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4541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docx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题库

1、2跨世纪之争的三个问题:

(页码:

2-3)

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过几百年风雨以后,依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为什么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生存方式,在给人类带来奴役、战争、死亡的同时,在20世纪和可预见的21世纪中,已经和仍将可能给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培育连续四千年的文明?

为什么这个文明会在和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较量中屡遭惨败?

第三个问题: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和转型的情况下,维度中国能沿着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续前进?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不同文明的激烈竞争下,中华新文明的缔造又将会有怎样曲折漫长的道路?

3、4社会转型伴随着管理转型的含义:

什么是管理转型?

(5)

社会转型引发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支撑社会转型。

管理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同步时确保和加速社会转型成功的重要条件。

社会转型即社会形态的转变,而管理转型,乃指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以及人们对待管理的宗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5、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管理定义(8)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影响,促使人们合乎规范地生活,强调平均和共存,达成以有序、统一和稳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和组织的内部和谐状态,实现预定的目标。

6、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的定义(10)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对他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积极协调地工作,强调效益和效率,达成以斗争、变革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和组织的外部竞争优势,实现预定的目标。

7、未来知识社会管理的概念(10)

未来知识社会管理就是利用知识进一步发掘知识和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变为生产力,而进一步发掘和使用知识的知识称之为管理知识。

8、文化激动(11)

所谓“文化激荡”,乃指不同时空之间文化的冲撞、融合,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社会进步和社会破坏之总称。

9、当代中国文化激荡的特征(需自己进一步概括新的特征)(11-12)

第一、当代中国文化激荡是近代开始的文化激荡在新时期的延续,它具有内涵的深刻性和外延的广阔性。

第二、中国文化从未中断,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参和文化激荡的重要方面。

第三、当代中国文化激荡客观上存在着另一个参和方面——西方文化。

10、专制式人治管理思想,残余,及其对当今中国的危害(13)

专制式人治管理,就是指整个社会或该组织存在着一个权力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不受任何限制和可以为所欲为的最高领导者,这个领导者按个人的一致及情感对整个社会或组织实施管理。

11、伙伴关系和治理的概念(15)

伙伴关系要求人们合作并互相尊重。

他包括参和、联系,并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和谐地工作。

伙伴关系方式是通过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它不同于在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等级服从体制。

伙伴关系要求公平合理、意见一致、互利互惠、民主参和决策;必须积极倾听,富有同情心的分担,相互支持,以促进共同兴旺发达。

它包容并追求把人们结为一体。

在伙伴关系的环境里人们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有真诚的关怀和安全感。

真正的伙伴关系导致人人有权力并有条件实现自我。

12、分和原则在中国社会体现在哪里?

中国社会需要怎样的分和原则?

(25-26)

人民共和国的治国主题建立了一下两类单位制度来实现中国当代社会的“分”和“和”相结合。

第一类制度:

生产分类管理制度、认识制度和财务制度;第二类制度:

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和身份成份制度。

中华新文化的缔造只有在现实古今中外文化激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从农业型管理向工业型管理转变,以“体”和“用”来取舍“中”和“西”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开展管理创新方法论讨论,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充足的创新知识资源;另一方面,管理创新需要有效地创新方法。

13、管理文化(29)

(1)是一种知识体系,以及获得这种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方法;

(2)包括现实层面的:

管理组织,管理主客体,管理行为管理的方法技术;哲学层面:

管理的总态度、思维方式和一般价值观念;(3)管理文化就是一种带有哲学根基和具体结构的管理知识体系。

14、管理谐协创新方法(31)

第一,寻找诸极;

第二,确指诸极;

第三,设计出未创新而整合诸极的具体结构

第四,对所有创新进行严格的科学界定,并按一定标准,以及这些准则的具体分解来进行检验。

15、十六字方针(32)

“管理谐协创新十六字方针”——“博采众说、把握多极、允中谐协、知权通变”

16、发现管理的含义(39)

