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512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四川省武胜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文综历史试精校解析Word版

武胜中学2018年春高二第1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1.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

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  )

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古代朝代变更不以王朝政治体制的变化、疆域控制范围的变化为标准,而以家族的血缘继承与否为标准,这念体现的是血缘宗法观念,D项正确;A项中的创新材料没体现;B项错误,夏朝不是封建王权;C项与题干无关,不选。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

2.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只是谈到秦一号大墓的情况,反映的也仅是秦朝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其他诸侯的经济状况,因此无对比,也就无法看出是先进还是落后,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反映了秦国的集权趋势在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依据秦公墓就说明“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是不合史实的,故C项错误;“重视农业”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

【名师点晴】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帝位的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权利的高度集中,地方自主权限有限。

2、两对基本矛盾贯穿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其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的统治

3.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与周分封制不同,故A项错误;封国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监察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

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

”可知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故D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4.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

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

这反映出当时(  )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

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答案】C

5.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说明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故选B。

A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C与题干相矛盾,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而非固化了社会等级。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名师点睛】科举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

科举虽已废除百年,但它所体现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客观、公平、公正等原则,仍有深远影响。

6.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唐代前期刺史向尚书省(中央)请示汇报,唐代中后期则向地方节度使请示汇报,这实质上反映了的地方割据势力的扩大和中央权力的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中央政府对此有警觉,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中央利用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

点睛:

反映类选择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唐代前期刺史向尚书省(中央)请示汇报,唐代中后期则向地方节度使请示汇报”,这反映出中央权威的削弱,地方权力的上升。

7.(明)景泰二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

该史实说明(  )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

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

【答案】D

【解析】皇帝通过收买人心,才使得更换太子的想法在廷议中获得通过,说明廷议在决定国家重大事项中起到重要作用,即明代中央的决策趋于制度化,而不是皇帝一人独断专行。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能反映议决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B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并未做到公正法治,排除C项。

8.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

这说明中国古代(  )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答案】D

【解析】材料并未提及司法部门,也没有提及维护纲纪的问题,故A项错误。

材料讲的是监察人员的任职要求,而不是机构的职责与功能,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提及权力制约的问题,故C项错误。

根据题干,宋代的监察御史必须具有两任县令经历,明朝监察御史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两个规定都体现了监察御史的资历要求,即在工作经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故D项正确。

9.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

【答案】B

【解析】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身边的亲信侍从如尚书令、侍中等组成的决策机构,汉代原来的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B项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B项。

三公九卿具有法定职权,与材料中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将相权一分为三以加强皇权,排除C项;宋代的枢密院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排除D项。

点睛: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

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

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

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

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

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10.史书记载:

“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

A.与都省相互制衡B.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C.代表中央治理地方D.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得知,行省与都省不是相互制约,所以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元代征税机构是中央的宣课提举司,各地方是税使司,所以B错误;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D错误。

行省的全称是行中书省,即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辖地方,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11.“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六部最高长官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答案】B

............

12.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

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

材料表明

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嘉庆皇帝即位时,军机处存在的乱象问题:

到处是外单位的打探消息、做交易的人,这表明军机处的保密性已明显削弱、严肃性明显下降,A项正确;军机大臣是皇帝委任的“秘书”,与位高权重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权利重组、结党营私,排除CD。

所以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非选择题:

共132分,53-60为必答题;第61题-第63题为历史选考题(三选一),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

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

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

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

……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

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

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

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

(1)变化:

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文武并重到以文为主;由受制度束缚到自由流动;政治参与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原因:

分封制走向崩溃,等级观念逐步淡化;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倚重士人;士人自身的努力与社会责任感。

(2)贡献:

打破传统界限,拓宽学术视野;倡导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领导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

评价:

士人阶层顺应时代潮流,担当社会责任;学术研究兴趣广泛,积极向西方学习;推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近代化。

总之,社会剧变孕育士人阶层的责任意识,士人阶层是推动社会变化的动力。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主要突出和出身无关、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士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等方面内容。

原因要从分封制度的瓦解、“百家争鸣”的形成、新兴地主重用士等方面分析。

(2)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倡导“中体西用”、宣传维新思想、宣扬实业救国等多方面概括即可,在评价时主要从积极方面进行评价,例如,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推动社会进步、对于挽救民族危机起到一定作用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

