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6385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docx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

2005.11.16

 

内容摘要:

在北京市的农村普通高中,如何全面转化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

本文以我校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和特点为例,具体分析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在找出症结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立足农村普通高中校情,从实际出发,挖掘学生各种潜能,科学决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让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益,最终使学生走向成功。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沙河中学2002――2005届数学学习困难学生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座谈法、观察法

一、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现状述评

据统计:

全国的中小学生大约有2亿3千万人,近30%的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涉及6千多万个家庭,由此看到,数学学习方面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已不只代表数学本身的教育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成绩问题,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北京市的高中校数以百计,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市区、城镇和农村三类。

沙河中学就属于农村普通高中校这一类。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近年来高中扩招趋势有增无减,农村普通中学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日渐突出,尤以数学学科表现最为明显。

农村中学所处地理位置、信息来源、文化教育意识、学生生源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普通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难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对此问题做深刻地研究和探讨,且深感此项课题研究责任重大。

昌平区沙河中学只是众多农村普通高中的一个缩影,所以本课题研究以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指导课题工作的一些策略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教育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素质培养中起着特殊作用,而且能够使我们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我们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所以说在社会基础教育中,数学始终处于重要的核心位置,我们应给予数学教育以高度的重视,使数学素质成为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

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抓起,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使数学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需要,这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析本校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长期在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战线上从教,不仅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而且有“新老教师”教学教法上全面有机的结合,对农村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困难问题更是深有体会,所以我们选定此课题为研究对象,以本校学生高中数学学习困难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多年来我们潜心研究,不断总结,根据我校进行的多次调查,约65%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80%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基础属于中下水平,90%的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我们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虽然有学习的愿望、有上进心,但不能坚持,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没有一个长远计划,没有坚定的信心,所以我们认为本校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问题主要是:

1.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

(1)有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高中毕业,上进心不强。

(2)学生智力水平偏低,存在自卑心理。

(3)好高骛远,产生自满心理。

(4)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深度增大,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着逆反心理。

(5)学生缺乏对数学观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

2.学生认知方面的障碍

(1)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部分的、表面的、零碎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

(2)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缺乏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升入高中以后,数学知识密度和深度的陡然提高,造成部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知半解。

(3)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较差,解题时束手无策。

(4)学生不注重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学习,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无法对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无法理解和认识问题的实质,挖掘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5)归纳、推理和综合能力较低,缺乏数学学习方法。

3.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障碍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靠知识的积累、重复、大容量的记忆来实现通过考试的愿望。

而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所以缺乏思考、不会思考是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所以学生比较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知识内容难度增大,对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不能及时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使得学习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跟不上高中数学学习的步伐,特别是高一年级新生,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这就使得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表现得极为突出。

在初、高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适应性弱,意志不够坚强,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智力因素

随着北京市各类高中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成绩稍好的学生纷纷转学,以城镇――区重点――市普――市重点这一模式大量外流,导致农村普通高中录取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

我们沙河中学就是这样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源比较差,多数属学习困难生。

每年高一入学的新生,他们的入学成绩较低,这样的生源,为我们提出了农村普通中学数学学习困难这样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成为我们研究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主阵地。

对学习困难问题学生进行智商检测(见附件一:

智商测试),其中21.33%的学生属于智商较低,46%的学生属于注意力不集中。

在教学中,他们几乎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

因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别人已经完全理解了所学的内容,而他们却还不能理解。

从而,一部分人产生了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的甚至发展为厌学、弃学。

由此可见,就学生本身而言,智力是影响学习因素之一,显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

3.非智力因素

(1)缺乏正确的数学观。

由于教师本身对数学观认识的不正确或不重视,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观的培养,导致学生形成了对数学的片面理解,他们看不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数学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所体现的规律,他们为解题而学数学,也因解题而感到单调、枯燥,甚至恐惧。

学生们只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关系,而对于数学观点、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对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十分肤浅,学生的数学观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2)缺乏人生目标。

数学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同时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而如果学生数学学习困难,所以使得学生在自身素质上形成了很多缺陷。

我校高中大多数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觉性,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更缺少刻苦精神,对数学知识不求甚解;由于缺乏恒心和毅力,不能正视和有效克服在数学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态度消极,更缺乏独立思考、钻研的精神和能力,久而久之,数学学习越来越困难,成绩上不去,这是绝大多数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共性;缺乏竞争意识,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只看不想,只想不练,只练不思,只思不悟”的缺点,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较浮躁;学生们对未来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缺乏人生目标。

(3)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从(附件一:

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差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这些学生对数学没有丝毫兴趣,可对所看过的电视、读过的小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人物事件讲得栩栩如生。

但对数学定理、法则、公式却写不出来,说不清,做起题来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学生成为数学的困难生,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与他们听课不专心、不记笔记、不积极思考问题、课后不完成作业、不复习、预习有很大关系。

