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9845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docx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

2015年课本内容(必考)与考点结合复习的具体举措

教学教案

05041504

新教材课程多,必考有必修语文一、语文二、语文三、语文四、语文五,选修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选考有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中的名句名篇默写。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必须通盘考虑,抓住重点,为此我们制定了紧扣课本、适当扩展、力求基础与能力并举、一轮与二轮考点紧密结合的复习策略。

 近两年新课程高考试题例析

以上是理论层面的阐述,而最能说明它们之间关系的就是语文高考试卷,研究试卷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下面就让我们根据研究抓住教材与高考关联之间的脉搏。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15年重庆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

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

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且:

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顾:

回头看

【教材链接】

A.必修一《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必修一《鸿门宴》——“若属皆且(将要)为所虏”。

D.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荆轲顾(回头看)笑武阳”。

【2015年天津卷】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教材链接】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

连词,即使,表示让步。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必修二《赤壁赋》。

于:

介词,引出对象。

C.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必修五《逍遥游》。

也:

句中语气词。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必修三《师说》。

则:

连词,表转折。

【2015年江西卷】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4分)

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庭任职,调任为东海太守。

(注意“数”、“内”“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4分)

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待。

(“奉”、“亢礼”各1分,“与”后面省略“之”。

1分,大意1分)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4分)

(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和朝廷(遇到)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所字结构1分。

加:

更,1分。

大意1分)

【教材链接】

(1)①以: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以(因为)其无礼于晋”。

必修五《陈情表》——“但以(因为)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②数:

必修一《鸿门宴》——“范增数(屡次,多次)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③得:

必修一《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能够)复见将军於此。

④迁:

必修三《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贬谪,迁,根据具体语境有所不同)九江郡司马。

(2)独汲黯与亢礼:

必修一《鸿门宴》——“则与(之)斗卮酒”,省略句式。

必修五“梳理探究”部分“文言词语和句式”。

(3)①贤: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

②所疑:

必修一《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所字结构。

③遇:

必修一《鸿门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对待)之。

④于:

必修三《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比)蓝”。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

答: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教材链接】

(1)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8课《越中览古》,怀古伤今之情。

(2)必修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2015年天津卷】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教材链接】

A.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背景介绍”部分。

B.必修一《鸿门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羽之死》课下注释。

C.必修四《雷雨》相关文学常识。

D.必修三《老人与海》相关课文内容和课下注释。

【2015年福建卷】2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题:

(1)要点:

①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

②重臣劝谏,被诛杀。

③孙皓命令陆抗将部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

④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

⑤陆抗拒绝进兵,被孙皓罢了兵权。

⑥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

⑦孙皓自缚降晋。

(2)要点:

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

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

③第二天,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

④隐修女回来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

⑤她四处寻找未果。

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加西莫多。

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教材链接】

(1)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上,要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

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高太尉仍要置他于死地。

林冲被逼上绝路,不得不奋起反抗。

概括情节要点,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

(2)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和必修二“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都对其故事梗概作了一些讲解,可是要简述其中的某个情节,这就由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了,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三、现代文本阅读

(一)社科文阅读

【2015年湖北卷】《中国建筑的“文法”》

【教材链接】

必修五教材中梁思成先生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联系梁启超、《再别康桥》徐志摩、林徽因,学生对梁先生并不陌生。

(二)现代文阅读

【2015年广东卷】1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教材链接】

(1)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思考与实践”第一题:

《丹柯》中的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这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通过课文学会从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来归纳小说主题。

(2)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话题”部分“主题”。

掌握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控诉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2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教材链接】

(1)必修二第3课《囚绿记》课后练习三,拟人修辞格的涵义及表达效果。

(2)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课后练习三,排比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2015年湖南卷】3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4分)

【教材链接】

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部分“叙述人称”。

四、语言知识

【2015年江西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A.行(háng)伍 彳(chì)亍 着(zháo)装 少不更(gěng)事

B.造诣(yì) 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 弹劾(hé)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è) 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