本书中“发现管理”或“管理的发现”的含义主要包括:

管理成为一种职业而出现专职管理人员阶层;有关管理的科学理论及管理知识学科的创立;管理知识的大量积累;管理在社会主要领域得到广泛而成功的使用。

管理作为一种职业被其他社会活动、其他职业区分,出现专职的管理理论。

17、西方管理百年三个阶段(41-45)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管理理论的创立

第二、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形成了实质为管理思想文化激荡的“管理理论丛林”。

第三、20世纪最后二十年,管理知识大爆炸

1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3)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19、《管理理论丛林》主要观点(42)

第一,由于各种专家及从事实际管理的人员都对“一个长期存在的管理领域”有了发现,“所以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密不可穿的状态”。

第二,管理理论丛林使改进管理成为可能,但是在管理改进带来巨大的社会潜力的同时,管理理论不同的研究方法已经导致一场混乱的“丛林战”。

第三,应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清理,包括对不同学派进行分类,寻找出造成学派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清理丛林的建议。

20、20世纪60-70年代出现在西方的重要管理理论(42)

根据孔茨的观点,当时存在的管理理论主要可以分为六大学派,它们是:

管理程序学派、经验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论学派、数理学派。

21、西方一百年出现的六种管理思想(43)

官位主义、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际关系、新人际关系、大师理论

22、透视1.1-1.6的阅读,理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人主义(45)(个人主义见27题)

23、发现管理的其实(44)

第一,21世纪将是管理大发展的世纪,随着新的管理热炒的星期,必将带来管理学质的飞跃。

第二,从20世纪初依靠学术研究发掘正规的管理知识开始,到20世纪结束前,学术研究和非学术研究、严肃管理理论和通俗管理文化相结合,管理知识的商品化,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发掘管理”由慢到快的新道路。

第三,20世纪结束时,西方管理知识的创新几乎集中到美国,不同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任务和顶级管理大师几乎全是美国人,再加上商务书出版狂潮表现出美国人对管理知识的渴望追求,我们私塾应该将这种现象和20世纪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霸权的拥有相联系,去寻找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

第四,今天的是世界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临近知识经济共存的世界,管理在世界范围内所具有的普遍、复杂和多样性,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发现管理已一个世纪,在这100年中人类的管理实践和知识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和当前时间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相比,管理知识学科发育得极不完整、极不成熟。

特别是把管理看做高科技和近些年来西方管理知识的“严重实用主义”倾向,大大削弱了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

素以,我们有理由期待着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

第五,20世纪中,中国错过了两次世界性的管理热潮。

改革开放式中国国人开始“发现管理”,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管理”已成为大众传媒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管理知识的加速普及和广泛使用告诉我们,一个管理热潮即将或正在中国大地兴起。

但是,当前管理学研究的落后、陈旧和管理知识的低水平必然进一步制约中国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管理创新。

24、现代工商企业(47)

现代工商企业它有两个特点: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且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管理。

25、为什么必须以工商管理为中心?

德鲁克的观点(47)

(1)工商企业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构;

(2)只有在经济领域才能用数学对资源分配和决策成果加以度量;(3)工商企业的建立是20世纪成功的历史。

26、韦伯的资本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精神(54-55)

(1)所谓资本主义企业,就是以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以合理(或理性)地组织生产和劳动为手段的企业。

(2)合理(或理性)指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必须符合经济理性,即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3)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存在着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在企业中合乎理性地使用资本和按资本主义方式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成为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

“资本主义精神”的要义:

(1)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它要求热门把增加自己的资本当做天职,而且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谁违反规范就是忘记自己的天职;

(2)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它宣扬最高的善应是尽可能多的挣钱,且把挣钱和严格避免任凭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起来,人被赚钱动机所左右,把活力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个人满足的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首要原则。

所以,从个人幸福或功利角度来看,这种最高的善显得完全先验和绝对的非理性;

(3)作为一种个人能力,它把合法挣钱当做一种个人能力,认为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天职的结果和表现;