许多数学学困生是因缺乏成功的希望,而厌倦学习,造成学习困难的。

(4)缺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尽管已学习了9年的数学,但是自己仍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学好数学。

作为农村普通中学,学生来自偏远落后的地方及山区,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的学生占相当多的比例(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情况见下表),再加上他们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常常表现出“四怕心理”,一怕在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老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同学看不起;四怕口头表达能力差说错话影响同学的正常学习,他们的这些想法造成学生学习数学只能理解一些表面知识,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深刻理会,对所学知识不能系统掌握,学习成绩总是不能提高。

(5)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问卷对我校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8.3%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数学很感兴趣,20.9%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数学感兴趣,45.4%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数学感觉一般,25.4%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数学不感兴趣或最不感兴趣。

从问卷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

仅有3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数学学科感兴趣,70%甚至更多的同学对数学属于被动学习。

(二)教师、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1.采用问卷调查(见附件一:

学生问卷调查),对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进行调查

对高一年级数学学习困难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以及家长们的学历、文化素质等进行问卷调查,为了让学生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要求学生不署名。

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如下:

“学困生”家长文化层次统计表(取父母双方最高学历)

文化层次

本科

专科

高中(中专)

初中

小学

没上过学

百分比

0%

3.3%

16.7%

63.4%

13.3%

3.3%

 

调查表明,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这些学生家长学历较低的占主要部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知如何教育管理孩子,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当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要么无能为力、要么打骂,要么把责任一味推给学校,久而久之学生心理便产生一种自卑感、因而放弃自己,慢慢偏离了学习轨道,从而流入到学困生之中。

其二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法在生活中培养坚强、刻苦等品质,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踏实、认真。

 

 

从学生家庭因素看出,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学习不关心、对孩子的未来无要求,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有些家长整天沉迷于玩牌、打麻将之上;有的家长忙于发财致富,把孩子搁置一边;还有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不合,父母离异的环境中,这样家庭对于成长时期的孩子,未能起到必要的关心和指导作用,导致孩子内心波动,失去平衡,进而流入学困生的行列。

2.采用座谈方式,对教师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见附件一:

学生问卷调查)

抽取30人作为调查对象,座谈的主题是:

“你从何时、在什么情况下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

对此问题,同学们讨论热烈,但比较集中谈的是老师讲课艺术对他们的影响。

“小学的时候我特爱听某某数学老师讲课,所以我也比较爱学数学,后来换了某某老师,讲课老是哼哼哈哈的,我听着就烦,到现在数学什么都不会了,我也不想学了,上课就想睡觉”。

“有的老师讲课越听越不懂,也就越学越没兴趣了”。

“我们老师上课像个机器人,一节课的表情如一,语调如一,站位如一,姿势如一”。

“我们老师太古董,没有一点现代气息,本来就不爱学习数学的我,加了一个更字”。

“我们老师说话声音太小还快,听不清”。

“我们老师总跟我们嚷,……”。

这些事实说明,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情绪。

不注意讲课艺术的教师对学困生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老师上课就要像演员演戏一样,要有课堂节奏。

上课的语言要有紧慢疏密、轻重缓急;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语言应该放慢,语气应适当加重;讲到疑点之处,声调可以提高,尾音适当拖长,即“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

要善于“以姿势助说话”,克服呆板教态。

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动作、姿势和眼神,如用教鞭当作导线;用粉笔盒当被研究的物体;两手水平伸出当天平;两手掌合拢当凸透镜等,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含意。

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除了教学语言的协调运用外,更应注意动作美的锤炼。

学生很现代,做为教育者,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应从衣着、语言、行为、爱好方面,确保与时俱进。

3.采用座谈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见附件一:

学生问卷调查)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的情感投入又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主体。

不可否认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恰恰是被某些老师冷冰冰的缺乏感情投入的教学方式所扼杀。

就此问题,我们选择教学成绩差距明显的两组教师所教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教学成绩优秀的3名教师为一组,教学成绩较差的3名教师为一组。

为了不引起师生的猜忌,我们将这6名教师所在任课班级的任课科目都列入了调查问卷范围内,让学生对每科教师都评出“敬佩”、“亲切”、“喜欢”、“爱听”四个项目中的“很”、“一般”、“不”三种情况,然后提取两组教师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按学生反映的情感和谐程度把这6名教师分别归入前边三种类型中,即60%以上学生选择“很”一级的为第一类;60%以上学生选择“一般”的,为第二类;60%以上学生选择“不”的,为第三类。

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教学成绩与师生和谐状况统计表

第一类(情感和谐)

第二类(一般)

第三类(紧张)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教学成绩优秀组

2.5

83%

0.5

17%

0

0

教学成绩较差组

0

0

1

33%

2

67%

从表中可以看出:

成绩优秀的3名教师中,归为第一类的有2.5人,占83%;归为第二类的有0.5人,占17%;没有第三类的。

而教学成绩较差的3名教师中,没有师生和谐程度为第一类的。

很明显,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亲近感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关系,而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学生们就会喜欢。

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太好。

如果教师把话语磨去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学生在听到话语时仍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你的意见。

“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热爱的炽热心灵之中”。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每个教师如果都能都献出自己真诚的爱,那么学困生的人数不就可以逐渐减少了吗?

