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454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docx

苏教版宋词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语文宋词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碧苔(tái)  飞絮(xù)征辔(pèi)迢迢(diǎo)

B.游冶(yě)雨横(hènɡ)平芜(wú)日长(chánɡ)

C.黄鹂(lí)莎草(shā)阑干(lán)晏殊(Yàn)

D.盈盈(yínɡ)雕鞍(ān)草薰(xūn)玉勒(lěi)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

A.雨横(hénɡ)风狂三月暮B.黯乡魂,追旅思(sī)

C.往事后期空记省(xǐnɡ)D.争(zēn)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3..与“楼高莫近危阑倚”中的“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B.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C.危楼高百尺D.居安思危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楼高莫近危阑倚危阑:

高楼上的栏杆。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好梦:

指回家欢聚的梦。

D.渐霜风凄惨凄惨:

寒冷逼人。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巧笑东邻女伴 巧笑:

美好的笑。

B.伤流景流景:

流动的景象。

C.游冶处游冶:

游乐。

D.雨横风狂横:

放纵,凶暴。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báo)   玉枕(zhěn)似的(shì)怒发冲冠(ɡuān)

B.驿外(yì)荠麦(qí)弥望(mí)戍角悲吟(shù)

C.怆然(chuànɡ)度曲(dù)玉钿(tián)黍离之悲(shǔ)

D.寒蛩(qiónɡ)悄然(qiāo)弦断(xián)豆蔻词工(kòu)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遥岑(cén)  悲怆(chuànɡ)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

B.讳言(huì) 螺髻(jí)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

C.菁华(jīnɡ) 口讷(nè)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

D.揾泪(wèn) 骁勇(xiāo)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

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砌成此恨无重数砌:

堆叠

B.为谁流下潇湘去为谁:

为什么

C.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

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侵:

侵占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昨夜雨疏风骤  疏:

稀疏,形容雨小

B.莫道不销魂销魂:

形容离别的愁苦

C.人似黄花瘦似:

像……一样

D.因自度此曲度:

创制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可怜无数山  可怜:

可惜。

B.毕竟东流去 毕竟:

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C.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意:

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D.众里寻他千XX 度:

遍。

11.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译文:

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着我的心头,瑞龙脑在兽形的铜炉里燃烧消耗。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译文:

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荫,梅花已无迹可寻。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译文:

杜牧英俊潇洒,估计他现在重游扬州,一定会感到吃惊。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译文:

经过扬州繁华的十里街道,满眼望去,全是青青的荠麦。

12.下列有关五代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延巳的《鹊踏枝》一词中,完全写景的句子只有“河畔青芜堤上柳”这一句,而这一句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而是以景物为感情的衬托,“芜”的青青草色遍迹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所唤起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

 

B.李煜的《浪淘沙令》一词中,词人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且词的上阕采用倒叙手法,先点出景,再交代观景的人,并把这个人铺叙一番。

 

C.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中,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

词的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女主人公穿着新做的、熨帖好的绣花丝罗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诗人看似平淡地写来,实际上却是一种绝好的烘托,写出了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内心无比酸楚。

 

D.李璟的《浣溪沙》一词中,上阕是即景生情,从景物中引起愁思来。

下阕怀念远人,在睡梦中梦见到遥远的边关去找寻想念的人,醒来时,细雨迷蒙,凭栏远望,不胜怨恨。

整首词情思幽怨,含义深沉。

 

13、读李煜的词《乌夜啼》,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14.读李煜的词《乌夜啼》,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推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

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

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帐恨。

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

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15.读李煜《浪淘沙令》一词,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表面是指春意凋零,实际上是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的词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所指是一样的,都是指“南唐山川”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

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的客人身份。

D.“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感叹自己大好时光已去,昔荣今衰简直相隔天地之遥。

16.读李煜《浪淘沙令》一词,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从景写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和悲愁交织在一起。

下阕重在抒发亡国之痛。

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之君形象。

全词都运用描写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土。

C.“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的。

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引用。

D.诗中运用白描、对照、比喻等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17.下面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

B.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上片重写情,下片重写景,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

C.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通过写一天中由朝至暮、由暮至夜的感触,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晚景凄凉的沉重、孤寂的心情。

D.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1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B、“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在一切凄迷世界:

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

这是作者眼前所见的景象,是实写。

 

C、北宋早期词人,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

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是随意性的应酬,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D、“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

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19.关于欧阳修的《踏莎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

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

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20、对《八声甘州》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

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

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1、对《八声甘州》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22、对《八声甘州》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

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

“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

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23.下列对课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城子》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悼亡词,上片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下片即转入写梦。

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梦境——现实——梦境”交织在一起。

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B《定风波》上片说遇雨。

写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的超然态度,极富表现力。

下片转说晴。

先只写风,则雨被吹散,不言可知。

刚觉微冷,忽已斜照当头。

造化弄人如此,可见祸福难凭,不如听其自然。

 

C《水龙吟》前四句是写花形态,“萦损”以下六句,是写见杨花之人之情绪。

二阙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

 