(4)作为一种生活理想,它崇尚经济理性主义,并将之描述成为现代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显著特征;

(5)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对劳动者来说,劳动必须被他们当做一种绝对自身的目的,当做天职。

27、个人主义(57-58)

第一,个人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意识。

第二,个人主义精神还突出地表现为权利意识。

第三,个人意识的崛起时西方个人主义精神兴盛的主要标识和内容。

28、科学管理的实质;科学对待工作的三点,举例说明(63)

科学管理的实质:

完全的思想革命。

(1)工人和雇主必须建立共同富裕的思想;

(2)变斗争为合作,把注意力转向增加盈余;(3)工人和雇主亲密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4)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企业中的一切工作。

(1.承认功过是一门精深的科学,意味着工作存在规律。

2.用科学研究代替个人判断,挖掘有关工作的规律,建立相应的有关工作的科学知识。

3.用科学研究代替个人经验,来管理和进行工作。

29、泰勒管理技术定义(64)

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使其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30、经济人的假设(参考一下西经,做更完整的回答)(63)

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利己本性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动机,人们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仅会达到自身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公共利益。

补充:

微观经济学提出了经济人假设:

这种人在行动过程中既具有“经济”特征,同时也具有“理性”。

他们具备关于其所处环境的各方面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如此完备,使之在决策中完全够用;他们完全了解有哪些被选的方案;我们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使其能够在面临的被选方案中作出抉择;他们具有择善而从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能力,以保证择优的顺利进行。

31、泰勒理性指什么(63)

第一种答法:

科学地对待工作。

(1、2、3)

第二种答法:

管理意味着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所行使的控制。

32、法约尔管理定义(73-74)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33、企业经营六项活动(73)

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是: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34、法约尔的管理原则以及它的一般管理原则(76-77)

法约尔管理原则:

(1)原则虽是组织维持健康和正常的某些条件,但原则则代表的是一种尺度,原则是灵活的,使用原则时应注意各种可变条件,其中特别是可能涉及到的人的因素。

(2)使用原则主意尺度是很难掌握的艺术,它主要不是靠理性思维,而是靠智慧、经验和判断。

因而,由智慧、经验和判断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一个管理人员的主要才能之一。

(3)管理原则因人而异,即不同的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特有的,习惯使用的管理原则。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

35、官僚制组织(81-82)

“官僚制”,又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科层制。

所谓“立项行政组织体系”就是因占有、选举、任命或依据继承接班的指派而拥有的权威地位的组织最高首长,使用官僚组成一支管理人员队伍,实施合法的权利。

36、形式主义非人格化特征的理解(82)

在这种制度中,人人享有形式上的平等,提倡不考虑人的因素的明确的权力和职责,人已被职位这种法定权责所规范,并按此规范去工作,没有憎恨和激情,因此也没有爱和狂热。

管理者和这些职位之间形成了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管理:

这种关系要求人们在工作中除保留职位所具有的权责外,放弃人性所具有的其他一切方面;组织中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已被它们所占据的职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所代替。

人们虽自觉感到这种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态,但却无法克服这种变态。

37、韦伯理性五要素(如何理解其和建立在科学上的控制之间的联系)(83-84)

(1)分工

(2)组织的等级结构(3)常规化趋向(4)官员的形式主义非人格化(5)作为组织目标的有效运行

38、孔茨关于管理定义(要求1到5点)(88)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1)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

(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

(3)管理适用于各组织的管理人员

(4)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盈余

(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和效率

39、孔茨主要理论观点(90-92)

管理程序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之一,是认为可以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知识。

主张按管理职能组成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和可扩展性的理论框架,以便把各种管理知识安放在此框架内;之二是主张使用管理职能组织管理工作。

该学派认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上的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工作,均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管理职能程序来组成;之三:

只要实施各项职能所获得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就可推断出各种管理原则;致死:

