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4623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组织学》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ofTransportOrganiza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50L283Q

2、课程名称(中文):

运输组织学

课程名称(英文):

TransportOrganization

3、课程层次/性质:

学科门类教育专业课、主干课

4、学时/学分:

48/3

5、先修课程:

交通运输设备、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

6、适用专业:

交通运输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学生,为交通运输大类专业的主干课,是除《交通运输设备》外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运输组织原理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认识、基本概念、组织目的与组织原理、基本组织方法、组织优化方式等主要内容,为其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运输组织概述(6学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沿革、交通运输业市场化发展和体制改革、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

(2)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现代交通系统概念、特征、结构、功能;

(3)交通运输组织:

交通运输组织的概念与基本框架;

(4)运输过程:

运输过程的描述、运输生产过程的概念、客货运输生产过程与作业项目及要求、运输港站和运输流组织内容与方式;

(5)运输流程再造:

运输流程再造的内容、原则及作用;

(6)运输市场:

运输市场构成及其特征、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7)运输管制:

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和方法、运输补贴概念和方法;

(8)运输组织现代化:

运输组织现代化含义和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

2.重点讲述的内容:

现代交通系统概念和特征、运输组织基本框架、对客货运输运输生产过程的描述、运输流程再造的概念和方法、运输市场结构、运输产业公益性企业性的双重特性、运输管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运输流程再造的应用案例、国内外运输管制和运输补贴的实例、运输组织现代化的前沿知识等。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5学时,配合作业评估或前沿讲座1课时,共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为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和组织方式概括性介绍,定性内容较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应注重联系实际,并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教授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为感性的直接认识,并深入理解某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二)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4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的概念、要素、特征;

(2)客货运需求描述:

客货运需求的划分和影响因素;

(3)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关系:

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区别和相互作用;

(4)运输量预测原理:

运输量预测的概念、分类、内容和基本原理;

(5)运输量预测要点:

需求生成、增长、分布和交流,适用于规划和适用于运营组织的预测内容;

(6)运输量预测方法:

运输量预测定性、定量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7)需求管理含义:

需求管理含义和必要性;

(8)需求管理措施:

需求管理目标和基本原则、内容和手段。

2.重点讲述的内容:

运输需求概念与特征、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不同要求条件下的某城市需求管理采取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3学时,配合作业评估或前沿讲座1课时,共4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于掌握运输需求预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讲授时要求更多地通过实例进行,并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内容,以验证所学预测理论。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需求管理的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可以理解运量预测的原理、要点和方法或需求管理的相关内容。

(三)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6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线路概念、分类、主干线、干线和支线的关系;

(2)交通运输通道:

交通运输通道概念、分类、与线路的关系、通道内各运输系统的协调;

(3)交通运输线网规划:

交通运输线网规划的层次、原则、基本思路和步骤;

(4)交通运输场站:

交通运输场站需求、功能与设备配置。

(5)客货运站规划:

客货运站的分工、选址、规模。

(6)交通运输枢纽规划:

交通运输枢纽的概念、分类、布置原则、枢纽设计的新理念;

(7)运载工具基础:

运载工具的概念、分类;

(8)运载工具运用:

运载工具周转概念,运用方式及其选择;

(9)运载工具检修:

运载工具修程修制概念,检修方式及其选择;

(10)运载工具配置和乘务安排:

运载工具配置原则、乘务人员出乘方式、乘务计划编制影响因素;

(11)交通运输产品:

概念、分类、客货运产品层次结构;

(12)交通运输产品规划:

交通运输产品规划的影响因素、基本过程;

(13)交通时刻表:

概念、作用、形式和内容;

(14)交通时刻表的编制:

交通时刻表编制考虑因素、编制过程。

2.重点讲述的内容:

交通运输组织总体规划理论,通道和运输线路规划的一般方法,运输场站与枢纽规划的原则,载运工具运用方式及其配置原则,交通运输产品的层次结构及其规划过程,交通运输时刻表的表现形式。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我国路网、港站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我国主要载运工具运用和检修制度,我国主要交通方式运输产品,各交通方式客运时刻表。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5学时,配合作业评估或前沿讲座1课时,共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于掌握交通设备和产品的规划,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但讲授时要求与我国的具体各交通方式规划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要求在学生完成自学内容后进行一定的交流,以加深其对规划理论的理解,并了解我国目前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概况。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教授内容布置小论文一篇或针对自学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较为感性的直接认识,并深入理解某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

