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7813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应急操船.docx

第七章应急操船

第七章应急操船

一、选择题

001在碰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为了减小碰撞损失,在操船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A.全速进车左右满舵B.全速倒车刹减船速

C.A、B都对D.A、B都不对

002在碰撞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为了减小本船的碰撞损失,在操船方面应尽力避免部位被他船船首撞人。

A•机舱或船中B•船首或船尾C•船尾或机舱D•船首或船中

003船舶碰撞后的损害程度取决于一一。

1两船相对运动速度和碰撞角度;②碰撞海域海流速度的大小;

③碰撞位置和破损的大小;④碰撞船舶的吨位大小。

A.①-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004船舶碰撞后的损害程度与两船相对运动速度和碰撞角度有关,两船相对运动速度,碰撞角度越接近,碰撞损失越大。

A.越小/平行B.越小/垂直C.越大/垂直D.越大/平行

005船舶碰撞后的损害程度与碰撞位置和破损的大小有关,碰撞位置越接近、破损

,碰撞损失越大。

A.船中/越小B.船中/越大C.船首/越小D.船首/越大

006船舶发生碰撞,甲船撞人乙船船体时,甲船应采取的操纵措施是一一。

A.立即停车以防破洞扩大B.立即开微进车,顶住对方减少进水量

C.立即倒车退出,组织进行堵漏抢救D.先用缆绳相互牢固系住

007当我船首撞人他船船体时,我船应一一。

A.立即停车B.立即倒车脱出,以防止本船造成更大损失

C.微速进车顶住D.半速进车顶住

008当我船首撞人他船船体时,我船应一一。

A.立即倒车脱出,并检查本船损失情况

B.倒车退出

C.全速进车顶住破损部位,顶驶至附近使他船抢滩

D.微速进车顶住破损部位,情况紧急可考虑顶驶至附近使他船抢滩

009撞人他船船体的船舶应当一一。

①采用微进顶住破损部位以利对方应急;②情况紧急,附近有浅滩时可顶驶抢滩;③应立即倒车退出,以免危及本船安全。

A.①一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010当我船船体被他船撞人时,我船应关闭水密门检查破损并报告船长,并尽可能

A.加速以减小进水量,操船使破损处处于下风B.停船以减小进水量,操船使破损处处于下风C.加速以减小进水量,操船使破损处处于上风D.停船以减小进水量,操船使破损处处于上风

011船舶发生碰撞全面检查,符合一一时可续航。

一一。

①主、辅机无损,情况良好;②船体破损部位进水经采取措施后得以控制;

③船舶具有正稳性及一定的保留浮力;④一舷救生设备受损。

A.①一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④

012船舶发生碰撞后,一一,应采取抛弃货物的措施。

一一。

①因进水可能引起货物着火及货物急剧膨胀;②为了保持一定的剩余稳性;

③为了保持一定的吃水差;④为保留储备浮力或减少进水量。

A.①-④B.①②④C.①一③D.②一④

013被他船撞人的船舶应一一。

①尽可能使本船停住,使破损处处于侧风以减少进水量;②迅速关闭破洞舱室及四周的水密门窗;③进行排水及堵漏工作。

A.①-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014航行中的甲船被乙船撞人,甲船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尽可能停船以减小进水量;②关闭水密门,检查破损;③操船使破损位置处于下A.①②B.②③巳①③D.①-③

015船舶在破损进水发生倾斜时,保持船体平衡的方法包括——。

A.移载货物B.排出压载水C.注入压载水D.A+B+C

016船首抢滩时,应保持船身与等深线一一。

A.平行B.垂直C.A和B都对D.A和B都不对

017船舶搁浅后,脱浅所需拉力与一一。

A.船舶载重量、船型和主机功率

B.船型、主机功率和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

C.船型、主机功率和搁浅后损失的排水量

D.搁浅后损失的排水量及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

018船舶搁浅后,脱浅所需拉力与一一。

A.与搁浅后损失的排水量成正比,与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B.与搁浅后损失的排水量成正比,与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成反比

C.与搁浅后损失的排水量成反比,与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D.与搁浅后损失的排水量成反比,与船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成反比019船舶搁浅后,在情况不明时,应一一。

