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6039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8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docx

中考语文复习易错成语5精选五套中考模拟卷

2019中考语文复习:

易错成语(5)

中考语文易错成语(5)

41、身临其境

【解释】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误用】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茕茕孑立

【解释】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43、耿耿于怀

【解释】不能忘怀,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

【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44、因人成事

【解释】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误用】不能对第三人说。

45、耳提面命

【解释】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误用】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46、耸人听闻

【解释】故意夸张使人震惊。

强调主观目的。

【误用】不能说这个事情耸人听闻。

47、骇人听闻

【解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

强调客观效果。

【误用】与耸人听闻常常混用。

48、咬文嚼字

【解释】一般用于贬义,多指死抠字眼。

【误用】被用于表扬。

49、处心积虑

【解释】贬义。

费尽心思筹划干坏事。

【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火中取栗

【解释】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运用(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题。

(共14分)

①万里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

②作为居庸关重要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典型地代表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

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

气势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侧展开的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真实地反甲(应映)了八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③长城城墙上还分布着数百座雄关、隘4口,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嘉峪关。

嘉峪关素有“天下雄关”的美称。

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嘉峪关。

这三道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

在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④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因长城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乙(城征)人未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助万里长城,诗人们或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或控诉战争的残酷,或表达浴血沙场报效祖国的决心……长城因诗歌的点缀而更加寓意丰富。

⑤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

登临长城,脚踏历史的方砖,品丙(味位)中华民族千年沧桑历史,感悟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祈祷:

愿万里长城永远灿烂,祝福我们的祖国万年长青!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划线句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隘口(ài)万字的笔顺是:

B.隘口(yì)万字的笔顺是:

C.隘口(ài)万字的笔顺是:

D.隘口(yì)万字的笔顺是:

2.对文中甲乙丙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反映长征品位B.反应长城品味

C.反应长城品位D.反映长征品味

3.请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用恰当的关联词将第③段划线句组合成一句话。

(3分)

原句:

嘉峪关素有“天下雄关”的美称。

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嘉峪关。

这三道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

修改句:

4.昔日阳关长亭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悲欢聚散一杯酒”,若让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阳关玉关门不闭B.西北东南万里程

C.万里长城万里歌D.东南西北半生情

5.下面诗句中提到的“长城”与文段中所指“长城”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沁园春•雪》)

B.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C.塞上长城①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D.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注】①塞上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6.6.2015年10月,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正式开播,这是一部向大众讲述中国长城诞生、兴盛与衰落的故事,并试图从中解读古老中国如何成为今天的模样。

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适合作这部纪录片标题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

(1)你的选择:

(2)你的理由:

7.默写(5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也是历代文人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范仲淹的“①,②”展现了他胸怀天下的抱负;杜甫的“会当临绝顶,③”体现了诗人俯视一切的进取精神;文天祥的“④,

⑤”展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部中国的文学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史。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8.为【乙】选段划线句子标注标点符号。

(2分)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临4溪而渔临:

(2)修既治滁之明年44明年:

10.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杂然而前陈译文:

(2)遂书以名其亭焉译文:

11.【甲】【乙】两个选段中均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山间四时的美景,请分别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它们共同描绘了哪些景物。

(4分)

(1)【甲】

【乙】

(2)共同描绘的景物:

三、名著阅读(10分)

1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

(1)-(3)题。

(共6分)

1.A告诉父亲自己要去海外历险。

为了全家幸福的生活,父亲不止一次地向他提出忠告,极力反对他要到海外去的危险计划。

但他私自从家里逃去了。

2.出海不久,A搭乘的船遭遇了风浪,只好抛锚。

经历了短暂风浪带来的恐惧后看,他又享受起了海上的生活。

3.几天后,真正的大风暴来了,大副和水手长只好砍去桅杆,船在风暴中剧烈的摇晃,所有人都鲜润了巨大的恐惧之中。

4.随后,有人发现船底大量进水了,船只面临倾覆的危险。

5.绝望的A奋力参与抽水救援。

船主鸣响向经过的船只求救。

6.一只轻便船只派小艇冒险相救,众人才得以脱险。

片刻后,大船沉没。

7.登岸后,怂恿A上船的朋友因为距航海的巨大风险而畏缩,放弃了前行的脚步。

8.

