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6324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docx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

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

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

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

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张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喉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  )

 

A.

听小骨损坏

B.

听觉神经损坏

C.

鼓膜被震破

D.

以上都不对

 

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物体振幅太小

B.

物体振动太快

 

C.

物体离人太远

D.

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

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

D.

饼干太干了

 

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  )

 

A.

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

 

B.

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

 

C.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

 

D.

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

 

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  )

 

A.

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B.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

 

C.

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  )

 

A.

空气

B.

C.

木棒和骨

D.

以上都不是

 

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

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C.

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

 

D.

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

 

20.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

 

A.

20HZ~1100HZ

B.

85HZ~20000HZ

C.

85HZ~1100HZ

D.

20HZ~20000HZ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声音是由物体 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 _________ .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 _________ Hz,人耳 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_________ 次.

 

23.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 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

 _________ .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 _________ ,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2005•芜湖)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

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_________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_________ .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

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

(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 _________ 的缘故

(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 _________ 的缘故.

 

28.(2012•淮安)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29.看图说理:

(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

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定要有正在 _________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 一定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B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

听到声音不仅声源要发声,还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其次是液体和气体,故B正确、D不正确;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无法直接口语交谈,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和速度进行分析解答.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分析:

A、根据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进行分析;

B、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C、根据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进行分析;

D、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解答:

解:

A、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选项正确;

B、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B选项错误;

C、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因此C选项错误;

D、因为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因此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关于声音的一些特点,都属于记忆性知识,牢记相关知识是选出正确选项的前提.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

 

C.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

考点:

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2)正常人要听到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振动物体发出的声波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振动物体和人耳之间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

解答: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人听到声音一定是由物体在振动.故A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故B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

①当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如低于20赫兹或高于20000赫兹,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此时的声波被称为次声波或超声波.②

当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由于人耳与物体之间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即使物体振动也不会听到声音.

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对C的分析,可知D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不要将两者混淆.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但还要有介质传播,我们才能听到.

解答:

解:

A、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故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

D、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速度、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一切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都被人听到,可能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

解答:

解:

A、声音在一切固、液、气体介质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不是舌头,声源位置理解错误,故B错误;

C、振动发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有听不到的可能性,故C错误;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理解好振动和声音的关系:

振动一定发声,但不一定听到;发声一定振动,但不一定看到.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

D.

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范围的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解答:

解:

A、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温度为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传播速度.不符合题意.

D、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是有前提条件的.

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108m/s.

 

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D.

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考点:

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没有不振动发出的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还在继续;

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被人听到(超声、次声等).

解答:

解:

A、声音的产生条件就是振动,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振动发出的声不一定被人听到,故B错误;

C、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不振动产生的声音,故C错误;

D、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关于声音产生的理解,我们要从多方面认识,理清其逻辑关系,不能只局限于发声体在振动这一层面.

 

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

 

C.

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

 

D.

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范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分析: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然后根据对应的物理知识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

B、振动的物体产生声音后向远处传播,此时的物体虽然不再振动,但远处的人仍然可以听到声音.故B错误.

C、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各种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C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①即使没有生物的感觉,物体的振动照样产生声音.②若振动的频率范围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耳也听不到声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涉及的一些物理情景模糊性较强,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B.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D.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分析:

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同一介质,声速与温度有关;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解答:

解:

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且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同一介质,声速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故C正确;

D、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超声波、次声波都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声音知识的诸多方面,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以及声速的大小可解答此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

 

C.

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

 

D.

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处,引起耳膜的振动,形成听觉.

(2)人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对于失去听力的人(如贝多芬的晚年),可以通过骨传导(骨传声)的方法来听到声音.

(3)人听到声音有2种方式:

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

解答:

解:

A、发声体振动发声时,没有介质传播,听不到声音,此项描述错误;

B、振动停止,发生就停止,此项描述错误;

C、对于失去听力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法来听到声音,此项描述正确;

D、人听到声音有2种方式:

一是通过耳朵,二是通过骨骼进行传播,此项描述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基本知识应牢记.

 

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803917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当声强级小于0分贝时人不会听到声音.

解答:

解:

人耳却听不到声音,有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或离发声体太远;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在声源和人耳之间没有传播声音达的介质时,人不会听到声音;

当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或低于20Hz时,此频率范围不在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不会听到声音;

当声强级小于0分贝时人也不会听到声音;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和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知道人听到声音的条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考点:

声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