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529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 14页.docx

隧道抽水方案范文模板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隧道抽水方案

篇一:

隧道施工排水方案

一、设计依据

1.施工设计图纸;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技术规范;

3、XX铁路青岗隧道及同寨隧道水文地质资料

4、XX铁路双线隧道类似工程的相关施工图;

5、已审批的实施

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

同寨隧道出口、下尕沟斜井及青岗隧道进口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境内油坊沟,工点西秦岭高中山区,山高沟深,山坡、谷坡较陡,梁顶植被覆盖较差,沟内大多发育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洞身通过的岩层为三叠系下统板岩夹砂岩及安山玢岩,工程地质条件差。

2、气象、水文

该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向半湿润过度的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温和,降水量较为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较发育。

多年平均气温9.3℃,多年平均降水量583.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34.1mm,最大冻结深度45cm。

地下水的分布、埋深与含水层(体)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

本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有三叠下统板岩和板岩夹砂岩,出口端为印支期安山玢岩。

板岩和板岩夹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安山玢岩岩体风化严重,有利于地下水的入渗及储存,隧道区植被覆盖较好,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创造了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

四系孔隙水、浅表风化裂隙水、深层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

三、施工排水方案

1、同寨隧道出口

同寨隧道出口横洞交叉口至出口全长635m,为-12.8‰的反坡。

根据设计文件预测,DK256+135至DK255+882为构造裂隙弱富水区,隧道本身正常涌水量为600m3/d〃km,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二倍计算1200m3/d〃km;DK255+882至DK255+500(横洞洞口)为断裂构造裂隙中等富水区,隧道本身正常涌水量为3000m3/d〃km,最大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二倍计算6000m3/d〃km。

该段共需设置1个临时泵站,泵站距洞口235m,利用抽水泵抽排至主排水管内,排水管直径为Φ150㎜。

泵站间的高差为400×12.8‰=5.12m。

泵站排水能力按20小时排水量为24小时的最大可能涌水量,根据设计图纸,该泵站的的水量为:

2314m3/d,依据设计文件要求,泵站排水能力按20小时排水量为24小时的最大可能涌水量。

则每小时泵站的最大排水量为2314÷20=115.7m3。

在该泵站设置水泵排水量必须超过115.7m3/h,扬程不小于5.12m。

选用200S63型单级双吸离心泵,排水量500m3/h,扬程35m满足最大排水量需要。

泵站设置1台,1台备用,总共设2台200S63型单级双吸离心泵,满足排水需要。

另外考虑2台D46-30×6型多级水泵为小型潜污泵,用于小范围抽水。

同寨隧道出口横洞交叉口至DK253+000为上坡施工,在有水地段设置抽水泵,抽水至中心水管,利用隧道中心水管自身坡度自然排水,在交叉

口DK255+485处设置集水坑,集水坑为2m(长)*2m(宽)*1.5m(深),利用抽水机抽水至横洞边沟自然排水。

2、下尕沟斜井

同寨隧道下尕沟斜井在线路方向左侧,总长1325m,洞口井底标高2151.165m,与正洞交角为90°,交界里程为DK253+000,交界处井底标高2040.7668m,斜井综合纵坡坡度为-8.31%。

进入正洞后单个作业面开挖,为上坡施工(即进口方向DK253+000~DK250+500段施工)。

斜井施工排水采用分段抽排方式进行排水,施工过程中在斜井两侧设临时排水沟,在每个缓坡带进行集中截水抽排,并设集水坑,根据隧道长度及水量,斜井共设4个集水坑,利用水泵抽排至主排水管内,考虑正洞与进口作业面贯通后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205m3/d,最大总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二倍计算6410m3/d,折合每小时最大涌水量为268m3/h,排水高差112m,排水管直径采用Φ200㎜,在交叉口DK253+015设置集水坑,集水坑为2m(长)*2m(宽)*2m(深),斜井井底集水坑选用型号D/DG155-67×3抽水泵2台,斜井集水坑地段选用D/DG46-50×5抽水泵,另外考虑2台D46-30×6型多级水泵为小型潜污泵,用于掌子面或小范围抽水,集水坑可采用用钢板焊接成水箱深,水箱大小可根据每个缓坡带之间的出水量进行制作。

