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324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docx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化学计算经典精讲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

化学计算经典精讲

重难点突破

题一:

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央的星云中发现了新的星际分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C3H4O,星际分子的不断发现可帮助人们了解生命的起源。

请根据需要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该物质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99g水与多少g硫酸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设物质的化学式为AxBy(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量分别为a、b)

1.计算物质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x﹢by

2.计算物质AxBy组成元素的质量比A、B两元素的质量比=ax∶by

3.计算物质AxBy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已知化合物的质量求某一元素的质量

A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A元素的质量分数

5.已知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A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

6.已知一定量的某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某元素质量相等,求另一种化合物的质量.

题二:

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处理数据后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

10

100

15

反应后质量(g)

X

20

0

30

A.X等于75克B.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AC是反应物D.生成物D的质量是30克

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1.内容:

2.守恒的原因:

题三:

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用它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可供燃烧之需。

现有84g氢化钙与足量的水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要理清已知物与未知物的关系,按照规范的格式和步

骤答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计算题.

3.常见类型: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另一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或另一生成物)的质量.

4.计算的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

 (4)在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下面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比例式,解出未知量

 (6)写出简明答案

5.纯物质量代入方程,单位要统一.

 

题四: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20%  B.26.5%  C.25%  D.30%

四.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液的计算主要是把握好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稀释(或浓缩)前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稀释(或浓缩)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

m浓×ω浓%=m稀×ω稀%

溶液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金题精讲

题一: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

已知:

Na2CO3+CaCl2=CaCO3↓+2NaCl

 

化学计算经典精讲

讲义参考答案

重难点突破

题一:

(1)33:

4:

1

(2)56(3)9:

1:

4(4)28.6%(5)539g题二:

B

题三:

(1)CaH2+2H2O=Ca(OH)2+2H2↑

(2)

题四:

D

金题精讲

题一: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给的数据可以知道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22.3g+100.0g+86.1g-198.4g=10.0g,

所以可以据此进行求算;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所以在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答: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9.2g.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经典精讲+课后训练:

实验探究经典精讲课后训练一及详解

题一:

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

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

猜想②Na2SO4、Na2CO3、NaOH

猜想③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Na2SO4、H2SO4

猜想⑤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填序号)。

【实验探究】⑴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

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⑵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填序号)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题二:

小丽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你所列的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

 

题三:

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题四:

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

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

操作①,操作④。

⑵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变质(选填“已”或“未”)

⑶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⑷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题五:

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题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

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

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

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实验探究经典精讲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

【猜想假设】③【实验探究】

(1)不合理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2)CuO+H2SO4==CuSO4+H2O【实验结论】④【拓展应用】防止污染水体或防止腐蚀铁质下水道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由于H2SO4能与Na2CO3发生化学反应,它们不能共存,因此猜想③是不合理的;由于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都是无色的,根据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判断,它一定是中性溶液Na2SO4是错误的,还有可能是猜想④Na2SO4、H2SO4;在猜想的物质中氧化铜粉末只与硫酸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是CuO+H2SO4=CuSO4+H2O;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是因为防止它污染水源或腐蚀金属管道等。

题二:

(1)①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食盐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设计的方案为:

问题:

温度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步骤:

①取大小、质地相同的两个烧杯,贴上标签A、B;②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30mL温度相同的蒸馏水;③再在两个烧杯中同时各加入3g食盐;④A烧杯用酒精灯加热,B烧杯处于常温中。

现象:

A烧杯中的食盐比B烧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结论:

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升高,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快。

解析: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固体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在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时,要有变量控制的思想。

题三:

B

解析:

对比实验②和③,采用的催化剂种类不同,即反应条件不相同,无法研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①和②,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双氧水的体积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②和③,双氧水体积相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即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研究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①和②,催化剂种类及质量均相同,所以无法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选B。

题四:

⑴①溶解④过滤⑵已⑶使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沉淀完全⑷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析:

固体溶解于水得到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需采用过滤的方法;NaOH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2CO3与稀盐酸能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图中显示,向样品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体(反应②),说明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已经变质;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具有碱性,故需将Na2CO3转化为溶液呈中性的盐后(CaCl2+Na2CO3=CaCO3↓+2NaCl),才能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测得E的pH=7,则说明氢氧化钠已全部变质,其成分为碳酸钠;若测得E的pH>7,说明该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仍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其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题五:

(1)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鼓起

(2)向外拉注射器3;验证步骤①反应后裝置中的CO2已被完全吸收(3)CO2+Ca(OH)2=CaCO3↓+H2O(4)CO2能与NaOH反应

解析:

本题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明确实验所设计步骤的目的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混合,步骤②的目的是要验证原装置中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步骤③、④的目的是证明碳酸钠的生成,进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题六:

(1)澄清石灰水倒吸入烧瓶,烧瓶中溶液变浑浊

(2)不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或液体)两份,一份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另一份加入碳酸钠溶液

若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生成,则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则溶质是氢氧化钠。

解析:

(1)运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烧瓶中的压强减小解答;

(2)运用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烧瓶说明烧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解答;(3)运用氢氧化钠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碳酸钠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