A.立即全速后退脱浅

B.开车使船尾转向深水保护车舵

C.操左右满舵并进车松动船体后再全速倒出

D.立即查明情况,然后再行动

020船舶搁浅后,为防止船体受风、流、浪的作用而情况恶化,首先应一一。

A.立即快倒车使船脱浅

B.为保护推进器和舵,要尽量开车使尾转向深水

C.可开慢车或快车并左右满舵,使船体松动后再快倒车倒出

D.以上都不对

搁浅船舶需固定船体的情况包括一一。

A•短时间内就能安全脱浅,因风浪影响而墩地、打横或翻沉

B•短时间内不能安全脱浅,因风浪影响而墩地、打横或翻沉

C•短时间内就能安全脱浅,因风浪影响而可自由脱浅

D•短时间内不能安全脱浅,因风浪影响而可自由脱浅

协助他船脱险的拖轮可给出的脱浅拖力9。

(吨)为拖轮主机功率(马力)的倍数为

A.0.01~0.015B.0.015~0.02

C.0.02~0.035D.0.035~0.04

船舶自力脱浅时可采用一一。

①移(卸)载;②等候高潮;③车舵锚配合;④拖轮协助脱浅。

A.①一④B.①-③C.①③④D.②一④

船舶脱浅时所需拉力与有关。

A.损失的排水量B.船舶搁浅部位

C.主机功率大小D.搁浅时的船位

船舶搁浅后,应避免情况继续恶化,确保船体安全,具体措施包括一一。

1可利用搁浅船的锚链及缆绳来固定船体;

2对坐礁的船,还应将各压载水舱注满水;

3对坐礁的船为了减少破底现象,可立即抛弃货物,使船浮起。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一③

短时间内不能安全脱险的搁浅船舶,应设法固定船体,其目的是一一。

A.避免在风流作用下向岸漂移B.避免在风流作用而造成打横

C.避免在涌浪作用而造成墩底D.A、B、C都对

船舶搁浅后一般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包括一一。

①墩底;②向岸漂移;③打横;④尾淹。

A.①一③B.②一④C.①②④D.①一④船舶坐礁时的船体保护措施包括一一。

A.在适当方向上抛锚固定船位B.将各压载水舱注满水

C.A、B都对D.A、B都不对

内燃机主机的正车功率为w,使用全速倒车时的脱浅拉力估算式为一一。

A.0.01NX40%B.0.01NX60%

C.0.01NX70%D.0.01NX80%

船舶火灾的特点,包括——。

①船舶结构复杂,灭火困难;②船舶内部具有可燃物,容易燃烧;

③由于有大量的海水,对机舱火灾容易扑灭;

4用水对货舱火灾扑灭时,容易降低浮力和稳性。

A.①-④B.②一④巳①②④D.①-③

船上着火,大副现场组织扑救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一一。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A.控制通风B.控制火势C.隔离火源D.探明火情

实用标准文案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041

042

043

044

045

 

航行中船舶中部发生火灾,应

A.减速顶风航行

C.减速顺风航行

B.立即抛锚救火

D.使船舶处于横风,并使着火源处于下风侧

船舶航行中发生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操纵船舶,应按一一,适当地操纵船舶,

使火源处于一一。

A•相对风速/下风B•相对风向/下风

C.相对风速/上风D.相对风向/上风

船舶航行中发生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操纵船舶,着火源在船尾,应一一。

A.迎风行驶

C.旁风行驶

B.顺风行驶

D.A、B、C都可以

船舶航行中发生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操纵船舶,着火源在船首,应

 

A.迎风行驶

B.顺风行驶,且风速低于航速

C.顺风行驶,且风速高于航速D.A、B、C都可以

船舶航行中发生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操纵船舶,着火源在船中,应

 

A.迎风行驶

C.旁风行驶

B.顺风行驶

D.A、B、C都可以

船舶航行中发生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位置操纵船舶,如有可能,当火源在船中,应——。

A•迎风行驶B•顺风行驶C•提高船速D•降低船速

船舶航行中货舱发生火灾,用大量的水灭火时,特别应注意船舶的一一。

A.浮力、稳性和横倾B.浮力、稳性和吃水差

C.浮力、横倾和吃水差D.稳性、横倾和吃水差

国际海事组织全球搜救计划中将全世界海区划为一一。

A.10个区B.13个区C.18个区D.23个区

A.时间和船位/漂移量

C.损害情况/采取的行动寻遇险船时,确定搜寻基点后,

A.边长为10海里的正方形

在搜寻遇险船时,确定搜寻基点时应考虑的因素中包括:

