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402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docx

历史广西玉林市梧州市贵港市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2016年4月玉林、贵港、梧州高中毕业班联合考试

文综试卷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传统观点认为,铁器的使用是在西周末期。

战国时的《禹贡》和战国初至西汉初年成书的《山海经》都记载,禹时已经开始使用铁器。

《山海经》指出:

“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

”这说明

A.古代书籍记载的内容基本没有价值B.《禹贡》《山海经》的记载有待考证

C.夏商时铁器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战国时期仍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

25.秦朝建立了完备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内容、范围不断扩大B.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

C.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D.首要任务是加强官吏管理

26.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白安”。

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27.《明史·陈循传>载:

“(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磁半之。

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

”上述材料表明

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B.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

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8.表1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人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29.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该观点

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0.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

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

31.历史爱好者杨宁在一次藏友的交流会上得到一张上面盖有“洛阳市制粉合作作坊”公章的股票凭证(图5)。

该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导致了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32.全盛时期的希腊政治舞台充满着竞争精神,公民大会和陪审团里都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政治决策可以说都是多数与会者主观意向的产物。

与这一形势互为因果的是

A.“陶片放逐法”被通过B.民主政治体制建立

C.城邦弘扬集体精神D.智者运动的发展

33.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英国

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

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

34.1935年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全球发行总计225亿美元,永久有效。

该债券的发行反映出当时美国

A.银行信用已经迅速恢复B.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

C.财政赤字正在继续扩大D.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35.屠格涅夫在评论法国文学时指出:

“没有一个作家像俄国的果戈理和英国的萨克雷那样,敢于公开地向他们坦率地说出全部真实情况……只有少数作品的作者试图在其中向自己的同胞指出他们的劣根性。

”材料中“少数作品”包括

A.《西风颂》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D.《毕加索白画像》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160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

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

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

(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T业文明的合理性。

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1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

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关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商鞅主张对轻罪用重刑。

认为这样可以迫使民众连轻罪也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

商鞅为了保护私有的耕牛和马,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

……新法规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

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

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这场变法历时二十三年,分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体系严密,其最终的结果是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好斗的战争机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商鞅变法所采取措施的影响。

(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

(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

……该案表示:

它并不谋求改变目前政府由国民党指导和组织这一现实,“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

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

材料二参政会连同蒋介石政府在一起,按照于斌主教在开幕词中所说,是一辆破车;

反动分子们坐在这辆破车中,是这样暴躁,这样慌张,这样昏迷失次,他们并不能按照预定计划把戏演好。

——1947年新华社社论《破车不能再开》

(1)据材料一,概括参政员提案的内容和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提案的提jLI_l背景。

(11分)

(2)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论关于参政会的结论。

(4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

……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

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自立。

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

在二战结束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

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

(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

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

——张溥为徐光启《农政全书》所写序言

材料二徐光启出身农家,自幼即对农事极为关心。

他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

步入仕途之后,又利用在家守制、赋闲等各种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

因此,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徐光启上海徐家汇雕像、《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共译,1612)等等。

其中,《农政全书》又堪称代表。

——改编自XX文库

(1)据材料一,指出徐光启思想认识上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6分)

(2)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经世致用”活动的主要表现,并说明促使徐光启取得农学成就的主要因素。

(9分)

2016年4月玉林、贵港、梧州高中毕业班联合考试

文综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24.B古代很多书籍的记载都是很好的史料,“基本没有价值”判断错误,A项错误;战国时的《禹贡》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山海经》主要记述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内容的古籍,作为史料两者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成书和记述距今久远,其准确性需要考证后确定,B项正确;夏商时期,生产T具主要为青铜具(少量)、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C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凶而史学界通常将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称为青铜时代,D项错误。

25.B材料中信息虽涉及平民,但不是监察的对象,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古代监察内容不断扩大,范围没有提及,古代监察制度有加强管理官吏的成分,但不是首要任务,排除D项,其实质是为了强化皇权。

故选B项。

26.A“建国之本,必在于农”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正确;材料突出了重视农业,但是未提及抑制商业发展,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农业的技术指导,C项错误;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内容。

27.B题干的材料反映出:

明景帝为了“易太子”而“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磁半之”。

这实际上体现了官僚制度对皇权的约束,B符合题意;题干的材料不能反映“内阁是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的材料,可以排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雍正帝设立军机处,D项错误。

28.A从表中数据信息可知,进口、出口和贸易逆差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A项正确;由1875年的进口、出口数量可知,“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错误,排除B项;C项错误在于“始终处于入超”,可以排除;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在1912至1919年,D项错误。

29.A由“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可以推断,A项正确;由“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可知,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意旨,可以排除;该段评价写于1926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尚未成立,D项错误。

30.C材料反映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独立斗争紧密相连,这种观念得到当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学生运动领导人的认可,他们广泛传播世界民主革命或争取民族独立、解放革命的消息,并要求保持长期关注,这说明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对五四运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与材料含义不符。

31.C根据“洛阳市制粉合作作坊”(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该股票上的“一九五六年八月”可知其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关。

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是1949~1952年“,A项错误;对资本工商业的改造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B项错误。

32.D“多数人统治的原则”“决策可以说都是多数与会者主观意向的产物”说明要想在希腊进行民主政治活动,尤其是在决策中处于优势地位,只要控制多数与会者的主观意向或情绪即可;再结合“竞争精神”可知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在民主政治竞争中成功的重要性。

顺应这一形势,智者群体应运而生。

同时智者学派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项,排除C项。

A、B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且发生在克利斯提尼时期,与材料中的“全盛时期的希腊政治舞台”的条件不符。

33.C英国从13世纪(《大宪章》的颁布)开始就有了议会约束王权的民主传统,A项错误;题干的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B项错误;查理一世、查理二世和威廉和玛丽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传统的势力的代表和体现,民众的态度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这也正是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凶之一,C项正确;题干的材料无法体现“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D项错误。

34.C罗斯福新政中的“以T代赈”、对贫困家庭的救济等都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总计225亿美元”体现了财政赤字的扩大。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该债券由美国财务部发行,与银行信用无关,A项错误;美国向全球发行债券,当时的美国经济尚在恢复之中,B项错误;由“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总计225亿美元,永久有效”可知“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错误,D项可以排除。

35.B从材料中的关键句“试图在其中向白己的同胞指出他们的劣根性”可以判断,该流派是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B项符合要求;C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排除C、D两项。

正确答案为B项。

40.

(1)成果:

理论上,1859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或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电磁学的重大突破;技术上,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发明出现并开始进入生活。

(10分)

(2)合理性:

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通过对下层生活的描述,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而狄更斯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对侧面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文明是有其合理性的。

(10分)

认识与思考:

略。

(5分,能从科技是生产力、协调好工业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等角度组织语言且言之有理即可)

41.示例一:

在“一”中增加“1.国民经济的恢复”。

(4分)理由:

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展的重大经济活动;国民经济的恢复是以后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8分)

示例二:

将“二”中的“2”改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经济困难”。

(4分)理由:

人民公社化不能代替或涵盖“大跃进”;“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失误,是造成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凶。

(8分)

示例三:

在“四”中增加“2.伟大转折及改革开放的开始”。

(4分)理由: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是新时期的开始;伟大转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政治前提。

(8分)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45.

(1)措施:

实行严刑重法;保护农用动力如私有的耕牛和马;统一度量衡;推行一家一户的小家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8分,答出四点即可)

(2)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强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削弱了宗法观念。

(7分)

46.

(1)内容:

政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化。

(3分)实质:

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2分)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大。

(6分)

(2)观点:

由于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国民参政会有权而无实,国民参政会的多党合作和协商议政只是其政治作秀的工具。

(4分,意思相同即可)

47.

(1)背景:

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苏争霸(冷战)。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即得6分)日的:

反共、称霸、确立世界领导地位,实现全球扩张。

(3分)

(2)实施:

发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驻军——驻军菲律宾和朝鲜海峡以遏制新中国;扶植日本——适应冷战的需要。

(6分)

48.

(1)变化:

放弃传统的“诗赋书法”等,专门关注“历律兵农”等经世致用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6分)

(2)表现:

关心灾荒救助;注意排灌水利建设;设置试验田;著述翻译。

因素:

家庭环境、地理环境、献身精神、个人认识、西学传人等。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