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241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荷花人教部编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荷花人教部编版

3荷花

文本分析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作者对语言的运用纯熟自然,用看似普通的词语为读者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本课教学设计以“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为思想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在观察、想象的同时,师生互动学习,教师主导解难与点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构建师生互相参与,评价、探讨与交流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在自由、自主、自强、自在的情境氛围中有所创新与评价,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无需要教”和“无师自通”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会写“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点

1.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感悟荷花的美丽。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

1.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2.读写结合,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识记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大致厘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情景。

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朗读感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并交流学过的古诗。

导语: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

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种植物。

(谜底:

荷花)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荷花的诗?

(如: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更是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师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为我们展示了荷花美丽而高洁的风采。

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荷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同叶圣陶先生一起去

观赏荷花吧!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从听读中抓取课文信息。

过渡: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听课文,请大家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想一想:

从听读中你们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了解?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花bàn瓣儿花骨朵儿pénɡ蓬草莲蓬饱zhànɡ胀破liè裂zī姿shì势

fǎnɡ仿fú佛suí随风飘动舞dǎo蹈停zhǐ止āi挨āi挨挤挤piān翩piān翩起舞

◆多音字:

āi挨近紧挨挨挨挤挤ɡǔ花骨朵儿一骨碌

ái挨骂挨打挨板子ɡú骨头头骨骨骼

◆形近字示例:

瓣(花瓣)——辫(辫子)——辨(辨认)——辩(辩论)

胀(饱胀)——帐(纱帐)——账(账本)——怅(惆怅)

(1)注意读好儿化音。

儿化音:

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就叫作儿化。

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

试一试:

花瓣儿花骨朵儿小曲儿毛驴儿小孩儿老头儿

(2)注意读好轻声。

轻声:

轻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既短又轻的调子。

轻声并不是除四声之外的又一个声调,而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特殊音变现象。

试一试:

莲蓬衣裳商量地方粮食风筝

(3)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瓣]两边长中间短,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窄长。

第七笔是短撇,中间“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末笔下伸。

[蓬]“艹”扁长,盖住下面的“逢”。

“夆”内部收紧,三横等距。

走之底的捺要舒展。

[随]要写紧凑。

双耳旁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撇起笔略高,在中心处收笔,为走之底让出空间;走之底的平捺舒展,托住“有”。

[蹈]左窄右宽,右部紧凑。

右上部分是爪字头;右下部分是“臼”,笔顺为撇、竖、横、横折、横、横。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予以书写指导。

(6)将这些字词送回文中去,找出相应句子读一读,随文识字、识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脉络。

(1)读完课文,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用一个字概括。

(美。

(2)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荷花的美?

(气味、颜色、状态、姿势。

(3)找找看,写荷花的气味、颜色、状态、姿势等,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

气味——清香。

(闻荷花)

第2~3自然段:

颜色——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

状态——有的……有的……有的……

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大幅活的画(看荷花)

(4)面对这么美的一池荷花,作者仅仅就是这么看着吗?

他还做了什么?

(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

跟前面一样,用三个字概括——想荷花。

)这是第几自然段的内容?

(第4自然段。

(5)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意识到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

(作者回到现实。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小结:

同学们,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的美,也将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喜欢哪句话就读哪句话。

读给同桌听一听,互相评价评价。

4.品读感悟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

看来这么美的荷花,不仅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从这一自然段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1)从段落开头的两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时间——清晨;地点——公园;“一……就……”说明荷花散发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了公园门口。

(2)“我”为什么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希望快点看到荷花。

(3)“赶紧”“跑”体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

(迫不及待。

(4)谁能把作者赏花的这种急切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5)用“一……就……”“赶紧”说句子。

示例:

我一放学就回家了。

/爸爸一下班就钻进了厨房。

/下雨了,我赶紧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

/我要赶紧做完作业回家去。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同学们,从“一……就……”“赶紧”“跑”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赏花的迫切心情,真是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那满池的荷花,一定开得特别多、特别美吧!

