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2539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docx

五年级第一单元数学

科目:

数学年级:

五年级

 

第一单元三峡工程

———小数乘法

 

总计:

11课时

信息窗一……………………………………2课时

信息窗二……………………………………3课时

信息窗三……………………………………3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预习设计:

1、复习整数乘法以及积的变化规律

2、观察情境图,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尝试将课本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

1、2003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2004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3、2009一共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4、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二)共同探究,尝试解决

(一)解决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解决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3、要想求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应该怎样列算式?

58.6×6

4、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58.6×6?

4人一组共同交流,选一代表总结计算方法。

开始活动。

教师在班里循环走动,观察学生活动过程

5、学生汇报:

生一:

用加法计算58.6+58.6+58.6+58.6+58.6+58.6

生二:

列竖式计算,遮住小数点不看,当成整数586×6=3516,最后把积缩小10倍后点上小数点。

师提出疑问:

(1)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我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因为58.6扩大十倍,所以58.6×6的积也就扩大10倍得到586×6的积

(2)为什么把58.6扩大10倍,而没有扩大100倍,1000倍或更多倍呢?

 扩大到10倍后已经是整数,再扩大麻烦!

6、教师总结:

计算58.6×6时,先把58.6扩大10倍得到586,再计算586×6得3516,再把积3516缩小10倍得到351.6,最后点上小数点。

7、巩固练习:

13.7×435.6×8

(二)解决问题:

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

应付电费多少元?

1、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2、要想求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

应付电费多少元?

应该怎样列算式?

0.62×45。

3、学生尝试计算0.62×45。

4、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5、教师总结计算方法。

7、巩固练习:

1.6×5264×0.25

(三)学习小结:

1、今天学习的这些题目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哪位同学能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说一说?

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一个因数扩大了几倍,就把积缩小几倍,小数点就向左移动几位)。

(四)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5题

七、限时作业:

4.8×90.12×37.9×170.68×47

第二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小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3—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熟悉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性

4、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第1题是用小数乘整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独立的看图,根据题意列出小数乘法算式并计算。

通过交流解题过程,加深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巩固计算方法。

1)5.7×6=34.22)0.75×14=10.5

 

2、第4题,借助口算找规律的练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的口算,口算后自主发现每一组的规律。

最后通过交流,概括总的规律。

第一列:

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后,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1位、2位、3位

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多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如何改正。

第8题:

估一估,算一算

1)怎样列式?

9.8×12=

2)怎样估算?

9.8≈10,10×12=120,9.8×12≈120万人

3)计算:

9.8×12=

第9题:

是一道解决学生身边问题的练习。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白步长乘步数等于路程的道理,再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完成测步长的任务时,应按自己正常的步子来测量,不要故意迈大迈小,步子要均匀。

为准确,可指导学生多测量几次求平均步长。

应重视学生的估测意识。

第10题:

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选作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

第一问是求出买3盒的钱数,条件直接可直接解答。

第二问需引导学生思考:

买四赠一,即用买四盒的价钱得到五盒牛奶。

20盒牛奶中有4个五盒,因此,只需用4个四盒的价钱就能买20盒牛奶。

此题较难应加强指导。

五、总结

什么方面还感到比较困难?

小数乘整数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第三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课本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小数位数不够前面添0补充数位。

预习设计:

1、复习小数乘以整数

2、观察情境图,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尝试将课本上的例题补充完整并试做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作用。

出示长江图片,观察图片,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

1、巴东到香溪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巴东到秭归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

(一)解决巴东到香溪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解决巴东到香溪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3、要想求巴东到香溪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应该怎样列算式?

53.5×0.5

思考:

这道算式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两因数都是小数)

4、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53.5×0.5?

4人一组共同探究,,教师在班里巡视,观察学生探究的情况。

5、学生汇报:

列竖式计算。

板书:

53.5×5=

引导学生完整梳理计算过程:

把53.5×0.5看做535×5进行竖式计算,积是2675,这个积是一个因数53.5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0.5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一共扩大了100倍之后得到的,要想得到原来53.5×0.5的积就是把2675这个积缩小100倍,得26.75.

6、巩固练习:

2.7×0.443.6×0.6

(二)解决问题:

巴东到秭归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2、要想求巴东到秭归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应该怎样列算式?

