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9867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docx

秋人教版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上学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检测卷含答案2套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分歧(qí) 霎时(chà)  瘫痪(tān) 絮絮叨叨(xù) 

B.应和(hé) 莅临(lì) 确凿(záo)人声鼎沸(fèi)

C.停滞(zhì) 粗犷(guǎng) 绽开(zhàn) 花团锦簇(cù)

D.睫毛(jié)  酝酿(niàng)祷告(dǎo)咄咄逼人(c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诀别   干涩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卓号   捶打   恍然大悟   滚瓜烂熟

D.遗憾   荫蔽   整装待发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驾起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六一”晚会上,两个小朋友的表演让人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D.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C.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一倍。

D.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著作。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6.古诗文默写。

(6分)

(1)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繁盛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4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__________》。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8.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

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让你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如何说呢?

(3分)

 

二、阅读探究(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元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0.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

司马光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③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凛然:

严肃庄重的样子。

②指:

同“旨”,主要的意思。

③至:

甚至。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自是手不释书____________

(2)群儿戏于庭____________

(3)众皆弃去____________

(4)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____

12.翻译句子。

(2分)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13.司马光有哪些特点?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4分)

爱如山路十八弯

丁立梅

①她一直比较倔强。

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

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让他脸上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

②小时,她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孩子,礼貌懂事。

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至父亲跟前时,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有飞扬的得意。

然而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

“还要继续努力。

③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

她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亲亲生的。

她跑去问母亲,母亲抚抚她的头说:

“怎么会呢?

生你的时候,你爸一高兴,从不喝酒的人,喝掉半斤二锅头呢。

”哪里肯信?

回头看父亲,父亲不动声色在翻一份报,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爱她的人。

④这以后,她总跟父亲对着干,惹得父亲对她频频发火。

她不吭声,倔强地看着父亲,最终,是父亲先叹一口气,转身而去,脚步蹒跚。

母亲曾哭着劝,你们父女两个,是前世的冤家吗?

她想,或许是吧。

⑤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那是她的特长。

她偏偏选了学理。

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职业了,安静又安全。

她偏不,而是填了建筑专业。

这样的做法气得父亲干瞪眼。

⑥大学毕业那年,她有心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找工作。

如果父亲很温和地劝她留下,她一定会留下。

但父亲没有。

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

⑦一个人在外拼搏,很难。

举目的陌生,更是让心多了几层寒冷。

好在不久后她遇到好人——在公司看大门的张伯,总对她关怀备至。

下雨天他会为她送伞,家里做了好吃的,他会用半旧的饭盒装着,给她带来。

她好奇地问张伯,怎么对我这么好?

张伯笑笑说,你像我女儿啊,我也有个这么大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呢。

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

⑧母亲不时会给她寄东西来,吃的穿的用的,都有。

父亲却不曾有只言片语来。

她由此更坚定了,父亲,是从不曾爱过她的。

她对自己说,不要去想他。

⑨那日,张伯过生日,喊她去他家吃饭。

在张伯家,她受到张伯老两口最热情的接待。

她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热热乎乎像一家人了。

吃饭时,张伯一高兴,喝多了,对她说,丫头,你有一个好爸爸啊,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来,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说你性格倔,怕你吃亏呐。

什么时候他来看你了,我一定要和他喝两盅。

⑩她的惊奇无以复加。

她问张伯:

“你怎么认识我爸?

”张伯摇摇头呵呵乐了,说:

“我是你父亲一个战友的朋友的朋友,和你父亲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

”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

⑪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

千万重山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

14.文章开篇说“她一直比较倔强。

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请找出文中表现她“倔强”的具体事件。

(3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1)然而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

“还要继续努力。

 

(2)那一刻,她想到父亲,心,突然很疼很疼。

 

16.结合全文,说一说标题“爱如山路十八弯”的作用。

(3分)

 

17.文章最后一段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 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

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的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

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

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躺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

我明白了,这是小巷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

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里的灯都没有再亮起来。

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里的灯又亮了起来。

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

我白天从小巷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了乡下中学读高中。

三年后,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向几户人家打听,我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⑪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

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手里握着的那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⑫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

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⑬然而那条小巷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⑭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

也请你,在那小巷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19.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20.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充老奶奶的心理活动。

(2分)

 

21.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分)

 

22.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点燃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3分)

 

三、作文(50分)

23.生活是快乐的源泉。

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课堂、美丽的大自然,会让我们快乐;买了新书,穿了新衣,学了新知识,长了新本领,交了新朋友,也会让我们快乐……享受生活,快乐多多!