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又给他带来了哪些美好的想象。

经过这一堂课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还梳理出了课文的结构脉络,大概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令老师印象特别深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过渡:

语文学习并非简单地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结构等,更多的收获需要我们认真去读、去画、去思考、去领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哪位同学的朗读或发言对你有所触动?

想一想,看怎样才能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3.提醒学生摘抄、积累。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搜集积累一些咏荷的诗词。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简单记录观察所得,或是画一幅画。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2~4自然段。

2.能说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的。

3.仿照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换词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引导学生发现第2自然段的句子在句式、用词上的特点,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中。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词语,教师指导小结。

2.集体回顾课文的写作思路。

初闻荷香(闻荷花)—再赏荷姿(看荷花)—幻化荷花(想荷花)—回到现实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田田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让我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阵阵清凉。

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着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他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这样的荷花带给他什么样的感受呢?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给同学听。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自读课文并体会美感。

1.学生自读、批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师生合作,汇报交流。

过渡:

荷花开得真美!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风韵。

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比喻来形容它?

请在文中找一找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学生自由表述后,教师引导探究重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得像一幅画?

(1)这一池荷花整体看上去很美。

(2)这一池荷花的颜色搭配很美。

(荷叶碧绿、荷花白、小莲蓬嫩黄色。

(3)荷花的姿态很美。

(半开的、全开的、花骨朵儿。

2.再读该段,从哪些词语可看出这一大幅画是“活的”?

(挨挨挤挤、冒、展开、露出、破裂。

3.品读重点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做一做动作,体会“挨挨挤挤”的意思。

(“挨挨挤挤”体现出荷叶多而密的特点。

(2)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挨挨挤挤”而不用“密密麻麻”呢?

(荷叶长得非常茂密,就像一个个绿娃娃,顽皮地挨在一起,又挤在一起。

“挨挨挤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突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又显得生动而别有情趣。

(3)比较句子: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预设:

引导学生先查字典,理解“冒”的字面意义,然后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称为“冒”出来。

教师注意提问引导,如“从同学刚刚的表演中,你觉得‘冒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它们冒出来想干什么?

”让学生领会这是一种“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生长的状态,从而明确用“冒”字更能体现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4)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仿佛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过渡:

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啊!

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让它变得更美丽动人了。

作者具体写了哪三种荷花的姿态?

(出示句子。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视频演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2)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

(半开的、全开的、含苞待放的。

(3)你最喜欢哪种样子?

说说理由。

(4)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

小结:

这么美的一池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有的刚开,有的全开,有的含苞待放,一个个地从荷叶之间冒出来。

姿态优美,色彩和谐,清新雅致,生机勃勃,这可不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吗?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

荷花只有这三种姿态吗?

我们接着往下读。

谁自告奋勇读一读第3自然段?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荷花不仅多,而且各有各的姿势。

)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的姿势多?

(千姿百态。

3.这些千姿百态的荷花都很美,作者并没有把每一朵都写具体,而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荷花美丽的姿态。

填空:

看看这一朵,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也很美。

4.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作者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过渡:

看着这么美的荷花,作者不由赞叹道: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结合我们第2自然段品析的内容,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作者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了吧,谁来说一说?

明确:

因为图画色彩明丽、布局和谐、画面景物富有韵味,而一池荷花就像是图画一样优美动人,再加上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美景,所以这一池荷花就成了“一大幅活的画”。

5.这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呢?

(神奇的大自然。

)正是这神奇的大自然使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你想怎样赞美大自然?

怎样赞美荷花?

6.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男女生比赛读。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想象画面,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

过渡:

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美丽的活生生的画。

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

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光滑;再摸摸那花瓣儿,多么细腻;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呢?

明确:

因为他被这美丽多姿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住了,看荷花都看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化作一朵洁白的荷花。

3.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想象?

(穿雪白的衣裳,微风吹来翩翩起舞,蜻蜓、小鱼与自己交谈……)

4.想一想:

蜻蜓、小鱼还会说些什么?

