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303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docx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

广东省茂名市事业单位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2014年07月16日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83,分数:

100.00)

1.1~18.缺

(分数:

18.00)

解析:

2.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__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

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在体育课教学中,黄老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主要体现了______原则。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在强调______。

 A.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B.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

 C.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D.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统一

解析: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5.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

课程实施的过程不包括______。

 A.分析教学任务

 B.编制课程结构

 C.安排课程表

 D.组织教学活动 √

解析: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组织教学活动。

6.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______。

 A.保存

 B.延续

 C.创新 √

 D.选择

解析:

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就是实现文化的创新。

首先,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其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

教师的科研活动、研究性教学、师生的创作、科研论文的指导与撰写等都直接创造着新的文化。

再次,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7.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______。

 A.班级授课制 √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解析:

8.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

 B.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

 C.班主任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D.班主任是学生未来的创造者 √

解析:

9.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系统化,并组成课程,编成课本,引导学生学习。

这表明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______。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间接经验 √

 D.传统知识

解析:

间接经验的学习可以避免人类在认识发展中所经历的错误与曲折,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10.黄同学在做阅读题的时候,习惯直接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这种元认知策略是______。

 A.计划策略 √

 B.注意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解析:

11.______是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A.美育

 B.德育

 C.智育

 D.劳动技术教育 √

解析: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12.______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C.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解析:

1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______。

 A.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B.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

 C.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

 D.培养外交人才

解析:

14.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这“三维目标”不包括______。

 A.知识与技能

 B.树立终身学习观 √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过程与方法

解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是______。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接受学习 √

 D.探究学习

解析: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学习者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应用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

学习者通过小组里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既需要承担个人责任,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进行促进性的学习。

(3)探究学习:

学习者通过确定探究主题,在创设的探究情境中,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展示探究成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

16.“想得好不如做得好,心动不如行动”这句话倡导的是______。

 A.心理创新教育

 B.思维创新教育

 C.实践创新教育 √

 D.理论创新教育

解析:

实践创新教育即指动手创新能力教育。

一个人不能光停留在思维创新中,要培养学生多想、多尝试,才有可能发现许多新的知识。

17.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______的创新。

 A.教育环境

 B.教育思想观念 √

 C.教育媒介

 D.教育方法

解析:

18.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A.差等生

 B.班干部

 C.学生 √

 D.少先队员

解析: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

19.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通常间接引导学生,以利于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是______。

 A.间接型

 B.民主型 √

 C.迁就型

 D.倾听型

解析:

20.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只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可,这主要体现了课外活动的______特点。

 A.自愿性

 B.广泛性 √

 C.自主性

 D.实践性

解析:

课外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接受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围绕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广泛涉及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道德言行的锻炼和养成,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1.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课程的类型可分为______。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解析:

22.张老师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在该班属于“优”“中”或“差”的教学评价属于______。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

解析:

相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

23.______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

 A.提问语

 B.阐释语

 C.导入语 √

 D.应变语

解析:

题中所述为导入语的内涵。

24.古人云:

“问之不切,则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

”这体现了教师提问______。

 A.要有时机性

 B.要有针对性 √

 C.要面向全体

 D.要有预测性

解析:

“问之不切,则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意为提问问题如果不迫切,那么听人讲解问题就不会专心;听人讲解问题不专心.学习(掌握)知识就不牢固。

意在教导人们问题的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切中要害,问在知识的关键点,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巧妙所在。

25.______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A.开设哪些学科 √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解析:

设置教学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任务。

26.______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爱岗敬业 √

解析:

爱岗敬业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每一个职场人士必有的职业精神。

作为教师,爱岗敬业,既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也是必须具备的精神境界和职业态度。

27.______是教师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它标志着教师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

 A.诚信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心学生

 D.慎独 √

解析:

“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它要求教师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道德作为一定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但最终是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起作用的。

因此,在师德修养中“自觉”尤为重要,师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慎独”。

28.教师品质有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下列属于我国学生不喜欢的教师品质的是______。

 A.耐心温和

 B.对学生实事求是

 C.热爱、尊重学生

 D.偏爱、不公正对待学生 √

解析:

29._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A.教育功能

 B.社会促进功能

 C.调节功能 √

 D.认识功能

解析:

所谓调节功能,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的能力,它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30.______是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

 A.行政复议 √

 B.司法渠道

 C.仲裁渠道

 D.调解渠道

解析:

31.课堂上,在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李老师总是给予鼓励的眼神,面带浅浅的微笑,并不时轻轻点头,这是运用______的沟通方式。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图形信息

 D.肢体语言 √

解析: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身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32.“少则得,多则惑”体现了教学板书______的要求。

 A.富有启发性

 B.条理清晰

 C.布局合理

 D.简明扼要 √

解析:

板书与讲解一样,贵乎“少而精”。

古人说:

少则得,多则惑。

板书要做到“少书”“精书”;板书书在点子上,书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33.教师把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创新等记录下来的文体是______。

 A.听课笔记

 B.操行评语

 C.教育科研论文

 D.教学笔记 √

解析:

34.周老师在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对学生提问道:

“既然是‘死’海,作者又为什么说它不‘死’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死海的‘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不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案例中的周老师是抓住______来进行提问的。

 A.模糊点

 B.矛盾点 √

 C.发散点

 D.聚合点

解析:

抓住矛盾点进行提问是指以抓住一对矛盾或抓住一个现象提问,使讨论的中心直指课文的重难点。

当老师提问“死海的死与不死各体现在哪方面?

