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602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9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课堂导学案.docx

化学课堂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课堂导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前预习】

1.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请举出一些生活的实际例子。

2.什么是物理性质?

什么是化学性质?

请举出一些生活的实际例子。

3.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懂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

4.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的组成、、以及的科学。

5.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和,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种,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6.近年来,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课堂导学】

7.实验1-1和实验1-2中,并没有,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如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

8.实验1-3和实验1-4中,在变化中都生成了其它物质,这种叫做,也叫做。

日常例子有、。

9.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10.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块高温变铁水B.把石灰石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C.木材制成桌椅D.云变雨

12.物质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B.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C.木材、纸张在空气中燃烧时放热发光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蔗糖是白色晶体,有甜味

14.下列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熔点和沸点B.可燃性与腐蚀性C.密度和硬度D.颜色与状态

【能力拓展】

1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通电后变成氢气和氧气B.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C.玻璃敲击后变碎D.冷水加热后沸腾

16.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在压强为101KPa时,水在00C时变成冰,在1000C时变成水蒸气,在40C时密度最大。

十八世纪末,拉瓦锡为了测定水的组成,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易燃空气”。

通过分析和归纳,他得出结论:

水不是一种元素。

以上叙述是有关水的物理性质的有

通过以上叙述可得出水有什么化学性质

【中考链结】

17.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

C.点燃煤气D.摔碎玻璃杯

1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变质B.天然气燃烧

C.光合作用D.蜡烛熔化

19.纸张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B.不溶于水C.易撕碎D.可燃烧

20.氮气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

D.极难溶于水

21.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蜡烛火焰分成三层,名称各是什么?

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

如何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

请详细写出你的实验设计。

3.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懂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灯泡发光B.蜡烛燃烧C.食物腐烂

D.铁柱熔成铁水E.粉碎石灰石

5.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无的生成。

【课堂导学】

6.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通过观察,请列举蜡烛的物理性质:

(任举三个)。

7.请列举蜡烛的化学性质:

(举一个)

8.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和(填物质名称)。

9.将一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有,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这可以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10.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

③关注。

【能力拓展】

11.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泄漏造成中毒,常在煤气里加入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的泄漏,及时采取措施。

1升一氧化碳约重12.5克左右,密度跟空气接近。

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1);

(2);(3);(4)。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

(2)。

【中考链结】

12.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

13.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⑦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⑧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14.氮气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气

D.极难溶于水

15.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16.“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

17.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湿衣服晾干

【课外延伸】

18.熟悉并记忆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磷硫氢碳

铁铜镁铝

19.熟悉并记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二氧化碳氧气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变化量最大的气体是哪些?

2.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

3.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请你写出观察实验的一般步骤。

4.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懂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

5.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经是,通过实验学会对、的分析等。

6.蜡烛燃烧后产物有和,说明蜡烛的化学性质有。

【课堂导学】

7.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低。

8.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说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

9.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

含量较高。

10.通过对我们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比较,我们发现吸入的空气中:

较多,

较少,而呼出的气体中较多,较少。

11.通过做实验,我们还获得的信息:

①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还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能力拓展】

科学家发现:

石墨(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放在充满O2的容器中点燃,都会消失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

对于上述变化,小刚和小明有不同看法:

小明认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物理变化,因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其化学性质相同。

小刚则认为,石墨变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你认为的看法是正确的。

从中你还可得到的结论有:

(1)

(2)。

小结;判断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中考链结】

12.下列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③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④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⑤铜的密度是9.8g/cm3,熔点是10830C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⑦酒精能燃烧⑧酒精能挥发

13.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14.探究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课外延伸】

15.熟悉并记忆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SnPbPtAu

16.熟悉并记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食盐氢气氮气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化学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包括四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2.取用没有说明用量的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粉末状固体、取用一定质量的固体原则是什么?

3.取用没有说明用量的液体、取用少量的液体、取用大量的液体、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原则是什么?

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

4.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懂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

5.下列各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B.煤燃烧成灰C.自行车胎破裂D.矿石粉碎

6.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A.颜色变化B.状态变化C.发光发热D.生成其他物质

7.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条可以燃烧B.氧气能使燃烧更旺

C.冰可以融化成水D.铁能生锈

【课堂导学】

8.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的药品可以用

取用。

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和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中时,应该先把容器,把药品放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以免容器。

9.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

10.倾倒试剂时,塞子要在桌子上,瓶口要试管口,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1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12.取少量的液体可以用,使用时应该保持向上,不要或者。

用过以后要立即,以备再用。

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

【能力拓展】

量筒量液时,俯视和仰视都会造成偏差,试回答,读数会怎样?

实际结果又会怎样?

