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9822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docx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

优质公办学校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2016—2018学年

发展规划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2016年11月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优质公办学校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2016—2018学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现状·问题

一、基本情况

学校创办于2006年,由安吉路实验学校实施嫁接办学。

学校位于下城区北景园小区,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

学校以“崇实·尚品”为校训,以“懂健康、善学习、会生活”为学生培养目标,以习“让老百姓子女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教育”为己任,在下城北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学校学区范围为石桥街道的石桥社区、永丰社区、景荣社区、景安社区四个社区。

其中,石桥社区和永丰社区是撤村建居的住宅小区,景荣社区、景安社区包括经济适用房小区、老城区拆迁安置小区以及祥和人家、都市枫林两个商品房小区。

在学额有余的情况下,也接收了一些常住在学区、符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的外地适龄儿童,同时还接收个别由教育局调配的学生,协助解决辖区内政府招商引资单位子女入学问题。

近几年,随着北景园入住率的提高,外地适龄儿童进入我校就读的比例逐年下降,学校仅能满足解决住户一致的适龄儿童就学。

2016学年,学校有53个教学班、2006名学生,150多名教职工。

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教龄10年以内年轻教师占70%,中年教师占30%。

其中中高级教师64名,省市级综合荣誉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36名。

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Ⅰ类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红十字示范校、杭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杭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下城区文明单位、下城区绿色学校、下城区优秀四星级学校、下城区教育科研基地学校、下城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

二、发展中的优势

在第一个三年“合力创业,嫁接创新”、第二个三年“强本固基,稳健质优”和第三个三年“培优育特,增效提质”的办学目标指引下,学校快速发展,被认为是“一所正在崛起的现代化的学校”“下城北部的教育高地”。

学校主要的办学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承创新,实施学校有效管理

按照“建设优质成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与杭州市一流公办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懂健康、会学习、有品质”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认可”作为教师发展目标,打造学校发展新愿景。

进一步提升依法科学管理水平,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关系;实施部门干部锻炼制度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竞聘上岗制度,有效激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

2.育人为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近三年中,学校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所获成绩令人瞩目;各类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学生在各级体艺类竞赛中获奖频频。

大课间活动“快乐体育运动大转盘”富有创意,深受学生欢迎;“走近越剧”已成为校本课程,相关社团获“2012杭州市明星红领巾小社团”,学校因此成为杭州市“小百花爱越基地”。

3.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教师追求卓越课堂教学。

积极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作用,特别注重引进优质培训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支持性平台。

支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和市、区研训活动;邀请杭州市教研室、区教师教育学院等专业机构来校作学科调研;经常性邀请特级教师与相关专家来校作指导。

实施“种子教师”研修项目,努力根据学生生理、心理与社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学校因此被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授予“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称号。

4.教育开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走在多形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列。

2013年,先后接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凯迪亚联合学区考察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教育考察团来学校参观考察;2014年10月,学校与澳大利亚戴尔基督教学校结为姐妹学校;2015年8月,学校组织学生去英国游学;2015年9月,苏建强校长访问澳大利亚姐妹学校等。

期待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努力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成长为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中的不足

学校在快速的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制约、影响学校今后的发展。

1.学校管理架构有待改进

学校的发展愿景明晰,但实施步骤缺少科学论证及细致规划,办学特色、教育品牌、现代化等主题词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学校将管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人事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在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管理架构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

2.教师梯队建设有待增加

近两年,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教师的工作热情、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自信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仍有一些教师还停留在规范型的层面,成熟型和智慧型教师总量不足。

主要表现在:

(1)视野不够开阔,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不够;

(2)重实干轻研究,科研意识欠强;(3)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够多,专业引领受限。

3.教育教学研究有待深化

近两年,学校校本培训在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定时定点开展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教与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离当前的课程改革对高效课堂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主要体现在:

(1)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拓展和创新缺乏理论探讨;

(2)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3)教师在学科文化素养方面还需要更广博厚实,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

4.全面育人模式有待完善

近两年,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学校在全面、多元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主要体现在:

(1)虽然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丰富,但活动序列化、个性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2)特长生培养的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3)学校在体育、科技、艺术等方面特长的培养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5.教育特色品牌有待彰显

学校在“创新”“特色”方面依然还是比较薄弱,活动多但缺少整合,品牌有但缺少精品,九年一贯特色资源还有待充分挖掘,在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缺少顶层设计的、校本特色的、富有成效的载体,学校的特色品牌还需要探索、提炼和彰显。

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下城北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学区常住人口快速增加,周边大型企业、高端产业不断引入,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近两年,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考成绩提升,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学校社会声誉逐渐提升,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区教育局十分重视九年一贯制办学探索和创新,借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力量,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为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挑战

