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4859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4.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13.

第四章主要的技术和工程建设方案……………….16.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37.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7.

第七章 效益分析…………………………………….49.

第八章项目建设管理……………………………….50.

第九章研究结论…………………………………….51.

附件及图纸

 

第1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某市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

(2)项目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5111.16㎡。

(3)项目建设规模:

拟建建筑面积6000㎡,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容纳一千多人的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室外绿化及其他附属工程。

(4)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大楼面积6000㎡、投资786万元,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功能布局以活动、学习、办公为主。

原有青少年宫大楼待新青少年宫建成搬迁后拆除绿化:

庭院式布置,设置一个露天锻炼场地(安放综合锻炼器材),设置学习活动老年人的停车位,四周和道路两旁合理安排尽可能多的绿化空间,中心内景观中综合考虑配套塑雕、垃圾箱的位置及款式。

(5)项目筹建单位:

中共某市委老干部局

(6)负责人及电话: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7)项目地点:

某市城北公园路38号。

(8)建设工期:

18个月。

1.2编制依据:

1、某市委(安委[2010]18号)文件;2、某市委第14期会议纪要;3、某市人民政府安政地[2011]335号文;4、某市建设局安建[2011]9号文件;5、某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350991201100002号);6、某市国土资源局(某市[2011]安国第007号)建设用地批准书;

1.3项目投资:

约786万元。

其中:

土建装饰工程550万元,公共部分装修50万元、景观30万元,勘察、设计、监理费共计50万元,电梯45万元、消防设备20万元、监控设备18万元、闭路、广播、电信设备23万元。

1.4资金来源:

主要需要上级补助、本级财政配套

1.5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1总用地面积:

5111.16㎡;

1.5.2总建筑面积:

6000㎡;

1.5.3建筑容积率:

2.0;

1.5.4规划绿地面积1415平方米;

1.5.5绿化率25%。

1.6研究范围:

具体建设项目包括:

1.6.1办公室设置

1.6.1.1活动中心:

分管领导办公室1间、办公室1间;

1.6.1.2老年大学:

校长室1套;副校长室1套;办公室1间;教务处1间;教研室1间;

1.6.1.3老体协:

主席室1套;副主席室1套;办公室1间;

1.6.1.4老龄委:

主任室1套;副主任室1套;办公室1间;    

1.6.1.5关工委:

主任室1套;副主任室1套;办公室1间;

1.6.1.6老促会:

会长室1套;副会长室1套;办公室1间;

1.6.1.7老教协:

会长室1套;副会长室1套;办公室1间;

1.6.1.8咨询委:

主任室1套;副主任室1套;办公室1间;

1.6.1.9老科协:

会长室1套;副会长室1套;办公室1间;

1.6.1.10老干局:

局长室1套;副局长室1套;办公室1间;财务室1间;档案室1间;安置股1间;退休股1间;

1.6.1.11老区办:

主任室1套;副主任室1套;办公室1间。

合计1000㎡。

1.6.2会议室设置

1.6.2.1多功能综合会议室:

1间120㎡。

1.6.2.2小型会议室:

2间,每间面积40㎡,计80㎡。

合计200㎡。

1.6.3活动室设置

1.6.3.1.麻将室:

4间,每间40㎡,计160㎡。

1.6.3.2.象棋室:

2间,每间40㎡,计80㎡。

1.6.3.4.桥牌室:

1间40㎡。

1.6.3.5.纸牌室:

2间,每间40㎡,计80㎡。

1.6.3.6.围棋室:

1间60㎡。

1.6.3.7.乒乓球室:

1间150㎡。

1.6.3.8.台球室:

1间150㎡。

1.6.3.9.健身室:

1间120㎡。

1.6.3.10.艺术团排练厅:

1间260㎡(内含储藏间、化妆间)。

1.6.3.11.室内气排球馆:

1间300㎡(安排阳台)。

合计1400㎡。

1.6.4学习室设置

1.6.4.1.小型教室:

4间,每间60㎡,计240㎡。

1.6.4.2.中型教室:

3间,每间90㎡,计270㎡。

1.6.4.3.大型教室:

1间300㎡。

1.6.4.4.梯形教室:

1间250㎡(安排底层)。

1.6.4.5.电脑室:

1间150㎡。

1.6.4.6.图书阅览室:

1间150㎡。

1.6.4.7.声乐室:

