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406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docx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四单元

  无限宇宙

  

  5、天上有条“河”

  教学目标

  .了解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的特点和形状,银河系的直径和厚度,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通过计算体会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长度单位。

  3.通过上网、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银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过动手制作银河系模拟示意图进一步体会银河系的形状。

  5.使学生意识到宇宙之大,从而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均搜集相关银河系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网页等。

  2.小组活动材料:

硬纸板、沙、抹布等。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了解学生对银河系的了解情况。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看过天上的星星吗?

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提问:

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发现天上有一条比较明亮的光带,它是什么?

  (4)教师谈话:

人们把这条光带叫“银河”,你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银河的情况。

  

(1)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2)小组活动:

每个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资料得到的有关银河的情况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将大家认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另一类。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4)根据小组的汇报,将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

  对于银河相同的看法对于银河的不同意见

  

  …………

  (5)教师谈话:

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

存在的争议到底谁的看法对?

  2.教师出示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有条件的可用视频),学生学习。

  

(1)教师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供学生学习。

  

(2)提问:

根据这些资料,你了解了银河的哪些情况?

  

(2)简单归纳并且板书银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学们对银河系了解的记录,哪些是对的?

哪些不对?

  3.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

刚才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许多银河的情况,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本上给我们的资料。

通过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

  

(2)学生看课本上的资料。

  (3)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

谁能说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5)教师谈话:

银河大约包含XX亿颗星体,其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

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

  (6)提问:

银河系有什么特点?

  (主要让学生了解银河系形状像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

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形的晕所包围。

  (7)提问:

从哪里可以看出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

中间部位厚度约为6000光年)

  (8)谈话:

通过上面的研究,大家对银河系的了解现在是怎样的?

  (9)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4、教师介绍目前人们对银河系探索的状况,小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

  5、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银河系的资料,了解更多银河系的信息。

  

  

  第二课时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2.提出研究问题:

  观察银河系的图片,了解银河系的的特点。

  教师提问:

银河系到底有多大?

如何让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银河系的大小?

什么是光年?

  3.了解光年的概念。

  

(1)谈话:

为了了解银河系的大小,先必须了解光年?

谁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

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学计算。

  (4)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

  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计算银河系的直径、中间部位的厚度。

  

(1)谈话:

我们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千米呢,中间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学生计算。

  (3)汇报计算结果。

  银河系的直径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间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谈话: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银河系的确非常非常大。

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小水滴,更不用说我们的地球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觉得了不起,同时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5.制作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1)谈话:

上次课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一些沙和大白纸,下面根据我们所学到的银河系的形状,做一个银河系的模拟示意图。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一组的成果。

  (4)请组长来评价大家的成果。

  (5)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制作,我们发现大家对银河系的形状掌握的很好。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组都获得了成功。

  6.布置作业。

  进一步搜集银河系的资料和图片,把你认识的银河介绍给大家。

  16、艰辛的探索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过程,特别是几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

  3、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均要搜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

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

  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

  

(1)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上有条河”,谁来说说银河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光年?

  

(2)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人们对宇宙探索的艰辛的历程。

(板书课题)

  2.了解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情况”的了解。

  

(1)谈话:

大家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事件?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情况。

  3、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汇报自己所搜集的资料

  

(2)组长做好纪录,相同的归纳在一起。

凡搜集两条的就可得一个优,以此类推,看谁得的优多。

  (3)组长先汇报本小组得优的情况,再汇报本小组搜集的资料。

  (4)教师作好记载,注意将相同的资料归类。

  (5)教师谈话:

刚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说明大家花了很多功夫,也很有收获。

  4、学习课本上的资料。

  

(1)谈话: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本为我们提供的资料。

  

(2)学生自学课本上的资料,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4)教师提问:

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资料可以分为几类?

  (5)教师谈话:

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两类资料,一类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成功事例,包括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另外的事件是XX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

还有XX年10月17日,神舟6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辉煌。

  另外一类是失败的例子,主要有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

还有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6)提问:

看到这些资料,你们有什么想法?