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过来跟“我”打招呼?

5.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6.配乐朗诵第4、5自然段。

小结:

荷花实在是太美了,“我”被这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因此,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学生接着读)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看来,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

老师也想变成一朵白荷花,在阳光下随风翩翩起舞,和蜻蜓、小鱼说些悄悄话,你们想吗?

那就让我们一块在第4、5自然段中陶醉吧!

三、审美表达,升华美感

1.回顾课文,总结学习内容。

填空: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

面对眼前的美景,作者不由得发出感叹: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由此赞美了荷花的美丽,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播放千姿百态的荷花视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过渡: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肯定也见过不少荷花。

除了课文中作者写到的这些,你肯定还见过其他颜色、其他样子的荷花。

(播放视频)看着这美丽、动人的荷花,你还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们?

3.品味诗文,回味感情。

过渡:

荷花可真是太美了!

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并赞美荷花,上课之前,大家也回忆了不少关于荷花的诗句,在这里,老师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两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喜欢这两句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我们做人要像荷花看齐,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本心,坚守高洁的品格,绽放自己独特的美。

这是老师的人格追求,希望也能成为大家的。

其实,每一种花,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去发现。

1.出示小练笔:

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观察的花。

先说说自己观察的是什么花,有什么特别之处。

3.回顾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观察并描写荷花的姿态的。

提示:

(1)荷花姿态万千,作者分别写了半开的、全开的、含苞待放的这三种。

(2)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将这三种不同的姿态描绘了出来。

(3)运用了“饱胀”等富有动感和画面感的词语。

(4)增加了自己的想象。

4.教师出示仿写示例。

示例:

桃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展开一两片花瓣。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好像马上就要裂开似的。

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一把把娇嫩透亮的小伞。

真是千姿百态。

桃花有着缤纷的色彩,白的像云,粉的像霞,红的像火。

5.学生动笔仿写,集体交流、分享。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

2.继续观察这种植物,或是观察其他喜欢的植物,做好自己的植物记录卡。

3.摘抄本课生动优美的词句,或是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利用手势体会“冒”字的妙用。

(教学重点)

师:

大家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最美?

生1: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生2: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

这些美丽的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中出来的?

生:

冒出来的。

师:

谁品出“冒”的味道来了?

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小组讨论。

生:

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

迅速地长出来。

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

悄悄地钻出来。

师:

悄悄地钻出来。

有点害羞,嗯,这是你品出来的味道。

生:

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

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也不让谁。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

生:

急切的心情。

师:

“冒”是怎样地长?

“冒”是急切地长。

生1:

迫不及待地长。

生2:

兴高采烈地长。

生3:

非常激动地长。

生4:

欢天喜地地长。

师:

太好了!

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

你们还有别样的体会吗?

生1:

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2:

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3:

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

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就用了“冒”这个字,为什么?

因为“冒”让我们品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师:

荷花冒出来的样子是这么多,这些荷花都有哪些姿态呢?

生: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图文对照找句子。

师:

你们能把荷花的这三种姿态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小组讨论后展示手势。

组1、组2、组3分别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表示出来,并加上荷花冒出来的样子。

师:

下面我请第4组的成员走到这些荷花中去,把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荷花时的表情表演出来。

(第4组成员表演“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表情。

师:

你们站在这些荷花中间,有什么感觉啊?

组4:

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师:

是的,老师站在你们的中间也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赏析:

此案例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发扬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语文,丰富语感,培养能力,充分展示潜能,凸显个性,培养创造力。

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悟其意的同时悟其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

例如,给“冒”换词,在换词、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

又如,“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一问激兴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评价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学生对“冒”的内涵的深入领悟。

在此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的目标。

《荷花》一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

学生们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2自然段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

利用这句话中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4自然段中还有一处留白: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

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回答:

“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它要为我授粉。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

”“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

”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这节课,我借助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双赢的效果。

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

课堂教学中,我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加强针对性。

今后我要多反思,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