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689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4课教案

1.时间的测量

教学内容: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

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

(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

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

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

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

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

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

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反思: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

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

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

一天是怎么确定的?

(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

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

是怎样划分的?

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

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

(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

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

日晷

“天”

“时辰”

教学反思:

《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过程与方法

(1)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

据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2)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教学重点】流水计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塑料瓶子、铁架台、量筒、水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歌曲《高山流水》,这首歌曲非常的优美动听,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水有很多的用途,在古代,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二、探究新知

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这些水钟是怎样进行报时的?

(一)古代的水钟

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做“刻漏”,是指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来来计时的。

水钟分为两种,“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

“泄水型”水钟是观测容器内的水漏泄减少情况来计量时间。

“受水型”水钟是观测容器(底部无孔)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

古人怎样

想到用滴漏来计时的,水钟是怎样利用滴

漏来计时的?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滴漏实验。

(二)滴漏实验

主要通过三个活动来验证。

第一个活动。

实验名称

滴漏实验

(一)

实验器材

塑料瓶、秒表、量筒、铁架台

实验步骤

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在瓶子中装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重复观察做好记录。

出示实验器材。

注意:

1.孔的大小不变;

2.重复观察2---3次,在瓶中装入同样多的水——300毫升。

3.做好记录。

100毫升水流出时间记录表

水量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100毫升

59秒

1分1秒

60秒

发现

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

样流完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约1分钟左右)。

第二个活动。

实验名称

滴漏实验

(二)

实验器材

塑料瓶、秒表、量杯、铁架台

实验步骤

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重复几次,做好记录。

注意同上。

10毫升水流出时间记录表

水量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10毫升

5秒

6秒

5.5秒

发现

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1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大约需要5.5秒钟。

50毫升水流出时间记录表

水量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50毫升

27秒

29秒

28秒

发现

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大约需要30秒钟。

第三个活动。

实验名称

滴漏实验(三)

实验器材

塑料瓶、秒表、量杯、铁架台

实验步

观察从300毫升水中,漏出3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重复几次,做好记录。

300毫升水流出时间记录表

水量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300毫升

188秒

190秒

189秒

发现

如果孔的大小不改变,同样流完3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大约是189秒钟.

考虑:

杯底的孔的大小没有改变,为什么300毫升水漏出的时间要大大超过100毫升的水漏出的时间呢?

想一想:

“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水流的速度、水量的多少、漏水孔的大小。

由于水位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水流速度的变化。

水位高时,水流较急,水位较低,水流就缓慢,渐渐地从流变成滴,甚至不再往下漏。

探讨一下:

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由于水位高低的变化,越到后边水流越慢。

保持漏水孔大小不变和水位的高低不变,就可以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盛水漏斗中的锥体是用来控制流水孔的大小的,盛水漏斗边上的泄水孔是用来保持水位高低的。

通过控制水位高低和流水孔的大小就能使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结论:

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有关。

三、拓展延伸

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钟是蓝宝时钟,它比目前作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原子钟还要精确1000倍。

水钟是伽利略发明的,摆钟是惠更斯发明的,闹钟是汤若望发明的。

四、课堂小结:

根据流水在一定的装置里,能够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制

作了水钟。

五、一课一练

(一)填空题

1.水钟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2.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3.由于(水位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水流速度的变化。

(二)判断题

1.泄水型水钟是观测容器内流入水增加情况来计量时间。

(X)

2.古人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

(√)

3.由于流速不一样,水钟计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

4.4.水总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X)

六、家庭作业

根据水流和水滴的规律,设计制

作一个可用来计时的水

钟。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水钟“受水型”水钟

“泄水型”水钟

滴漏实验

【教学反思】

4.我的水钟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多种方法都可以提高水钟的计时精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多次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的水钟的制作和改进的过程,学会用几种方法去解决计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水钟的计时精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组能分工合作完成水钟的改进;相信只要想出更多的办法,水钟的计时精度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

发现自制水钟计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设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准备:

一个滴漏、输液器装置(滴壶及部分输液馆)、大小不同的杯子、盛有水的水槽、尺子、笔、医用胶布、剪刀、红墨水

2、教师实验准备:

一个改进型水钟、课件

【教学过程】

(注:

带“★”号的部分为弹性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逐步实施。

一、制作一个水钟

1、呈现滴漏装置、杯子、笔,提出任务:

在每隔10秒钟的水位处画一条线,表示已经过了10秒钟,一共画一分钟的刻度。

2、课件呈现操作要求:

(1)在受水壶外壁贴上胶布;

倒干净杯中的水;

堵住滴漏的出水口,再往滴漏中加满水。

(2)开始后,水要连续流下去,每过10秒钟,画刻度的同学抓紧画上记号。

(3)滴漏中的水流完后,不能加水,标刻度停止。

(不满10秒的不用画线)

(4)注意分工,一人端着滴漏,另一人观察水位画刻度,其他同学监督。

3、学生分组活动。

二、发现与明确问题

1、课件呈现测试水钟的要求:

先把杯子里的水倒干净,滴漏中装上水,用手堵住出水管。

老师说开始,就放开堵住水管的手,让水流入杯中。

老师说停的时候,用手堵住管口,移开滴漏,读出时间。

2、各组测试水钟并汇报根据小组的水钟测得的时间,教师公布实际时间。

3、师生共同分析产生时间差距的原因,讨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教师板书记录。

分析与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

探索改进因水位变化导致流速不均匀产生的计时不精确问题

1、联系实际,出示医院里的输液装置。

简单分析利用这个装置为什么能保持水位不变。

学生尝试在自制水钟上加上这个装置,并再贴胶布、画刻度。

再次分小组检测水钟的计时精度。

学生汇报时间,教师记录。

和第一次进行比较、分析优点。

水位保持不变,刻度均匀了,但对于不是整十秒的时间,还是须采用估算方法,所测时间与实际时间还存在着误差。

本环节即为经历不断优化设计、解决此问题的过程。

5、发现新问题:

刻度均匀了,估算很方便。

但由于是估算,还是带来了误差。

能不能不用估算?

探索改进因刻度线少而使计时不精确的问题

1、课件呈现操作提示:

长的刻度线表示10秒,短的刻度表示5秒,再短一些的刻度表示1秒。

2、学生改进设计:

用尺子和笔在胶布上画出更密的刻度线,刻度间隔为1秒钟。

3、检测水钟的计时精度,并交流、分析。

(检测方法同二1,教学环节同前面的4)

4、发现新问题。

★弹性教学环节:

1、引导发现问题:

刻度线太密,没有办法看清楚,有没有办法让1秒的刻度线之间的间隔更大一些?

2、尝试解决问题:

用50毫升的量筒换掉大杯子再画刻度,5秒钟画一次,然后用尺子把1秒钟的刻度线画出来。

再次检测精度,发现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

4、发现新问题:

测量时间太短,量筒很快就满了,需要倒掉再继续测量。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时间测量。

四、激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1、教师展示一个改进型的水钟,学生可以围成一圈观看,自由讨论,水钟好在哪里。

2、总结下课:

老师的水钟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打算回去后再改进,让它精度更高、记录时间更长、自动化程度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