【中考链结】

13.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B.量筒C.烧杯D.锥形瓶

14.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

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再去吸取其它药品。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1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7.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8.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能准确说明此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事实是()

A.试管中的固体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B.试管内有无色气泡产生

C.实验过程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D.试管外壁发热

19.下列实验操作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酒精灯的火焰分成三层,名称是什么?

哪一层的温度最高?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些什么?

2.用试管加热液体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后发觉试管破裂,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洗涤玻璃仪器要注意些什么?

玻璃仪器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4.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懂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

5.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

6.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课堂导学】

7.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不要惊慌,应立刻用。

8.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焰加热,因为焰的温度最高。

9.给试管中的液体预热的方法是。

10.加热试管时,试管夹夹在,试管口和水平面成度角,试管口不要对着。

11.洗涤试管的方法是:

先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后把水倒掉,这样连续几次,最后直到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既不,也不,表示仪器已经干净,洗净的仪器要放在。

【能力拓展】

12.加热过程中,常会造成试管破裂,试分析原因(起码写三种)。

【中考链结】

13.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B.C.D.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

1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6.取20ml稀盐酸,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17.实验室中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

A.B.C.D.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19.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他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错误操作(至少写三条)。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

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

2.下列实验操作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3.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4.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以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几种仪器中,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A.广口瓶B.锥形瓶C.滴瓶D.集气瓶

5.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能准确说明此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事实是()

A.试管中的固体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B.试管内有无色气泡产生

C.实验过程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D.试管外壁发热

6.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带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在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7.量取7mL水,应用()

A.10mL量筒 B.100mL烧杯 C.托盘天平 D.50mL量筒

8.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固体、液体都可以取任意量

B.使用试管夹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如果试管外壁干燥,可不进行预热

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

二、填空题(共28分)

11.(4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指出:

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2.(13分)

(1)酒精灯的灯焰由内到外分为三个部分,按照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2)右图是某同学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操作。

请写出他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错误1

错误2

(3)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他分析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错误操作(至少写三条)。

13.(4分)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

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4.(2分)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注

意做到“三不”: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

15.(3分)量筒是用来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的仪器,使用时,量筒必

须     ,视线要跟       

保持水平。

右图中量筒内液体的读数是  mL。

16.(2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也

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三、实验题(共32分)

17.(7分)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所用仪器在下图中选择)。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常用       ;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常用       、       ;

(3)给物质加热时,常用       作热源;

(4)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常用       ;

(5)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部分加热。

18.(8分)根据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1)如果要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则应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

烧杯,其现象是;

(2)如果要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则应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

烧杯,其现象是

19.(9分)小明在某探究性实验中需要称取一未知质量、具有强烈腐蚀性、易潮解的氢氧化钠固体,以下是其实验操作步骤及相关记录:

A.从仪器室领取如右图仪器;

B.调整仪器至平衡状态;

C.在仪器的左右盘上各放一张同样大小的纸;

D.将待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在仪器右盘的的纸上;

E.在左盘上依次加上5g、10g两个砝码,移动游码使仪器处于平衡状态,读取游码刻度值与两个砝码质量相加得到氢氧化钠固体为16.7888g;

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中仪器名称;

(2)写出步骤B的具体操作

(3)以上步骤中具有明显科学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请任意指出其中两处明显科学性错误(或将其中两处错误改正):

20.(8分)右上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气体。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考后反思】

请找出你学习第一单元后一些常错的题目,把它分类记录下来并及时询问其他同学或老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前预习】

1.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先在瓶内加少量的水?

为什么要做上记号?

为什么要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为什么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比,含量最多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具体的体积含量是多少?

3.物质可以分成哪两类?

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4.空气污染是指什么?

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5.阅读课本后,请摘录你不懂的知识点。

【温故知新】

6.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用mL。

7.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原瓶,也不要随便,更不要,要放入指定的。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课堂导学】

9.空气的成分按计算,大约是: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10.下列对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约占空气的1/5

B.木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也可以在氮气中燃烧

C.在空气的成分中,含有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

D.清新的空气是纯净物

11.下列气体排入空气中,不污染空气的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氮气

12.下列关于氮气的用途中,描述错误的是()

A.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B.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

C.医疗上严禁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D.氮气是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由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D.由于人口的增长,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约少

14.最近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粉尘

15.请把下列五种物质中能使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汽车排出的尾气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④煤燃烧时产生的烟⑤天然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16.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根据所学知识)

(1)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之一;

(3)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1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有。

①洁净的空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盐水⑤氦气

⑥五氧化二磷⑦澄清的石灰水⑧石灰石(含有碳酸钙和杂质)

18.试描述水的物理性质:

19.某同学利用下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有如下主要步骤:

①将燃烧匙伸入广口瓶,并塞上塞子;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③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燃烧完全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号)。

写出以上实验的现象。

导致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中考链结】

20.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

2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氮气没有任何用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

2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如图所示装置,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

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仲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迸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

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