53.5×1.2

3、学生独立计算:

53.5×1.2

4、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三)学习小结:

1、观察今天学习的这些题目,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仔细观察两个例题,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3积的小数的位数与两个因数的什么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总结计算小数乘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尝试练习

12.6×0.80.483×0.06

1、先说一说积是几位小数

2、抽两名同学进行板演,教师巡视帮后进生

3、订正,说一说小数乘以小数的过程,并让学生知道积的位数不够时,需要填0补位。

(五)课堂总结

1、小数乘以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2、说一说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填0补位,末尾有零的要把零去掉。

(六)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

七、限时作业:

1、你能接着算下去吗?

 

2、竖式计算

3.25×0.040.38×0.25

第四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小数乘小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8—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练习巩固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2、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迁移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增强技能,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教学积需要化简等技巧。

教学难点:

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小数点处理的负迁移。

(小数点不是落下来,而是根据算理点上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先说说积有几位小数再得数。

2、根据算式填空:

自主练习第4题。

巩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关系的练习。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想法,使学生进一步体验:

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34×3=40256×15=840

13.4×3=40.256×1.5=84

1.34×0.3=0.4025.6×1.5=8.4

0.134×0.03=0.004020.56×1.5=0.84

3、辨对错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题错在哪里?

注意区别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组织交流,探究新知

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0.015.8×1.23.15×1.4

4.9×15.8×13.15×1

4.9×0.995.8×0.93.15×0.6

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当一个数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该数小。

2、先说出每次的乘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再算。

 

3、不计算,在○里填上“》”“《”“=”。

课本第9页第8题。

由具体算式的比较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三)自主练习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再算

3.2×3.11.82×0.453.1×0.45

2、课本第8本第5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解答后全班交流。

说说列式的理由。

3、课本第9页第6题。

(1)学生独立解答.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自主交流。

4、课本第10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后,全班交流。

(2)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求出他们的面积。

(四)趣味探索

1、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直接得出后两题。

0.3×0.3=0.09

0.33×0.33=0.1089

0.333×0.333=0.110889

0.3333×0.3333=0.11108889

0.33333×0.33333=0.1111088889

2、找规律填一填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每组数的特点,自主找规律填空,然后组织交流,沟通填写的理由

(1)0.30.61.22.4()()()

(2)3.244.85.6()()()

(3)0.20.61.8()16.2()()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材9——10页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理解一个因数大于0,另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大于第一个因数。

3、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积与因数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难点:

如何比较大小?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年又是丰收年,一种山核桃每千克20.2元。

买0.8千克应付多少钱?

买21千克呢?

13.5千克呢?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怎样列式?

(1)20.2×0.8

(2)20.2×21

(3)20.2×13.5

2、先估计大约多少钱?

20.2×0.8≈20×1=20

20.2≈20,0.8≈1,20×1=20

学生估算

(2)(3),交流估算方法。

3、观察三道算式,发现了什么?

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谁大?

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

4、练习。

在○里填》《=

1.04○1.04×0.983.4×0.85○0.85×3.4

0.87×1.01○0.872.63×0.1○2.63×0.01(三)练习提高(课本自主练习)

7、

(1)怎样估算?

(2)用计算器

8、练习时,应采用小组活动形式,教师关注学生间的差异。

9、课外实践题,可让学生在课外从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进行选择、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自己表现如何?

 

第六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小数乘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课本11--15页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小数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小数乘法有关运算的题目。

2、使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中,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计算方法的确定。

难点:

在生活中,以元作单位只能保留两位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设计:

1、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律

2、观察情境图,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尝试将课本上的例题补充完整并试做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长江航道的经济运输能力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运费也降低了。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

1、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运费多少元?

2、将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从重庆运到涪陵共需运费多少元?

(二)合作探究:

(一)解决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运费多少元?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解决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运费多少元?

2、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3、要想求将6.4吨小麦从万州运到忠县共需运费多少元?

应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应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

生一:

先运算1千米需要多少钱,再运算88千米需要多少钱?

0.035×6.4×88

=0.224×88

=19.712

≈19.71(元)

为什么保留两位小数?

用什么办法求它的近似数的?

(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

生二:

先算每吨运88千米需要多少钱,再算6.4吨运88千米要多少钱?