通报遇险的一一;救助船到达现场前的时间内,遇险船一一。

B.损害情况/漂移量

D.时间和船位/采取的行动

开始搜寻阶段的最可能区域是以基点为中心,

B.半径为15海里的圆的外切正方形

C.半径为10海里的圆的外切正方形D.半径为20海里的圆的外切正方形

在搜寻遇险船时,确定搜寻基点后,开始搜寻阶段的最可能区域是以基点为中心,半径为一一的圆的外切正方形。

A.40海里B.30海里C.20海里D.10海里

MERSAR规定的扩展方形搜寻方式适用于一一。

A.单船搜寻B.多船搜寻C.海空协同搜寻D.A、B、C都可以

MERSAR规定的扇形搜寻方式适用于一一。

A.海空协同搜寻B.多船搜寻C.单船搜寻D.A、B、C都可以

MERSAR规定的扇形搜寻方式中,第一个搜寻循环中每次转向角为

第一个搜寻循环结束时,右转一一进入第二个搜寻循环。

A.150°30°B.120°30°C.150°60°D.120°60°

046MERSAR规定的平行航线搜寻方式适用于一一。

A•两船搜寻B•多船搜寻C.单船搜寻D.A、B适用

047MERSAR规定的搜寻方式中适用于单船搜寻的是一一。

A.平行航线搜寻方式或扇形搜寻方式

B.平行航线搜寻方式或扩展方形搜寻方式

C.扩展方形搜寻方式或扇形搜寻方式

D.扇形搜寻方式、扩展方形搜寻方式或平行航线搜寻方式

048MERSAR规定的搜寻方式中适用于两艘以上的船舶搜寻方式是一一。

A.平行航线搜寻方式

B.平行航线搜寻方式或扩展方形搜寻方式

C.扩展方形搜寻方式或扇形搜寻方式

D.扇形搜寻方式或平行航线搜寻方式

049人落水后可能生存的时间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2C-4C水温时一一

A.可生存12小时以下B.可生存6小时以下

C.可生存3小时以下D.可生存1.5小时以下

050人落水后可能生存的时间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4C~10C水温时一-

A.可生存12小时以下B.可生存6小时以下

C.可生存3小时以下D.可生存1.5小时以下

051人落水后可能生存的时间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10C~15~C水温时

A.可生存12小时以下B.可生存6小时以下

C.可生存3小时以下D.可生存1.5小时以下

052人落水后可能生存的时间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15C-20C水温时一

A.可生存12小时以下B.可生存6小时以下

C.可生存3小时以下D.可生存1.5小时以下

053船舶在海上航行,值班驾驶员突然接到有人在落水的报告,应一一。

A.立即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B.立即向落水者相反一舷操满舵

C.立即操左舷满舵D.立即操右舷满舵

054船舶在海上航行,值班驾驶员突然接到有人在左舷落水的报告,应一一。

A.立即操右舷满舵B.立即操左舷满舵

C.立即正舵停车D.立即正舵倒车

055船舶在海上航行,值班驾驶员突然接到有人在右舷落水的报告,应一一。

A.立即操右舷满舵B.立即操左舷满舵

C.立即正舵停车D.立即正舵倒车

056单旋回法适用于人落水后的一一。

A.立即行动B.延迟行动C.人员失踪D.搜寻行动

057发现落水人较早,并在海上可见时,可采用一一。

A.单旋回或双旋回

058

059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B.双旋回或威廉逊(Williams。

n)旋回

C.单旋回或史恰诺(Schamow)旋回

D.威廉逊(Wilhamson)旋回或史恰诺(Schamow)旋回

船上有人落水后,一一适用于立即行动,并能以最短时间返回落水者位置。

一一。

A.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B.单旋回

C.双旋回D.史恰诺(Scharnow)旋回

双旋回操纵法,不适用于一一。

A.立即行动B.延迟行动C.人员失踪D.A+B+C

发现落水者已晚,大型船为尽快驶至落水者,——。

A.应采用史恰诺(Scharnow)旋回

B.应采用威廉逊(Wlliamson)旋回

C.应采用双旋回

D.应采用单旋回

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法中,在发现有人落水后,立即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当船

首转过后,改操另一舷满舵。

A.40°B.60°C.80°D.90°

大型船采用史恰诺(Schamow)旋回较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

A.要延迟0.5~1海里航程驶回落水者航迹

B.可节约1~2海里航程驶回落水者航迹

C.要延迟1~2海里航程驶回落水者航迹

D.可节约0.5~1海里航程驶回落水者航迹

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法最适用于人落水后的

A.立即行动B.延迟行动C.人员失踪D.搜寻行动

史恰诺(Scharnow)旋回法最适用于人落水后的。

A.立即行动B.延迟行动C.人员失踪D.搜寻行动

大型船采用史恰诺(Schamow)旋回和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方法寻找失踪人员时,回到与原航向相反方向的距离两者比较,一一。