(四)交通运输能力(8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交通运输能力:

交通运输能力概念、构成、特点、影响因素;

(2)交通运输能力计算基本方法:

间断流、连续流、港站交通运输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3)间断流通过能力计算: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路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航道和机场跑道通过能力计算;

(4)连续流通过能力计算:

影响道路通过能力因素、道路通过能力计算内容、基本计算方法、道路通过能力计算的不同概念及修正方式;

(5)道路服务水平:

概念、划分方式、作用;

(6)交通港站能力计算:

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构成和计算方法、铁路技术站改编能力构成和计算方法、客货运站能力构成和计算方法、港口能力构成和计算方法、机场能力构成和计算方法。

2.重点讲述的内容:

交通运输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运输能力计算的特点,间断流、连续流、港站交通运输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公路交叉口通过能力、不同道路服务水平下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铁路车站通过、解编能力计算思路,客货运站、港口、机场能力计算思路。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各环节具体的能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6学时,课程设计2课时,共8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于掌握交通设备能力计算的基本方法或思路,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能力计算环节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在学生至少另外掌握一个交通运输设备的具体能力计算方法,以加深其对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能力计算部分布置能力计算课程设计,要求学习独立完成某交叉路口或交通线的能力计算工作。

(五)旅客运输组织(4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旅客运输组织原则和要求:

旅客运输特点、组织原则、种类;

(2)旅客运输发展趋势:

客运产品提速、大型客运港站建设、联合运输、大容量交通方式;

(3)城际客流:

城际客流的概念、特点、分类;

(4)城际客运产品运班:

运班计划考虑因素、编制方法实例;

(5)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结构及其特点;

(6)城市公共交通流:

城市公共交通流概念、特征;

(7)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规划:

公交线网规划和评价、车站设置、线路设置、线网特征、快速公交和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

(8)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

车辆运行方式、时刻表编制、票制、轨道交通快速穿梭运营组织;

(9)联合运输:

联合运输的概念、实现方式、发展概况和条件。

2.重点讲述的内容:

旅客运输组织特点、基本原则和现阶段发展趋势,城际流的概念和特征,运班计划制定的基本思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规划和组织、运营方式,联合运输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各种客运交通工具的应用及北京市城市交通组织情况。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3学时,课程设计1课时,共4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于掌握旅客运输的组织理论,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在学生对城市交通的组织方式进行设计,以加深其对客运组织理论的理解。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城市交通运营组织方式布置课程设计,要求学习独立完成某公交线路或网络的设计或评价工作。

(六)货物运输组织(6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货物运输组织原则和要求:

货物运输特点、组织原则、种类及过程;

(2)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集中化、大型化、集装化、直达化、快速化;

(3)货物运输合理化:

合理化概念、种类、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组织合理化运输的方式;

(4)积载和配载:

积载和配载的概念、基本要求;

(5)货物装卸作业:

货物装卸的概念、装卸设备、货物装卸工艺概念和设计方法;

(6)载运工具载重量利用:

载重量利用指标、提高其利用水平的方法;

(7)配送与物流:

配送和物流的基本概念、关系、配送的基本条件及功能要素;

(8)货物多式联运:

货物多式联运基本概念、特征与必要性;

(9)货物多式联运组织:

货物多式联运的组织方式、组织条件和基本流程。

2.重点讲述的内容:

货物运输组织特点、基本原则及其发展趋势,货物运输合理化的基本概念,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积、配载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货物装卸作业设备及工艺,载运工具载重量利用的主要指标及提高其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配送、物流的基本概念、功能要素及其关系,货物多式联运概念、分类及其组织方法和条件。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具体某一载运工具的积配载要求,某一货物品类的装卸工艺,多式联运相关组织方法等。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5学时,课程设计1课时,共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于掌握货物运输的组织理论,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在学生对货物运输积配载方案进行设计,以加深其对组织理论的理解。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货运装卸积配载或配送方案布置课程设计,要求学习独立完成货物的积配载或配送方案设计或评价工作。

