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140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docx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植物

2、动物

3、乐器

4、自然

5、场所类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芳草: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梅花:

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

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竹:

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桑榆《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菊花: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秦观: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李商隐: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璟: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清照: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蟋蟀:

又名促织,表示惆怅。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

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蝉:

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咏蝉诗“三绝”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鹧鸪: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

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

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

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器乐类:

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羌笛、胡笳: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

如: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

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

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

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

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如: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冰雪:

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场所类:

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

西楼: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

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李煜《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清照《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凭栏:

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

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李煜: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

《水龙吟》: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杜甫: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六、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

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

如杜甫《九日》中所写: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例如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投笔:

弃文从武。

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

守边的将领。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边境之敌,破楼兰:

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柳营:

军营,纪律严明的军营。

请缨:

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五柳:

隐者的代称

东篱:

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三径:

隐士居住的地方。

陶潜《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流水、落花——古人云: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

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0、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皆属此类。

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

“杜鹃啼雪猿哀鸣。

”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

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

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相视流泪。

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

例如,欧阳修《踏莎行》:

“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

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又如,秦观《鹧鸪天》:

“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

例如,晏几道《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

例如,王维《渭城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

在唐宋的诗词中,“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

例如,白居易《对酒》: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4、阑干——有三个意思。

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

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第二,横斜的样子。

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

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

第三,形容泪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

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

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

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

也作“蓬壶”“蓬岛”。

例如,李清照《蝶恋花》: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

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

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

8、尺素——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

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

李白《相逢行》“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

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

也常作青山的代称。

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

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

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和的阳光”。

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

“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

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