1.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校的管理、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非常明显,如何保持学校教育质量持续增长的势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特色品牌,是学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2.随着生源增加,学校办学规模达到饱和,按标准每个年段设置6个班级,九个年段共54个班级,教师队伍随之壮大,学校场地和设施设备随之紧缺,学校管理、教师、学生文化的形成和提升,将面临新的课题。

第二部分目标·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大形势和新常态,秉承学校“崇实尚品”的校训,全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全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增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以文化建设和特色培育为主要抓手,通过三年努力,将学校初步发展为具有现代管理体系、活力教师团队、过硬教育质量和一流校园环境的优质公办学校,并在杭州市和浙江省产生一定影响力。

三、发展策略

1.以人为本

学校的一切发展战略最终都必须落实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发展上,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内涵发展

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完善各项管理和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着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

3.开放办学

坚持开放办学,整合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在整合中丰富,在丰富中优化;拓宽国内外交流渠道,在交流中开展校际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先进经验,在学习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第三部分任务·项目

一、主要任务

(一)培育开放气质

1.加强交流合作,接轨国际教育。

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将以师资建设为核心要素,以课程资源为关键载体,以交流合作为基本形式,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与本校教育的优势与特色相结合,以更强的开放性和前瞻性构建景成教育的未来,为创建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做好准备。

2.建设智慧校园,突破教育边界。

智慧校园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家校互动进行充分融合。

在未来几年内,我校要逐步建立智慧校园系统,并通过智慧校园,让教育的边界得到扩展。

3.汇聚校外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当今的教育不能够再关起大门办学校,学校要汇聚校外资源,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要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就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内各种资源和校外教育力量的关系,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二)丰富人文内涵

1.搭建成长平台,培养核心素养。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校要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2.激发内在动力,促进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工作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全员培训制度,积极为教师专业成长创设条件、提供保障。

加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力度,实施“种子教师”培训计划。

提升教职工对学校文化和办学理念的认同度,提升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建设美丽学校,优化育人环境。

按照区教育局“美丽学校”建设实施意见,以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重点,促进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推动学校建设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

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努力建设好让人民满意的“美丽学校”。

(三)提高办学效率

1.推进依法治校,提升管理水平。

实施依法治校,要以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突破口,以建立高效务实的行政运行机制为目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目的。

2.深化教学研究,追求绿色成绩。

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方法、教材、学生、课标的研究,从而打造“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

抓好教学常规,聚焦“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对作业布置进行研究,对作业量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追求绿色的学业成绩。

3.发挥学制优势,构建一贯体系。

九年一贯制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立足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做好课程衔接、九年一贯德育链等工作。

尤其要着力于中小衔接,着手于六七年级衔接。

二、重点项目

(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轻负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氛围中得以幸福地成长,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焦点和难点。

1.立足生本课堂构建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结合学校九年一贯学制特点,有效规避教学内容重复、矛盾的现状,使之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抓手和优势所在;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年段教学开放周”活动,扎实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师合作氛围,助力教师获得成功体验;第三,促进教研组工作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和有序推进,各学科要努力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模式,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学习本位。

2.普及现代技术应用

建设含有师生成长档案系统、新生报名系统、选课排课系统、功能教室预约系统、网络报修系统、公文流转系统、视频点播直播系统、网络教室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等具有多个功能的“智慧树”应用平台,建立健全数字校园管理制度,初步建成校本数字资源库,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在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服务方面作出探索。

3.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根据《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和区教育局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部署,以推进教育创优创新为目标,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力争三年内结对发达国家、地区友好学校3-5所,组织10%左右师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以直接招聘、结对学校互聘互派或通过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语言类以及其他学科类外籍教师,开发外语授课课程和双语课程,借鉴国际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与小班化教学改革。

(二)学生素养奠基工程

围绕“懂健康、善学习、会生活”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学习能力、艺术素养、文明礼仪等方面达到现代合格公民要求,在此基础上,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主动、多元发展潜力,让每个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各得其所,各美其美”。

1.环境熏陶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走廊、场馆等物理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饱含人文”,将学校文化彰显于校园环境之中,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象。

2.活动引领

一方面,着力改善德育活动的主题化和序列化,综合融通成长节律、自然节气、人文节庆三个维度,合理规划德育活动,使德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富有实效;另一方面,将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课程,通过顶层设计和课题研究,构建以学科延伸、艺术素养、运动健康、实践体验四大门类为基本框架的拓展性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不断满足学生主动、多元发展的需求。

3.关爱护航

一方面,加强薄弱学科辅导和特长学生培养,教师每人结对1-2名学困生或特长生,每周辅导1次学业,每周进行1次谈话,每学期完成1篇辅导心得;另一方面,继续完善特殊学生排查制度,加大对资源教室的合理开发利用,帮助特殊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

加强与特殊儿童的家庭的联系,建立对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的预备机制,不让学生处于危险之中,从容地应对和处理问题。