(七)交通线网运输组织(6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交通运输流:

交通运输流概念、要素、分类;

(2)交通运输流要素间关系:

公路速度、流量、密集度的关系及其与交通状态的联系和演变过程,铁路列车质量、密度和速度间的关系及其与需求的联系;

(3)交通运输流理论的主要模型:

主要模型的作用,形式,沃尔乔泊(Wardrop)原理与容量分配模型;

(4)交通运输流微观分析:

微观分析的目的、跟驰模型的基本原理、铁路列车追踪基本原理;

(5)交通运输流组织原理:

交通运输流组织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管理机构、主要策略和方法;

(6)道路交通流管理:

交通管理概念、道路交通流管理的方式、交叉口、干线、停车、区域交通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应用条件;

(7)铁路车流组织:

铁路车流组织原理,车流径路、编组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2.重点讲述的内容:

交通运输流的概念及其要素及不同要素间的函数关系,交通运输流理论的主要模型,道路跟驰模型和铁路列车追踪模型的基本原理,交通运输流组织的基本原理;道路交通流组织与控制的原理和方法,铁路车流组织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式。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某交通方式具体运输流组织方法。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5学时,配合作业评估或前沿讲座1课时,共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公路、铁路的运输流组织,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具体的公路交叉口或干线组织方法或铁路编组计划作业内容,以加深其对运输流组织理论的理解。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针对某市或某铁路线运输流组织方式进行简要分析。

(八)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4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交通场站合理分工:

交通场站合理分工的影响因素、原则、方法;

(2)交通场站作业组织:

交通场站作业流程、设备分工与使用、作业方案、流线组织与交叉疏解方法;

(3)客货运站作业流程及组织:

铁路和公路客运站作业项目、流线、作业管理、设备布置、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作业项目、流程、作业管理、设备布置;

(4)技术站作业流程及组织:

铁路技术站作业基本原理;

(5)枢纽作业流程及组织:

交通枢纽概念、多种方式衔接的综合枢纽运输组织,上下游设备衔接与能力适配,单位载运量不同的运输方式间换乘与换装组织,人流积聚与货流堆存的缓冲容量。

2.重点讲述的内容:

交通场站与枢纽设备合理分工因素和原则、不同性质场站的作业流程和作业项目、枢纽工作组织的基本原理。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某交通场站具体作业及其要求。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4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着重公路、铁路的场站组织,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

(九)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4课时)

1.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交通运输日常生产管理:

交通运输日常生产管理方式、内容、组织方法、可以调控的对象;

(2)交通运输日常生产管理机构及其特点:

不同交通方式生产管理的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港站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作:

港站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作的内容、调整对象、铁路站和港口及航空站的具体控制指标和主要工作;

(4)运输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作:

运输企业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作的内容、调整对象、不同交通方式的具体控制指标和主要工作;

(5)统计和分析:

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和统计分析方式。

2.重点讲述的内容:

交通运输日常运输生产管理的内容,不同运输方式生产管理的特点和管理机构,港站、运输企业生产计划的内容和调度方法,运输统计指标和分析主要内容。

3.建议补充学习内容:

某交通方式港站或运输企业具体生产计划和调度的作业方法和内容。

4.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课堂讲授4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由任课教师掌握。

本章内容日常生产管理,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5.作业安排:

复习思考题。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一)课程教学环节及要求

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课堂讲授、作业和课堂讨论、课程设计布置及讲评。

课堂讲授采用电子课件教学,教学基本内容框架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具体内容细节和表达方式可体现教师个人风格,强调注重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形成对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认识。

每次课堂教学后布置相应的复习思考题,每章教学结束后布置1-2道反映全章内容的作业题,并适时组织作业讲评。

通过作业加强学生对全章内容的了解,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提高其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结合实际(如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提高交通工具运载水平、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进行3-5次左右课堂专题讨论。

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实践环节的形式为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不仅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安排和目标

本课程安排三项较大型的课程设计及其它四项较大规模的作业。

课程设计与较大规模作业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各部分交通运输理论的理解,达到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吸收。

