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470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案.docx

《《孙权劝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权劝学》教案.docx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导语:

《孙权劝学》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孙权劝学》教案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从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

  书

  设

  计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

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

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

当道,当权

  辞:

推辞

  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

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

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

(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

当涂掌事,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300字以上)

《孙权劝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了解作品:

  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

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

“蒙以军中多务辞,以:

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应理解为: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何:

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刮:

擦。

摩。

刮目:

擦眼。

待:

相看待。

  3、议一议:

  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

是怎样表明的?

  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

  ㈠、小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2、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2、体验反思:

  你怎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