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772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3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 学案.docx

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学案

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课时 乙酸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知道乙酸的组成、结构、官能团、物理性质及用途。

2.会运用乙酸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1.微观探析:

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酸的性质。

2.科学探究:

设计实验探究乙酸的性质。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故又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断键位置与性质

(2)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在水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根据如下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CH3COOH+2Na―→2CH3COONa+H2↑;

②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

③2CH3COOH+Na2O―→2CH3COONa+H2O;

④CH3COOH+NaOH―→CH3COONa+H2O。

(3)酯化反应

二、酯

1.概念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1.正误判断

(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B.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H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答案] B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答案] C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醋能腐蚀大理石茶几

B.食醋可用作玻璃暖水瓶内壁的除垢剂

C.1L1mol·L-1醋酸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1mol

D.丙醇(CH3CH2CH2OH)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微弱电离出H+,故1L1mol·L-1醋酸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答案] C

知识点一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1.理论分析:

乙酸、碳酸、水、乙醇的分子组成中,均含有羟基氢,它们有相似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

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不同,它们也呈现不同的性质,其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为乙酸>碳酸>水>乙醇。

2.实验验证

将4种物质分置于4支试管中,并编号

(1)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

结论(—OH中氢

原子活泼性顺序)

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两滴

③、④变红,其他不变红

③、④>①、②

在③、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溶液

④中产生气体

④>③

在①、②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②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①>②

(2)实验结论

羟基氢的活泼性:

乙醇<水<碳酸<乙酸。

3.乙酸与碳酸、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乙醇

碳酸

乙酸

羟基氢的

活泼性

酸碱性

中性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OH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HCO3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典例1】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H2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思路启迪] 分析问题时,首先要准确掌握羟基、羧基的性质差异,其次要关注羟基、羧基个数与生成气体的定量关系。

[解析] 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羟基不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故1mol苹果酸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羟基和羧基均能与金属Na反应,故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1.5molH2,C项错误;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即二者为同一物质,D项错误。

[答案] A

[针对训练1] 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NaOH溶液 ③醋酸溶液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解析] 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答案] C

知识点二酯化反应实验

1.实验原理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酸去羟基醇去氢)。

2.实验装置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1)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2)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3)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液体分层,便于得到酯。

4.酯化反应实验中的四个注意问题

(1)注意防暴沸:

反应试管中常加入几片碎瓷片或沸石防暴沸。

(2)注意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吸水剂。

(3)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

不能先加浓硫酸,以防止液体飞溅;通常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

(4)导气管末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倒吸。

(5)注意酯的分离:

对于生成的酯,通常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

5.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1)通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来证明:

如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可以发现,生成物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可见,发生酯化反应时,有机酸断C—O键,醇分子断O—H键,即“酸去羟基醇去氢”。

(2)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在判断示踪原子的去向时,应特别注意在哪个地方形成新键,则断裂时还在那个地方断裂。

【典例2】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mL浓硫酸、3mL乙醇(含18O)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回答问题:

(1)装置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

(2)步骤②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

b.中和乙酸和乙醇

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5)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试管乙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思路启迪] 解决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反应的制备原理,其次要注意酯化反应的特点及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 

(1)干燥管一是起冷凝的作用,二是起防倒吸的作用,因为乙酸和乙醇易溶于碳酸钠溶液。

(2)因为产生蒸气,因此加药品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

OH

CH3CO18OC2H5+H2O。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乙醇易溶于水,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因此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即选项a、c正确。

(5)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且密度小于水,现象:

试管乙中出现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答案] 

(1)防止倒吸

(2)装置的气密性

(3)催化剂、吸水剂 CH3COOH+C2H

OH

 CH3CO18OC2H5+H2O

(4)ac

(5)试管乙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分液

[针对训练2] 将1mol乙醇(其中的羟基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水分子中一定含有18O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45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的乙酸乙酯

[解析] CH3CH

OH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的原理为CH3CH

OH+CH3COOH

+H2O,因此生成的水中不含18O原子,乙酸乙酯中含有18O原子,生成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CH3CH

OH参加反应,生成酯的物质的量为0

[答案] A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具有氧化性,能跟钠反应放出H2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温度低于16.6℃,乙酸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解析] A项,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正确;B项,乙酸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酸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正确;C项,使溴水褪色的是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而不是碳氧双键,错误;D项,乙酸的熔点较低,低于16.6℃,乙酸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答案] C

2.下列物质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HOCH2—CH===CH—COOH

B.CH3CH2COOH

C.己烷

D.CH3OH

[解析] 酯化反应是指有机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故A、B、D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C

3.酒精和醋酸是生活里的常用品,下列方法不能将二者鉴别开的是(  )

A.闻气味

B.分别用来浸泡水壶中的水垢看是否溶解

C.分别滴加NaOH溶液

D.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解析] A项,酒精和乙醇气味不同,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B项,水垢的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溶于醋酸但不与酒精反应,可鉴别;C项,酒精和NaOH溶液不反应,醋酸和NaOH溶液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D项,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酒精不能,可鉴别。

[答案] C

4.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

A.1种B.2种

C.3种D.4种

[解析] 根据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的规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18O与16O的位置。

