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036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重阳节习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阳节习俗.docx

《重阳节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习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阳节习俗.docx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除了登高,还有专属福州人的这些习俗,你知道么?

  今天是重阳节,

  接下来的天气将会逐渐变凉,

  各位小伙伴们要注意保暖哦!

  2016年10月9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我们福州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早前因交通不便,老福州人对登高的地方也各有偏爱。

  《福州地方志》述:

“九日登高,以大庙山与乌石山、于山为最多,儿童放纸鸢(风筝),士大夫则仿古遗事,相约游山饮菊酒。

  城里的人登高地点在乌山、于山,台江区登高地点在 大庙山,而仓山区登高地点在烟台山。

  不过,最为热门的是大庙山。

据说那里原有一块“天星落地”石,又被称为“ 登高石”,传闻在九月九时,小孩子往上一登,就会长高,大人也会延年益寿。

因为人流量大了,那边的商贩也就多了,通往山上的石阶被挤得水泄不通。

  放纸鹞“灾殃”随风而去

  如今常用的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呼,而在五代以前,北方人称风筝为“纸鸢”,南方称其“鹞子”。

老福州人则称之为“纸鹞”,既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又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其中,“纸鸢”又音同“灾殃”(福州话),纸鸢断线飞走就等于“灾殃”随风而去。

因此,福州重阳放纸鸢有和气驱灾的含义。

  旧时,重阳节还没到,老福州人就会开始做“纸鹞”,大都是用纸、竹篾做成的,高档的是用绢布,形状各异,有画龙头,有画蝴蝶,还有画八卦鹞。

 50多年前,一个风筝才1块钱哦!

  而且福州的重阳节前后多是“九月乌”天气,多云少雨,在乌山的邻霄台、南校场(今五一广场)、 大庙山等地都适宜放纸鹞。

  吃九重粿1年只卖1天

  九月九登高,因福州方言“高”与“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称“九重粿”,又叫登高粿、重阳粿、菊花糕。

  九重粿用米浆和红糖制成,共计9层,出笼冷却后再被切成三角形或者菱形,从断面看九层红白相间,因为制作繁琐,1年只卖1天。

 在重阳当天,边吃边登高,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旧时,每块九重粿还会插上彩色毛边纸做的的纸旗,小三角、波浪形的都有,顶端用红糖与锡纸做成一个球,风一吹特别好看。

小孩子超级爱!

  祭墓每逢佳节倍思亲

  福州重阳节还有祭祖墓的习俗,与清明的祭坟,合称春秋两祭。

《长乐县志》记载“重阳必祭墓,谓之秋祭”。

  当然,也有人在家里过重阳节,祭祖的供品必有九重粿,还有猪、羊、鱼肉及酒水等,上供后合家聚餐。

  来源:

福州城事

  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请标明来源

  福州日报社微信矩阵

  来源:

 福州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