3、青岗隧道进口

青岗隧道进口排水主要DK256+700~DK258+370至青岗进口横洞段,考虑青岗隧道进口在与出口贯通前正常涌水量668m3/d,最大总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的三倍计算201Xm3/d,折合每小时最大涌水量为84m3/h,排水高差22m,青岗隧道进口共需设置2个临时泵站,泵站集水坑为2m(长)*2m(宽)*1.5m(深),每间隔600m设一处,及DK257+200和DK257+800各设一处,抽水泵选用D/DG46-50×5型号,共设2台,另外考虑2台D46-30×6型多级水泵为小型潜污泵,用于掌子面或小范围抽水,排水管直径采用Φ150㎜。

四、施工排水方式

1、掌子面积水排放

同寨隧道出口横洞至出口、下尕沟斜井及青岗隧道进口为反坡开挖隧道,施工中均采用反坡机械排水。

施工中该需设置泵站抽水,工程施工时,在掌子面设临时集水坑,利用抽水机将隧洞内水排至泵站内,最后抽至洞口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2、衬砌段积水排放

衬砌段的水主要为从盲管中流出来的渗漏水和衬砌施工时路面积水。

主要采取在仰拱前方挖一个临时集水坑,将水汇集到集水坑后通过潜水泵泵送到最近的泵站内。

五、排水器材选择

1、排水管

采用Φ150或Φ200热轧无缝钢管,法兰盘连接密实,表面采取喷漆等措施防锈蚀。

2、移动水仓

采用5cm厚钢板焊制而成,长2m×宽2m×高2m,容积8m3,底部和侧板采用Φ22钢筋加工成稳固托架,放置时必须保证平稳不倾斜。

3、潜水泵

掌子面和小范围抽水选用D46-30×6型多级水泵为小型潜污泵满足需要,根据需要配置。

4、抽水机

根据各个作业面的涌水量不同,配备大功率抽水机,保证排水的及时性、通常性,同寨隧道出口配备2台200S63型单级双吸离心泵,下尕沟斜井井底配备D/DG155-67×3抽水泵2台,井内每个集水坑配备D/DG46-50×5抽水泵1台,另在配备一台备有,青岗隧道进口配备D/DG46-50×5抽水泵2台。

六、管线布置

排水管布置,充分考虑隧道洞内所有管线的布置形式,做到合理布置、安全使用、规范施工,具体管线布置见下图:

篇二:

隧道抽排水方案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太行山隧道抽排水实施情况说明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部

太行山隧道工区抽排水实施情况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概况

太行山隧道工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马家岩村西南100米处,位于线路右侧,负责正洞DK584+139~DK590+355段及斜井的施工任务,施工段主体工程长6216米。

与正洞贯通后双向开挖,共设四个工作面。

斜井长度为506m,井身纵向坡度为9.8%,正洞出口方向为反坡排水,纵坡0.78%,正洞山西方向为顺坡排水。

2、涌水情况

洞身岩性多为页岩与砂岩、石英砂岩互层,岩层产状近水平,多有夹层。

正洞左线DK584+139~DK587+000为顺坡排水,正洞左线DK587+000~DK590+355为反坡排水。

201X年4月18日,正洞左线施工至DK585+358(进口方向),施做探孔钻进过程中,钻至6米处开始出水,出水量约为1680m3/d;分别在12米处、15米处、25米处钻进速度异常(速度较快,有卡钻现象,出水颜色均为黄褐色之后变清),钻至30米退钻后测得出水量约5040m3/d,有强风化红色砂岩块石冲出,水压0.5Mpa,涌水量达1206m3/h。

201X年6月4日,正洞右线施工至DyK585+354(进口方向),施做探孔钻进过程中,钻进至6米处开始出水,冲洗液呈灰白色~褐黄色,出水量约为2184m3/d;钻进至7米处水量增大至3120m3/d,钻进至15米处,水压增高,钻进困难,退钻后测得出水量约4920m3/d,水质清,

水压0.5Mpa,涌水量达1178m3/h。

201X年7月至9月,由于取消帷幕注浆及周边注浆,隧道涌水量也逐步增大,经设计单位测定日最大涌水量达到80000m3。

201X年10月,随着出口排水系统方案确定,顺沟工程基本完成,洞内涌水采取抽、排结合的方式,至11月15日隧道掌子面涌水量相应减少,顺沟具备排水能力,洞内涌水全部自然排放至顺沟,抽水停止。