每个管理人员只要遵循和执行各项职能,就可以形成一套各自实施这些职能的“运用法则”。

40、管理科学学派的简单介绍(99)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计量学派、数理学派。

概括地说,管理科学学派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

该学派通常由把管理看做一种数学模型和数学程序的各种理论所组成。

管理科学史科学管理的倒置,它和其说成是探讨管理的科学,不如说是努力地把科学使用于管理之中。

41、理性决策的四个阶段(100)

在这种模式下,决策的典型阶段包括: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血爪出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所有方案,排除次序;最后抉择。

42、管理就是决策的含义(109)

“管理就是决策”的真正涵义是:

管理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进程,如企业制定计划是决策,组织结构的设计是决策,组织中的干部配备是决策,实施管理控制的时候采取措施来纠正偏差也是决策。

43、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四个阶段(110)

第一阶段:

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探索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即“情报活动”。

第二阶段:

找出可能的行动方案——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即“涉及活动”。

第三阶段:

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的行动发难,即“抉择活动”。

第四阶段:

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对抉择选出的方案进行检验、修正和评价,即“审查活动”。

44、“无限理性”和“最优化准则”(111)

无限理性的三个前提:

(1)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

(2)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3)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实践、经费、情报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

一方面,人类的理性不是完美无缺的的“无限理性”,而是一种“有限理性”;另一方面,人们在决策时难以实现最优,常常只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45、令人满意原则(109、111)

人类实际理性不是完美无缺的“无限理性”,而是一种“有限度的理性”,人们在决策时难以实现最优,常常只能得到“比较满意”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西蒙提出以“管理人”来代替“经济人”,并对管理决策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第二,决策时不考虑从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和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

“令人满意准则”的使用,一方面,必须建立决策的共同标准;另一方面,“令人满意准则”不仅指对目标的实现方面,还包括决策实施后对副作用的防止和控制方面,这就要进行“防范分析”,即“可能出现问题的分析”。

46、理性和超理性(115)

人的理性有限主要是指人并不总是“讲理”的。

这是因为,人们除掌握“明显的知识”和具有理性分析能力外,同时还掌握着“隐含的知识”和具有“超理性过程”,它们同样参和决策。

超理性是指不通过逻辑推理就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

*47、其中决策模式(116)

(1)理性决策模式:

假定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这里的理性可理解为人们行动的某种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

(2)经济合理决策模式:

是理性决策模式的特殊类型,以经济理性(用最小的投入寻求最大的产出)做理性评判依据。

(3)剧烈改变决策模式:

认为原来系统已不合适新情况,应该重新设计或终止和替换。

(4)逐步改变决策模式:

认为决策的制定和贯彻应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来实现;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

(5)顺序决策模式:

主要用于当一件不一致,知识不充分的时候。

(6)无为决策模式:

不做决策、或有一时的决定不做什么,静观其变。

(7)超理性决策模式:

决策主要依据超更改特点进行,不顾忌是否呵呵某种理性,甚至可以是可以不合理的。

48、阅读理解德鲁克定义(136-137)

它是一种经济机制,确切地说是工业社会的一种特定的经济机制。

管理所涉及到的每一项活动、每一项决策、每一种考虑,都以经济的尺度作为它的首要的尺度。

德鲁克把管理分解成三项职能:

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第二项职能是利用人员和物质资源造就一家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企业,即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职能;第三项职能是管理工人和工作,将人力资源作为不同于任何一种其他资源的因素加以考虑。

49、对人的管理的理解(283)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体“对人的管理”可以概括为依靠管理职能协调“他人”的工作而使人们高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

“对人的管理”就是通过激励“他人”,借积极性提高而高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小詹姆斯在《管理学基础》的地瓜一种,使这两方面活动得到了同一: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管理概念的中心内容是:

第一,管理功过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他人的活动来收到工作效果。

第二,管理功过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

第三,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

(1)其他人的活动,即其他人的工作;

(2)其他人即人们。

50、四本书的了解、主要内容(151)

51、公司文化的概念(150)