1间90㎡。

1.6.4.8.器乐室:

1间90㎡。

1.6.4.9.书画室:

1间90㎡。

1.6.4.10.烹饪室:

1间220㎡(可安排食堂)。

1.6.4.11.多媒体教室:

2间,每间90㎡,计180㎡。

1.6.4.12.电子琴室:

1间90㎡。

1.6.4.13.钢琴室:

1间90㎡。

1.6.4.14.展览室:

1间60㎡。

1.6.4.15.舞蹈室:

1间200㎡(内含配男、女更衣室,器材室)。

合计1900㎡。

1.6.5综合室设置

1.6.5.1.多功能厅:

1个300㎡(内含配男、女更衣室,储物室)。

1.6.5.2.休息接待室:

1间40㎡。

1.6.5.3.医疗室:

1间30㎡。

1.6.5.4.影视室:

1间110㎡。

1.6.5.5.网络中心机房:

1间25㎡。

1.6.5.6.网络中心机房:

1间25㎡。

1.6.5.7.广播播控室:

1间15㎡。

1.6.5.8.值班室:

1间15㎡。

1.6.5.9.吸烟室:

1间20㎡。

合计580㎡。

以上使用面积共需5080㎡。

1.7综合评价和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德。

该项目实施后将为某市城区老年人提供固定的学习活动场所,逐步改善和保障老人学习、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进一步发挥老干部的余热作用。

项目评价可以实施。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是革命老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殷红热土,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某广大各族人民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红旗不倒,为新中国诞生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促进革命老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目前某市总人口60万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9万多。

占总人口比例13.4%,城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万多,某市也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然而,某市城区现仅有一个面积为760平方米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还同时容纳了多个涉老部门办公,老年人活动场所不足200平方米,很难开展老年人发挥余热的作用和开展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活动。

长期以来,某城区老年人主要聚集在部分社区内老年人自行组织的娱乐场所,楼层老旧、场地狭小、设施不全、功能不足,已不适应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为此,建设市老年人活动学习中心,改善老年人活动条件,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推动基层老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市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迫在眉睫。

某市领导又十分关心重视市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建设。

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问题,2009年市长杨培钦主持召开会议,确定由某市委老干部局牵头,某市直有关单位配合,着手开展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

宁德市委常委、某市委李书记到任后,多次关心提到建设老年人活动学习中心的事宜。

并纳入某市重点推进前期项目工作目标中。

根据某市委的决定和市领导的要求,某市老干部局也多次召集部分老干部讨论选址问题,经老同志们再三斟酌和我市大剧院、青少年宫等总体规划重新建设的要求,认为现某市青少年宫地块作为新建某市老年人学习活动中心非常适宜。

随后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同意现有市青少年宫地块调整为市老干部活动学习中心项目建设用地,由市老干部局负责,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补助。

2、项目建设的宗旨

  

(一)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德。

(二)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逐步改善城区老年人学习活动条件,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项目建设的功能

(一)可改善老年人的学习活动条件,体现市委、市政府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拓宽市委、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

(二)开设梯形教室、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音乐室、阅文阅览室、多功能厅、会议室、礼堂等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固定的学习场所。

(三)开设中国象棋室、桥牌室、中国麻将室、某麻将室、电动椅按摩室、电动床按摩室、医疗室、多功能厅等项目,开展健身、表演、书画等各种形式的老年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

3.1项目用地选址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处在某市城北公园路38号(原某市青少年宫),西侧为富春溪,南与某市富春公园一路之隔,北邻某市体育场,距市委市政府400米,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3.1.2气象

某地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长冬短、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

13.6℃-19.8℃;年平均降水量:

1350-20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3.1.3地质

项目处在原某市青少年宫溜冰场,早期为菜园地,地质条件好,适合房屋建筑。

3.1.4地震

根据199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1:

400万)及有关单位所发的通知,本区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分组为第一组。

本区外围的各地震带对本区影响微弱,历史上无破坏纪录。

3.1.5基础设施及建筑材料

本项目处在某城北,工程施工中交通十分方便,自来水、电力、通讯均有保障。

工程建筑材料用砂由溪柄黄兰运到项目,混凝土由搅拌站提供商品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均可方便运抵工地。

3.2土地利用

3.2.1项目占地面积、用地性质与获取方式

依据某市委(安委[2010]18号)文件,某市委第14期会议纪要;某市人民政府安政地[2011]335号文;拟建地块为市青少年宫地块,会议议定:

市青少年宫项目选址在秦溪洋过溪坂S4地块新建,市委、市政府已同意现有市青少年宫地块调整为市老干部学习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市国土资源局给予协助办理项目地籍变更手续;补存在前期征地和占用良田以及产权纠纷诸问题。

3.2.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拟建建筑物占地1200平方米,并且绿化、‘道路、停车场等配置都符合《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占地规模合理。

3.2.3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力参数图》(GB18306-2001),根据199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1:

400万)及有关单位所发的通知,本区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分组为第一组。

本区外围的各地震带对本区影响微弱,历史上无破坏纪录,未见有影响项目建设的滑坡、崩塌、拟石流等不良现象。

3.2.4其他不利影响

本项目建设地周边没有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项目建设处没有压覆矿床,也没有对防洪等不利影响。

3.3本项目建设选址正确,土地利用合理。

 

第四章主要的技术和工程建设方案

4.1项目的功能设置及建设标准

可改善老年人的活动学习条件,体现市委、市政府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进一步拓宽市委、市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

开设梯形教室、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音乐室、阅文阅览室、多功能厅、会议室、礼堂等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固定的学习场所。

开设中国象棋室、桥牌室、中国麻将室、某麻将室、电动椅按摩室、电动床按摩室、医疗室、多功能厅等项目,开展健身、表演、书画等各种形式的老年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健身活动场所。

本项目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在技术方案的选用上,应更多地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并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以使项目完成后,各种设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4.2建设方案原则

建筑应安服务功能和技术流程要求进行布置做到分区合理,流线通畅,并有必要设置无障碍设施。

要由停车场和对外联连通道路,以便机动车顺畅出入。

1.风格:

统一色彩和风格,以老年人的特点,结合现代建筑元素进行整体设计。

建筑间注意庭院、回廊、露天活动场所等相结合。

2.色调:

以温馨暖色调为主,凸显老年人古朴风雅。

3.朝向:

以保证办公、学习、活动通光率(或照度均匀度)在0.6以上,坐北朝南(或稍有偏斜)。

4.道路:

主干道以水泥路面为主,辅助人行通道以石板材为主,应设置老年人无障碍通道。

5.路灯:

结合照明、学习活动中心整体景观进行设计(可考虑用太阳能)。

6.老年人建筑物要求:

⑴建筑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l.50m的轮椅回旋面积。

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

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⑵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

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O.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O.65m高处宜设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老年人出人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⑶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

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⑷新楼设置三至四部电梯(考虑到将来学习活动的老同志较多),电梯采用医用式电梯,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宜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⑸每层配男、女卫生间,宜临近休息处(每层均安放休息坐椅),并应设便于轮椅回旋的前室,男女各设一具轮椅进出的厕位小间,男卫生间应设立式小便器,卫生间厕位间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2.00m,内设0.40m高的坐便器。

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T"形落地式安全扶手。

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水盆一侧贴墙设"I"形安全扶手。

⑹建筑物内室室之间应有良好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

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⑺建筑物内所有地面处理均为防滑磁砖或石板材或金刚板。

⑻建筑物离防洪堤至少10米(防洪堤底部算起)。

7.其他:

⑴办公区、活动区、学习区不能相互影响,要做到动静分离;

⑵大楼底层高度4米,其他楼层高度一般3.4米;

⑶建筑抗震级别要在8级以上(考虑不用外墙砖);

⑷建筑要安装避雷针;

⑸中心内景观要综合考虑安排尽可能多的绿化空间,楼顶设置种植花卉。

  4.3总平面布置

⑴庭院式布置。

⑵设置一个露天锻炼场地(安放综合锻炼器材)。

⑶要考虑到学习活动老年人的停车位。

⑷四周和道路两旁合理安排尽可能多的绿化空间。

⑸中心内景观中综合考虑配套塑雕、垃圾箱的位置及款式。

⑹如果有空余地,可否考虑设置地掷球场。

4.4建筑设计

4.4.1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4.4.1.1设计理念一——生态化绿色环境结合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及其所处的基地条件,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塑造新颖幽静的休息空间,以建筑的体量及光影关系体现建筑艺术的本质,建筑外形力求简洁,建筑色彩淡雅。