设计图纸太行山隧道正洞平常期单洞涌水量为3275m3/d。

丰富的地下水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功效。

二、抽排水方案

正洞出口方向反坡涌水采用机械抽排,每800m设抽水固定泵站一座,进口方向涌水顺坡至横通道,最后涌水经交叉口泵站及水仓集中抽排至洞外,洞外设置沉淀池三座(见排水平面布置示意图)。

排水主管道采用2根φ150钢管和1根φ200钢管,其它采用软管。

1、具体排水措施

(1)正洞反坡排水

在正洞反坡距掌子面一侧50m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1×2×2m,反坡段正洞设置双侧排水沟,每300m设置一个临时泵站,同时每500m设置一个固定泵站,泵站集水坑尺寸2×2×2m,安装离心水泵和φ150钢管,排水管架设Ф150钢管一条,并随开挖进度布设,抽水设备采用37KW污水泵,污水泵可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水量大小及排水的分布点情况安设。

排水管路根据实际涌水量进行增设。

同时备用足够的抽水泵、排水钢管及配套设施。

工区反坡涌水经过集水坑及排水管路分多级抽排至右线水仓,再经水仓排水系统抽至沉淀池达标后排至附近河道。

(2)正洞顺坡排水

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设置集水坑,顺坡段正洞设置双侧排水沟,施工污水和岩壁出水可通过两侧排水沟直接引流至交叉口泵站或蓄水仓,再由交叉口泵站或蓄水仓排出洞外。

在洞外设置三级污水处理池,洞内污水经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排放至自然沟渠。

(3)蓄水仓泵房(3#抽水泵站)的设置

洞身XIDK0+065处右侧设置蓄水仓,蓄水仓内设水池及泵房。

目前泵房内设8条Ф150钢管排水管路,配备45KW14台、90KW抽水泵4台,抽水泵共计18台,直接将水仓中的水直接排到洞外污水沉淀池,经沉淀池沉淀净化后排放。

太行山隧道1#斜井抽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

4

篇三:

隧道施工排水方案

中铁十五局建泰高速A8合同段专项施工方案

泰宁至建宁(闽赣界)高速公路A8合同段

K78+080~K80+310

全长2.23公里

广建隧道进口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泰高速公路A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X年9月2日

中铁十五局建泰高速A8合同段专项施工方案

广建隧道进口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方案

1广建隧道设计情况

1.1工程概况

广建隧道进口为泰宁至建宁(闽赣界)A8标段工程,位于建宁县黄埠乡桂阳村。

广建隧道全长4118.5米,为分离式隧道,我标段施工进口2230米。

右幅隧道起点桩号YK78+080,终点桩号YK80+310,长度2230米,左幅隧道起点ZK78+098,终点桩号ZK80+325,单幅全长2227米。

隧道纵坡坡率/坡长:

右洞为-1.95/1650M、-1.6/580M,左洞为-1.95/1632M、-1.6/595M,隧道口与隧道洞内与江西交接处高差为40m,隧道综合坡度1.8%,隧道最大埋深约627.99米。

洞口段位于曲线范围内,曲线半径R=1210M左右,洞口处都设置拦水沟将路面水拦截,排入排水沟内排除。

隧道洞口还设置两道横向涵洞及一道纵向涵洞,横向涵洞汇集两侧洞外挖方边沟水及高边坡急流槽水,再流向纵向涵洞排出,隧道外水已能通过涵洞排出,不会再影响隧道内施工(后附洞口排水系统图)。

1.2水文地质情况

本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洞口位置裂隙水较发育,地下水较发育;洞身段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隧址区的构造裂隙密集带处,断层带岩体较破碎,裂隙极发育,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岩性接触带两侧中风化基岩较完整,透水性较差,水量贫乏,断层带富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在施工中易形成突水。

1.3不良地质

隧址区主要的裂隙构造带见下表,其它未见有断裂构造、褶皱等地质构造,地壳整体相对稳定。

断层带岩体较破碎,裂隙极发育,受大气降水的补

中铁十五局建泰高速A8合同段专项施工方案

给,岩性接触带两侧中风化基岩较完整,透水性较差,水量贫乏,断层带富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在施工中易形成突水,施工至该里程桩号时特别需防预。

裂隙构造特征一览表

1.4涌水量计算

根据我标段广建隧道施工图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图,根据《水文地质手册》中地下水动学法的水文试验公式计算,估算隧道单洞涌水量4013.17m3/d、进口段涌水量约135.41m3/d,洞身内地下水主要贮存在构造破碎带、岩性接触带中,估算涌水量约2910.99m3/d,水质较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总体方案