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再请同学们汇报。

  (7)教师谈话:

通过这段资料的学习,同学们有很多想法,大家认为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5、整理资料,体会收获。

  

(1)同学们既搜集了资料,也学习了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目前所了解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按时间发生的顺序,也可以按其他自己觉得合理的顺序进行整理。

  

(2)学生整理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经历是怎样的?

  (4)提问: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教师小结。

  6、布置任务。

  下一节课,我们准备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小报,要求大家带白纸、彩色笔,铅笔、钢笔、剪刀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等。

  

  

  第二课时

  .导入。

  

(1)提问:

人类探索宇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谈话:

通过学习“艰辛的探索”你有什么想法?

  2.办一份小报

  

(1)谈话:

上次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带一些材料,利用我们搜集的资料,以“艰辛的探索”为主题办一份科技小报,下面请组长检查同学们带材料的情况。

  

(2)提问:

怎样才能办好一份小报?

  (3)小组讨论

  (4)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同组其他同学补充。

  (6)教师小结:

  办小报首先要确定主题,也就是说小报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然后需要哪些材料,当然大家先搜集了许多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上的资料确定小报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排版,根据手上的资料怎样摆放美观。

要搞好版面的设计。

  第三粘贴,摆放好了后用胶棒将材料粘上去,材料摆放时可根据版面对材料的要求进行加工,该剪的剪,该裁的裁,最后达到美观。

  第四加工,主要是对小报进行美化,可以用彩色笔等美术手段进行加工、美化。

  总之,办小报就是要做到主题鲜明,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构图美观。

  (7)谈话:

说一说你准备办一张怎样的小报

  3.学生自己办报

  

(1)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2)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展示作品

  

(1)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选择几张比较好的作品和几幅有特点的作品

  

(2)谈话:

请同学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先让他说一说他的设想。

  (3)大家再针对这幅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再分析另外几幅作品。

  5.总结交流

  

(1)谈话:

通过办小报这项活动,你有哪些感受?

  

(2)提问:

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宇宙奥秘。

  6.布置作业。

  搜集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图片。

  

  7、人造卫星与飞船

  教学目标

  .知道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是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2.通过搜集资料、学习资料,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种类和用途

  3.通过开科学讨论会,培养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习惯、兴趣和能力

  4.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5.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搜集人造卫星和飞船的资料、邮票和图片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谈话:

上次课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搜集有关人造卫星与飞船的资料,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检查一下。

  

(2)各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检查情况。

  (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召开科学讨论会。

  

(1)教师谈话:

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你知道的人造卫星有哪些?

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并且每组组长做好纪录,将本组搜集的资料可以贴在大纸上。

教师巡视。

  (3)每一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将本组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看法,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当一组发言,讨论完毕后,下一组再发言,再讨论。

  (4)讨论会开始,由科代表主持,教师可作为一分子参与讨论,有时可以给他们帮助。

  (5)提问:

通过开科学讨论会,你有哪些收获?

  (6)小结:

刚才同学们召开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科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每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及用途,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虽然有的同学的看法不一致,但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习课本资料。

  

(1)谈话:

刚才大家讨论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下面大家看书52页,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资料,看看与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一样。

  

(2)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巡视。

  (3)提问:

这段资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4)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5)提问:

这段资料告诉我们的信息与刚才大家的讨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6)小结。

按照卫星的用途,可以将卫星分为三类:

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4.巩固。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体会?

  5.布置作业。

  回家继续搜集有关卫星的邮票、图片和宇宙飞船的的资料。

  

  

  第二课时

  .导入。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召开了科学讨论会,学习了书上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人造卫星分哪几种?

各有什么用途?

  

(2)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和大家共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2.继续研究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

  

(1)谈话:

上次要求大家回家继续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下面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搜集的情况。

  

(2)提问:

你们又搜集了哪些资料?

  (3)先来看看邮票中有关卫星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搜集了哪些有关卫星的邮票?

邮票上面讲的是什么内容?

  (4)将邮票展示给大家观察。

  (5)小结。

  (6)提问:

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卫星的图片?

