构、人物描写和叙述方式这些技巧,让阅卷老师很容易找到你作文得高分的采分点!

如果阅读理解水平高,反过来在作文里,有意识地大量、熟练运用修辞方法、叙述方式、人物描写、写作手法,阅卷老师是行家,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这个孩子的语文水平,所以不要把作文和阅读理解割裂开,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作文想得高分,除了字写得漂亮,就是要熟练运用以上手法。

初三的孩妈想想看,家里有指标的孩子,不同学校的话,不要考虑彼此间竞争问题,因为是跟各自学校的娃PK。

即使同一间学校的娃,也要看年级名次的差异,是否构成真实的竞争。

我建议大家组织起来凑个小班,分摊费用,找个语文老师,先专门讲讲:

段落的分层和概括层意,文章的分层和概括段意。

不一定去外面补习学校,因为那里的教学安排是固定的,不可能根据你们的要求授课,而大家自己组班可以提出要求,和老师商量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咱们脱离教材很久,无法辅导孩子,需要专业老师辅导,但起码我们该知道,孩子平时学习应该把各学科的学习重心放在那里。

中考前最后两个月,我跟老大去语文一对一了,发现了现在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的交接的盲区,就是段落与文章的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这一块,初中的老师以为小学早讲完了,小学老师嫌麻烦,认为初中老师讲更好,这一块盲区不能指望孩子自己的老师给补,也不能指望补习学校老师给补,最好自己组班,补几课时,做做专项训练。

为什么这块知识这么重要呢?

因为阅读理解,如果学会分层和概括层意,文章读起来就像庖丁解牛,把文章沿着“关节”切割开,就读透了,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找到采分点,简洁准确做出答案,这样容易得满分。

通常每小题4分,采分点的分布也是有窍门的,一般是能被采分点整除,也就是或者2个采分点,或者4个采分点,极个别才是3个采分点。

至于3分题,要考虑是不是有3个采分点,还是2个采分点(1分+2分)。

现在大部分语文成绩一般的孩子,像俺大儿,也能读明白文章,隐隐约约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分布,但没有经过分层和概括的训练,只能咔嚓一刀把一大扇“连肉带骨”的文章整块砍下来,从中编个答案写上,含糊其辞,既不简洁,也不准确,采不到采分点,得不了高分。

而训练有素的孩子可以基本做到庖丁解牛,切割开层意、段意,变成某些个关节、小骨棒,再组合成答案,简洁准确。

所以我个人认为,专题训练分层和概括,是语文阅读理解得高分的基础!

解决了分层和概括的训练之后,阅读理解得高分还需要做什么呢?

就是建立知识点的“搜索引擎”,这是我自己总结的答题技巧。

一般初中的阅读理解考察,就是字词句的考察,比如加点字词的含义,有时候还考察叠词,就是“绿油油”这种格式,孩子必须把叠词答出来,是个采分点,再答出叠词的作用,就是增加文章的音韵美。

“搜索引擎”就是纲举目张,纲就是大的知识点 目就是每一个纲里面小的知识点,纲-目其实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答题的时候,我告诉孩子,首先用排除法去圈定答题的大的范围,就是先确定“纲”的部分,然后使用固定答题套话,结合文章,使用我们的“分层和概括”能力,把答案做完整,力求简洁准确。

 

看到文章先问问自己,是什么文体,如果是议论文要考虑论证方法,如果是说明文要考虑说明方法。

接下来看看题目,问问自己考察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

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

2、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3、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

承上启下、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对比;

4、分析人物: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和细致刻画)、人物思想情感【注意区分是表达了作者“我”,还是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包括揭示了……性格/体现了……精神/表现了……心情或感受/反映了……内心世界,等等】;

5、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只出现在议论文的文体中;

6、说明方法:

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只出现在说明文的文体中。

一旦排除法确定某个大的知识点,就要先作答,形成第一个采分点,然后再根据套路把答案补充完整。

以上知识点要求孩子们必须熟练识别,必须背下来。

逐一展开吧——

1、修辞方法在初中阶段基本要求掌握的是六种:

比喻 、

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每一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必须熟练背下来!