请以《快乐多多》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1.C 点拨:

A项“霎”应读shà;B项“和”应读hè;D项“咄”应读duō。

2.D 点拨:

A项“感概”应为“感慨”;B项“浑为一谈”应为“混为一谈”;C项“卓号”应为“绰号”。

3.C 点拨: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的“开怀大笑”意思重复。

4.D 点拨:

A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意识”;B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了”后加“多少”;C项搭配不当,“下降”不能和倍数搭配。

5.D 点拨:

A项《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项朱自清号秋实,字佩弦;C项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6.

(1)应傍战场开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4)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7.朝花夕拾 鉴略 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对“我”要求过于严格,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

8.示例:

陈老师,您好!

我是光华中学“墨缘”书法社的李华。

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点拨:

邀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被邀请者不可称其绰号或别名,本题对象是陈振濂先生,可称其“陈老师”;②应说明作讲座的具体时间(下周四下午3点);③应说明作讲座的地点(学校礼堂);④应说明事由(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

另外,语气要委婉。

二、

(一)9.A 10.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11.

(1)放下。

 

(2)在。

 (3)离开。

 (4)拿。

12.听(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家后给家人讲述。

13.勤学、机智、冷静。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别人)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家后给家人讲述,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主要意思。

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渴冷热。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摔倒掉进了水中,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出,小孩得救了。

(三)14.①高中分文理科时,父亲建议她学文,她偏偏选了学理。

②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她偏填了建筑专业。

③大学毕业那年,她一气之下,跑到千山万水外去了。

15.

(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说明父亲看到女儿的奖状时表现很平淡,是希望她继续努力,不要骄傲。

(2)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以为父亲不爱自己的伤心难过。

16.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爱喻为弯弯曲曲的山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新颖独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印象深刻。

 点拨:

标题的主要作用如下:

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指出文章主要人物;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事件;在结构上充当文章线索,设置悬念等。

17.使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作用:

点题,和标题遥相呼应;抒发了对深沉博大的父爱的赞颂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点拨:

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

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记叙文结尾段往往运用议论抒情,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结尾段的作用有:

(1)结构上: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题;

(2)内容上: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四)18.本文记叙了“我”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19.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时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20.示例:

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照明

21.“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

22.示例:

有一次,我走在一位双手都拿着东西的同学前面,替他把教学楼的大门撑住,让他先走,他看了看我,说:

“谢谢你!

三、23.思路点拨:

“快乐多多”体现的主要感情是“快乐”,“多多”说明展现的是多种快乐。

写作时可以选取带给你快乐的地方,如家庭、学校、某处名胜或者你情有独钟的某个地方;也可以选取带给你快乐的时间,可以是节日,也可以是不同寻常的某一天;还可以选取带给你很多快乐的事。

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展现快乐这一主题。

 例文略。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R版)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6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澄澈(chéng)呻吟(yín)怂恿(sǒng)拈轻怕重(niān)

B.坍塌(dān)干涸(hé)缥缈(miǎo)哄堂大笑(hōng)

C.鄙薄(bǐ)蓦然(mù)蹒跚(pán)惊慌失措(cuò)

D.褴褛(lán)蜷伏(juán)倏地(shū)神采奕奕(y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徘徊 荫蔽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B.沐浴倜傥花团锦簇截然不同

C.拆散拼凑油然而生不求甚解

D.惟恐抖擞美不胜收自做主张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将“努力”与“随时”调换位置)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掉“具体”)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将“传统”改为“作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删掉“使”)

4.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

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5.请你依照下面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3分)

名言: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

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默写。

(7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将成为重聚时的话题,增添重聚的欢乐。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4分)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

“开门!

开门!

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

“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

“这泼猴真有本事!

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

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1)上述文字出自__________(作家)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人物),号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探究(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8.任选角度,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

(2分)

 

9.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

等待。

③欤(yú):

句末语气词。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 

(3)方与之食 

(4)恐其自食其言也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3.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

童年河

赵丽宏

①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

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

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

树上的鸟在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

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

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亲婆对他说:

“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

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⑥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

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

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

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⑩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

“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

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

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⑪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

他喜欢这种感觉。

他一边点头,一边问阿爹:

“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⑫“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

上海的新家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