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5001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附带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八)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所有科学文化与社会系统思考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类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经过几次科技与工业革命,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物质丰富了,社会繁荣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不仅成为大地的“主人”,而且还扩张到了海洋、太空。

然而,人类“自我”的无限制地膨胀,破坏了自然的生成规律,破坏了地球乃至宇宙发展的规律,造成了巨大的副作用,严重地损坏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学以及由它衍生的生态哲学、生态社会学、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等等,注重人同自然的有机整体关系,把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境作参照,从而审美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前景,把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定位于对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这一人类发展最高目标的维护和守卫,是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坚持与追求。

生态文学是现代生态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派系。

生态文学鲜明地宣扬关爱自然、维护自然环境和呼唤绿色,它与一般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摒除“人类中心主义”的“人道主义”,主张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具有自己价值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体,否认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

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等思想,就体现了深层生态学的观点。

一位国外生态学者认为,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整体化,不能靠应用科学或者政治知识来实现,只能靠“应用美学”知识来实现。

海德格尔说过的一句名言:

“充满才德的人类,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天地。

”这是多么美好的高尚的理想啊!

无疑,生态文学是为这一理想而努力的。

生态文学的产生,给当前的文学存在所面临的危机带来发展的生机。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无论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都出现了主流文学或严肃文学边缘化、文学死亡论等说法。

这是因为许多作家、批评家认为,文学已失去社会教育功能,作家已不再是人们的精神导师。

他们说,作家的写作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是为自己写作。

因而诸多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琐事,或是世俗的男女情爱的纠葛,或是市场经济的角逐,等等。

作品的视野狭窄,格调低俗,虚情假意,缺乏情感的震撼力与思维深度。

真正有良知的作家,从来关注的不是文学本身而是文学以外的世界与现实社会生活,他们绝不把文学当作“自我”宣泄的工具,而是作为影响大众和民族的一种有效力的手段。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临近晚年还一再表示:

“作家的作用并没有结束,并将以自己的羸弱之身,在20世纪,于钝痛中……对全体人类的医治与和解作出高尚的人文主义的贡献”。

生态文学以广博的视野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用崇生、惜生、护生的思想,使文学承担起社会责任,发挥审美功能,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生态文学作为后现代的一种艺术文化,同其他一些后现代文化一样,表现出对“现代主义”文明的反思,从人的生态存在的高度检讨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副作用与危害性,并以悲观的观点否定了“现代性”。

从许多生态文学作品来看,生态文学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批评性的,同经济效益论者、全球化社会学者等的看法是相悖的。

尽管他们的观点过于偏颇,他们的思想感情流于消极与伤感,但提出的问题,批评的某些现象和事实,却是值得当代人审时度势的。

(摘编自杨传鑫《绿色的呼喊——20世纪生态文学略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与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但不断扩张的人类活动,危及到了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B.生态文学归属于现代生态学,以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为最高目标,指明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原则。

C.生态文学属于后现代文化范畴,它否定“现代性”,部分生态文学作者观点偏颇,思想消极,需辩证看待。

D.与传统文学着眼于“人类中心主义”不同,生态文学主张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破解了当代文学的危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解说生态文学与一般传统文学的最根本区别时,援引中外哲学的相关思想和名言,印证了观点。

B.文章在阐述生态文学产生的意义时,从历史发展维度揭示了中外文学都曾出现的主流文学边缘化的危机。

C.文章第四段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话语论证有良知的作家重视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这一观点。

D.文章从生态文学所属范畴、生态文学宗旨、生态文学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逻辑上是并列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尊重自然的生成规律,遵循地球乃至宇宙发展规律,努力节制人类的“自我”欲望。

B.人与自然并非主从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作者认为若要实现人类未来生存的环境整体化,应用科学或政治知识是靠不住的。

C.视文学为“自我”宣泄的工具,忽视文学的社会教育功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这些都可能导致严肃文学的边缘化。

D.尽管部分生态学者观点比较片面,与经济效益论者、全球化社会学者的看法不一致,但其所提出的问题与批评,仍有借鉴意义。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题;共9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一场“阅读革命”。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从历史上看,阅读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由于长期落后于西欧诸国,德国曾被称为“迟到的民族”。

但18世纪中叶,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出版业的大发展,德国出现了一场“阅读革命”。

人均图书消费量激增,阅读从贵族扩散到平民。

到1800年左右,德国已经有一半人口具有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德国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阅读革命”居功至伟。

人们时常感慨中国缺少创新,并归咎于现行教育。

其实,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教育都脱胎于工业化时代,带有大规模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时代印记。

而自由的阅读正是启发性灵,把人从标准化的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一条捷径。

墨西哥作家大卫·托斯卡纳曾感慨地说:

“我们已经将学校变成了工厂,大批量产出雇员。

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是需要微调,而是需要完全转变方向。

它需要让学生们阅读、阅读、再阅读。

正是看到了阅读对于民族的战略意义,2012年俄罗斯政府提出在国家层面制定《民族阅读大纲》。

美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几乎历届总统都把推广阅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已经纳入人大立法进程。