比如:

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一般不作要求), 要训练熟练识别暗喻!

比喻和拟人的作用要背下来,都是套话——生动形象表现了……,省略号部分结合文章补充完整,这是采分点。

再比如反问的作用,也是套话——“突出强调了……”。

设问也是“突出强调……”,还可以加上“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兴趣”。

大家去跟孩子的语文笔记和做过的卷子,逐一落实老师教的套话,因为可能各校有微小差别。

建议大家督促孩子,熟练识别六种修辞方法,这样使用排除法的时候才不会遗漏出错!

如果识别不熟练,就漏了答题点,答非所问,排除法就失效了。

2、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先要答出来“使

用了插叙的方式——得分,作用是……——再得分”,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采分点。

 3、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

承上启下、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对比;比如如果是承上启下,就要写出这四个字,就是采分点,再具体分析这句话在段落或者这段话在全文的作用,形成下一个采分点。

4、分析人物: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和细致刻画)、人物思想情感【注意区分是表达了作者“我”,还是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包括揭示了……性格/体现了……精神/表现了……心情或感受/反映了……内心世界,等等】;

一般人物描写的对象,包括作者“我”,还是文章中的其他人物,要注意区分。

人物描写就是两部分:

狭义的人物描写,就是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人物的细致刻画。

广义的人物描写,还要分析人物性格、在文章中流露的情感、体现的精神……这些都有答题套话,必须按照套话答题,才能给满分。

比如:

揭示了人物(坚韧不拔……)的性格/表现了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映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括号内的就需要根据文章置换和补充。

这些都是固定搭配,老师都会讲。

你们孩妈的工作,就是督导孩子们把每次看到的标准答案归纳整理出来,按照我上面的搜索引擎,形成知识体系,以便临场使用排除法确定考察的知识点,再搜索出里面的小知识点,套话之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把答案简洁准确的概括出来,形成答案。

初中语文每张试卷的阅读理解,会两两组合考察以下几种文体:

记叙文+议论文是一种组合;散文+议论文是一种组合,这种最难;议论文+说明文是一种组合。

我心里想讲明白一些,不过因为你们平时没有太多接触过这些,我这样讲大家也不一定听得清楚。

这样吧,我找篇中考水平的文章,

给大家具体展示一下怎么使用排除法确定题目考察的方向,然后选用

答题套话,再使用分层-概括知识,简洁准确地形成答案。

特殊的母爱

1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她。

2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她人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3原来她在工作岗位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呆过几年。

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

4

(1)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已没有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2)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

(3)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事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4)在我想着如何委婉地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5)她微笑着说:

“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

”(6)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便点点头说:

“是的,情况不太好。

”(7)她依然微笑着说:

“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8)我再次愣住,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

(9)停顿了一下,我说:

“也许保守治疗会刚好一些。

”(10)“不!

”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

可以做手术的是吗?

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低。

”(11)她突然握住我的手说:

“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5

(1)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遇到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也不记得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2)因为经历太多,我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老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 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她心知肚明,但她还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们最后一线希望。

(3)儿女们正在努力地计划怎么样瞒她,却不知道,母亲为了给他们短暂的希望,不惜额外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4)10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5)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

(6)转回病房的一个月里,每次去查房,我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7)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别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8)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

“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6半年后,她去世了,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里,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7在对母亲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

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1、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一下:

《特殊的母爱》的“特殊”,表现在那些方面?

(4分)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二段划线句子(带颜色部分)(3分)

3、第三段有怎样的作用?

(4分)

4、如何理解结尾处划线句子的含义?

(带颜色部分)(4分)

先判别文体,是典型的记叙文,因为出现了第一人称“我”。

一共七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导入全文,引起读者好奇:

这么久“我”都无法忘记她,是什么原因呢?

她是谁?

我是谁?

1、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一下:

《特殊的母爱》的特殊表现在那些方面?

