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045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思想品德.docx

九年级思想品德

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P2】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P3】

答:

⑴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⑵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⑶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⑷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3.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

【P5】

答:

⑴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⑵国家的落后;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多次失败得出的结论:

落后就要挨打。

4.中华民族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P7】

答:

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⑵中华儿女捍卫国家独立,维护了民族尊严。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P9】

◎★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弘扬?

)【P9】

⑴地位: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P112】

⑵作用(为什么弘扬?

):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2)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3)树立远大理想;(4)刻苦学习,不怕困难。

4.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

【P10】

⑴含义: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⑵表现:

爱国主义表现为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⑤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⑥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5.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P11】

★6.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

【P12】

⑴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P13-14】

答:

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个独立、自主、民主、日益繁荣昌盛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

⑴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⑵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P15】

◎9.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P15-16】

答:

⑴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国家。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⑷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也将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P16】

◎★11.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

(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P9-16】

答:

⑴弘扬民族精神;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P14-15】

答:

⑴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⑵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3.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

【补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补充】

★2.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P17-18】

答: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4)冷静分析现实、充分认识差距,要有紧迫感。

3.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P19-20】

答:

⑴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有以“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精神;⑵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⑶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

◎★4.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

(为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P19-20】

答:

⑴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⑶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小康”一词源于《诗经》。

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P25\26】

★2.邓小平的三走战略目标:

⑴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⑵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⑶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P26】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P27】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27】【P101】

◎6.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具体要求是什么?

【P27\28】

答:

⑴奋斗目标:

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⑵具体要求: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

★7.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小康的新特点:

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P27】

8.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

【P28】

(1)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补充】

10、我们应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加强社会主义民族法治建设;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

【P29】

★2.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要想获得财富,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

【P29】

◎3.为什么说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P29、30】

答:

⑴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勤劳是财富的源泉,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无一不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⑵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⑶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4.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P31-32】

答: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5.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

(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33-34】

答: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⑵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6.创造财富的源泉(途径):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P35.1】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P35.2】

答: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⑵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源泉的作用。

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

◎★8.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P35-36】

答:

⑴首先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二者关系如何?

【P35-36】

答:

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关系:

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10、.青少年应如何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开拓进取。

③敢于并善于创新,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财富的获得与支配,需要在法律天平上检验,用道德的标准去衡量。

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还要受道德的约束,见利不能忘义。

【P37】

2.如何理解“同富不同路”?

【P37】

答:

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

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都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走合法经营的道路,这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3.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P37】

答:

⑴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⑵相反,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法”与“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P38】

答:

“义”与“法”同源共生。

其实,“义”就是我们心中的“法”。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5.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见利不能忘义。

【P38】

★6.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P39】

答:

⑴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⑵作用:

国以税为本。

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等国家的基础建设离不开税收;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⑶特点: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P39】

◎★8.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P40】

9.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P40-42】

答: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⑵当个人占有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时,个人的社会责任就应增强。

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10.富而思源的表现及意义:

【P40-41】

⑴表现:

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⑵意义:

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11.富而思进的表现及意义:

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

【P42】

◎★12.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勤俭节约?

)【P43-44】

答:

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⑵是治国安邦之道。

⑶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

⑷是做人的美德。

◎★13.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

(或有人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答:

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

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

⑵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P44】

14.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财富观:

⑴合法致富,依法纳税;⑵富而思源,富而思进;⑶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P37-43】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2)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P46】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P46】

⑴含义:

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

其一,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

其主体是什么人?

【P46】

答: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和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

4.我们身边的同龄人中存在弱势群体,世界上也存在弱势群体。

【P49-51】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P52】

★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P52-54】

答:

⑴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

⑵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现实的境遇,不能成为一个人获得人格尊严的条件。

人格尊严的获得,需要法律的保障,更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⑶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⑷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3.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P55】

4.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P56】

答:

原因:

⑴虽然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国家也在为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创造着各种条件,但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因素。

表现:

⑵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5.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P57】

答:

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效应:

①市场竞争要“优胜劣汰”,这样就使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人群和富裕者,而使另一部分人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使一些国有企业开始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分配上拉开档次和差距,这样就使得一些职工的收入水平降低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③市场经济使得社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P58】

答: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7.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有什么意义?

【P58】

答:

⑴平等不等于平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8.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P58】

◎★9.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P59】

答:

⑴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

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⑵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⑶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⑷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远。

第九课 共享阳光

◎★1.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P60-63】

答:

⑴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实施扶贫开发;(3)发展教育事业;(4)保障农民工权益;(5)实施法律援助;(6)关爱残疾人(艾滋病患者)——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2.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P64-65】

答:

⑴“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⑵中国扶贫基金会;⑶中国红十字总会;⑷中华慈善总会;⑸联合国难民署;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在行动,国际社会也积极行动。

3.为什么我国社会中还有各种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帮助?

【补充】

答:

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康、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

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所以,社会中还有各种弱势群体需要帮助。

⑵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也许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有无限的责任去关注。

4.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弱势群体有哪些需要?

)【补充】

答:

⑴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

⑵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5.为什么要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

【P66-69】

答:

(1)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

(2)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才能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3)扶弱济贫、乐善好施等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尊重;(5)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6.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P69-70】

答:

⑴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⑵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

7、如何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1)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

(2)政府的努力(3)社会组织的努力(4)我们的关爱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第十课 聚焦两会

1.全国“两会”指的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P72】

◎★2.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

)【P72】

3.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P7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或(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新时代。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P72】

◎★5.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P72】

答: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3)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4)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