全国300多个城市有经常性的阅读节、阅读日活动。

财政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已经由12个试点城市扩展到12个省区。

图书馆拨款连年增长,60万所农家书屋覆盖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阅读革命”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提升。

作为出版大国,我国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缺少阅读习惯是重要原因。

增强国民的阅读紧迫感是一个重要任务,上世纪80年代之所以出现席卷全国的读书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普遍痛感失去了宝贵的读书年华,痛感中国的落后而渴望迅速改变自身命运和国家面貌。

今天,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必须增强阅读的紧迫感,迎接全民族的“阅读革命”。

(摘编自张贺《来一场“阅读革命”》,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内容丰富、体验新奇的云上数字阅读大会,在为全民提供了如临现场参会的体验之外,也让行业看到了市场消费的新趋势。

《2019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整体规模达288.8亿,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

稳步增长的市场中,90后用户占比达55.6%,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18—25岁的大学生付费意愿最为强烈。

白皮书指出,数字阅读借助直播、短视频、社群讨论等多种新兴流量平台乃至跨界营销,使优质内容的传播拥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有声书、AR/VR阅读、智能耳机/音箱、电子阅读器等技术、硬件的推陈出新,让万物皆可为读书媒介,全场景阅读已经成为趋势。

可以预见,作为国家大力推动的新文化消费产业之一,数字阅读行业将在5G提速之下迎来更多新机遇。

(摘编自《新基建提速之下5G+如何改变数字阅读行业》,2020年4月27日中国青年网)

材料三:

韩国近年电子书用户越来越多。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些公共图书馆中止馆内阅读服务。

有的仅提供快递送书服务,有的开放“电子书架”供线上读书,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

《韩国先驱报》3日援引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数据报道,2019年电子书阅读器在韩国成年人和大学生中拥有率分别为16.5%和37.2%,比2017年分别增长2.4%和7.4%。

二三十岁人群中从阅读纸质书转向看电子书的人数最多。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人们在家隔离,电子书读者数量猛增。

韩国知名网络零售商“11街”数据显示,仅今年8月30日至9月6日,网站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销量就增长117%;另一网上商城Gmarket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增长了60%。

有声内容出版商也抓住商机,推出制作精美的有声读物卡,像销售纸质书那样摆台销售,借此吸引以往购买纸质书当礼物送人的消费者。

韩国知识内容平台Welaaa营销主管柳宰顺(音译)说:

“我们不把有声读物视为一种不同的读物,而是让它与纸质书及其书迷产生共鸣。

(摘编自乔颖《疫情加速改变韩国人阅读习惯》,2020年10月5日新华网)

(1)下列对“电子阅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改变民族命运、改变国家面貌。

B.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席卷全国的读书热,但到2014年“全民阅读”才进入国家视野。

C.自由的阅读可以启思开悟,是把人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一条捷径。

D.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应增强阅读紧迫感,来一场全民族“阅读革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今天的教育脱胎于工业化时代,难免有大规模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时代印记,自由阅读受到时代的限制。

B.今天的中国,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各级政府的有效倡导和扶持,全民族的“阅读革命”已经到来。

C.我国和韩国的年轻人都更喜欢看电子书,是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代表着文化消费的新趋势。

D.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促进了韩国阅读媒介的多样化,也丰富了韩国人的阅读体验。

(3)同样是关于阅读,三则材料各阐释了怎样的观点?

请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2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价值

周国平

我很有兴味地读完了英国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一书。

在我的概念中,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为哲学家、诗人所乐于探究或描述。

我曾担心,一个医生研究孤独,会不会有职业偏见,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病态呢?

令我满意的是,作者是一位有着相当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善于把开阔的人文视野和精到的专业眼光结合起来,因此不但没有抹杀、反而更有说服力地揭示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其中也包括它的心理治疗作用。

事实上,精神科医学的传统的确是把孤独仅仅视为一种病态的。

按照这一传统的见解,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是人生意义和幸福的主要源泉甚至唯一源泉。

反之,一个成人倘若缺乏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便表明他的精神成熟进程受阻,亦即存在着某种心理疾患,需要加以治疗。

斯托尔写这本书的主旨正是要反对这种偏颇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为孤独正名。

他在肯定人际关系的价值的同时,着重论证了孤独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很不相同罢了。

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

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事实上,无论活得多么热闹,每个人都必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那便是睡眠。

不管你与谁同睡,你都只能独自进入你的梦乡。

同床异梦是一切人的命运,同时却也是大自然的恩典,在心理上有其必要性。

据有的心理学家推测,梦具有与独处相似的整合功能,而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

人类精神创造的历史表明,孤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精神的创造力。

我们难以断定,这一点是否对所有的人都适用,抑或仅仅适用于那些有创造天赋的人。

我们至少应该相信,凡正常人皆有创造力的潜质,区别仅在量的大小而已。

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惟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惟有在孤独中,人的灵魂才能与神秘、与宇宙的无限之谜相遇。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在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

在斯托尔的书中,孤独的最后一种价值好像是留给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的。

他写道∶虽然疾病和伤残使老年人在肉体上必须依赖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赖却逐渐减少。