0.035×88×6.4

=3.08×6.4

=19.712

≈19.71(元)

(三)巩固练习:

0.71+1.25×255.4×3.65-3.07

90×(0.58+3.27)(9.7-3.25)×0.08

(四)总结

这节课表现怎样?

什么方面还感到比较困难?

小数混合运算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五)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六)、限时作业:

0.75+0.25×0.4(0.59+0.15)×0.12

0.25×368×401.7×101

第七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混合运算--简算

教学内容:

教材12----13页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小数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会根据数据特征,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中,会用四舍五入取积的近似值。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

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乘法,今天就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合作探究

出示绿点例题:

将63吨大豆和137吨玉米从重庆运到沛凌,共需运费多少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列式,说明理由。

(1)4.2×63+4.2×37

(2)4.2×(63+37)

(1)先算大豆和玉米各需要多少元?

(2)先求货物的总吨数,然后再求共需要多少元?

3、第一种先求什么?

第二种先求什么?

结果怎样,想一想,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在以后解题过程中应选哪种。

4、第二种解法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补充练习:

0、125×3.69×81.96×57+1.96×43

=0.125×8×3.69=1.96×(57+43)

=1×3.69=1.96×100

=3.69=196

提问: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板演。

2、怎样算比较简便。

3、两题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巩固练习

1、简便计算

0.78×1011.25×(100+8)

抽两名同学板演,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发展训练:

5.63×6.34+0.563×36.6

2、自主练习第7、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限时作业

0.25×368×401.7×10112.5×2.5×0.8×4

第八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小学混合运算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12-15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小数混合运算的技巧。

2、掌握混合运算简便方法的计算。

3、会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难点:

对应用题正确解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逐步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

本题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多让学生练习,最好现做现阅,在做的过程中体会计算顺序的处理

2.8×5.5×1.35.5×1.52-2.03

=15.4×1.3=8.36-2.03

=20.02=6.33

0.71+0.25×0.42.85×0.2×7.2

=0.71+0.1=0.57×7.2

=0.81=4.104

(0.59+0.15)×0.12(8.6-1.7)×0.08

=0.74×0.12=7.9×0.08

=0.0888=0.552

2、自主练习11题

主要考察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注意计算的顺序。

82×0.9=73.82.04×52=106.08

1.1×5.3×7.23.6×0.125×8

=1.83×7.2=3.6×(0.125×8)

=13.176=3.6

0.36×0.25=0.09100-15×4.61.5×0.8+1.5×0.2

9+5.29=14.29=100-69=1.5×(0.8+0.2)

432÷48=9=31=1.5

五、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1、自主练习2题,求近似值

练习时,提醒学生认真审查,明确要求后再做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2)结果精确到百分位

0.11×0.530.76×1.45

=0.0583=1.102

≈0.06≈1.10

2、自主练习12题。

学生自己做,自己交流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保留不同的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整数

4.113=4.57×0.9

4.11

4.1

4

0.902=0.82×1.1

0.90

0.9

1

4.976=0.311×16

4.98

5.0

5

六、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自主练习7题,填空

2、学生独自填写,再交流答案。

加深对运算律的认识

3、8题做作业

七、实际应用

1、自主练习3题。

科技与日常相结合的题目,引导学生搞清题意,再自己列式解答,提高应用意识

2、6题:

理解题意,尝试多种解法,进一步熟悉运算律的应用

3、10题:

学生独自认识发票,理解认识各数量间的关系,再补充完整。

通过该题增强参与社会的能力。

总金额=数量×单价

15题同上

 

第九课时月日上总第()课时

课题:

我学会了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江的壮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

2、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

1、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学生梳理知识

三、解决课本上的问题

1、出示第一个情景图

指名读题、分析列式方法

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2、出示第二个情景图

指名读题、分析列式方法

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3、观察第三个情景图

指名读题

提出数学问题

分析列式方法

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四、练习巩固

1、不计算,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4.85×1.025()

68.57×4.62()

52.1×2.7()

0.001×5.7()

0.123×2.005()

2、观察下面的算式,估计它们的结果,再计算。

4.6×5.32=4.6×0.532=

0.46×53.2=460×0.0532=

你有什么发现?

4.根据57×49=2793,你能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5.7×49=5.7×0.49=

570×4.9=0.057×0.49=

0.057×4900=57000×0.49=

五、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