【教材链接】

A.——必修三《过秦论》“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必修一《雨巷》“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B.——必修五《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必修《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015年天津卷】2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雷人粉丝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美不胜收怡然自得

【教材链接】

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必须二“梳理探究”部分“成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这些词,特别是比较新的词语,如“给力”“雷人”等,提示我们应关注生活,先理解词义,然后从词义的角度思考相关内容,最后按一定逻辑关系,写出符合要求的语句。

【2015年四川卷】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汇总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5分)

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教材链接】

康桥——必修一《再别康桥》,边城——必修五《边城》,雨巷——必修一《雨巷》,蜀道——必修三《蜀道难》,试题所选的景点或意象都是课本中最能牵动人们情思,最有文学意味的,深入课文才能拓展课外。

必须二“梳理探究”部分“修辞无处不在”。

【2015年湖北卷】4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

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教材链接】

蔺相如——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刘和珍——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

这些人物直接出自我们课文,可要写颁奖词,就要能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人物的事迹与品质,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本人物的特征熟悉掌握。

五、作文

【201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教材链接】

1.美

必修二“表达交流”部分中的“美的发现”有关于“美”的话题的讨论与有关习题。

2.光明

必修四“表达交流”部分中的“发现幸福”有关于“幸福和快乐”话题的讨论与有关习题。

3阴影

必修二“表达交流”部分中的“直面挫折”有关于“挫折”的话题的讨论与有关习题。

4.素材

必修二苏轼的《赤壁赋》关于宇宙人生的思索。

必修四苏轼的《定风波》中旷达洒脱的胸襟。

以上研究表明,高考试题与语文教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仔细分析,综合其特点如下:

①直接回扣课本——所考字词都是常用字,大多在教材中出现过;名句名篇默写更是全部出自于教材;②课本题目原型——现代文阅读的课后习题;③课本知识点的迁移——古文考查的词语、句式都能在课本中找到依据;古诗的鉴赏更是来源于课本的学习;④课本知识点的发散——现代文阅读选用的文体、语言风格与课文接近;表达交流部分与梳理探究部分的内容分散在试题中的应用;⑤课本提炼的素材——作文也能在教材中找到素材。

这些高考试题的分析,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试卷发挥考试导向作用,我们要回归课本;要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要充分挖掘课本资源。

重难点突破及方法归纳

一、建立三大体系

通过复习,要建立起关于语文学习的宏观的三个体系。

(一)教材体系

课本从高一到高三按什么顺序编排?

每一单元的知识重点是什么?

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是什么?

应积累哪些基础知识?

备考阶段梳理好这些内容,才可能发现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的触发点、发散点。

因此,我们要通读两本教材。

这里的两本教材指的是语文必修课本和指定语文选修课本。

鉴于以上的试卷分析,抓好语文必修选修课本的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实在是语文高考取胜的必经之路。

语文教材的内容有:

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活动系统等,带有很强的综合性。

高中必修五个模块,共计20个单元65篇课文79篇诗文219道习题2462条注释。

古代诗文作品八个单元共39篇,其中古文17篇,从必修一到必修五,每个模块都有;古诗22篇,安排在必修二到必修四三个模块中。

现代文中的“论述类文本”(含杂文、随笔、文艺随笔等)两个单元共8篇,“杂文和随笔”单元5篇文章安排在必修四,“文艺随笔”单元3篇安排在必修五。

“实用类文本”(含新闻报道、演讲词、科普文等)四个单元共13篇,其中“新闻报道”单元4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一,“演讲词”3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二,“科普文”两个单元6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三和必修五。

“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现代诗歌、戏剧)六个单元共19篇,其中“现代诗歌”单元4首安排在必修一,“散文”两个单元6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小说”两个单元6篇文章安排在必修三和必修五,“戏剧”单元3篇文章安排在必修四。

但是,语文知识点在教材中没有设置专项,而是分散在课文与习题之中,给复习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结合考纲分项梳理,使之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

下面就教材整合的情况列举如下:

1.语言知识点:

①字音②字形③字义④表达运用。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①作家(时代、国籍、称号、评价)②作品(重要作品名称、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③文学流派④文学体裁⑤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诗句。