9.不久,A像绅士一样搭上了一只开往非洲海岸的船。

(1)这组连环画中的人物A是(人名)。

(1分)

(2)请你为第8幅画补写与A相关的内容,使整个故事情节完整、合理。

(2分)

答:

(3)之后的漂流过程中,A又多次遭遇险境,都成功脱险。

请简要概述其中的一个经历。

(3分)

答:

13.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其中关于人生智慧的论述,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

(1)《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涉及识人交友方法的语录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下面六则语录中,涉及识人交友方法的有(只填序号)(2分)

①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②子由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④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⑤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⑥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2)孔子的学说中始终贯穿了一个基本观念,那就是“忠和恕”。

按照孔子的说法,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列四字词语,不能解释孔子这一观念的选项是。

(2分)

A.推己及人B.将心比心

C.随心所欲D.换位思考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16题。

(共9分)

【材料一】

永定河是“六河五湖”的重要河流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廊道,作为母亲河,千百年来,她①(孕育培育)、催生、抚养了北京。

但40年前,她的上游森林被严重破坏,河水中泥沙不断增多,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生态系统退化……2010年至201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了永定河“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但作为永定河流域的一小部分,最后的治理效果却只能用“局部改善、整体退化”来形容。

【材料二】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将在2017年正式启动实施。

届时,四省市将联动,用5到10年时间,按照“生态景观轴、绿色发展轴、文化休闲轴”三轴合一的②(理念观念),通过推行“河长制”,明确责任分工等系列措施,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其打造成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

本次治理工程将保障河道生态需水作为生态修复的关键,通过充分利用再生水和适当调水等措施增加河道水量,提高其水资源环境承载力。

北京计划每年为永定河注入高达7500万立方米的中水,用于补充永定河水体。

【材料三】

未来,永定河北京段将形成三个大尺度的生态节点。

官厅水库周边将通过打造湿地中的世园会,支撑2022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举办;新首钢周边建设重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渗透带动北京中心城绿色发展;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将会形成湿地连成线、森林连成片的生态廊道格局,打造首都南大门壮美的艺术景观,为京津冀协同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其中一段是官厅水资源功能保护区,在这一区域内将增加官厅水库入库流量,提升入库水质标准,为妫水河及世园会区域生态修复提供保障。

在长达92公里的山峡水源涵养区,通过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河道生态修复,构筑山峡段百里画廊景观。

还有一段将近80公里的平原生态休闲功能区,则会成为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展现生态休闲服务价值,营造大型人、水、绿共享的河流公园格局,让更多市民分享永定河的治理成果。

一度枯竭的永定河,经过治理后将形成生态河道的示范区、林水相依的景观带、流域文化的展示廊、绿色发展的新空间。

14.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2分)

15.借助图二,在【材料三】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之能统领该段的内容。

(3分)

答:

16.综合材料及图例信息,分析永定河的两次治理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又会直接导致怎样的结果?

(4分)

答:

(二)阅读《何处是乡愁》,完成第17-19题。

(共13分)

何处是乡愁

梁衡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

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

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故乡在霍山脚下。

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

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

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

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菜,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

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

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

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

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

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

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

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

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

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

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

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

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

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

现在,就是到动物园里,也看不到这样的好戏。

④出大门外几十步即一条小河。

流水潺潺,不舍昼夜。

河边最热闹的场景是洗衣。

印象最深的是河边的洗衣石,有黑、红、青各色,大如案板,溜光圆润。

这是多少女子柔嫩白净的双手,蘸着清清的河水,经多少代的打磨而成的呀。

河边总是笑声、歌声、捶衣声,声声入耳。

现洗好的衣服就晒在岸边的草地上,五颜六色,天然图画。

⑤我们常在河边的青草窝里放羊,高兴时就推开羊羔,钻到羊肚子下吸几口鲜奶,很是享受。

清明前后,暖风吹软了柳枝,可退下一截完整树皮管,做成柳笛,呜哇呜哇地乱吹。

大人不洗衣时我们就在这洗衣石上玩泥,或坐上去感受它的光润。

可惜,这情景永不会再有了,村里的三条河全部干涸,连河床都已荡平,树也没了踪影。

洗衣歌、柳笛声都已成了历史的回声。

⑥忆童年,最忆是黄土。

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

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

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和泥。

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

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声震四野,名“摔响窝”。

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的大小要补偿。

输者就补对方一块泥,就像战败国割让土地,直到把手中的泥土输光,俯首称臣。

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

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

空空新教室,来回燕穿梭。

村庄没有了孩子,就没有了笑声,也没有人再会去让泥巴炸出声了。

⑦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

场,就是一块被碾得瓷实平整,圆形的土地,是粮食从地里收到家里的最后一道程序,再往下就该磨成面,吃到嘴里了。

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压。

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

我们贪婪地亲吻着土地,享受着燥热空气中新麦的甜香。

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

大人说:

“不碍,不碍。

”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

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

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

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有点“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凄凉。

⑧没有了,没有了。

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

只能到梦中去吃一次香椿炒鸡蛋,去摔一回泥巴、翻一回跟斗了。

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

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

去了旧事,添了新愁。

这种感觉如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有删改)

17.阅读全文,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5分)

何处是乡愁?

乡愁融进了倒下的树:

在空空的窑洞里,①;在门外的槐树下,②。

何处是乡愁?

乡愁融进了消失的河:

③,落寞思歌声;在逝去的草窝中,怅然念笛音。

何处是乡愁?

