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7931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docx

中考散文阅读与考点分析2

尹老师高中语文辅导:

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

快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①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②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

③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

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

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

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

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到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

“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④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⑤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

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

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⑥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

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⑦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

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⑧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由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⑨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

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⑩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的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王》能在星空下上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

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

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

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面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

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联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

《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思维导引】

1.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

看题目: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假设复句的________部分,它引发我们思考会有怎样的结果。

看开头:

由开头可知文章中心是谈________的问题。

看结尾:

结尾照应开头,通过打比方,形象地回答了“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

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_____。

【答案】 条件 文化为什么重要 黏合剂

2.抓住关键语句理思路

(1)文章思路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第②~⑧段叙述____的故事,表现了戏剧艺术强大的感染力。

然后从第⑨段开始,集中论述______________,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2)第⑬⑭两段,第⑬段写______________,第⑭段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父亲看戏流泪 文化的重要性 

(2)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找到同类 文化能使零散的、疏离的小团体联结并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

3.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因事见理。

具体描述________的情景,写父亲流泪,写____________流泪,写_________,形成动人的艺术画面,突出表现《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为后面论述文化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 看戏 许多看戏的老人 父亲与他的母亲的生离死别

4.品味局部语言析含意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结尾一段以________设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而“柔弱”和“强韧”准确地写出了文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文化重要。

【答案】 “细丝”“黏合剂”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

考点一分析作品结构

考向一 分析结构思路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

整体构思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渲染、设置线索、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

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分析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文章的脉络层次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首先要对文章的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划分,然后再对内容进行概括。

[典例剖析]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阳梦

晓 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

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即。

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

“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

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

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

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

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

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

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

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

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

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

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

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

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

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步,阅读全文,找出写画家老刘的语段。

第二步,理清线索。

文章采用“纵贯式”结构,围绕“梦”而谈,前四段为“找梦”,中间写自己的梦,倒数第三、四段写老刘找到“梦”,最后老刘又寻“新梦”。

第三步,根据题干,分类合并写老刘的内容。

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

第四步,采用分条或表次序的词语组织答案。

【答案】 

(1)艰辛寻“梦”——画山画的苦。

(2)“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方法归纳]

分析文章思路“五字诀”

1.明——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

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对型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一片树叶

[日]东山魁夷

当我把京都作为主要题材来创作我的组画的时候,想起了圆山闻名的夜樱。

我多想观赏一下那缀满枝头的繁盛花朵,同那春宵的满月交相辉映的情景啊!

我急匆匆赶到圆山公园,稍稍松一口气。

所幸,这儿靠近山峦,一时还望不见月亮的姿影。

东山浸在碧青色的暮霭里,山前面一株枝条垂挂的樱树,披着绯红色华美的春装,仿佛将京都的春色完全凝聚于一身似的。

地面上,不见一朵落花。

山头一片净明,月亮微微探出头来,静静地升上绛紫色的天空。

这时,樱花仰望着月亮,月亮俯视着樱花。

刹那之间,消尽了游春的灯火和杂沓的人影。

四周阒无人声,只给月和花留下了清丽的好天地。

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奇缘巧遇吧,花期短暂,难得碰上朗照的满月;再说,月华的胜景,也只限于今宵,要是碰上阴雨天气,就什么也看不到。

此外,还必须有我这个欣赏者在场才成。

如果花儿常开不败,我们能永远活在地球上,那么花月相逢便不会引人如此动情。

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同样如此吗?

自然景物令人赏心悦目,这个体验是我在战争中获得的。

过去在我的眼里,这些景物都是平淡无奇,不堪一顾的。

战争结束以后,在贫困的年代里,我也陷入苦难的深渊。

冬天,我伫立在凄清寂寞的山峦上,大自然和我紧密相连,这才使我的心境感到充实和满足,我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而纯真的向往。

打那时起,我便开始了一个风景画家的生涯。

我所喜欢描绘的不是人迹罕至的景致,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风物。

然而,在我所描绘的风景里,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物出现。

其中一个理由是,我描绘的风景是人们心灵的象征。

我常常揣摩画面的内容,创作散文,这是我接触了清新的自然和素朴的形象之后引起的感动所致。

在战后的时代急流勇进中,我有很多时候,是走着同时代相游离的道路的。

现在看来。

这条路算是对了。

而且,我决心继续走下去。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

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

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煌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含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

而今,它泛着美丽的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我想起当初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枝条,飘落在地上。

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

一日清晨,微雨乍睛,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

于是我感到百草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

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

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

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啾啾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

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夜里垂挂着。

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

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一个芽。

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在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

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

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

这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的四季不停地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

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

但是,只要您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

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

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要谛。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他的绘画和散文创作告诉读者,生活中哪怕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一木一叶,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领略到生命的含义。

B.作者是当代著名风景画家,他能在作品中挥洒自如地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在描形绘景时,他刻意做了色彩的变换,做到了文中有画,极大地加深了作品的意境。

C.《一片树叶》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叙事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通过对夜樱、月色、树叶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认识。

D.《一片树叶》从微不足道的一点绿展开联想,层层推进,逐步深化,从自然到人生,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增强了作品的深度。

E.作者以一片树叶为线索贯穿全文,将画面与议论紧密联系起来,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情感含蓄而深沉。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

A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含义”。

C项,《一片树叶》是抒情散文而非叙事散文。

E项,本文是以“我”的思想感情的流动为线索。

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系前后语句、上下段落和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得过于绝对。

【答案】 BD

★2.文章题目为“一片树叶”,作者却从远处落笔,以大量文字描写“我”去圆山公园观看夜樱和满月交辉的景色,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思路、领悟作品内涵、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对于该类题目,可首先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把握画面本身的特点,然后从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表达效果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时,应尽量考虑到景物描写与文本中心对象和主旨等之间的关系。

【答案】 作者着意描写观看夜樱和满月交辉的美景,意在说明美好的景色是颇为难得的,为下文写其花开花落方显生命灿烂光华的心灵感受做铺垫。

3.作者在文中叙述自己战时和战后的两段经历,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散文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的掌握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对文章的内容层次予以梳理,进而揣摩作者如此安排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时,也应考虑到文章的结构、内容、主旨等。

【答案】 战时,自然景物旺盛的活力使面对战争烈火而心情沮丧的作者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战后,大自然的和谐让陷入苦难深渊的作者的心境感到充实而满足。

两段经历都充分说明自然的美让人醒悟给人启迪,为下文写一片树叶对生命的启迪蓄势。

4.本文对圆山公园花月交辉的景色和一片树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在分析概括文章的主题时,务必要注意主旨的多向性。

稳妥的做法是针对文中最主要的对象,多角度地梳理内容。

作者的着眼点是什么,通过发问的形式激发自己的思考,然后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得出答案。

如本文,“一片树叶”作为自然之物,它由生到死这一过程体现出怎样的自然规律,由自然规律可以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哲理,由人生哲理可以折射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①通过树叶由嫩芽到凋零的变化,悟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同树叶一样,有着生荣衰败、新生代替陈腐的规律。

②作者从一片树叶的描写引申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生死轮回”的规律启迪着人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

③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考向二 分析句段作用

句段的作用,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的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分析句段作用一般涉及四个角度

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

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

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腈、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

[典例剖析]

(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

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

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

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

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

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

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

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

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