3.古诗鉴赏知识点:

①体裁②题材③形象④语言⑤表达技巧⑥评价。

4.古文阅读知识点:

①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要实词)②文言虚词(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④固定句式⑤复音虚词。

5.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论文、杂文、评论(文艺随笔)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6.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新闻、报告、演讲词和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7.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8.写作:

①文体②素材③手法④语言。

(二)高考的考试内容体系

其主要依据当然是考试大纲,但仅仅了解大纲还不够,认真学习研究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以湖北卷为主,同时应参考全国卷和其他省市试卷),我们才能比较明确地把握高考的内容要求、题型特点和命题走向。

(三)能力体系

高中语文学习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这些能力?

像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写作中的审题能力、抽象变具象、具象变抽象的能力等等,都是语文考试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掌握五个重点

复习阶段,要围绕五个重点:

语言基础,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

(一)语言基础重要是强化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的知识积累等,从课内到课外,做好试卷开头几题,争取“开门红”。

(二)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主要是语言的实际应用题,人们习惯将它称之为语文高考“试验田”。

近年来,这道题的分值还有上升趋势。

强化此类题型的训练,首先要将考试大纲中关于语言运用的训练项,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等等,逐项训练落实;其次则应从训练思维品质入手,突出训练分析比较、求同辨异、综合概括的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好课内知识,并且适当强化课外阅读训练,我们就可以顺利实现能力迁移,赢得考试高分。

(四)现代文阅读,其中最重要的能力要求是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写作,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自选文体”,考生只要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童话等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

有些考生在作文文体或构思方面过分求新求怪,结果弄巧反拙,得分反而很低。

并且每册课本都有大量素材,只要我们平时主动积累整理课文素材,考场之上灵活地将课文中的素材与作文的话题结合起来,找到契合点,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笔下生花。

在这五个重点中,我们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阅读为主线,连带落实双基和作文。

我们麻城一中自己编写了一套《阅读训练》,整块时间专项训练阅读能力,零散时间落实双基练习,一周一次综合测验,训练作文。

三、围绕四个关键词

(一)积累。

做好字音、字形题的归纳、整理,编制有个人特色的“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通过辨析明确特点,通过理解促进记忆,逐步消灭常用字中的误读、误写。

多积累常用词语(包括熟词等)的词义和用法,并在单位时间内尽量多地积累,提高备考效率,对筛选出的词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同时了解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形成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感性认识,关注一些主要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用法。

也要了解几类病句的基本特征,强化语感训练。

  高考语文卷侧重从现行的高中必修、选修课本中选材,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其实,其他诸如词语运用、文学常识、名言名篇、写作材料乃至古诗词欣赏等试题,都与学生积累密切相关。

注重必修、选修课本知识的整理归纳,强化知识的积累,表面看来好像是笨办法,其实却是高考复习备考的捷径之一。

(二)主观题。

主观题对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要求更高,对于考生而言,提高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强化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都是当务之急。

(三)“冷门”与“热点”。

在考试大纲中有些考点“挂在”大纲上,较长时间没有进行专项考查,我们把这类考点称之为“冷门”。

对于长期“冷门”,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觉,很可能“冷门”就是本年度的“出新”点。

每一个时期,我们社会中都有一些人物、事件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就是“热点”。

考试大纲十分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而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

近年来,高考试卷也注意突显时代特色,在试卷选材、命题方面常常或明或暗地扣合了时代主旋律。

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引导学生放眼书斋之外的广阔世界,关注社会热点,对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形成评价观点都十分有利。

再者,我们进行课本复习,对“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名著导读”部分有所忽略。

它们是复习中的“冷门”,也有可能是考试中的“热点”。

(四)创新。

特别是语言表达题和作文题,贵在别出心裁,新人耳目。

我们必须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平时我们作文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训练:

发现生活(素材)——运思构架(构思)——赋形表达(语言)——修改升格(升华)。

要求作文做到出真情、写雅致、讲理趣。

作文向后看回归传统、讲求人文,向前看与时俱进、放飞梦想,这就是作文的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