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849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docx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考试大纲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招聘初中历史教师考试大纲》是为选拔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而编写的。

本考试大纲主要为教师命题和考生备考提供依据。

既可作为招聘特岗教师的指导用书,同时也可作为一般初中招聘历史教师的指导用书。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以历史学专业(本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学历史教学法》作为考核的学科范围。

三、考试内容

I.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原始社会

我国境内的原始群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址

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址

远古的历史传说

(二)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

商朝的兴衰

西周的建立与巩固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

(三)春秋战国

大国争霸

铁器的出现与影响牛耕的出现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变法运动及其影响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经济的发展

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军阀混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魏的政治与经济

诸葛亮治蜀

西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西北边境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灭亡

东晋偏安江南

南朝政权的更迭

南方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的兴亡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隋代周并统一全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交往

(六)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政治与经济

隋末农民大起义

唐朝前期的政治

恢复生产的措施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唐朝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

唐朝的对外交往

安史之乱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两税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唐后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与唐末农民起义

隋唐时期的文化

(七)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的更替与十国的割据

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国

周世宗改革

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政治与经济

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北宋的政治改革

北宋与辽的战争

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

金的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

南宋与金的对峙

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马可·波罗及其《游记》

元末农民大起义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明朝的建立与巩固

明初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边疆民族的发展与明朝的对外关系

满族的兴起及其与明朝的关系

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

“夺门之变”

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封建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后期的统治危机与明末农民起义

清军南下

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缓慢发展

清朝前期疆域的巩固

抗击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平定三藩之乱

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统治

明清时期的文化

Ⅱ.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五口开放及近代阶级关系的变化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初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的前期斗争和胜利发展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开始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其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三)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的产生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的产生、形成及其评价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早期中国工人阶级

(四)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

中国边疆危机

中法战争《中法新约》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五)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及其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八国联军武装干涉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

《辛丑条约》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六)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资产阶级爱国运动及留学生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纲领

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起义

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与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与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窃国

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教训

(七)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

二次革命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讨袁的护国运动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英俄日疯狂侵略中国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北洋军阀统治的衰落

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与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

军阀混战与华盛顿会议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九)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的兴起

全国革命高潮的掀起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和斗争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其重大意义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国民党的派系纷争与联合“北伐”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各地武装起义和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中共六大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与反“围剿”战争

(十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一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加强

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

抗日反蒋斗争

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意义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和瓦窑堡会议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西安事变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

形成

(十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路线的对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开辟

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和汪精卫集团的投敌

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和国民党对内政策的倒退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抗战和局部反攻

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和伟大历史意义

(十三)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统区的社会危机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严重危机

伟大的战略决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Ⅲ.中国现代史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抗美援朝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一五”计划建设的成就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失误

195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

中共八大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纠正“左”倾错误的重大曲折

国民经济的调整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胜利完成

(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全国大动乱和“全面夺权”

中共九大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和林彪集团的篡权阴谋

“九一三”事件

中共十大

“批林批孔”运动

围绕四届人大的斗争

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深远意义

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经济调整与改革

中共十二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Ⅳ.世界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

攀树的猿群

正在形成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原始公社制的产生、演变及解体

国家的产生

原始文化

(二)古代埃及

埃及国家的形成

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

古埃及文化

(三)古代西亚诸国

苏美尔城邦

阿卡德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亚述帝国

新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腓尼基和巴勒斯坦

波斯帝国的兴起与对外扩张

大流士改革

帝国的灭亡

(四)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雅利安人人侵

国家的产生和种姓制的形成

婆罗门教

摩揭陀称霸

早期佛教

孔雀帝国的兴衰

古代印度文化

(五)古代希腊

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斯巴达国家的建立

雅典国家的产生

希波战争

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伯罗奔尼撒战争

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马其顿统治下的希腊

古希腊文化

(六)古代罗马

王政时代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罗马的对外扩张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奴隶起义

