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872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docx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教案汇编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故事引入新课:

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好,在家里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星期天,大华上午去买了30斤大米,午饭后又帮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教师,他说:

“大华今天很辛苦、很劳累,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你今天做这几项家务活时,并没有做功!

”。

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大华的爸爸说得对吗?

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

二、新课教学:

(一)怎样才叫“做功”

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 

  学生实验1:

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1所示)。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

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

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

学生实验2:

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要求:

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

点拨:

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

2.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

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规定: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二)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

  

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它物品)送给老师。

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模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

3.分析课本活动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

 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4.练习:

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

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

为什么?

(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

为什么?

(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

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

(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

(三)怎样测算功

1.功的多少

如图甲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m,做了一份功W。

如图乙示,如果用力把三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m,做功多少?

如图丙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m,做功又是多少?

  

 

点拨:

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

(1)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2)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3)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4)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

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公式:

功=力×距离,即W=F·s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

牛·米(N·m)或焦耳(J)

(3)1J的物理意义:

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

1J=1N×1m=1N·m

注意:

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

牛(N);距离s的单位:

米(m);

3.功的简单测算:

(1)如图示,请学生实际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l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2)图(甲)中,拉力做了多少功你能测出吗?

请设计一

简单方案探究一下。

(3)如图示,一人拉着重2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

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功吗?

如果拉力为500N呢?

强调解题规范化要求。

(四)机械功原理

1.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2.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小结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定义、公式、单位。

强调:

(1)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积累效应

(2)1N·m与1J相等,是等价的。

3.强调解题规范化。

练习设计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计算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会计算有关功率的简单问题。

3.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用比值法研究物理问题。

4.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功率的单位

器材准备

体重计、卷尺、秒表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入新课

讨论:

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你认为应选择哪种办法?

为什么这样选择?

二、新课教学

(一)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力做功时,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关心做功的快慢。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活动: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1.阅读课本,注意观察两个情景,了解女同学和男同学各是怎么说的。

因图中两位“同学”的说法都带有片面性,即女同学只比较功的多少而没有考虑时间,男同学只比较时间的长短而没有考虑做功的多少。

2.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

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得出:

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是片面的,不能只比较做功多少或只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

3.小实验:

(准备:

在讲台两侧地面上分别放四块砖。

实验1:

两位同学都将搬四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要求:

一位同学一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分四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实验2:

要求:

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时间,一个同学将两块砖,另一个同学将四块砖,同时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实验3:

要求:

一位同学用较短的时间将两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另一位同学将三块砖用较长的时间从地面搬到讲台上。

观察讨论:

谁做功快,谁做功慢,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分析实验1可得出:

方法一:

做相同的功,用时少做功快。

分析实验2可得出:

方法二:

做功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实验3现象:

一位同学做功少,但用的时间短。

另一位同学做功虽多,但用的时间长。

让学生找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来。

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很快会联想到速度概念和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出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教师指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佳的方法。

(二)认识功率

1.功率概念:

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2.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

P=W/t

4.功率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工程上还常用到千瓦(KW)做功率的单位1KW=103W

(1)体验:

1W的大小

在1s内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的功率约为1W。

(2)阅读教材“信息浏览”,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说明其意义。

(三)功率的计算

口答:

1.人在3s内做功150J,求人的功率?

2.挖掘机在1min内做了7.2×106J的功,求挖掘机的功率?

例题:

高出水面30m的楼顶上有一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加水,1小时能把水箱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

(g=10N/Kg)

教学分析: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首先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明确解题的过程。

分析是沿着P=

→W=Gh的思路进行。

(四)学生实践体验活动:

比一比,谁的功率大

1.设计实验:

(1)要测出每个同学上楼的功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2)怎样测量这些物理量?

(3)测量顺序是怎样的?

(4)怎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测量过程:

男女同学各选10名“运动员”排成两纵队,由两位同学记时间t,一位同学负责测量学生质量m,两位同学用卷尺测量四楼到地面的距离h,由教师指挥发出信号,学生开始以最快速度跑上四楼。

记时员及时报时,将m、h、t三个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功率。

最后比一比谁的功率大。

姓名

登楼的高度h/m

登楼的时间t/s

登楼的功率P/W

小结

1.功率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注意功和功率两个概念的区别。

3.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是选购机械的重要依据。

4.调查常见机械和电器的功率

练习设计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

器材准备

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

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有用功与额外功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

搬移物体过程中,可以用手直接搬,还可以利用机械。

演示1:

(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交流:

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

测算:

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

分析:

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

讨论:

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

分析:

教材图13-16a、13-16b中,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

要做的功?

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1.有用功(W有用):

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2.额外功(W额外):

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3.总功(W总):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4.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讨论: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

为什么?

(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重物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

为什么?

至此,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1.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2.公式:

3.讨论: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能不能等于1?

(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例题: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6m,则泥桶上升了多少?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

是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讨论:

(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

(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

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

注意事项:

(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学生实验:

实验结果:

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思考:

(1)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什么?

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机械效率含义。

3.机械效率总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练习设计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11.4认识动能与势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能的初步概念。

器材准备

小车、木块、重物、小桌、沙子、弹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置疑:

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呢?

学生讨论。

人类生活、生产是离不开能量。

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

问题:

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

学生讨论回答。

那么,什么物体具有能呢?

指出:

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到底什么是能呢?

请观察下列实验。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能

1.演示实验:

(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

2.分析、讨论:

(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

做没做功?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能量”的概念。

3.“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

举例讨论:

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析:

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

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

总结:

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

都是焦耳(J)。

(二)机械能:

问题:

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

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

回顾实验作答:

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

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被举高;

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

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动能:

机械能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

能?

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三)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

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学生猜想:

(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

理由是:

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

(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由是:

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

设计实验:

思考:

(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

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探究: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2.练习: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_____。

为什么?

(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____。

为什么?

(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

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

不同?

3、消费“多样化”(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

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并说明依据。

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思考:

(1)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4)牌子响

(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探究后,汇报结果;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二)上海的人口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www。

cer。

net/artide/2003082213089728。

shtml。

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自己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

调研提纲:

(五)机械能的转化

据上述部分的分析可见,我校学生就达4000多人。

附近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些居民楼。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学生。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无论是衣服还是首饰都希望与众不同,能穿出自己的个性。

但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缺少自己的个性和琳琅满目的饰品,所以我们的小饰品店存在的竞争力主要是南桥或是市区的。

这给我们小组的创业项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机会。

1.说明:

“碧芝”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小巧的珠子、亮片等,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

据店长梁小姐介绍,店内的饰珠有威尼斯印第安的玻璃珠、秘鲁的陶珠、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法国的仿金片、日本的梦幻珠等,五彩缤纷,流光异彩。

按照饰珠的质地可分为玻璃、骨质、角质、陶制、水晶、仿金、木制等种类,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

珠型、圆柱型、动物造型、多边形、图腾形象等,美不胜收。

全部都是进口的,从几毛钱一个到几十元一个的珠子,做一个成品饰物大约需要几十元,当然,还要决定于你的心意尽管售价不菲,却仍没挡住喜欢它的人。

(1)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

2.练习:

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4.WWW。

google。

com。

cn。

大学生政策2004年3月23日②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③被拉长的橡皮条。

④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朋友推荐□宣传广告□逛街时发现的□上网□

3、消费“多样化”3.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演示并分析活动A中设置的实验:

得出结论:

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分析教材三个实例。

小结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速度的关系;

3.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高度的关系;

4.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练习设计基础训练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