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105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docx

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doc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考点展示]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常考点);消费类型。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常考点)。

核心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当前可支配收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未来收入预期:

对未来收入预期非常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3)社会收入差距: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的不同:

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消费目的的不同: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拓展 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

社会信用制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

(2)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

(3)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

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贷款消费,则是利国利民之举。

(4)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4·江苏高考,6

2014·新课标全国Ⅱ,38

2013·浙江高考,26

2013·天津高考,14

2012·山东高考,19

常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或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迁移进一步考查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尤其要注意结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查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

命题点1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解题指导:

全面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因素

关系

措施

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生产决定消费

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直接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

未来收入预期

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收入差距

调节收入分配,克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消费观念(主观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和习惯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注意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物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

典例1 (2014·江苏高考)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知识。

题眼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从而会扩大消费需求,C项符合题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A项错误;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B项错误;材料强调了社会保障影响消费需求,但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D项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2 扩大消费

解题模板: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和措施

扩大内需是当前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扩大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命题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常见设问角度:

(1)为什么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有哪些?

常用答题术语:

(1)扩大消费需求的原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

国家: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

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个人:

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典例2 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4月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情况

注:

我国信息产业的结构“硬重软轻”,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是“软重硬轻”,软件占的比重已超过硬件。

材料二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在听取了有关信息专家和部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研究制定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意见和具体政策,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将信息消费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描述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原因。

答案 

(1)经济信息:

2012年4月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较快增长,2013年的增速高于2012年。

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优化结构。

(2)原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信息消费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②促进信息消费,扩大消费需求能

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促进信息消费,扩大消费需求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

解析 第

(1)问,图表题先看标题,明确谁在变,再看图表,明确如何变:

2012年4月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较快增长,2013年的增速高于2012年。

最后看小注: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优化结构。

(2)问,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限定材料一、二,设问角度原因,落脚点是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原因。

答案可以从消费的反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角度分析。

1.时下,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自驾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同时,数字娱乐、艺术欣赏、茶艺、收藏、健身等各种各样的休闲方式层出不穷。

这表明(  )

A.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B.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

C.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而变化

D.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是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主流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价格影响消费,因此A不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享受资料消费并没有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材料只是说明了这样的消费成为一种潮流,但并没有说明已经成为消费主流,因此D不符合题意。

2.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

读右图,P为价格,Q为需求量,D1为变动前曲线,D2为变动后曲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措施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D1向D2移动的是(  )

①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网购流通成本 ②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煤炭企业成本提高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④文化企业“营改增”试点,产品出口免征增值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核心考点二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价

从众消费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优点: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端: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消费心理

标新立异

优点:

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端: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消费心理

夸耀性盲目性

弊端: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不应提倡

求实消费心理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优点: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

大力提倡

提醒 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原则

要求

反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既反对超前消费,也反对消费滞后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健康消费

反对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反对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反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戒奢从俭

反对铺张浪费,骄奢淫逸

提醒 坚持适度消费要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家庭经济实际出发进行消费,同时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需求,防止消费滞后。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4·新课标全国Ⅰ,13

2014·重庆高考,1

2014·江苏高考,5

2013·重庆高考,1

2013·上海高考,16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理解。

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知识综合考查扩大内需的问题。

命题点1 消费心理

解题指导:

区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

四种消费心理中,学生容易混淆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是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不由自主地加入,特点是“不落后,不出头”。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些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

典例3 (2013·上海高考)漫画《推销良机》(见下图)中,汽车商迈克让推销员去向鲍威尔推销新车,是因为(  )

A.鲍威尔是个崇尚个性的人

B.鲍威尔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

C.想让鲍威尔与邻居竞争提高售价

D.想利用鲍威尔的攀比心理推销汽车

答案 D

解析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主要包括:

求实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

对于漫画题一定要注意漫画的标题和漫画的文字。

漫画中汽车销售商迈克之所以认为现在是向鲍威尔推销新车的良机,关键是他的邻居刚买了一辆,这正是基于鲍威尔的攀比心理。

A、B、C都与材料无关。

故选D。

命题点2 消费观念

解题指导: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通常情况下,考题要求学生能描述几种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从而达到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目的。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分析绿色消费、厉行节约、汽车消费增长等社会热点问题。

(2)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

提升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形象设计、个性化设计,针对消费心理进行促销,注重产品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等。

(3)正确认识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区别:

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求的活动。

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包括求名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安全心理等。

联系:

消费心理影响、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典例4 (2013·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2006

2008

2010

2011

600

1149

1947

3443

4322

16.0

20.9

30.1

39.8

47.1

6179

7668

10271

14394

16241

5.62

6.70

6.31

7.54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

答案 

(1)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

(3)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

(4)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

从设问的方式看属于认识类题目。

结合材料从汽车消费增长的体现、原因、积极意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等角度分析。

3.小马2014年考上了某“211”大学。

他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学习娱乐之需。

小马做出了如下考虑和选择:

一是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不必太高;二是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价格不宜过高,适中即可。

最后小马选择了一款配置较高,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

小马的消费行为(  )