  (7)谈话:

观察卫星的图片。

  (8)提问:

图中是什么卫星,它有什么特点?

  (9)小结:

有关卫星的图片很多,图片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书上的两幅图片分别是中国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3.了解不同的卫星的不同用途。

  

(1)谈话:

同学们看教材上的四幅图片,说出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教师提问:

同是卫星传输的信息图片,我们看到的图片为什么完全不同?

  (3)学生猜测,形成假设

  可能是卫星的种类不同,或者是卫星的功能不同等等。

  (4)教师出示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

  (5)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6)教师小结

  不同的卫星有不同的用途,书中的几幅图分别是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所拍摄的照片。

  4.总结我们知道的人造卫星和用途。

  

(1)提问: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道了哪些人造卫星?

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谈话:

请大家将自己所知道的填写在课本的54页。

每总结出一条,就给自己评一个“优”。

看谁得的优多。

  (3)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巡视。

  (4)学生汇报

  (5)小结:

通过研究同学们知道了人造卫星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卫星有不同的用途。

  5.了解载人宇宙飞船的情况。

  

(1)提出问题:

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宇宙飞船?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谈话:

说说你所知道的载人宇宙飞船的情况。

  (5)看书55页,学习宇宙飞船的资料。

  (6)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7)小结:

  6.设计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1)提问:

通过学习我们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希望有一个怎样的人造卫星或者宇宙飞船呢?

  

(2)谈话:

把自己的设想画出来,并取一个名字。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展示作品,展示时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5)教师小结学生的设计情况。

  7.总结交流。

  

(1)谈话:

通过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2)提问:

你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有了哪些了解?

  8、布置作业。

  回家搜集运载火箭的资料。

  

  8、运载火箭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打气筒。

  

  第一课时

  情景创设。

  .播放视频——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

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师:

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

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

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

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

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

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

运动方向又怎样呢?

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2.演示实验:

反冲小船

  3.教师小结:

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

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八、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1)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

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

“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

需要装多少水?

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需要打多足的气?

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

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

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9、无限宇宙

  教学目标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搜集整理资料,并对其解释和说明。

  3.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4.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挂图或投影片——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谈话提出问题。

  从地球到太阳系,从太阳系到银河系,随着人类不停地探索,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前面我们对太阳系、银河系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学习。

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宇宙的构成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宇宙的构成

  .小组活动:

猜想:

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宇宙的构成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在活动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对组里的意见进行整理,并用图或文字进行记录。

  2.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适当进行板书。

特别对有不同的想法的学生要求进一步陈述理由,突出矛盾,引发后续学习的焦点。

  焦点问题如:

  

(1)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是不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发热的恒星?

还有哪些天体是恒星?

  

(2)我们的太阳与银河系是什么关系?

太阳在银河系的什么位置?

  (3)银河系是不是整个的宇宙?

人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什么?

  3.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4.根据录像内容,解答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

  5.小组活动:

根据现在人们已知的情况,用卡片,按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顺序摆出宇宙的构成图。

要求在小组内先画、再摆,然后说明图的内容。

  6.小组汇报:

展示宇宙的构成图,并说明图的内容。

  7.集体评价。

  8.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认识到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与探测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人类从古到今是怎样探索宇宙秘密的。

  二、指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谈话,从古到今,人们用哪些工具和技术观察宇宙,都有哪些发现?

  2.小组讨论,并作记录。

  3.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记录,关注不同的意见。

  5.师生小结:

随着探测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6.整理学习:

按照观测工具和技术发明的顺序,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程进行相对应的整理,并填写课本61页表格。

  观测工具与技术出现认识宇宙的进程

  7.学生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8.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能找到宇宙的边吗?

  

  9.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探测到的宇宙空间会越来越大,发现的天体会越来越多,同时了解的宇宙的秘密也会越来越多。

  三、拓展学习。

  .谈话:

宇宙是无限的,关于宇宙,你还想知道哪些事?

  2.小组交流,并作记录。

  3.学生交流问题。

  4.分组: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把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

  四、布置作业。

  以组为单位,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宇宙秘密的书籍。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