公司文化包括以下内容:

(1)人们相互影响的常规性,就像组织的仪式和典礼,以及人们共同使用的语言;

(2)组织内工作集体共同遵守的规范和标准,比如“按劳付酬、多劳多得”;

(3)组织具有主要价值观念,如“产品质量”或“价格导向”;

(4)知道组织对待员工和顾客的政策哲学;

(5)组织中长期遵循的策略规则,或新成员必须学习以成为组织所接纳的成员的规则;

(6)通过有形的设计而在组织中传播的情绪和氛围,以及组织成员同顾客或其他外部人员相互影响的方式。

52、组织“7S”架构(153)

所谓组织的“7S”架构,就是这些学者在研究日本的管理艺术和美国杰出公司——不段创新的大公司的成功经验时所提出的用作架构企业组织的7中要素。

他们是:

结构(structure)、策略(strategy)、制度(system)、作风(style)、人员(staff)、技巧(skill)、最高目标(sharedvalue)

53、Z理论的主要内容(151、152)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2)上下结合拟定决策,鼓励职工参和企业的管理工作;

(3)实行个人负责制;

(4)上下级间关系要融洽;

(5)对职工进行知识全面

(6)准备评价和稳步提拔;

(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54、学习性组织概念(189、190)

学习型组织被理解成一个能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组织。

在这个组织中,人们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出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55、对宗族这个组织的理解,结合中华名族走向文明的途径来理解(207)

(1)宗族:

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

(2)宗法:

宗族内部所存在而亲疏贵贱等级关系和行为准则成为宗法

(3)宗君合一:

意指“宗统”和“军统”合二为一,其中“宗统”即“亲之统”,是以宗主为核心的血缘关系;“君统”乃“尊之统”,是以君王为首的政治统系。

“宗君合一”,以宗族内部的等级序列组织国家。

56、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念界定(200-300字组织一下)(211)

(1)定义:

这种主要服务于中国古代血缘宗法组织的社会组织需要,由宗法观念衍生而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治国之道”称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特征:

1,它为适应中国古代社会宗族结构下各种不同等级、层次和规模的血缘宗法组织和社会组织需要而产生;2,它是由长期宗法实践积淀而形成的知识体系;3,它具有集阶级统治、生产组织、日常生活组织和文化教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政治伦理型文化的观念、形态——治国之道。

57、先秦儒家管理思想(213-225)

(1)思想出发点:

首先,儒家不仅认为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人必土地、财货重要,而且提出“民为立国之本”的民本思想。

其次,得国的关键在于得民心。

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最后,还包括“以人道治人”。

(2)仁概念的构成要素

一,人的基本规定性。

仁作为人的基本规定性,意指仁者爱人,爱人为人。

首先,仁者爱一切人。

其次,爱有差等。

最后,急亲贤国家。

二,伦理道德。

三,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

四,行为准则。

所谓成仁之道有两层含义:

其一,成仁之途径——克己复礼。

其二,成仁之方法——执中求和。

(3)人性假设

人或者可以靠“存心养性”的内在道德修养,或者可借助于“化性起伪”的外部礼法强制而成为有道德的人。

(4)合法-合理性依据

社会所谓“合法性”依据,乃指古代管理所赖以存在的、反映治国主体意志并适应其政治需要的国家主体意识,这种国家主体意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社会多数人所共有的一种信念,进入人们的自觉有意识或沉入人们的自发无意识。

首先,国家前社会个人性质权力的存在和夏王朝早期国家的产生,导致“个人集权”的合法性。

其次,启时开始的“世袭制”的沿袭,商灭夏,周亡商和国家制度的设计、国家集体一时的出现,塑造了中国社会的“王朝正统观念”。

最后,中国走向早期文明的独特途径和宗法制度的出现,早就了“天下共主华夏统一”观念。

这样,“合法性”依据作为一种历史性观念,按其形成过程及内容的延展,可归纳为:

个人集权——王朝正统——天下共主华夏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