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44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孔子有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

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

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

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

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

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

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己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

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B.中国古代之所以能形成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是因为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

C.耻感文化既强调个人修身,又崇尚操守,褒扬气节,在对耻感文化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节观。

D.违背了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的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

B.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内向层面的展示。

C.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行为要求,以及整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评价机制,是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外向层面的展示。

D.《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说明耻感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助于人道德上的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

“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

①洗沐:

官员休假②算:

竹器③推毂:

推荐④僦人:

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

拖欠款项

4.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B.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C.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D.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5.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

晋,加,超迁,拔,擢,左迁和拜。

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以东。

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载“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

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D.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

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5分)

(2)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8、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5分)

9、作者在诗歌的三、四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

”表明自己即使遭遇了挫折,也不会改变志向。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这一比喻感叹人在广阔的天地间生命是如此短暂和个体是如此渺小。

(3)《诗经·氓》中“,。

”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来生动的展示女子年轻貌美、初婚幸福的形象。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棵树的正常死亡

梅寒

老槐是一棵很老很老的槐树。

它从什么时候就站在那里,连那所院子里年纪最老阅历最广的老张也不知道。

小院是四合院,临街,门前就是小镇最繁华的人民路。

老槐站在小院门口右侧。

老槐是小镇上天然的一把巨伞,在每一个炎夏来临之际,把灼人的热浪挡在外面。

树下,是小铁人的乐园。

老人们摇着蒲扇下棋,姑娘媳妇儿聊着家常纳鞋底绣花,孩子们最是快乐,撅着屁股趴在树底下逗蚂蚁。

老张是小院的主人,也算是老槐的半个主人。

他喜欢那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南来北往,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生人,来了,拿张小凳来杯茶水,三言两语,就聊成老友。

过日子,要有人气。

老张家的日子,在那份热闹的人气中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

儿女们一个个长大出息了,回头将家里的旧房旧院翻整一新。

老张熬成了家里的爷,有事无事拿把宜兴紫砂小壶,坐在老槐树上的石桌边不紧不慢地啜。

看人民路上车来人往,听老槐树项上鸟鸣啾啾,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老张挺感激那棵老槐树,待它也好。

春天里,他在老槐树周围挖上一圈深沟,将发酵好的土肥填上,再浇足水,老槐就像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下子返老还童。

夏天来时,长疯了,那叶子油绿发亮,密不透风,将整个小院笼在一片清凉里。

老槐树身上出现几个莫名的洞,害虫钻的。

那洞就像咬在老张的身上,找来针筒,找来药,按比例兑好,给老槐树打针,绕着树来来回回找,一个小洞也不放过。

一棵树的寿命长短,有时候不在于它本身,不在大自然为它提供的阳光雨露,而在于最初那颗种子的选择,或者说在于人的选择。

儿子回来,把他的生意触角伸到了小镇,伸到了他们的老院里。

他要将老院的房子全部扒倒,建吊脚楼,搞农家乐。

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火起来,可小镇上的餐饮住宿服务还远远跟不上,老张的儿子嗅党灵敏。

盖楼,老槐树是第一个要挪开的绊脚石。

挪,只有死。

不挪,也是死,得锯掉。

儿子说得唾沫星子乱飞,老张听得脸红脖子粗:

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

老张和儿子的较量就从那天开始。

老张拼命守护,儿子拼命要砍树。

老槐树是当地林业部门注册上号的,要砍掉它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是唯一让老张心安的一点。

那些天,儿子似乎消停了些,不再提砍树的事。

天天开着他那辆黑色的奔驰车,“呜”一下来了,“呜”一下又没了影儿……偶尔还会对老槐树关心一下,提桶水浇浇它。

老张却不晓得那棵老槐树是怎么回事,它似乎预知到什么,精神一天天委顿下去。

一树油绿发亮的叶子慢慢失去光泽,慢慢打卷泛白。

那个夏天还没走,一树叶子就开始簌簌地落,像衰老人的发,止也止不住。

老张看着那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却没有任何办法。

那棵老槐,正在慢慢死去。

小镇上的人,也很少再到老槐树下扎堆聚集。

往日的好时光,也像那一树飘落的叶子,一点一点的飘逝了。

张说给儿子听:

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

儿子不服:

中国人有普遍的仇富心理。

老槐倒下,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雨夜。

一场台风席卷小镇,老槐树没能躲过那一劫。

其实,与往年的台风相比,那一场台风并算不得凶猛。

倒下的老槐树,树根都变黑变烂了。

儿子浑身被绑得白粽子一样躺在医院里。

忍不住,还是跟老张说了。

爸,你说得对,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那也是一个人最穷的时候了……

老张儿子去找老同学帮忙开采伐证,老同学不淡不徐地告诉他:

按照相关规定,我们是无权给你开这个采伐证的,但你得明白,我们也无权阻止一棵树的正常死亡——树也有生老病死嘛。

那一句,让老张的儿子眼前豁然开朗,他不再跟倔驴一样的父亲争,他只买回一种药,掺到水里,时不时给老槐树喂一点……

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我,我对不起老槐树啊……

老张活了六十多年,自诩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饭多,走过的桥比儿子走过的路多,他却从天边儿上也想不到儿子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

为赎罪,儿子说等养好了伤就去买一千棵槐苗,栽到镇里的荒山上。

看儿子满脸的愧与悔,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

(选自《红豆》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细致描写老张尽心尽力地善待老槐树,是为了给下文老槐树倒下的时候只是把儿子的车砸烂,而没有把儿子砸死埋下伏笔,这是小说结构上的严谨之处。

B.老张儿子看到小镇上的旅游业日渐红火,为了抢占餐饮住宿服务的先机,要扒掉老院的房子建楼,搞农家乐,这就要除掉老槐树,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

C.老张对儿子说“人不能富得只剩下钱”,儿子先是不服,后来死里逃生才明白了父亲讲的道理,说明儿子具有自我反思意识,他正是靠着这把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D.老张儿子的老同学说的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老张儿子受它启发,采用歹毒的方式,使老槐树看起来是正常死亡,事实上是非正常死亡,他被倒下的树砸伤。

E.小说结尾通过老张儿子之口交代老槐树是非正常死亡,其实前面要锯树的儿子竟然为它浇水、吹倒它的台风和往年相比算不得凶猛等内容已暗示了这一结果。

(2)小说第3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老张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结尾说“老张心里说不出啥滋味儿”,老张心里应该有哪些滋味儿?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顽童的成长

1939年,费因曼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深造。

麻省理工是一所完全美国化的学校,学生不修边幅,自由散漫,但却充满了灵气;而普林斯顿则具有浓厚的英国传统,优雅而严谨。

费因曼最不喜欢繁文缛节,不过,普林斯顿有些地方还是很合他的胃口。

学校规定晚餐时学生必须穿上统一的又宽又大的长袍,费因曼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每次打完球回来,大家不用洗澡换衣服,套上长袍就直奔餐厅,从而省了不少麻烦,费因曼觉得穿这样的长袍太方便了。

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都有回旋加速器。

麻省理工的回旋加速器,放在一间洁净的房间里,控制室则在另一间房间,那里一尘不染,学生一般是不能接触这台机器的;而普林斯顿的那台回旋加速器,则放在一幢陈旧的大楼的地下室,房间里爬满电线,许多开关悬在电线上,冷却水从水阀不住地滴出来,各式各样的工具扔得到处都是,世界上没有比它更乱的实验室了,费因曼面对这“一团糟”的实验环境兴奋不已。

这里表面上看乱糟糟的,但正说明这台仪器是科学家们自己亲手安装的,每个人都知道这部机器的来龙去脉和每一部分的功能。

普林斯顿之所以出了那么多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真正在使用这台仪器,而不是把这台昂贵的机器作摆设。

费因曼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

在惠勒的指导下,他开始致力于解决如何消除量子电动力学中诸如电子自能等困扰物理学的老大难问题。

他的想法是:

一个电子对附近的电子作用,使它们产生效应,这才是辐射反应力的来源。

为此,他试图用超距作用来避免自有场,并且使用推迟势和超前势的叠加来建立新的模型。

费因曼的这套想法是标准的量子力学理论表达的新形式。

惠勒觉得费因曼的想法很有创意,因此建议他就这个问题作一次学术报告。

尽管这是费因曼平生第一次作学术报告,他仍然大大咧咧地满不在乎。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主持报告会的维格纳教授,他才感到了紧张。

维格纳告诉他,罗素将会来参加研讨会。

罗素的大名把费因曼吓了一跳。

维格纳接着说:

“我想冯·诺伊曼教授也会有兴趣的。

”诺伊曼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费因曼吓得脸都黄了。

维格纳接着又说:

“爱因斯坦很少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可是你这个题目太有趣了,因此他也会来。

”费因曼这时已是面无人色了。

不过,等到真的上了讲台,费因曼却一点也不紧张了,只要一思考物理问题,他就会全神贯注于要说明的问题上,一切杂念都会飞到九霄云外,下面的听众是谁,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了。

1941年12月,美国卷入了世界大战,从而暂时中断了费因曼的研究工作。

军队到普林斯顿校园招聘科学家,特别声明需要物理学家。

军队招聘物理学家的消息,使费因曼十分兴奋,也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毅然放弃了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的工作机会,参加了研制原子弹“曼哈顿计划”。

在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大师云集,而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费因曼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他以大胆和敢提反对意见而著称。

费因曼的顶头上司、理论物理部的主管是大名鼎鼎的汉斯·贝特,但和这样的人物谈论问题,费因曼也毫无顾忌的与之展开争论甚至争吵。

与读书的时候一样,费因曼只要一谈物理问题,就会全用“不,你错了”、“你简直疯了”之类的话去刺激对方,费因曼不怕大人物,不怕权威,而许多大人物也因此愿意接近他。

一天,尼尔斯·玻尔来到了洛斯阿拉莫斯。

玻尔在接见那些大人物前,先找来费因曼讨论问题。

因为老玻尔知道这些大人物个个都怕他,只有费因曼会指出他的想法中的谬误,因此讨论问题时,单找那些只会说“是,玻尔博士”的人是不行的,而应该先听听那些会说“你疯了”之类的小伙子的意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费因曼致力于如何消除电子自能等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构想,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其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意义。

B.一谈到物理问题,费因曼总会用话语刺激对方,但许多大人物却愿意与他交流讨论,因为他能给对方学术帮助。

C.费因曼就学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由顽童逐渐成长为一位令人赏识的科学家。

D.文中写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大学对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的不同设置与管理,目的在于突出两校迥异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E.本文先写费因曼求学的一段经历,再写参加工作后的一个片段,选材集中、丰富、富有典型意义和感染力。

(2)费因曼是一位什么样的科学家?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费因曼的成长得益于哪些有利因素?

请简要说明。

(6分)

(4)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费因曼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可他在权威面前却敢于提出反对意见,也会毫无顾忌的与之展开争论甚至争吵。

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专家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因肺癌病人达100万人而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这个消息让人_______。

②五一期间,银川市掌政镇下辖村的“鸟超市”果蔬大棚对外开放,市民_______,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享受现代高优农业的魅力。

③在行贿物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可能_______。

A.噤若寒蝉蜂拥而来一文不名

B.目瞪口呆蜂拥而来一文不值

C.噤若寒蝉蜂拥蚁聚一文不值

D.目瞪口呆蜂拥蚁聚一文不名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海洋局表示,通过《诗经》《三国演义》《帝王年号》三个命名体系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我国最终将以《诗经》作为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体系。

B.近日,人民币首次跻身交投最活跃的国际货币行列,《华尔街日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反映出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

C.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仅用高温天数评定是否为“火炉”城市欠妥,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都要考虑,尤其是“体感温度”,这是老百姓最能体会到的。

D.国外媒体报道,根据欧洲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梵·高的《向日葵》等代表性作品可能因为原本用于保护它们的灯光而改变颜色。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   。

  ,  ,  。

   ,这给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也让电影人面临挑战。

①观影人群的不断扩大推动了票房的增长

②“合家欢”类电影的标记收入尤为可观

③但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也让观众看后大呼上当

④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

⑤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更多优秀贺岁片出现

⑥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

A.①③⑥④⑤②B.①②⑥④③⑤C.⑥④①②③⑤D.⑥④①⑤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维生素过去叫做“维他命”,①        ,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几十种,包括维生素A.B.C.D.K等。

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        。

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

例如缺乏维生素B.就会患脚气病、口角炎、糙皮病等。

17.请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字),并写出漫画寓意。

(5分)

(1)题目:

________________

(2)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把别人看成天使时,你就会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别人看成魔鬼时,你就会生活在地狱。

这两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