”这时就抓住了一个矛盾点。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很快找到了答案,课文的重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35.______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

 D.教学研究能力

解析:

36.备课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个关键步骤是______。

 A.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B.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C.制定课时计划(教案) √

 D.制定周计划

解析:

37.王同学是一个调皮且不听老师管教的学生,新来的张老师为了找到有效管理王同学的方法,偷看了王同学的日记。

张老师的行为侵犯了王同学的______。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

 C.荣誉权

 D.名誉权

解析:

教师未经学生许可,拆看学生的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8.赵老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赵老师的行为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______。

 A.给予记过处贫

 B.给予警告

 C.给予罚款及通报批评

 D.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9.凡年满__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一周岁。

 A.三

 B.四

 C.五

 D.六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40.______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法。

 A.《刑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

 D.《职业教育法》

解析:

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

它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或称为“教育宪法”“教育母法”。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1.______是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

 A.政治性

 B.高度的权威性

 C.明确的目的性 √

 D.系统性

解析:

42.我国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科书______。

 A.不得出版、选用 √

 B.可以出版、选用

 C.经教师审查后可使用

 D.视实际情况出版、选用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43.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教育经费以______为主。

 A.家庭承担

 B.国家财政拨款 √

 C.社会捐赠

 D.学校自行筹集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44.先学会了讲俄语的中国人再学习法语时,学得比其他人快、好。

这是属于______。

 A.正迁移 √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解析: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懂得英语或俄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等。

45.当一个孩子触到一个取暖器时,他就可以学到“烫”这个词的意义,同时也学会了以后对所有的取暖器都要当心,迅速学到的这些内容和意义都会长期保留在孩子的记忆中。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______。

 A.认知主义的有意义学习

 B.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 √

 C.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

 D.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

解析:

人本主义学习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大类。

人本主义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46.“成绩好,样样好”的印象形成属于社会认知效应中的______。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

 D.社会刻板印象

解析: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个体对认知对象的一些品质一旦有了某种倾向性的印象,就会用这种倾向性印象评价该对象的其余品质。

例如,有的人对某人的外表有了良好的印象后,会对此人的个性品质更倾向于作出肯定性的评价。

47.在学习之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______。

 A.多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

解析:

双避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

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如在学校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于是出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

48.小华的父母希望他以后能够成为一名飞行员,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从小到大都非常认真学习,这属于学习动机类型中的______。

 A.近景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

 D.不合理动机

解析: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为父母的期望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而努力的动机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9.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______。

 A.培养学习态度

 B.探究学习方法

 C.规划学习方向

 D.创设问题情境 √

解析:

50.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家长的表扬和鼓励,这时将对学生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______。

 A.联结化

 B.正强化 √

 C.负强化

 D.单一化

解析:

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

51.______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例如: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等规则。

 A.感知知识

 B.表象知识

 C.描述性知识 √

 D.程序性知识

解析: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52.一张红纸,一半有阳光照射,一半没有阳光照射,颜色的明度、饱和度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知觉为一张红纸。

这体现了知觉的______。

 A.恒常性 √

 B.整体性

 C.相对性

 D.组织性

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53.某学生经常把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归于试卷难度太大,这种归因属于______。

 A.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C.内部、稳定的归因

 D.外部、稳定的归因 √

解析:

54.下列选项中,发生了学习的是______。

 A.小李服用兴奋剂后在百米赛跑中夺冠

 B.大猩猩模仿人吃饼干 √

 C.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非常暴躁

 D.小东从亮处走进暗室,经过一段时间,视力显著提高

解析: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55.缺乏独立性,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处处委曲求全,这种心理问题属于______。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D.依赖型人格障碍 √

解析:

依赖型人格是自主精神比较弱,独立意识比较缺少的人格。

表现为依恋他人,敏感多思,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偏向感性,不太注意自己参与决策的能力,社会参与程度较低,有一定程度的选择障碍。

56.“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学习者“高原现象”的是______。

 A.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

 B.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

 C.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课堂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高,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决心 √

 D.在每学期初,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可一过了期中考试,部分同学就会出现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的现象

解析:

C选项内容不符合高原现象的内涵。

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身不努力以及基础薄弱,不能对应于技能学习曲线中的高原期。

57.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______。

 A.自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

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

获得个人的同一性就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58.学生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并且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和全面,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这属于自我意识中的______。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

 C.社会自我

 D.现实自我

解析:

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59.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__。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需要在一定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D.儿童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

解析: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0.娜娜写作业时遇到难题,通过搜集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逐步缩小解答范围,从而得出了最恰当的、唯一的正确答案,这属于______认知方式。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发散型

 D.辐合型 √

解析: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61.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充分诠释了人格的______特点。

 A.负面性

 B.相似性

 C.整合性

 D.独特性 √

解析:

62.小宇同学解题时能够做到“一题多解”,这说明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