D《青玉案》主要写了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这词里所谓的“灯火阑珊处”可能也是作者在政治上被排除的境地的写照。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晏几道《临江仙》上半阕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春恨来时的情境;下半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B.黄庭坚《清平乐》以“惜春”为主题,写得新颖、曲折,它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通过词人的主观,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C.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三句所写景物为现实中实有之景物,“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写的是独自闲居在客馆春寒之中的作者,耳中所闻的是杜鹃的“不如归去”的哀啼之音。

 

D.贺铸《横塘路》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是抒发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上片,情之阻断。

下片,愁之纷乱。

上是宾,下是主。

 

25.读秦观的《踏莎行》,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此词上片写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杜鹃、斜阳(虚景)和孤馆(实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来象征前途的迷惘。

B.开头三句,通过“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C.“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D.“此恨无重数”,此乃作者心中之语,结合全词此“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

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26、读贺铸的《横塘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阕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阕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作者善于熔化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D.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27、读周邦彦的《苏幕遮》,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抒情,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风荷。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句中“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字有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举”字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

28.下列对课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花阴》是李清照南渡以前的词作代表,上片是使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愁”。

下片承上面“愁永昼”而来,最后三句以景见情,以物拟人,以“人比黄花瘦”塑造出为相思所苦的女词人憔悴形象。

用笔蕴藉含蓄而又委婉曲折。

 

B.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词中表达了作者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词作上片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下片申述作者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

 

C.《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晚年的一首超群脱俗、格高韵绝的咏物之作。

其以极其凝练的而圆熟的语言,层层具现了梅花凄苦困厄的处境和高尚坚贞的品性,从中鲜明地寄寓了词人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不啻是爱国志士坎坷一生的自我写照。

其中,结尾两句是全词的主旨,其中“只有香如故”是全词的警句,全篇的词眼。

 

D.《扬州慢》是白石词中的最早作品。

全词通过空灵的比兴手法,以谐婉的音节、精妙的字句和自然景物的衬托,反映了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表现作者孤高的个性人格,从而充分体现出白石词“清空”的艺术风格。

词作中多用对比,有用古事比今事,昔人比今人,以昔景比金景。

 

29.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

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30.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5分)

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 李清照  B.辛弃疾 李煜C.苏轼 李煜 D.辛弃疾 李清照

二.名句默写。

1.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行人更在春山外

3.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云破月来花弄影。

6、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

7、_____________  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

8、十年生死两茫茫。

       ,         。

9、纵使相逢应不识,         ,         。

10、料得年年肠断处,         ,          。

11、似花还似非花,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12、春色三分,     ,      。

细看来,不是杨花,是离人泪。

13、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

14、拣尽寒枝不肯栖,              。

15、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   。

16、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

17、舞低杨柳楼心月,           

18、今宵剩把银釭照,           。

19、若有人知春去处,                。

20、春无踪迹谁知,      。

百啭无人能解,       。

21、雾失楼台,             。

桃源望断无寻处。

22、可堪孤馆闭春寒,           。

23、郴江幸自绕郴山,                   ?

24、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        ,              。

25、叶上初阳干宿雨,         ,          。

26、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

2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

28、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

莫等闲,        ,          。

29、壮志饥餐胡虏肉,          。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

3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32、二十四桥仍在,      。

念桥边红药,        。

33、青山遮不住,          。

江晚正愁余,

34、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35、倩何人唤取,            ,搵英雄泪。

36、东风夜放花千树,       ,         。

宝马雕车香满路。

附:

答案

1.解析:

选B。

A项,迢—tiáo;C项,莎—suō;D项,勒—lè。

2.答案 C解析 A项“横”应读hènɡ;B项“思”应读sì;D项“争”应读zhēnɡ。

3解析:

选C。

C项与例句都是“高”的意思。

4.答案 A解析 逢迎:

相逢,相遇

5.答案 B解析 应为“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

6.答案 A解析 B项“荠”读jì;C项“钿”读diàn;D项“悄”读qiǎo。

7.答案 A解析 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8.答案D(侵:

临近、接近)

9.答案 A解析 疏:

疏放,疏狂。

10.答案 B 解析 B项毕竟:

终归。

11.答案 C解析 “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

12.答案:

C,不是烘托而是反衬。

13.答案:

A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人的美好生命

14.答案:

C后期

15.答案:

C客指自己身为俘虏,且写梦中的欢娱,是为了与梦醒后的悲凉作一反衬,并非“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客人的身份”这么肤浅。

16.答案D全用描写手法不妥,形象栩栩如生亦不当

17.答案 B解析 上片写行者忆家,下片写闺妇怀人

18.答案:

B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景象,是虚写

19.答案:

D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

20C(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

21D(不是山河破败)

22、C(本词所写之景为萧瑟秋景,所抒之情为思乡怀人。

23.答案A 应为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在一起。

24.答案:

C “雾失楼台”三句所写景物并非现实中实有之景物,而是含有丰富意义的幻想。

25.答案:

A(杜鹃、斜阳是实景)

26.答案:

D(没有拟人手法)

27.答案:

B(没有夸张手法)

28.答案A 上片先以黯淡的笔调透露她的感受,再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出她倍觉神伤的孤独感,而不是使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愁”。

29.答案 B 解析 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30.答案 D解析 句①中注意“继东坡”“美芹悲黍”等的提示作用,句②注意“金石录”“漱玉词”等的提示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