①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坚持了适度消费的原则

③符合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 ④是抑制消费不值得倡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4.(2014·重庆高考)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

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

材料表明(  )

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 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 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的知识。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等题眼信息,准确把握材料意思。

由“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可知①符合题意,②错误;由“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可知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

易错点1 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提醒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矫正训练1 近年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昔日的某些“贵族运动”,如出国旅游、健身运动等,如今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人们的休闲方式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C.社会商品、服务价格水平下降

D.居民家庭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 该题易错选B。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是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易错点2 误认为贷款消费即超前消费

提醒 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应该辩证分析。

如果贷款消费与自己的收入状况相适应,就不属于超前消费。

矫正训练2 (2011·重庆高考)2009年,我国实施较为宽松的汽车信贷政策,助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8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

由材料可知(  )

A.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汽车的生产与消费

B.汽车消费增长是汽车生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C.汽车信贷政策的变化影响汽车的销售和生产

D.贷款买车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

答案 C

解析 汽车信贷政策属于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A项排除;生产决定消费,B项观点错误;贷款买车如果在个人的预期收入承受能力之内,就不是超前消费,D项片面。

国家的汽车信贷政策引导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C项正确。

易错点3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提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中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上升,但仍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消费为主。

矫正训练3 (2012·海南高考)近年来,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2011年我国高档商品的销售总额超过百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长率,我国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消费者预期未来高档商品价格将趋于上涨

B.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攀比和从众心理

C.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D.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答案 C

解析 高档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说明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故C项正确。

A项错误,高档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较大,预期价格上涨,需求将会下降;B项属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而非根本原因,舍去;D项说法错误。

易错点4 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

提醒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节俭是我们的美德,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也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

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矫正训练4 NONO族,是一个具有双重否定意义的时尚新概念。

NONO族这一名称起源于加拿大女作家娜奥米·克莱恩的书,指“对一切虚伪说NO,对矫揉造作说NO,对没有个性的一味跟风说NO,对千人一面的品牌说NO。

NONO族崇尚简单就是美,无论是吃穿住行都追求内在的充实和不动声色的优越感,反对靠华丽的外表来标榜自己。

如果对NONO族写一篇评论,你认为最适当的题目是(  )

A.量入为出 抑制消费B.保护环境 减少消费

C.杜绝品牌 戒奢从俭D.理性消费 科学生活

答案 D

解析 从题中对NONO族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NONO族在日常生活中崇尚简单就是美,追求充实,这体现了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观念,D项符合题意。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折合人民币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钱财花了固然可以再挣,但有些资源耗尽了却不可再生。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便。

当下,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②2014年5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要求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

要把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引导人们以俭养德、以俭修身,使节俭节约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近两年全国的新风尚,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在民间迅速展开,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生产决定消费。

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要求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信息点②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差距较大,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信息点③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

信息点④ 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方式。

[命题猜想]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随着中央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经济生活方面,结合消费的有关知识考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因,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分析怎样杜绝浪费现象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命题预测]

1.在经济生活中,节俭正成为一种健康的力量。

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新节俭主义”。

其核心观点是:

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

这说明“新节俭主义”(  )

①提倡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②与时下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相矛盾 ③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④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体现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B

2.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近两年全国的新风尚:

节俭新风正在改变中国。

今年一季度,全国餐饮业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比放缓4.2个百分点。

特别是靠政务宴请过日子的大型高端餐饮业销售下滑明显,四星级以上酒店营业额下降18.9%,开始“入冬”遭遇“寒流”,相关行业纷纷开始转型谋求出路。

(1)有人认为:

“厉行节约会抑制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请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概括我国餐饮业现状,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为高端餐饮业走出“寒流”打好转型战提出建议。

答案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如果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但厉行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反对浪费,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现状:

①全国餐饮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

②大型高端餐饮业经营困难。

建议:

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

高端餐饮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供合理的消费价格。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随着公款消费的规范化,高档餐饮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餐饮业服务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练出高分

A组 基础强化

1.2014年我国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出境游人数预计达到1.1亿人次,同比增长13%。

出现这种消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B.出境游价格低廉

C.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D.国家大力倡导适度超前消费

答案 C

解析 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2.下列能正确反映收入差距(G)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L)关系的图例是(  )

答案 B

解析 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低,B项正确。

3.小王在2014年“十一”举办婚礼。

他在“五一”期间贷款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后来花了3万多元购置了家用电器,举办婚礼时为妻子租了一套婚纱。

小王的这些消费方式分别属于(  )

A.贷款消费、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

C.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D.租赁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

答案 B

解析 贷款买房属于贷款消费,用现金买家用电器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租婚纱属于租赁消费,B项符合题意。

4.下表为某居民家庭2014年总支出的情况(单位:

元)。

食品

服装等家庭日用品

教育、医疗

水、电、暖气

通信、交通、娱乐

购买基金、股票、债券等

其他支出

24000

10000

7000

10000

8000

50000

4000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约为(  )

A.21.24%B.30.09%C.38.1%D.53.97%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购买基金、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