采用大面积米色面砖贴面,使建筑优雅、飘逸,光线充足,充分体现老人活动的空间优雅、大方的特点。

4.4.1.2设计理念二——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2部电梯兼无障碍电梯使用;每层平面均设专用无障碍卫生间;底层入口门廊处设无障碍坡道。

4.4.3总体规划、竖向和管线综合设计

4.4.3.1设计方案以整体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的环境、塑造优美便捷的空间。

根据周边规划路网设计标高和道路纵向坡度为依据,确定本工程地面标高;竖向设计满足工程管线敷设的高层要求,满足城市地面排水及防洪、防潮与排涝的要求;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

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各类管线原则上应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

同时必须与城市现由的管线衔接。

4.5结构设计

4.5.1设计依据:

⑴《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⑷《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⑸《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⑺《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⑼其它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规程。

4.5.2设计条件:

⑴活荷载:

①楼面荷载取值2.0kN/m2

②走道活荷载取值2.5kN/m2

③消防疏散楼梯活荷载取值2.5kN/m2

④普通楼梯活荷载取值2.5kN/m2

⑤门厅活荷载取值2.5kN/m2

⑥上人屋面活荷载取值2.0kN/m2

⑦电梯机房活荷载取值7.0kN/m2

⑵静荷载取值:

静荷载按实际结构构件、装修等重复考虑。

外墙采用沉重空心砖,容重≤10kN/m3;砖强度等级≥MU10,M5混合砂浆砌筑;内隔墙采用轻质墙板,容重≤7kN/m3;砖强度等级≥MU5,M5混合砂浆砌筑。

⑶自然条件:

①风荷载:

基本风压

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的规定,本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4.5.3设计要求:

⑴建筑物等级:

本工程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各构件的耐火极限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⑵抗震设计:

结构抗震措施:

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4.5.4结构方案:

⑴基础方案:

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丙级。

由于暂时无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拟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

⑵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

4.5.5结构防火:

本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和耐火极限情况如下:

框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大于3.0h。

梁:

所有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梁,保护层厚度为25mm,耐火极限为2.0h。

楼板:

采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保护层厚度为15mm,耐火极限大于1.5h。

屋面承重构件采用浇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护层厚度为15mm,耐火极限大于1.5h。

楼梯: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板保护层厚度为15mm,耐火极限大于1.5h。

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均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厚度≥120,耐火极限大于1.0h。

承重墙、楼梯间采用沉重空心砌块或钢筋混凝土墙,厚度≥190,耐火极限大于3.0h。

以上所选用材料均为不燃烧体,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

4.6给排水

4.6.1编制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8)《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4.6.2给水:

(1)水质

生活用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

(2)水源

此项目的生活、消防用水均考虑由城市自来水供给,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引进壹根DN200的给水管与室外生活、消防环网连接,形成双进口。

本项目自来水供水能力充足,供水压力≥0.35Mpa,可满足生活用水要求。

(3)水量

项目平均日用水量为10m3/d,全为新水,已考虑浇洒道路、绿化等。

(4)给水系统

室外生活、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生活给水系统采用管网直接供给。

4.6.3排水:

(1)污水排水

①排水量

排水量为60m3/d,为一般生活废水。

②排水系统

项目生活及废水直接排入污水系统,经污水站处理水质达标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2)雨水排水

①雨水量

雨水流量按下式计算:

Q=F.Ψ.q(L/S)

式中:

Q—雨水流量(L/S)

F—汇水面积(ha)

Ψ—经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某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2150.5(1+0.411gP)/(t+13.275)0.6846(L/S·ha)

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设计重现期(a)

②雨水排水系统

室外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

建筑物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道路及绿化带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排水管网,多余部分排入附近的市政雨水管网。

4.7供配电:

4.7.1设计依据:

⑴根据项目对供电、用电的实际要求

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⑶《10kV以下变电设计规范》(GB50053-94)

⑷《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⑸《低压配电设计范围》(GB50054-95)

⑹《建筑物防雷设计范围》(GB50057-94)(2000版)

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7.2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

本项目用电设置专用变压器和配电系统。

电源采用电缆穿钢管埋地方式引入。

本项目内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疏散指示标志、走道照明、补压泵等属二级负荷,其余的属三级负荷。

4.7.3用电负荷估算及容量选择:

根据建筑物功能,按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每平方米80W估算,其用电负荷为480KW。

4.7.4供配电设施及系统:

设配电房一个,其中包括高压配电柜、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柜。

低压配电采用GCK-B型配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