(4分)

这种题型考察的就是概括-归纳的能力,属于相对简单的考察。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逐段阅读去排除或者归纳,然后对归纳出来的文字进行概括,形成答案。

因为本题问的是“母爱”,所以先把所有的与文中唯一的母亲——老妇人有关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叙述归纳出来,再进行概括,“母爱”一定就包含在这里面。

第1-3自然段没有提到母爱,先排除掉,我们重点分析第4自然段。

第4自然段共有11句话,我们先训练一下分层-概括的能力。

第1层就是第

(1)自然句,我概括的层意是:

“我”认为老妇人已经病危,而且手术没有价值——这显然与母爱无关,排除掉!

第2层包括第

(2)、(3)两个自然句,我概括的层意是“老妇人的儿女十分孝顺母亲”——这与母爱同样无关,也排除掉!

第3层包括第(4)-(8)自然句,这是一段“我”与老妇人的对话的前半部分,我概括的层意是:

老妇人猜到了自己的病情严重,但仍然坚持做手术,让我很疑惑——这与母爱还是无关,再次排除掉!

第4层包括第(9)-(11)自然句,这是“我”与老妇人的对话的后半部分,我概括的层意是:

老妇人向我道出了明知手术没用仍坚持手术的理由,就是不让儿女过早绝望。

只有第四层通过叙述老妇人的语言,揭示出老妇人的思想活动,答题时需要认真思考,这部分是否包含母爱的成分?

结论是显示了母爱!

第四层的层意作为这部分的答案:

老妇人向我道出了明知手术没用仍坚持手术的理由,就是不让儿女过早绝望。

接下来我们分析第5自然段,第5自然段共有8个自然句。

我们继续训练一下分层-概括的能力。

第1层包括第

(1)-(3)自然句,我概括的层意是:

“我”见识过很多绝症病人与亲人之间的感情,但老妇人与儿女之间的亲情令我最感动。

这一层主要是“我”由上文而引发的感慨,属于“我”的思想活动,与母爱无关,所以排除掉。

第2层包括第(4)-(6)自然句,我概括的层意是:

手术后老妇人故意尽情地麻烦儿女们照顾她,因为不想给儿女们留遗憾。

因为这部分叙述了手术后老妇人和儿女相处的情况,答题时同样认真思考,这部分是否包含母爱的成分?

结论是显示了母爱!

第二层的层意作为这部分的答案:

手术后老妇人故意尽情地麻烦儿女们照顾她,因为不想给儿女们留遗憾。

与老妇人有关的文字部分,是不是体现了母爱?

还可以结合文章的标题《特殊的母爱》里的“特殊”二字,第4自然段第4层和第5自然段第2层,都体现了母爱的“特殊”,紧扣标题。

综上所述,第一题的答案由两部分组成的:

老妇人向我道出了明知手术没用仍坚持手术的理由,就是不让儿女过早绝望;手术后老妇人故意尽情地麻烦儿女们照顾她,因为不想给儿女们留遗憾。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二段划线句子(带颜色部分)(3分)

开动搜索引擎,因为文体是记叙文,首先排除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的考察,其他四方面:

1、修辞方法;2、叙述方式;3、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4、分析人物;

搜索引擎开动并使用排除法,句中没有出现修辞方法先排除掉;字词句考察,不涉及叙述方式,也排除掉;字词句的考察,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也排除掉。

最后锁定分析人物: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和细致刻画)、人物情感(揭示了……性格/体现了……精神/表现了……心情或感受/反映了……内心世界);

下面准备作答,首先锁定分析人物里面的知识点——人物描写,是典型的外貌描写,答出来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先得1分,然后把外貌描写的套话答出来,就是:

细致传神地写出了……,表达了……【注意区分是表达了作者“我”,还是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套话包括揭示了……性格/体现了……精神/表现了……心情或感受/反映了……内心世界,等等】,这样作答就把分析人物的狭义和广义部分,都要作答才能满分。

接下来要形成完整的答案,就需要补充上述省略号部分的内容,需要用到孩子的概括能力——简洁准确(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请老师做专项分层-概括训练的原因),本题其实是间接考察了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之前有一个词“优雅”,破折号的几个作用里面筛选一下,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补充说明什么呢?

显然是补充说明“优雅”的。

把这个写进答案就是:

细致传神地写出了老妇人的优雅,再得1分;

表达了作者“我”还是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呢?