   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说明:

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

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表态:

我赞成该观点。

论证:

如清朝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清政府由重农抑商转而鼓励近代工商业发展。

政治上,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

思想上,西方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等思想传入,维新立宪、民主共和等思潮相继而起,封建伦理纲常遭受巨大冲击。

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等领域开始呈现近代化特征。

因此,“晚” 的时代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示例二:

观点:

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表态:

我反对该观点。

论证:

如晚明时期,政治上,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君主专制强化并持续到清代。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未能改变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思想上,李贽由于其“异端”思想,受到严重迫害,无法改变理学和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

因此,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解析】试题分析:

此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题。

总结材料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结合朝代后期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是否繁荣;朝代后期是否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等方面史实对确立的观点进行评析。

考点: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狩四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

对于盐业,由公家供应煮盐器物,由私人自费煮制,产品全部收归官有,按盆付给煮制者工价。

对于冶铁业,由官吏指挥徒卒从事铁矿开采、矿石冶炼、铁器铸造,铁器全归官有。

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

“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

……有敢私铸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

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盐铁官多由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

   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但是,巨大的财政收入,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

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

【答案】

(1)措施:

政府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垄断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营;用严厉的刑罚打击私营行为;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官吏管理。

(2)影响: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效缓解了西汉的财政困难;为反击匈奴和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经济基础;有利于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助长了西汉王朝的奢侈浪费。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汉武帝下令将盐铁经营完全收归官府,实行专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私人经营”“有敢私铸铁煮盐者,处以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为管理盐铁的生产、转运、专卖,政府在各地设置了盐官三十七处,铁官四十八处”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盐铁专卖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汉武帝‘外事四夷,内事兴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对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以及“是以对从事盐、铁生产的劳动人民和刑徒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

财政的富裕,也助长了汉武帝时期皇室的奢侈浪费”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点睛:

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

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如对“概括汉代盐铁专卖政策的主要措施”的回答,可以将有关的材料信息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

最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16.[历史——选修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

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低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

--摘编自英国艾伦•布鲁克爵士的日记(1940年1月)

材料二    它(马其诺防线)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事群也很容易地挡住意大利的进攻。

另一方面。

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

--摘编自魏西京《“马奇诺防线”的背后》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其诺防线失败的原因,并对马其诺防线予以评价。

【答案】

(1)背景:

一战军事思想的影响;德国重振武器装备,法国为防止德国进

(2)原因:

落后的军事指导思想;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德国绕过防线. 

评价:

客观上起到了防御的作用;削弱了法国军民的战斗意识;耗费了大量的财物,使法国及其盟友遭到重大失败.

【解析】本题考查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和失败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法德关系来回答。

(2)马其诺防线失败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对马其诺防线的评价,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二战的有关史实来回答。

17.[历史——选修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装抗英的高潮。

但是,当时的北美人并未下决心独立。

“国王仁慈,议会暴虐“的看法不仅在民间,甚至在军队中都很普遍。

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宣言犹在宣称完全忠于王室,依附大不列颠……战争在持续,但战争的前景却模糊不清。

可以这样说,这时的北美大陆只有战争,没有革命。

战争是在潘恩的《常识》发表以后,才获得近代意义的公民内容和划时代的历史地位的……1776年1月,潘恩《常识》出版。

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

“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含获得了崭新的含义。

--摘编自朱雪勤《两个世界的英雄--托马斯•潘恩》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常识》发表的背景和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主张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北美的人们对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抱有一丝幻想而犹豫不决. 

观点: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反对君主政体;主张法治;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影响:

消除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幻想,激励更多人为独立而战;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进程;有利于战后民主制度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潘恩的《常识》发表的背景和潘恩的主张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

(1)潘恩的《常识》发表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装抗英的高潮。

但是,当时的北美人并未下决心独立”分析得出。

主要主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

‘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等信息,并根据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潘恩的主张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战争是在潘恩的《常识》发表以后,才获得近代意义的公民内容和划时代的历史地位的”“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含获得了崭新的含义”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来回答。

点睛:

本大题的两小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

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

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