(三)教师梯级培养工程

发挥“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优势,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特殊要求,围绕“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认可”的发展目标,针对“新手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校本研修。

1.拓宽培训途径,转变观念行为

改变原有单一的培训方式,采取参与式、体验式、沙龙式的培训方式,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组织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读书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引导、鼓励教师由从新手教师走向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通过过程指导、评价反馈帮助、激励教师达成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培育种子教师,促进持续发展

以“种子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让部分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之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促进和带动两头教师发展。

一方面,分批、分类别引入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导师,在校内组建以他们为核心的种子教师工作坊;另一方面,学校将建立专项经费,加强组织管理,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多学科性,精心设计课程,合理安排时间,科学搭设平台,有序推进培养工作,充分激活研修学员的成长内驱力,完善合理积极的考核机制,努力让每一个学员都得到更优发展。

3.丰富教师活动,提升幸福指数

“下城区师德师风十项戒律”和我校“十要十不要”为抓手,营造“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育人氛围,以“崇实·尚品”的校训激励全体教师投身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去,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发挥党总支、工会、团委、音体美教研组作用,创新教工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立意,增强教师团队活力。

评选景成“月度人物”,挖掘教师感人事迹,丰富教师的思想,提升教师的智慧,显示教师的底气、才气、灵气。

组织每学期2次全校性教职工单项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生活,缓解教师压力,展示教师才艺,提升教师素养,充盈教师精神。

(四)社会合力凝聚工程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社会其他力量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1.构建新型关系,提升社会满意度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学校力争在三年内初步完成支持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规范开展教育评价的准备。

一是依法健全学校章程,理顺和完善教学、德育、科研、人事、资产、财务、后勤、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完善校务公开制度。

按照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公开校务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建立自我诊断机制,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常规与科研、教学质量、师资建设、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监测评估。

2.挖掘家长资源,提升教育正能量

建立健全家委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强化学校民主管理,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三定”,即定人员、定课时、定教材,精心组织一支校外专家、优秀教师、成功家长等组成的师资队伍,由他们进行讲座、解答家长的疑问,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重视家访工作和家长会创新,促进家校有效沟通,“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搭建平台,营造家长们学经验、用经验的浓厚氛围。

3.借助多种渠道,提升学校影响力

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体验学校;借助校园网、家校通,及时报道学校重大活动,让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借助省、市主要的报刊媒体,宣传报道学校特色创建和品牌打造,让更大范围的人赞誉学校;加大与社会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场馆和周边社区的相互协作,借助拓展性课程学习过程和成果宣传学校;借助社区的“四点半学校”,教师成为服务志愿者,让老百姓知晓学校。

第四部分保障·评价

(一)思想保障

在经教代会表决通过后,为保证规划的知晓度和认同度,促进规划目标的有效达成,学校将通过各处、室、组的研修活动和教工大会,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习三年发展规划。

通过学习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有效实施。

(二)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实施与自评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中层部门人员担任组员,同时成立由各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调研、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工作。

(三)制度保障

三年发展规划经教代会通过后,及时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校本评价方案,完善规划的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控功能。

将各项目标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参照规划制定相应的部门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年度计划方案体系。

(四)经费保障

学校对规划所涉及的各个项目所需的各项经费进行预算,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保证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教学及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件3:

校(园)2016—2018学年发展规划评审表

校(园):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发展规划标题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优质公办学校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2016—2018学年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研制过程

说明

1.遵循《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操作标准(2015年修订版)》《杭州市下城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下城区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012—2014学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与指标(试行)》(下教〔2014〕33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校(园)办学条件与自身发展要求研制本校新三年规划。

2.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准确,发展重点突出,操作策略清晰,实施效果可检测,凸显学校发展特色,体现超前性、适应性、需求性、可能性、效益性。

3.组织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

4.由校务委员会起草,并邀请省市专家对规划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在广泛征求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意见基础上,由教代会审议通过。

填报单位:

(盖章)

校(园)长:

(签章)年月日

评审小组意见

 

组长:

(签章)

年月日

评审组

审核意见

 

组长:

(签章)

年月日

评审领导

小组审定意见

 

组长:

(签章)

年月日

备注

附件4:

校(园)2016—2018学年发展规划教代会审议记载表

发展规划标题

打造具有九年一贯制特色的优质公办学校

——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2016—2018学年发展规划

校(园)教代会

审议发展规划日期

 

校(园)教代会

对发展规划的审议意见

 

单位:

(盖章)

教代会负责人:

(签章)

年月日

校(园)教代会

审议发展规划情况统计

校(园)在编教职工总数

教代会代表人数

教代会审议发展规划实到人数

教代会审议发展规划同意人数

教代会审议发展规划不同意人数

教代会审议发展规划弃权人数

统计人员

(签章)

 

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查意见

 

主任:

(签章)

年月日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