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608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docx

江西省泰和县二中吉安县三中安福县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

安福二中吉安县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请用2B铅笔把所选答案涂黑在答题卡上)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民为贵,君为轻

C.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答案】C

【解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这个言论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根据选选看,A属于法家思想,B属于儒家思想,C属于道家思想,D属于儒家思想,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

”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忠臣体现了对国尽忠,孝子体现了对家敬孝,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一体观念普遍,故C项正确;忠臣与宗法血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君权至上意识,故B项错误;家庭伦理道德的说法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国一体观念的含义和影响入手,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有一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答案】D

【解析】天人感应学说是关于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这一学说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D中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做服贴的良民,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就是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私欲,所以这体现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故选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说董仲舒的儒学与诸子百家思想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是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故BCD均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

4.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内容,宋明理学将儒学思辨化,但不是以哲学探究为已任,排除A;宋明理学强调的“论”即“理”,其核心是儒家的道德伦理,B正确;宋明理学都是唯心的,不存在唯物和唯心之争,排除C;宋明理学中穷理是为了把握其中“理”以便对世界更好的认识,不是在于至极,排除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

【名师点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作用和影响:

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

5.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

“你究竟怕谁啊?

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

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直接民主

B.代议制民主

C.精英政治

D.贵族政治

【答案】C

【解析】由苏格拉底所说公民大会组成者是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农民、商人、小商贩,而没有其他阶层的人,这可以反映出他强调的是公民大会主要是由非精英人士构成的,这恰恰说明他渴望的不是这样的民主政治,而应该是与之相反的精英政治,故选C;苏格拉底是反对直接民主和贵族政治的,故排除AD;代议制民主不是这个时代的民主制形式,故排除B。

6.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

【答案】C

【解析】特别赞赏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等字眼意在强调政务活动家的务实、经世致用等,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镇压义和团运动和曾国藩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中体西用”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曾国藩不主张政治制度变革,选项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7.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答案】D

【解析】由“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知,这指的是对科学和思想传播做出了贡献的印刷术,故选D;马克思评价指南针是说的“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故排除B;马克思评价火药是说的“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故排除C;对于造纸术马克思并没有明确评价过,故排除A。

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材料“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反映了该书法家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

这体现出他挥写时的狂放不羁的风格,与草书书法家张旭的风格相符,故选B项。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书法风格与材料不符,不选A项。

颜真卿、柳公权都是楷体书法家,不选CD两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体

9.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所以应该指的是楚辞这种文学体裁;②出自《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所以属于唐诗;③是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④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属于宋词;结合上述文学体裁及其时代特征,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

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专题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这一题首先要判断各段文字属于什么文学体裁,然后根据该体裁的时间来判断时间先后。

10.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A.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

C.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之所以反天主教会,就是因为他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所以A正确。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11.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

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达尔文

【答案】C

【解析】由“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可知这一学说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主张——分权制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符合题意;AB都提出过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但是没有提出过分权制衡的思想,故排除AB;达尔文是生物学家,他的主张应该不是政治方面的,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D。

12.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B.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

C.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D.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

【答案】D

...........................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

13.“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古代希腊的思想涉及到过公民民主思想,也涉及到了人文主义精神,古代中国与希腊同时代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先贤关注的是如何让社会更和谐,据此可以推知,C是二者相通的,故选C;A不符合古代中国,B本身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古希腊,所以排除ABD。

点睛:

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一题涉及到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思想主张的比较,需要理解中国与古希腊同时代不同的阶段特征才好准确作答。

14.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

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论

【答案】B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特别是其中提出的钟慢尺缩论断。

当一个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周围的时间会迅速减慢、空间会迅速缩小,这可以作为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故选B;量子论与时空没有关系,故排除A;牛顿力学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故与穿越时空没有关系,所以排除C;日心说也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

15.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

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李贽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

【答案】C

【解析】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所以其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古代中国先贤思想家中与人性论有关的人是朱熹,朱熹的理学思想就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的,故选C;ABD几个人的思想与人性论无关,故排除。

16.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因信称义”“致良知”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17.《三字经》中写道:

“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孟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皆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观;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知识来自教育,所以主张通过教育使人具有美德;故孟子的性善说与苏格拉底的人性说有相同的地方,故选B。

墨子具有功利主义的思想,老子则崇尚自然清静与无为,故二者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

点睛:

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

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

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

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

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1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

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A

【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的变法维新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19世纪40、5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只有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时代不符,故排除。

点睛:

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

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

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

19.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兴办近代工业以实现御侮和自强;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振兴商务,与西方进行商战;章太炎作为革命派的代表,主张用革命解决公理与旧俗的问题;梁启超作为立宪派的代表主张国民的觉悟才能维持共和政治;结合这些主张可以得出其共性是主张通过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来挽救民族危机,故选C;AD不适合郑观应和李鸿章的主张,B只适合李鸿章的主张,故排除ABD。

20.有人质问某人:

“这些是你的书吗?

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

”这人坚持:

“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A.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答案】A

【解析】由“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结合所学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可知,这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而与其对话的就应该是罗马教廷的官员,故选A;伽利略是为了宣扬日心说与异端裁判所之间有矛盾和分歧,故B与题意不符;伏尔泰反对的是天主教会,但是法国贵族并没有针对伏尔泰的主张,故C与题意不一致;苏格拉底和雅典大陪审团之间的分歧是关于雅典的言论自由的问题,故D也与题意不符。

点睛:

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2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D.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答案】D

【解析】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等待戈多》剧本所揭示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深深地拨动了那个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弦,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终日无所事事,极端痛苦,又极端无聊,渴望改变,却又无力自拔;所以综上所述,这两个剧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故选D;A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等待戈多》,C不符合《茶馆》,故排除ABC。

2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

商汤伐夏时说: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

“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统治较为稳定

B.政权更迭频繁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恭行天罚”、“天命殛之”、“予畏上帝”、“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天命诛之”可知,这些说法里面都有“天”、“上帝”等关于神秘力量的主宰或者主导的意思,故选C;题干更多的表达的是统治者或者都城的变化,而不是说统治的稳定,故排除A;里面不全是政权更迭,故B也不完全符合题意;D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23.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依据所学可知,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了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A中排斥说法错误;B是梭伦改革措施;D中都有说法绝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认识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是由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24.有学者指出: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罗马法

A.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C.维护法官的权威

D.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罗马法是随着实践活动的进行不断进行调整的,故B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并不是说到随意性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罗马法不是维护法官的权威而应是法律的权威,而且C的说法也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题干没有说到罗马法的影响问题,故排除D。

点睛:

“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25.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

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

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C.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答案】B

【解析】“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法律和司法的权威性,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司法的独立性,故A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A;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有7人被定罪,这恰恰说明国会弹劾的重要性和威慑力,故B符合题意,所以选B;法官终身任职必须是没有违法渎职行为,而题干中是有违法行为的法官被免去公职,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C;题干仅仅体现了国会对公职人员的弹劾,没有体现相互制约,故D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D。

点睛: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

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

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其中26题12分,27题11分,28题12分,29题15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入关以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入关后,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

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

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

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

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

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

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