《运输组织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运输组织原理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所属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运输组织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掌握理解,并有效增进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的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习的理论,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的运输组织工作实践,初步具备完成一般运输组织行为的能力。

五、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核由平时作业及听课情况、课程设计和期末考试成绩3部分组成,按2:

2:

6的比例确定课程总评成绩。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理论部分要求学生良好掌握重点讲述内容,了解一般介绍内容,简单了解要求自学的内容。

实践部分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和布置作业加深对涉及的理论及方法的理解,并具备简单运用的能力。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运筹学、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交通运输设备。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杨浩.运输组织学.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

建议教学参考书:

[1]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2]胡思继.交通运输学.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3]C.S.Papacostas,P.D.Prevedouros《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andPlanning》(SecondEdition)Prentice-Hall,Inc1993

附件:

课程设计内容与安排

1.课程设计一:

需求管理措施分析

理论基础为第二章第三节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延伸阅读。

例:

需求管理措施分析。

选择某城市为案例背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该城市需求管理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并根据需求管理理论办法,据此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建议人数为5-6人,统一给分。

具体交叉路口由教师指定,每两个小组完成同一个路口计算,以互相验证、比较。

小组内内部分工,但需共同研讨。

考核形式为提交能力计算报告,字数不限;同时进行简单的答辩,包括自我陈述和教师、同学提问,可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间和组别由教师掌握。

课程设计时间为2课时,布置任务和答辩各1课时。

2.课程设计二:

交通线路设计或线网评估

理论基础为第五部分旅客运输组织,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延伸阅读。

两题目可选作,或由教师指定。

例:

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或线网评估。

公交线路设计要求首先对交大周边公交开行情况和客流分布进行分析,根据学习内容完成对某一公交线路的完整设计,包括起终点、线路、车站布局和站址选择、投放车型和车数、运行时间和间隔、运营管理方式、可能吸收客流量预测及运营效果评估等。

具体线路可由学生根据所做客流量观测自行选择。

公交线网评估则同样对客流情况进行观测,选择北京市某区进行客流量观测,根据公交开行情况和客流分布进行分析,对该区公交线网进行评估,包括公交线网分布情况、评价指标计算、能力与需求适应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具体区由教师指定。

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建议人数为6-8人,统一给分。

小组内内部分工,但需共同研讨。

考核形式为提交公交线路设计报告或线网评估报告,字数不限;同时进行简单的答辩,包括自我陈述和教师、同学提问,可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间和组别由教师掌握。

课程设计时间为2课时,布置任务和答辩各1课时。

3.课程设计三:

运载工具积配载和配送方案

理论基础为《运输组织学》第六章货物运输组织,要求学生做相关内容的延伸阅读,尤其鼓励学生利用自行搜索的计算软件完成计算。

本设计为计算类型课程设计,设定环境为某货运公司,设定条件为车辆台数及类型,待运货物量及其参数,配送点及线网分布,要求学生根据运力及运输需求情况设计配载方案、积载方案和配送方案。

教师根据不同侧重点设定题目参数,以达到不同考核目标并控制设计规模和难度。

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建议人数为3-4人,统一给分,也可独立完成。

考核形式为提交要求的积配载或配送方案,字数不限,需配图的应配图;同时进行简单的答辩,包括自我陈述和教师、同学提问,可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间和组别由教师掌握。

课程设计时间为2课时,布置任务和答辩各1课时。

(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和考核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包括:

讲授、课程设计准备及预习指导、操作指导、课程设计报告和论文指导及批改等。

知识点讲授时应作重点提示并做自学内容的布置,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完成课程设计需要掌握的延伸内容;

课程设计准备和预习指导应安排专门的时间,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

操作指导需随堂或课外及时回答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课程设计完成后应完成评分并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安排专门的答辩。

要求学生按时提交课程设计和大作业,并完成布置的课程设计或大作业的课堂答辩。

完成课程设计时间为自布置后2-4周,具体时间由教师掌握。

教师根据设计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最终评分。

评分标准按知识点掌握度、延伸知识的应用水平、资料查阅情况、现场实际观测情况、计算完成情况、报告的完成情况、答辩和回答问题情况、同一题目的完成情况比较等由教师掌握。

课程设计在课程最后评分中占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