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47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知识复习

1《窃读记》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理解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

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喻句:

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

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

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

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对比:

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3《走遍天下书为侣》

1《走遍天下书为侣》将书比喻为家、故地、另一个人、朋友、伴侣,表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收获和精神享受。

2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作者认为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自己的家,是自己的伴侣,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与自己同行的另一个人,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

5《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的思想感情。

B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全诗的大意是: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A全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B“秋风”给人的感觉是萧条、凄凉,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和思乡怀亲的心情。

3《长相思》词的大意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A这首词叙写了戍边打仗的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成寐,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B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将士深夜羁旅野外,离家乡远,行军艰难,下阙写将士夜不成寐、思念家乡。

4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思乡之情,《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6《梅花魂》

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2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3“梅花魂”中“魂”指的是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9《鲸》

1《鲸》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说明方法: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比较)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11《新型玻璃》

名称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

弱而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打比方)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强度减弱

举例子、列数字、

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形象的说明,

13《钓鱼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是: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终生的启示是: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解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

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

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

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3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15《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

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А爱慕之心:

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В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地震中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①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冒着危险,抱着

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表现了父亲的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

②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

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他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同学出去,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理解句子:

①“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表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按时间顺序,讲述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

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件事,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父亲的评价注意的诗本身的质量。

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幸运”:

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这两种爱同时存在,自己才能健康成长。

3“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

不会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4多年后,我成功的因素有:

1〉母亲的鼓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2〉父亲的严厉、严格要求,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其中,最重要的是:

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21《圆明园的毁灭》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本文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不可估量:

“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

“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22《狼牙山五壮士》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

接受任务(略)——痛击敌人(详)——引上绝路(略)——顶峰歼敌(详)——跳下悬崖(详)五部分内容。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理解句子: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A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B一个“走”字,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C“斩钉截铁”: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D这句话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

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

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5《长征》

1本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眼是不怕,描述的五幅图画是:

1〉腾越五岭山2〉疾跨乌蒙山3〉巧渡金沙江4〉飞夺泸定桥5〉喜踏岷山雪。

2这是一首七律诗,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4万水千山:

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5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6三军:

泛指全军。

26《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

2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4理解句子:

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

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②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③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

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第一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第二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第三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第四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第六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第七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第八单元:

(熟练不熟,第二天继续巩固)(家长第二天跟踪)(家长签名处:

时间:

1—8组近义词

惧怕—恐惧急切—迫切鼓励—鼓舞主张—主意通顺—流畅贯通—贯穿

环绕—缠绕感叹—感慨忽略—忽视亲切—亲热呐喊—呼喊模仿—仿制

偶尔—偶然稀罕—稀奇漂泊—漂流秉性—性格姿态—姿势欣赏—观赏

干涸—干枯点缀—装饰凉爽—凉快宽敞—宽广捕获—捕捉锋利—锐利

机警—机灵矫健—矫捷噪音—噪声坚硬—坚固柔和—柔软抉择—选择

乞求—恳求沮丧—懊丧教导—教诲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爱慕—倾慕

吩咐—嘱咐信赖—信任舒适—舒服神奇—神秘造诣(yi)—功夫

流畅—通畅端庄—端正拘束—拘谨颤抖—发抖耽误—耽搁敬仰—敬重

艰涩—生涩磨练—锻炼依照—按照险要—险峻屹立—耸立崇高—高尚

崭新—簇新寂静—安静等闲—平常诞生—出生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慰问—慰劳悲痛—悲哀沉思—深思端详—打量

积累运用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三国志》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

(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刘向)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

(颜真卿《劝学》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谓,叫做。

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

(朱熹的《训学斋规》)

6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7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

(游子:

李白。

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

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8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9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10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11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

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1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语):

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

13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

欲:

想,究竟:

结果,原委;留心:

注意。

14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中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虚心:

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

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

15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

滴水:

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

功夫和力量,自然:

理所当然。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换得的。

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

锋:

锋利,磨砺:

摩擦使其锐利,比喻磨练;苦寒:

极端寒冷,严寒。

和这句话谚语相似的说法还有: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等。

17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敦:

忠厚;笃:

忠实。

18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

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1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

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1《卜算子.咏梅》写于1962年冬,意思是: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光灿灿开遍山野,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

片段一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小小的光荣”指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2.“鲜味”加引号是因为指的不是生活中的鲜味,而是指新奇的题材。

3.从文中找出“别出心裁”近义词与众不同。

4.对于作文,我悟出的道理是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5.我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习惯?

(1)记书中优美的词语。

(2)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6.做笔记的作用是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片段二(要求背诵)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cún√chún)!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yù√yùe)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yā√yà),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gúgǔ√)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给句子画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写句话。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我们总要记住“安全第一”。

3.外祖父是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他赞美梅花的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

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

第二层: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第三层:

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4.用“”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

5.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想到了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6.用“|”把语断分为四层,写出层意。

(1)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赞美梅花的精神。

(3)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

(4)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7.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1)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

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