史恰诺(Scharnow)旋回和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距离一样史恰诺(Schamow)旋回比威廉逊(WiUiamson)旋回距离大史恰诺(Schamow)旋回比威廉逊(Williamson)旋回距离小A、B正确

风浪中救助落水人员时,

A.上风/下风/上风

C.下风/下风/上风

应先驶向落水者的——,将——放下,从——靠拢落水者。

B.上风/上风/下风

D.下风/上风/下风

大船救助海上遇难人员的方法,下述不正确的是一一。

A.操船把遇难者置于下风舷

B.对在舷边的遇难人员可选择在船首部或尾部进行救助

C.对已登上救生艇的遇难者,可利用吊艇设备,将人艇一起吊上船

D.对漂浮在海上的人员,仍应在舷边张挂救生网,供遇难人员攀附

068

069

070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080

081

救生艇在海面平静的情况下应尽快释放救生艇或救助艇抢救落水人员,放艇时大船

的余速不应超过。

A.3节,B.4节C.5节D.6节

船舶释放救生艇时,纵倾不应大于一一,横倾不应大于一一。

A.20°20°B.20°10°C.10°20°D.10°10°

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大船为放救生艇,应采取一一。

A.偏迎浪航行B.偏顺浪航行C.滞航D.漂航

大风浪中放艇时,艇一着水后,就要前后同时脱钩,在不能同时脱钩时,应一一。

A.先脱前吊钩,后脱后吊钩B.先脱后吊钩,后脱前吊钩

C.A、B均可D.A、B均不可

大风浪中放艇时,为减少救生艇摇摆而与大船相碰撞,可用——。

A.止荡索B.碰垫C.艇篙D.A、B、C均对

大风浪中收艇,在横摇中挂钩,应在——时迅速前后同时挂钩。

A.大船由本舷最大横摇角向另一舷横摇B.大船由本舷横摇至中间位置时

C.大船由另一舷最大横摇角向本舷横摇D.大船由另一舷横摇至中间位置时

大风浪中收艇时,应前后同时挂钩,在不能同时挂钩时,应。

A.先挂前吊钩,后挂后吊钩B.先挂后吊钩,后挂前吊钩

C.A、B均可D.A、B均不可

航行中的船舶在风浪大的海面上放艇,应将航速减至能维持舵效的速度,使放艇

舷侧处于下风舷,为避免遭受横浪,应保持风舷角为一一。

A.5°10°B.20°30°C.80°90°D.140°160°

海上拖带,为缓解拖缆的冲击张力和被拖船的偏荡,拖缆长度一般应为拖船与被拖船船长之和的一一。

A.0.4~0.8倍B.0.8~1.2倍C.1.2~1.5倍D.1.5-2.0倍海上拖带时,两船长之和为280米,在拖航速度较高的情况下,拖缆长度应不小于

A.280米B.420米C.560米D.600米

海上拖带,拖缆应具有的悬垂量d应为拖缆长度的一一。

A.2%B.4%C.6%D.8%

海上拖带,要求拖缆在水中有一定的下沉量,当海面比较平静时该下沉量应不少于——。

A.8米B.10米C.13米D.16米

海上拖带,要求拖缆在水中有一定的下沉量,当风浪大时该下沉量应不少于一一

A.8米B.10米C.13米D.16米

根据经验,海上拖带中拖缆在水中的下沉量,

A.

海面较平静时应不少于

13米,风浪较大时应不少于

8米

B.

海面较平静时应不少于

10米,风浪较大时应不少于

6米

C.

海面较平静时应不少于

8米,风浪较大时应不少于

13米

D.

