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093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锤词炼句(学案)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好事近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

 

 

 

4、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5、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问:

前人谢榛评此诗说:

“‘涌’字尤奇。

”其实前一“垂”字亦“奇”,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垂”“涌”二字的精妙。

 

 

7、溪居即事  崔道融(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疑”“急”二字用得传神,为什么?

 

 

8、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问:

这首诗第三、四句中的“旷”“低”“清”“近”几个字用得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9、早梅齐己(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

齐己是唐代诗僧。

曾携诗卷谒郑谷,有《早梅》诗曰: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曰:

“‘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不觉投拜曰:

“我一字师也。

”这就是著名的“一字师”的故事,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郑谷将“数”改为“一”之精妙所在。

 

 

10、(2006年福建卷)      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

艭:

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

问: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12、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

(8分)(上海卷)

[黄钟]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13、后回答问题。

(8分)(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

妻子生日。

问: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诗句赏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塞下曲【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

请简析。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韦参军(节选)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

高耸乱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

15.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卜算子蒋春霖

燕于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蒋春霖:

清代词人,一生落拓。

浮萍:

传说柳素入水化为浮萍。

莫:

不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写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寄寓了词人失落、惆怅、无可奈何的情感

B.“一角”两句写风把落花吹找到阑干的一角,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C.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暮春画面,为下片四句直抒胸臆作铺垫。

D.下片适过弹泪、把酒等动作细节的描写,主要表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E.全词感情基调抑郁悲凉,婉约深致,与写情愁别绪及个人际遇的宋婉约词风格相近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长安”点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秋夜”点明了时间。

B.首联写月亮照过皇宫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祥和喜悦的气氛。

C.颔联通过对夜色、槐树、碧空、流星等的描写,体现了京城夜空的寂寥。

D.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15.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

侯赢本是穷困出身的隐士,被魏公子信陵君收归门下,后献计帮信陵君窃得了兵符解救赵国,因年事已高不能随行,在信陵君到达军队之日自刎而死以报答知遇之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

磨围山月正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待塞外广袤的背景,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

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B.颔联用工笔的手法细腻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

C.颈联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

“悲风愁杀人”,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

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剥的希冀。

15.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恰如李调元载《雨村诗话》里评述的:

“雄厚朴茂,犹开国风气”。

试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思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注]鱼复城:

古地名,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城。

夜柝:

巡夜的梆声。

移疾:

意同移病。

释义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荧荧:

小火闪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直接点题,点明了时间、地点、缘起。

次句交代人物、情感基调。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次句照应其中“白头”,“故交少”“乐事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以及家人对边关征夫的牵挂。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诗中蕴含着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

小至:

冬至日的前一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

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15.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伏波:

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翁仲:

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濯缨:

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注】省:

记,忆。

紫云:

指代中书省。

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

霜栽:

指野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

取其清又清。

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15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

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