而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是按“酸加羟基醇加氢”来反应的,观察可知含有18O的物质有3种。

[答案] C

5.“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采用如下反应来制取乙酸乙酯: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1)实验时,试管B观察到的现象是界面处产生浅红色,下层为蓝色,振荡后产生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欲从上述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存在缺陷,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挥发,以至不能重复使用

b.会使部分原料炭化

c.浓硫酸有吸水性

d.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1)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振荡时乙酸与Na2CO3反应产生CO2,界面处溶液酸性变弱,因此溶液浅红色消失;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液体出现分层,故可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2)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使部分有机物脱水炭化,同时产生SO2,H2SO4废液及SO2会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 

(1)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分液 

(2)bd

课后作业(十八)

[基础巩固]

一、羧酸的结构和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B.羟基和氢氧根中含有的电子数不同

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解析] 羧酸的官能团是羧基,A项错误;羟基含9个电子,氢氧根离子含10个电子,B项正确;烃的含氧衍生物在氧气中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项错误;乙醇溶于水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乙醇不具有酸性,D项错误。

[答案] B

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

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由比例模型知,该物质为CH3COOH,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答案] B

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食盐 ②乙醇 ③氢氧化铜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D.全部

[解析] 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Al反应置换出H2;与碱性氧化物MgO等反应;与盐反应,如Na2CO3、CaCO3等。

[答案] B

4.乙酸分子的结构式如图,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1)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3)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

CH3COOH+Br2

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A.

(1)

(2)B.

(1)

(2)(3)

C.

(2)(3)D.

(1)(3)

[解析]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Br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

[答案] B

二、酯化反应和酯的性质

5.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  )

[解析] 玻璃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不能用NaOH溶液,应用Na2CO3溶液。

[答案] A

6.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导管仅起导气作用

C.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D.向试管中先加入1-丁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解析] 水浴加热的温度不会超过100℃,A项正确;长玻璃导管兼起冷凝回流作用,B项错误;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C项正确。

加反应溶液的顺序为先加入1-丁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D项正确。

[答案] B

7.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

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乙酸和另一种分子式为C6H13OH的物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

B.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C.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解析] 酯化反应是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可逆反应,由此可知,酯的水解需要催化剂。

[答案] D

三、官能团的性质

8.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乙醇的一组试剂是(  )

A.溴水、氯化铁溶液

B.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碳酸钠溶液

D.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解析] 溴水与己烯混合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乙醇和溴水互溶,甲苯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溶剂,并且密度都比水小,用溴水区分不开,但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以区分,故A、C项错误,B项正确;己烯和甲苯与氯化铁溶液都不反应,遇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D项错误。

[答案] B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1H14O3

B.该有机物可能易溶于水且具有水果香味

C.该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水解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 A项,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1个碳原子、12个H原子、3个O原子,其分子式为C11H12O3,错误;B项,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羧基、醇羟基和苯环,没有酯基,所以不具有水果香味,错误;C项,该物质中没有酯基或卤素原子等,所以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D项,该有机物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故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正确。

[答案] D

10.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②③

[解析] 

[答案] C

[能力提升]

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①不仅混进Cl2,而且乙烷可能与Cl2反应;③CO2也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

[答案] B

12.近年来流行喝果醋,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

苹果酸(

)是这种饮料的主要酸性物质。

下列有关苹果酸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与Na反应产生H2

B.可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的体积为67.2升

D.苹果酸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观察苹果酸的分子结构可知,苹果酸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羧基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O2,而羟基不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1mol苹果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2molCO2,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升,C项不正确。

[答案] C

13.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取代反应

B.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C.2CH3CH2OH+O2

2CH3CHO+2H2O 取代反应

D.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 C中的反应属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其余各项均正确。

[答案] C

14.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  )

[解析] 氢的活泼性:

羧基>醇羟基。

Na既能与羟基反应,又能与羧基反应;NaHCO3只与羧基反应,能生成CO2与H2的量相等的只有A。

[答案] A

15.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D是饮食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F是一种有香味的物质,F中碳原子数是D的两倍。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F和高分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A的结构式为________,B中决定其性质的重要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

(3)实验室怎样鉴别B和D?

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F中少量B和D的最好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苯

D.水

[解析]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物质是乙烯,根据框图,B为乙醇,C为乙醛,E为聚乙烯,F为某酸乙酯。

因为F中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所以D为乙酸。

(3)鉴别乙醇和乙酸时可利用乙酸具有弱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性质。

(4)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乙醇易溶,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而被吸收,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故A正确;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故B错误;乙酸乙酯和乙醇都易溶于苯,不能分离且引入新杂质,故C错误;乙酸和乙醇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故D错误。

[答案] 

(1)

 羟基

(2)①2CH3CH2OH+O2

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②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取某一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所取待测液为乙酸,余下一种为乙醇(或其他合理方法)

(4)A

16.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在试管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4)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5)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a.步骤

(1)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

b.写出试管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c.试管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d.从试管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乙装置比甲装置合理,因为甲装置将导管末端插入到液面以下,容易引起液体倒吸。

将甲中的玻璃管改成球形干燥管,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装药品之前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分层。

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Na2CO3溶液,且密度比Na2CO3溶液小,故用分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