④:

在消失的土堆旁,心系泥炮战;在空旷的场地间,凄凉忆打场。

乡愁啊,是温馨甜美的回忆,也是⑤。

18.作者对儿时故乡生活场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请以第③或⑦自然段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19.在中国人的心坎上,乡愁是一份难解的情愫,从古至今,历久弥坚。

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及下面任意一则材料,对比分析两篇作品中乡愁的含义有何不同。

(4分)

材料一:

《静夜思》材料二:

《天净沙•秋思》

李白马致远

床前明月光,枯藤老树昏鸦,

疑是地上霜。

小桥流水人家,

举头望明月,古道西风瘦马。

低头思故乡。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答:

(三)阅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成第20—22题。

(共9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王云路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人戴复古《寄兴》一诗: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后人把这首诗凝缩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俗语,说的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没有成色十足的金子;也比喻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瑕疵和错误。

当下,这句话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②一是要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如中国的文艺作品有一个传统:

善恶分明,褒贬迥异。

所以很多人动笔写作,常要把所追忆的人物描写成大智大勇,完美无瑕。

这就造成作品中的人物要么是好人、完人,要么是坏人、小人。

京剧中,为了明确区分善恶给人物画上了青脸、白脸,就是一个例子。

事实上,生活中的人物没有如此简单划一,历史上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性格丰满而多面。

③二是我们对人要有包容的态度。

既然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对人就要宽厚包容,与人相处要有宽容大度之心。

对于主事者来说,关键在于用人所长。

晏子谈“任人之大略”说: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善用人者能够量才适用,把不同专长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才位相配、人岗相适,故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④三是提醒我们要有自知之明。

对人要宽宏,对己则要谦虚,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正。

《左传·宣公二年》云: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切事物永远在变化和发展,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

《大学》所谓“止于至善”,是千百年来士人学子修身的终极目标。

晚清重臣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但他自谓“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但是“中人之资”的曾国藩靠着“坚忍有恒”的意志,不断学习向善,一生实践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走得比别人更远,因而离完人的目标也更近。

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才能保证个人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从这种认识考虑,对个体而言,就要严于律己。

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而言,尤其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避免“人治”的缺陷与偏见,实现公平与公正,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删改)

20.阅读文章,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分)

答:

21.从下列文学作品的人物中,选择一位你认为能印证第②自然段提到的“历史上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性格丰满而多面”这一说法,请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简要说明。

(3分)

A.《西游记》猪八戒B.《红岩》许云峰C.《朝花夕拾》阿长

答:

22.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3分)

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五、写作(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校服是我们学校生活的一部分,一套舒适、美观的校服不仅能给人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更能让人身心愉悦。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某校开展春秋季校服款式征集活动,请从下面四款校服中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款,写一段文字尽力说服学校选用。

(校服颜色可以自己定义)

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

题目二: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停车位、共享办公……目前“分享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速发展,这种做法不仅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更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某学校团委为促进“共享理念”入校园,组织开展了“共享入校园”主题创意大赛,征集适合在校园开展的共享活动,如共享旧书、共享乐器等等。

作为参选人,请简要阐述你的共享创意。

要求:

(1)内容符合要求。

(2)语言得体。

(3)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又是一年毕业季,再有两个月,亲密的朋友就要各奔东西,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就要别离,请以“难说再见”为题目,完成作文。

题目二:

现代文阅读

(一)中,描绘了永定河北京段的美好未来,请你发挥合理想象,以“畅游永定河”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1.D2.D

3答案示例: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因此有了“天下雄关”的美称。

(答案要点:

三句整合后逻辑关系明确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4.B5.C

6.答案示例:

选A行书该书体笔画连绵、流畅,这与纪录片所想要表现中华民族发展过程比较契合。

选B篆书该书体形体古朴,能体现长城古老与历史的厚重感,能更好地借助题目让观众理解纪录片内容。

选C楷书该书体形体方正,庄严大气,与长城的雄伟庄严非常相称,同时由于该纪录片的对象是普通大众,更易于辨识。

选D草书该书体笔画连带,流畅飘逸而气势贯通。

与长城磅礴的气势有异曲同工之妙,长城蜿蜒在重山峻岭之间,有草书线条的笔意,这与纪录片的画面奖相得益彰。

(答案要点:

选择1分,书体及特点1分,结合所给情境分析1分)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览众山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答案要点,每处1分,扣完为止。

9.

(1)临:

靠近

(2)明年:

第二年

10.

(1)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

(2)于是写(这篇)文章来为这个亭子命名。

11.

(1)【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乙】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2)共同描绘的景物:

野花茂盛的树木秋风寒霜

12.

(1)鲁滨逊

(2)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爱冒险的天性又驱使他准备踏上新的航程。

(3)答案示例

第三次:

他那份天才般的好冒险的性格又促使他进行了第三次远航,可惜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

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

第四次:

他第四次出海去非洲贩卖奴隶,却在海上遭遇长时间的飓风,船不幸触礁,而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