也包含在这个答案里,由于这段叙述是以“我”的视角展开的,所以答案是:

表达了“我”对老妇人的敬仰(或者好感),再得1分。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

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老妇人的优雅,表达了“我”对老妇人的敬仰。

回头看这个3分题,如果运用我说的搜索引擎,加上平时分层-概括能力的训练,是有可能挑战满分。

3、第三段有怎样的作用?

(4分)

继续使用搜索引擎,还是针对四方面:

1、修辞方法;2、叙述方式;3、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4、分析人物;

使用排除法,句中没有出现修辞方法先排除掉,写作手法、分析人物都随后被排除掉了;最后锁定了第2项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大家去XX这几种叙述方式的定义,我不再展开),本段属于比较典型的插叙,先答出运用了插叙的方式,先得1分,

紧接着按照答题的套话,答出插叙的作用:

补充交代了……,为上下文如何服务的?

省略号代表的内容,要运用概括的能力完成。

我穿插介绍一下分层-概括的五种类型,分别是:

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贯式、转折关系,我不再展开。

第三段分层是典型的并列关系,对这种分层方式的概括要领是,把处于并列关系之各个层意里的关键词串联起来,作为段意。

第三段共有两个自然句,分两层。

第一层的层意,就是第一句的句意,概括如下:

介绍了老妇人的身份和经历。

很多孩子临场时,未必能准确想起这两个词,需要长期训练。

实在想不起来可以用近义词代替,一般也给分,“身份”概括不出来,就写“职业”,或者写“曾经的职业”;“经历”想不起来,就写“阅历、履历”等,概括的要求还是四个字——简洁准确。

第二层的层意,就是第二句的句意,概括如下:

交待了老妇人的病情。

概括段意的话,就按照上述并列关系的概括要领,把这两层之层意里的关键词串联起来作为段意即可:

交待了老妇人的身份、经历和病情,关于插叙作用的答案第一句就是:

补充交待了老妇人的身份、经历和病情,再得2分;

那么第三段是如何为上下文如何服务的?

使用套话:

为下文……做了铺垫。

省略号部分需要运用简洁准确的原则,对下文进行概括,下文重点围绕着给老妇人治疗做了叙述,所以,关于插叙作用的答案第二句就是:

为下文给老妇人治疗做了铺垫,再得1分。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

第三段运用了插叙的方式,补充交待了老妇人的身份、经历和病情,为下文给老妇人治疗做了铺垫。

再次回顾这道题的作答,大家看到了吧,想得满分比想象的要简单,经过正规训练之后很容易得满分。

4、如何理解结尾处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划线句子:

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在作文里,

通常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是抒情或者简单议论,升华全文的感情!

运用搜索引擎,还是针对四方面:

1、修辞方法;2、叙述方式;3、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4、分析人物;使用排除法,首先锁定运用了修辞方法!

哪种?

比喻里的暗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有没有?

有!

本体是老妇人生命最后时刻的母爱,喻体是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的鲜花),比喻词——是,这是比较典型的暗喻。

先把本体和喻体完整叙述出来,先得1分:

老妇人母爱的表达,像盛开的饱满绚烂的鲜花那样充分(或淋漓尽致),(本体里的母爱表达的“充分”,对应着喻体里鲜花的“饱满绚烂”——本人注)

接下来,应该排除掉叙述方式和写作手法(包含结构考察),含义题要考虑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也是答题的套路,因为这句话用的是作者“我”的角度,所以人物的思想情感应该主语写“我”,答案是:

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第4题完整的答案应该是:

老妇人母爱的表达,像盛开的饱满绚烂的鲜花那样充分(或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本题4分,最起码可以得3分,如果阅卷标准宽松,甚至可能得满分。

诸位,这样一篇典型的初三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经过我的分析,

得满分或者得高分应该都很容易,最多被扣1-2分。

我再次强调,训练分层-概括能力是阅读理解题目得高分和满分的基础!

群里应该有语文老师或者语文方面的高手,诸位真人不露相,我就班门弄斧献丑了!

也欢迎语文方面有真知灼见的童鞋继续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