中铁十五局建泰高速A8合同段专项施工方案

2.1隧道反坡排水的特点

反坡施工即向洞内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洞内水向工作面汇集,需要及时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积聚过深,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

2.2总体方案

反坡排水,需采用机械排水,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工作面积水采用移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集水坑内,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涌)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汇集到临时集水坑内或泵站水池内,由固定排水泵站将积水经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内,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第一固定式排水泵站量153方(左右洞共用),第二固定式排水泵站量73方(左右洞各一个),并考虑施工和清淤方便综合确定;临时集水坑根据汇水段汇水量大小确定。

工作水泵按使用1台,备用1台,检修1台配备,针对隧道涌水量大时要适当增加工作水泵;同时为防止突水,设置利用高压风管作为1套应急排水系统。

2.3主要的排水系统方式

洞内反坡排水方式,根据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排水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洞外。

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一般在施工中采用的反坡排水系统布置方式有两种:

2.3.1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

对坡度较大隧道施工对排水电机扬程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采用集水坑反坡道排水方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在每一段的终点开挖集水坑,设抽水机一台,把积水抽至最后一段反坡,最后一个抽水机将积水排除洞外,采用接力的方式将水抽至洞外的污水沉淀处理池。

如下图:

中铁十五局建泰高速A8合同段专项施工方案

(一):

集水坑接力式反坡排水方式

2.3.2长距离管道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式反坡排水

对坡度较缓的隧道反坡道施工排水,适合采用较长距离开挖固定式集水坑作为泵站,用小集水泵将开挖面的积水抽到最近的集水坑内,再用大功率的泥浆泵通过排水管道将水排到洞外。

如下图:

洞内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

长距离采用的反坡排水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所需抽水机较少,需要开挖的集水坑较少,排水泵站较少,缺点是要安装水管较长,抽水机需要跟随坑道的掘进二次拆迁前移。

3本工程拟采用的主要排水方案

考虑隧道反坡施工较长、隧道坡度平均达1.8%、水泵扬程及施工方便等因素,采用长距离管道配合小集水泵收集反坡排水较好,每个泵站的设备按照一使用一备用一维修的原则配备。

隧道内每小时渗水量:

4310/24=180m3/h,总体泵站设置如下:

3.1第一临时泵站

左右幅隧道各开挖500米(YK78+600、ZK78+600)位置,各设置一临时排水泵站,采用离心式渣浆泵GMZ150-182-90型泵,功率110KW,流量182m3/h,扬程90米,数量6台。

此时高差约10米,使用Φ150mm排水管的管路,在流量Q=180m3/h时,管路损失计算过程如下:

V=Q/F=180/(∏*0.0752^2*3600)=2.83m/s

V2

/2g=2.83^2/(2*9.8)=0.4

篇四:

暗挖隧道施工排水方案

1工程概况........................................................................................................-1-

1.1工程概况...................................................................................................-1-

1.2水文气象条件...........................................................................................-1-

1.2.1水文气象............................................................................................-1-

1.2.2地表水................................................................................................-1-

1.2.3地下水................................................................................................-2-

2编制依据..........................................................................................................-2-3排水方案..........................................................................................................-2-

3.1涌水量计算...............................................................................................-2-

3.2鸡公山隧道排水的特点...........................................................................-3-

3.3总体方案..................................................................................................-3-

3.4排水系统方式...........................................................................................-4-4本工程拟采用的主要排水方案.....................................................................-5-5设备选型配套.................................................................................................-5-

5.1抽水设备型号选型原则..........................................................................-5-

5.2需要配用的设备及位置表......................................................................-6-6排水系统.........................................................................................................-7-

6.1管线布置...................................................................................................-7-

6.2管路..........................................................................................................-7-

6.2集水坑设置..............................................................................................-7-

6.3固定泵站设置...........................................................................................-8-

6.4排水供电...................................................................................................-8-

6.5其他...........................................................................................................-8-7反坡隧道排水灵活处理的要点......................................................................-8-

8在洞外增加防水、防汛及防山洪措施.........................................................-8-9各项保证措施.................................................................................................-9-

9.1组织管理保证...........................................................................................-9-

9.2施工管理措施...........................................................................................-9-

9.3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