海面较平静时应不少于

6米,风浪较大时应不少于

10米

082在按S=k(L+L2)估计海上拖带用缆长度时,拖速高的情况下k取为一一。

A.1.5B.2.0C.2.5D.3.0

083在按s=k(Li+L2)估计海上拖带用缆长度时,拖速低的情况下,k取为一一。

A.1.5B.2.0C.2.5D.3.0

084船长120米的甲船,海上拖带132米的乙船,由于乙船为海损船舶,故海上拖航速度较低,估算所需拖缆长度约为一一。

A.252米B.378米C.428米D.504米

085海上拖带所用拖缆为缆和链连接的组合拖缆,当所用软钢丝需要370.5米长,现

拟用200米长,周径为13.65厘米的软钢丝缆时,问所用直径为6.2厘米的锚链与之相接的话,需出链一一。

A.41.3米B.89.7米C.48.8米D.65.8米

086在海上,拖船接近被拖船时,当被拖船漂移速度小于拖船漂移速度时,拖船应从――接近,当被拖船漂移速度大于拖船漂移速度时,则拖船应从一一接近。

A.上风/上风B.下风/下风C.上风/下风D.下风/上风

087海上传递拖缆,如被拖船在海上漂移且漂移速度大于拖船漂移速度时,拖船应从一—接近被拖船。

A.上风B.下风C.顶风D.顺风

088海上传递拖缆,如被拖船在海上漂移且漂移速度小于拖船漂移速度时,拖船应从——接近被拖船。

A.上风B.下风C.顶风D.顺风

089海上拖带在有风浪情况下,如欲用救生艇运送拖缆,则拖船宜从被拖船的——。

A.上风舷侧驶近被拖船,放下风舷的救生艇

B.上风舷侧驶近被拖船,放上风舷的救生艇

C.上风舷侧驶近被拖船,放上风舷的救生艇

D.下风舷侧驶近被拖船,放下风舷的救生艇

090海上拖带对拖缆系结的正确做法包括一一。

①将拖缆用琵琶头直接套桩;②拖缆先绕甲板室、舱口或桅杆再在另一舷缆桩上各绕一圈后在第二副缆桩上绕8字;③为了便于松出和绞进拖缆,应预先准备好制

索器;④拖缆通过的导缆孔及各转角处要包扎牛油。

A.①一③B.②一④C.①②④D.①③④

091确定海上拖航速度考虑的因素应包括一一。

①拖轮主机功率;②拖轮的吃水;③拖缆安全使用强度;④拖船的剩余推力。

A.①一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一④

092确定海上拖航速度时,应考虑拖轮主机功率、被拖船排水量和所用拖缆安全使用强度等因素,一一。

A.拖轮主机功率越大、被拖船排水量越小,拖航速度越高B.拖轮主机功率越小、被拖船排水量越小,拖航速度越高C.拖轮主机功率越小、被拖船排水量越大,拖航速度越高D.拖轮主机功率越大、被拖船排水量越大,拖航速度越高

093海上拖带时,拖航速度的确定与一一有关。

A•船长、排水量、拖缆强度B•船宽、排水量、拖缆强度

C•型深、排水量、拖缆强度D•主机功率、排水量、拖缆强度

094海上拖带中,拖带距离较短,海面平静时,拖缆的安全系数取为——。

A•4B•5C.6D•8

095海上拖带中,拖带距离较长,海面有风浪时,拖缆的安全系数取为一一。

A•4~6B•6~8C•8~10D.10~12

096海上拖航起拖时,应先微速进车,当观察到拖缆刚有张力时即一一。

A•停车,拖缆下垂后再微速进车,如此反复直到有前进速度,方可逐步加速

B•停车,拖缆下垂后再慢速进车,待拖缆出水面后再全速进车可逐步加速

C•停车,拖缆下垂后再半速进车,待拖缆出水面后再全速进车可逐步加速

D•加速,待拖缆出水面后再全速进车可逐步加速

097海上拖航起拖加速过程中,应一一。

A.保持拖缆抬出水面,拖航速度每次增加1•5节

B.保持拖缆抬出水面,拖航速度每次增加0•5节

C•保持拖缆在水面以下,拖航速度每次增加1•5节

D.保持拖缆在水面以下,拖航速度每次增加0.5节

098海上拖带转向时,——。

A.无风浪条件下可大幅度一次完成B.应每次转5°~10°地分段完成

C.应每次转10°~15°地分段完成D.应每次转20°以上以便较快地完成

099海上拖带大角度改向应分数次完成,每次最好改向约一一

A.5°~10°B.10°~15°C.15°~20°D.20°~25°

100海上拖航中,下列减小偏荡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一一。

A.适当缩短拖缆B.降低拖航速度

C.被拖船将舵固定在一定舵角上D.调整被拖船吃水使之成为尾倾

101海上拖带时,被拖船发生偏荡,为了减轻偏荡,下述措施不正确的是。

A.增加拖缆长度B.降低拖航速度C.使被拖船尾倾D.拖缆加抑制索

102海上拖带时,被拖船发生偏荡,为了减轻偏荡,下述措施不正确的是。

A.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