老年人对人际关系经常不大感兴趣,较真喜欢独处,而且渐渐地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作者显然是赞赏这一变化的,因为它有助于老年人摆脱对人世的依恋,为死亡做好准备。

中国的读者也许会提出异议。

我们目睹的事实是,今天中国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集体活动,他们聚在一起扭秧歌,跳交谊舞,活得十分热闹,成为中国街头一大景观。

然而,凡是到过欧美的人都知道,斯托尔的描述至少对于西方人是准确的,那里的老年人都很安静,绝无扎堆喧闹得癖好。

他们或老夫老妻作伴,或单独一人,坐在公园里晒太阳,或者作为旅游者去看某处的自然风光。

当然,我们不必在中西养老方式之间进行褒贬。

老年人害怕孤独或许是情有可原的,孤独使他们清醒地面对死亡的前景,而热闹则可使他们获得暂时的忘却和逃避。

问题在于,死亡终究不可逃避,而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

所以,我个人比较欣赏西方人那种平静度过晚年的方式。

对于精神创造者来说,如果他们能够活到老年,老年的孤独心境就不但有助于他们与死亡和解,而且会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斯托尔举了贝多芬、李斯特、巴赫、勃拉姆斯等一系列作曲家的例子,证明他们的晚年作品都具有更加深入自己的精神领域、不太关心听众的接受的特点。

一般而言,天才晚年的作品是更空灵、更超脱、更形而上的,那时候他们的灵魂已经抵达天国的门口,人间的好恶和批评与他们无关了。

歌德从三十八岁开始创作《浮士德》,直到临死前夕即他八十二岁时才完成,应该不是偶然的。

(选自周国平《周国平经典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曾为医生研究孤独产生过担心,但当作者看到斯托尔是一位有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时,他的担心也就消失了。

B.作者认为交往和独处是人的两种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独处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C.作者认为睡眠是人最低限度的独处时间,同时作者还认为不能正常做梦则可能造成某些精神疾患。

D.文章从阅读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入手,层层推进,形散神聚,处处充满哲思,发人深省。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3)孤独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

至行在,士争从之游。

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

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

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

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九渊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

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

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

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

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

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

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

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

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

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

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

“不至是。

”及追究,其子果无恙。

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

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

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

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

旧用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而铜有禁,复令贴纳。

九渊曰:

“既禁之矣,又使之输邪?

”尽蠲之。

(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B.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C.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D.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古代未成年女子,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角,故称“总角”。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北宋沦亡后,宋高宗逃往南方,在杭州设立临安府,称之为行在。

C.主簿,官职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设置,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D.贴纳,贴,补缴费用;纳,交纳(息钱)。

宋代贴纳一般为征收税费或者补缴差额等,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九渊自幼聪颖,与众不同。

他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童年时代举止与普通孩子不同,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

B.陆九渊长于教育,不沿学规。

对于犯有小错的弟子,他能够使其认识到错误;对于不能清晰认识自己心中想法的弟子,他能为其进行梳理。

C.陆九渊为官勤勉,治政有方。

他在荆门军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上诉,就随时开堂受理;裁决案件时,大多都能调解好。

D.陆九渊为民请命,关心民生。

荆门临近边境而无城,他奏请朝廷在荆门设城;他又整顿市场,减轻商人税额,将铜钱禁止,全部换成铁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

②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五、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7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断虹霁雨①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②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醺碌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④。

【注释】①此词写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

②张宽夫:

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③疆碌(línɡlù):

酒名。

湖南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鄱湖,其水湛然绿色,取以酿酒,甘美,名鄙渌,又名醺碌。

④霜竹:

指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染修眉新绿”一句,词人反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典故,一个“染”字,写出了经过雨水洗刷得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B.“桂影扶疏”一句,此时月亮刚过八月十七,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

C.“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一句,词人快意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不与朝堂中人同流合污以及痛斥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D.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

(2)同是被贬之后填《念奴娇》词,试分析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

六、情景默写(共1题;共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强调,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正如庄子《逍遥游》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护官符”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七、选择题组(共1题;共6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文化学者最新研究发现,曾侯乙编钟横梁上密布的类似“二维码图”的纹饰,可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古乐谱。

此前,一般认为这些纹饰不过是一种豪华的装饰——无论是那黑红相间的色彩,还是那流畅细致的花纹,与金光闪闪的青铜编钟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仔细分析这些初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的纹饰,其构成元素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x”字形、“+”字形、“山”字形、“骨棒”形等反复出现。

研究者指出,这些符号着大量古代音乐信息,如同汉字中的甲骨文一样,它们是音乐中的“化石”,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需要不断破解的艺术之谜,也是一份无比            的文化遗产。

目前,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

要想按照“二维码图”演奏出正宗的先秦时期的乐曲,还需要研究者们发挥才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  蕴含  优厚  穷形尽相

B.交相辉映  蕴含  丰厚  穷理尽微

C.交相辉映  饱含  丰厚  穷形尽相

D.相得益彰  饱含  优厚  穷理尽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有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

B.掌握的资料有限,致使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有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

C.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识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析。

D.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编钟乐谱上还有一些符号尚未辨析出来,有些符号组合的含义尚须进一步辨识。

(3)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