观察一:

我们有些老师爱的很深、也很真诚。

但是,他们不太注意爱的方式和方法,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的爱步入了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强制误区: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讲民主,不讲方式,自己说了算,把自己的意志和观点强加给学生。

严格有余,宽容不足,造成学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盲目误区:

有些教师只考虑自己良好的主观愿望,根本不考虑学生成绩的差距及性格、身体、心理状态、智力水平等差异,制订统一的目标和要求,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因达不到目标和要求而产生畏难恐惧心理。

3.急躁误区:

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要求往往超过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达不到要求时,教师就产生急躁情绪而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如:

“你怎么这么笨,干吗吃的……”,造成学生厌恶和逆反心理,结果是好心办坏事。

观察二:

有的老师每天早来晚走,甚至经常连午休的时间都搭上。

做学生工作,可谓兢兢业业、细了又细,从早到晚自己盯着还不够,还要派学生轮流值勤,课上哪怕你说一句话,回头也要被记录在案,也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于不厌其烦的请家长,可学生并不领情。

对此,他们的反应是:

接受→勉强接受→厌倦→反感→捣乱。

观察三:

教师和学生都认为目前学校对学习困难生帮助不够。

13.1%的教师不认为自己有办法让学习困难生喜欢自己;15.2%的教师不认为自己有办法让学习困难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9.1%的教师不认为班里的学生喜欢自己;61.5%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所做努力很多,但效果不明显;60.8%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尽心尽力,但好象他们不理解;23.5%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所做的努力反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这说明,当前教师对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效果不理想、不满意。

所以说,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来自教师、学校及社会多方面。

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教学中常会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等生培养,轻学困生辅导等不良做法,又由于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方面差异的足够重视,因此,教学中就出现了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的现象。

这种过快的教学节奏使很多学生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

此外,教师自身的某些不足,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的漠视,又会使他们消极悲观、自暴自弃。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彼此制约。

我们希望通过协调与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育人网络,优化学生的校内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新格局,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全面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立足农村普通高中校情,从实际出发,挖掘学生各种潜能,科学决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益,让学生走向成功。

最终使所得经验能够在北京市的农村普通高中得以全面推广,大面积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质量。

以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力度地探讨和研究,总结出经验和做法,使之上升到理论化的层面,指导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

 

五、解决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的策略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前期调查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情况,有助于我们的课题研究。

根据问卷结果和学生的特点,以数学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数学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数学教学策略,而且在不同阶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一)高一年级

每年初中学生报考普高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70%以上,虽然招生情况乐观,形势喜人。

在高一年级学生的高中数学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渡过数学学习“困难期”。

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1)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之所以学起来困难,与它的枯燥无味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要在数学课本及大纲所要求考查和掌握的内容范围之外寻找结合点,利用国情、人、土地、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即关于数与形的学问,而数与形可以说无所不在,这就是为什么数学正空前广泛地向几乎一切人类知识和活动领域渗透。

在教学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数学概念、方法和思想。

数学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以被开发出来作为阐释某些深奥数学概念和思想的适宜的教学载体。

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数学史的教育意义不是理论论证而是实践开发。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2)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为一门建立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的学问,数学的发展带来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所以,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无不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数学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

2.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

高中数学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初中有很大加强。

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难度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为了使他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做好入学教育。

讲清楚高中与初中在教材内容、教师教法、思维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高中数学从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这是初、高中教材内容上存在的落差。

另一方面,初、高中教师的教法也有所区别: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进度一般较慢,而高中数学教学的进度较快,即使是重难点内容也不可“细嚼慢咽”;初中教师比较习惯于手把手地教学生,对作业、练习的检查、督促抓得较紧,而高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因而也往往会造成一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缺少压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初中数学较为形象直观,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一学生刚刚入学就使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摸清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确定今后的教学方向。

我们通过学生的入学成绩和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见附件一:

高一新生数学摸底考试试卷)我们采用“低起点、小步子、争实效”的指导思想,重点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教育,一边导入新课,一边帮助学生温习初中旧知识,为高中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学习做铺垫、打基础,通过强化概念,加大练习的力度,使学生在反复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严把质量关,确保稳扎稳打,步步为赢,使学生夯实基础,进行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彻底改变学生“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信心,让学生“活起来”。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内动力。

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适时地介绍一些数学史的故事,补充一些趣味思考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我们的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适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