格拉古兄弟改革

马略军事改革

苏拉独裁

前三头同盟

凯撒独裁

后三头同盟与共和制的灭亡

帝国早期

三世纪危机基督教的兴起与早期传播

帝国晚期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古罗马文化

(七)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

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十字军东侵

英国封建制的建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英法百年战争和农民起义

德意志封建制的发展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

(八)拜占廷帝国与东欧封建国家

拜占廷帝国的兴衰

拜占廷文化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九)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教的产生

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

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

蒙古的统一和西征

蒙古各大汗国的建立及演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与对外扩张

(十)朝鲜、日本和南亚主要封建国家

新罗统一朝鲜

高丽王朝

李朝

日本古代国家

大化革新

幕府统治

北印度封建制的形成

印度教的兴起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

(十一)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中古非洲主要国家简况

美洲印第安人文化

(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

《共产党宣言》

第一国际

普法战争

巴黎公社

(十一)德意志和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

德意志统一的道路与进程

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两大派别

统一的进程

(十二)俄国农奴制改革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奴制危机的加深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克里米亚战争

1861年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十三)美国内战

领土扩张与对外侵略西进运动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斗争

内战的爆发

内战的两个阶段

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

(十四)日本明治维新

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

封建制度的解体

民族危机的加深

“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明治政府废除封律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十五)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李朝的改革

法国和美国对朝鲜的侵略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榨取

印度民族大起义

巴布教徒起义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列强的入侵和埃及的半殖民化

奴隶贸易

南非人民反对人侵者的斗争

拉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考迪罗的统治

墨西哥的改革

Ⅵ.世界现代史

(一)20世纪初的世界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

亚洲的觉醒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爆发和性质

大战的进程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德国十一月革命

东欧各国的独立与革命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四)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影响

国际联盟

(五)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盛极而衰的英国

重建中的法国

魏玛共和国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美国的繁荣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国际关系的调整

(六)20_30年代的苏联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埃及华夫脱运动

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八)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表现以及危机的根源和后果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英、法的衰落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结果和影响

(九)走向大战

大战前的局部战争

慕尼黑协定

英、法的绥靖政策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初期阶段

战争的扩大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十一)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十二)战后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战争结束时国际舞台上的五大国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联合国活动的开始

(十三)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对战败国的处置

美苏“冷战”的兴起

两大阵营的形成

(十四)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

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力的增强

苏联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赫鲁晓夫上台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东欧各国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与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

(十五)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与民主化改革

英、法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措施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政策与美国社会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一体化

(十六)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以色列国的建立

巴勒斯坦战争

埃及共和国的成立与苏伊士运河战争

古巴革命的胜利及其保卫独立的斗争

印度支那抗美战争的胜利

(十七)第三世界的崛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

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

1968年苏联出兵侵捷事件

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扩大及其矛盾的加深

苏美关系的缓和与争夺

肯尼迪、约翰逊对杜鲁门全球扩张政策的继承

欧共体的形成、扩大及其意义

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十八)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进程

科技发展的社会作用与新产业革命

迎接科技革命挑战与维护全球生态环境

(十九)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尼克松的经济政策和水门事件

卡特中间道路的经济政策和“新保护主义”的“里根革命”

繁荣与滞胀的西欧经济与政治

日本的经济飞跃与社会问题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新发展

(二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革命和发展变化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当代苏联文化

东欧各国的改革与各国剧变

(二十一)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

印度独立后的政局演变与经济发展

“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

阿以冲突迭起

海湾国家的经济起飞与变迁

海湾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南非的发达经济和种族隔离制的危机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的变化

(二十二)由两极走向多极化、合作、竞争和变革的世界

旧国际格局的动摇与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

Ⅶ.中学历史教学法

此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生应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学历史教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中学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因素,以及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新理念等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并运用上述理论对中学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处理。

同时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考生应具备对基本史实(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范围和演进过程、重要典章制度的内容)及相关概念的识记能力;具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对历史重大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的能力,以及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理解的能力;具有对历史事实与规律的论述及表达能力。

四、参考书目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版。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